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0年去享福 第214节

  陈邦国三人闻言心中一喜。

  虽然大姑父对他们不错,但相比起在饭店工作,他们当然更想出去单干当老板。之前大姑父一直没提这事,他们就老老实实的待在饭店工作,现在大姑父既然问起了这事,很显然是想给他们指路了,他们心中当然高兴了。

  陈邦国当即就回答道:“大姑父,我们都有心出去闯一闯,但又不知道做什么好。”

  邓世荣说道:“让你在饭店当了几年的采购,就是为了锻炼你的能力,现在的你已经是一名非常合格的采购了,我建议你们开一家海鲜干货店,专门卖沙虫、蟹肉、虾米、鱿鱼、咸鱼等海鲜干货,这里面的利润还是非常大的。”

  陈邦国闻言一阵心动,问道:“大姑父,这些海鲜干货,是要到北海去进货吧?”

  邓世荣点头道:“嗯,去北海,或者山口也行,反正你多跑几个地方,对比一下价格,哪里的价格便宜就到哪里进货,这些干货能够长时间保存,们兄妹三人要是做这方面的生意,就可以直接给我们的饭店供货了,这是一条非常稳定的销路,再加上你们自己的销售,赚钱肯定不是问题。”

  陈邦国三人闻言都兴奋不已。

  陈邦丽问道:“大姑父,那你看我们在哪里开店比较好?”

  邓世荣道:“到我们那耶邓氏小区租个小一点的铺面吧,卖海鲜干货的铺面不用太大,我们这个小区以后肯定是整个县城最有钱的小区,我这些族人以后会是高档海鲜的常客,在这里开海鲜店以后的生意肯定差不了。”

  陈邦丽点头道:“那好,等过完年,我们就到那耶邓氏小区去租个铺面出来。”

  “嗯,等明天回去了,也跟你们爸妈说说这事,要是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我肯定会支持你们的。”

  “好的,谢谢大姑父。”

  “不用客气!”

  ……

  腊月廿八。

  京城。

  邓允衡再次应邀前来唐明杰这个曾经的室友家做客。

  原本邓允衡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他的社交能力在同龄人中就已经是出类拔萃的了,如今经过半年的部委机关锻炼,他的社交能力比之前更加出众了。

  再加上这是第三次前来唐明杰家做客,所以邓允衡在面对唐父唐母的时候是一点也不拘束。

  其实,在第一次应邀过来做客的时候,邓允衡就从唐明杰口中知道了他父母的身份,他们可不是唐明杰之前在宿舍里说的芝麻小官,而是级别不低的领导。

  唐父乃是某部委某司的副司长,唐母是某国企的中层领导。

  以他们的这个级别,一旦选择外放到地方的话,那就是手握大权的市级大佬,对于邓允衡这种没有什么背景的农村人来说,已经是非常牛逼的了。

  而面对这个级别的领导,已经走上仕途之路的邓允衡还能够做到一点都不拘束,只把对方当成同学父母这个身份来对待,也算是非常厉害的了。

  唐父唐母之所以再三邀请邓允衡来家里做客,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为了还唐明杰当初去邓允衡家做客时被热情招待的情。

  二,是他们对于邓允衡的观感非常不错,知道他一个人留在京城过年,于情于理都应该请他来家里吃顿饭。

  三,是邓允衡已经参加工作,进的还是部委,虽然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科级,在唐父唐母眼中还不值得一提,但这种背景清白学历牛叉为人机灵社交能力又比较强的人,在他们看来迟早是能出头的,让儿子多与这样的优秀人才结交那是他们乐于看到的。

  所以,综合以上原因,邓允衡过来的时候,也受到了唐父唐母的热情招待。

  吃完饭,邓允衡又留下来喝了小半个钟的茶,才起身告辞道:“叔叔,阿姨,时间也不早了,那我就先回去了哈!”

  唐父唐母挽留了几句,才对自家儿子道:“小杰,送送你同学。”

  唐明杰应了一声,便和邓允衡一起走了出去。

  等人离开了,唐母才感叹道:“真是个优秀的孩子,才进部委锻炼了半年,说话做事比以前更加稳重了!”

  唐父点头道:“确实是个人才,擅长察言观色,小小年纪说话做事滴水不漏,在部委是迟早能混出头的。”

  唐母感慨道:“要是我们家小杰有这本事就好了!”

  唐父闻言也有些感慨,儿子在他们言传身教之下,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政治基础,但跟他这位同学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

  说直白一点,儿子如果一直走仕途这条路,哪怕有家庭的帮助,他的上限唐父都已经看到了,绝对不会超过他现在的