重回1980年去享福 第216节

  这话听得宋母、宋大哥、宋大嫂以及宋小妹几人目瞪口呆。

  宋瑜感慨道:“他在学校的时候,表现就相当出众,是学校几个风云人物之一,走上工作的岗位,应该也不会比任何人差,几年后能升到爸这个级别,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毕竟我们北大出来的,起点就是很多人奋斗一生都达不到的终点了,这个完全没有可比性。”

  宋大哥与宋小妹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无奈,他们这种考不上大学的,跟大妹(姐姐)这种北大生比,差距确实是太大了。

  宋母接话道:“说起你这个校友,你爸还欠人家父亲一个人情呢!”

  宋瑜看向父亲,疑惑道:“爸,你欠邓叔叔什么人情了?”

  宋县长道:“今年我们县的早稻遭受了严重的病虫害,六月的时候你这位邓叔叔来我办公室找我,跟我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那耶邓氏由于要到县城来建小区,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种植早稻,便直接改种红薯,没想到阴差阳错的避开了这场席卷全县的病虫害。

  所以,他在向我反映问题的时候,还建议我召集各乡镇的领导上来开会,全力推广晚稻也种植红薯,以防晚稻也出现早稻那种病虫害,等明年再恢复种植水稻。

  当时我觉得他这个想法确实不错,不管乡下的群众听不听劝,反正我们县政府已经尽力了。”

  听到这里,宋瑜便明白了,接话道:“看来,今年全县的晚稻,也遭受了病虫害?”

  宋县长点头道:“不错,今年的晚稻,再次出现席卷全县的病虫害,幸亏有不少群众听劝,选择了种植红薯,从而大大的减轻了损失,否则今年恐怕没多少人家能够安安心心的过年了。”

  “这么说来,爸你还真是欠了邓叔叔一个大人情啊!”宋瑜现在也是体制里的人了,自然明白这种关系到民生的大事,父亲要是操作得好的话,那也是一份拿得出手的政绩。

  宋县长笑道:“等有机会了,再还这个人情就是。”

  ……

  晚上的时候,上下二三村的族人都例行的来邓世荣家看春晚。

  在春晚开始之前,众人都围坐在那里闲聊。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通电的话题。

  邓允贵说道:“今年老虎头水库的三管电站已经建好了,也不知道我们邦杰有没有机会通上电。”

  邓允强摇头道:“难啊,现在是一点风声都没有,估计是轮不到我们邦杰的。”

  邓允丰道:“之前我听供电所的人说过,老虎头水库的电要供给龙潭、大坝、那卜、沙陂、松旺、新田、大垌以及咱们双旺等乡镇,供电范围这么大,电力其实是不够用的,所以除了圩市必定通电以外,下面的村就只能看情况了。”

  邓允昆道:“这没有电确实是不方便,什么家用电器都用不了。”

  邓允峰笑道:“要想用电,那就赶紧把县城小区的房子装修好,等搬到县城去住后,就不用担心没有电用了。”

  邓允强道:“县城的房子当然要装修,但我们多数时间还是住在村里的,所以村里要是能通上电,那是最好的。”

  邓允贵看向邓世荣道:“九叔,要不等过完年了,你去找乡领导聊聊这个事?以九叔你在双旺的名望,我相信就算是乡领导也会给三分面子的,说不定就给咱们先通上电呢!”

  邓世荣闻言心中一动。

  如果按照前世的发展,那他们村想要通上电,还有得等呢!

  对于前世的族人来说,除了少数条件好的人家,大多数族人对于通不通电其实一点都不关心,因为就算通电了,他们顶多也就安装一个灯泡,然后一天舍不得用上几分钟,一个月下来的电费能控制到让后世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这就是前世横门口全村人用电,都赶不上邓世荣家用电量一半的原因,实在是太省了。

  但这一世不一样了,在他的影响下,族人的经济条件已经不是前世可比,自然渴望村里能够早日通电。

  想到这里,邓世荣应道:“行,等过完年了,我就去找乡领导聊聊这个事,争取让我们邦杰早日通电。”

  这话一出,众族人都不由得高兴起来。

  他们对于族头的信心,那是相当的充足,有族头出面,相信村里通电那是迟早的事。

  于是,一个个都议论着等村里通电后,要购买什么家用电器,就好像村通电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一样。

  很快,在族人们的议论声中,一年一度的春晚便正式开播了。

  然后,族人们都闭上嘴巴,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电视机上。

  春晚,还是一如既往的精彩。

  尤其是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黄金搭档表演的小品《羊肉串》更是引得族人们爆笑连连,陈佩斯扮演的小贩可谓是入木三分,不愧是这个年代小品界的扛把子。

  至于本山大叔,那是从1990年才开始登上春晚,属于他的时代还没有到来呢!

  随着凌晨零点的钟声响起,邓世荣心神有点恍惚,他是1936年生人,重生回到1980年的时候,他已经44岁了,如今时间不知不觉的就来到1986年,今年他就要过50周岁的生日了。

  正所谓五十而知天命,一般人到了这个年纪,生命估计已经进入倒计时,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并时刻做好下去见祖宗的准备。

  不过对于邓世荣来说,倒是不着急。

  毕竟前世的他,可是活到了88岁,哪怕这一世寿命还是没有改变,他都还有足足38年可活呢!

  ……

  大年初二。

  今天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走亲戚的日子,整个坡心村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杀鸡宰鸭,招待客人。

  而在众多回娘家走亲戚的人当中,张秀萍、欧国芳、欧国花这三个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小姐妹,是最引人瞩目的。

  张秀萍就不用多说了,人家嫁得那是真好啊,刚嫁过去的时候,公公跟人合伙开着一家缸瓦厂,一个月收入几百块钱,而老公则是缸瓦厂的大缸师傅,一个月也有两百多块钱的收入。

  这个收入,哪怕是放到现在,也是高到吓人的收入,而在五六年前,那更是极少有人能比得上。

  而且,这只是开始,没过多久人家公公就砸了三十多万到县城去开了一家全县最大最高档的饭店,把听到这个消息的村民们都惊得目瞪口呆。

  最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饭店的收入进的居然是张秀萍的口袋……

  说真的,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没有一个想得通的。

  因为这个年代,就算是自己赚的钱,都要上交给父母,只有分家了以后,才会落入自己的口袋,而张秀萍的公公砸了三十多万开饭店,最终却让自己的儿子儿媳管理并收钱,这种做法实在是太另类了。

  紧接着,张秀萍那个公公又牵头在族里成立了一家客运公司,听说又砸了三十几万下去。

  如今,那家客运公司,仅仅一个春运就能赚上百万。

  然后,全族集资到县城建小区。

  再到开超市。

  短短几年的时间,各种大事接踵而来,早就把坡心村的人给震麻木了。

  因此,提到张秀萍,村民就只有一个想法命太好了!

  除了张秀萍,欧国芳和欧国花这对堂姐妹,在村里也同样是令人羡慕的对象。

  她们跟张秀萍自然是没得比,但人家现在不仅仅在县城有房,还在县城开起了服装店,听说生意做得也是极为红火,一个月起码能赚上千块呢!

  这个收入,放眼整个坡心村,也就张秀萍的娘家能够压一头,其他人家一个月能赚到人家的零头,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而欧家姐妹能有今天,自然也是托张秀萍的福。

  毕竟,她们嫁的对象,就是张秀萍托自己公公给她们牵的线,这个在村里早就不是秘密了。

  总之,张秀萍、欧国芳、欧国花这三个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小姐妹,如今已经是坡心村所有阿妹的偶像了。

  这些还没有出嫁的阿妹,都幻想着能嫁一个像她们一样好的婆家。

  可惜,幻想只是幻想,想要把它变成现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322章 通电,再分红,全场震动

  坡心村。

  张振发家。

  小冬儿和冬子这姐弟俩正和阿表们在门口那里玩游戏,邓允泰陪着岳父和大舅子小舅子他们坐在火堆旁烤火聊天。

  厨房里,张母带着两个儿媳在忙着煮茶煎,而张秀萍则站在旁边和她们闲聊。

  在聊了聊家长里短之后,张母便忍不住问道:“秀萍,年前阿花回来了一趟,说你们现在不再管理穗丰饭店,而是新开了一家像百货大楼那样的永佳超市?”

  张秀萍点头笑道:“嗯,我们现在负责管理超市。”

  正在烧火的宋大嫂问道:“萍妹,你跟妹夫都不管饭店了,那现在饭店谁在管啊?”

  张秀萍回答道:“现在饭店是我大姑子(不是老公的姐姐,只是小姑子有两个,用这个称呼来做区别)在管,她今年要嫁人了,这饭店也是我公公为她准备的嫁妆。”

  这话一出,张母以及张大嫂、张二嫂都是大吃一惊。

  张母难以置信的问道:“秀萍,这是怎么回事?你公公不会是老糊涂了吧?拿饭店来给你那个大姑子当嫁妆?”

  听母亲这么说,张秀萍有些不高兴了,不满道:“妈,这话你可不要乱说,我公公他才不老糊涂呢,他对七个儿女都是一视同仁的,拿饭店给我大姑子当嫁妆,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说句实在话,她的公公对她是一点都不比亲生父母差,甚至还要更好,所以张秀萍是听不得有人说她公公半句不是,哪怕说这话的是她亲生母亲都不行。

  张母自然看出女儿不高兴了,连忙解释道:“秀萍,妈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觉得你公公的做法实在是太离谱了,我们这边的风气你又不是不知道,家里的田地房子还有产业什么的,那都是由儿子来继承。

  你公公他有五个儿子呢,穗丰饭店这么重要的产业,他不给儿子留着竟然拿来给女儿当嫁妆?”

  张大嫂和张二嫂也觉得难以理解,而最让她们想不明白的,是自家小姑子对这事好像一点都不抵触,居然还觉得她公公的做法是对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自家小姑子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啊?

  张秀萍蹙眉道:“妈,我也是女儿啊!”

  张母尴尬道:“秀萍,妈不是那个意思,就是……”

  张秀萍打断道:“妈,我明白的意思,我公公他也没有厚此薄彼,他每个儿女都做好了安排,就拿我们来说吧,我公公他不是把超市给了我们吗?”

  张二嫂忍不住插口问道:“萍妹,你们现在管的这个超市,有饭店赚钱吗?”

  张秀萍稍微透露了一点口风道:“超市赚的钱,比饭店翻了一倍都不止。”

  张母三人闻言都是心中一震。

  这一刻,她们都明白张秀萍为什么是这个反应了,原来她们第一次听说的这个超市,竟然比饭店还要赚钱。

  张母连忙道歉道:“秀萍,对不起,是我误会你公公了!”

  张秀萍心里也明白母亲那样说是为她争取利益,自然不会把她的话放在心上,不过还是告诫道:“妈,其实我知道你这样说是为了我好,不过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不希望你再说我公公的不是。

  自从我嫁到邓家以来,我公公对我那真的是好到没得说,而且家里以前是什么样,妈你不是不知道,要不是我公公帮衬,你们哪能过上今天这样的日子啊?”

  “妈知道了,以后再也不说了,我刚刚只是一时口快,不是有意说你公公不好。”

  张母再次解释了一句,随即又忍不住感慨道:“不过话又说回来,你公公对他的女儿确实是太好了,这穗丰饭店投了那么多钱进去,现在每年都能赚好几万块钱,竟然拿来给女儿当嫁妆,这种事除了你公公以外,恐怕全县都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到了。”

  张大嫂附和道:“是啊,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除非是独生女,否则真没有哪个当父母的能有这么大方。”

  张二嫂接话道:“就算是独生女,当父母的都不会这么大方,起码得等他们自己做不动了,才会选择把这么重要的产业交到女儿女婿的手上,在他们还做得动之前,十有八九是不会交的。”

  张秀萍闻言笑了笑,母亲跟大嫂二嫂说的话其实是她们这边的普遍现象,像她公公这样的确实少见。

  ……

  客厅的火堆旁。

  跟岳父他们闲聊了几句后,邓允泰问道:“爸,你的木衣夹厂的生意怎么样?”

  听女婿提到这个,张振发满脸笑容的说道:“去年的生意还行,外贸部门直接无限量收购,只可惜这木衣夹的利润不高,而且我们的产能还是小了一点,一年下来也就赚了四万多块钱而已。”

  邓允泰闻言差点忍不住笑出声,他这老丈人竟然还装起来了。

  要知道这木衣夹厂没开之前,老丈人一家在龙潭街开的那家小店,一年下来赚个四千多块钱就已经很满意了。

  现在开厂一年能赚四万多,收入跟之前相比直接翻了十倍,结果老丈人却来了一句也就赚了四万多块钱而已……

  “爸,你这个已经很厉害了,我家的饭店投了三十多万进去,刚开始的一两年都赚不到这么多钱呢!”

  “行了,你就别捧我了,这木衣夹厂能开起来,也是你跟秀萍的功劳。”

首节上一节216/3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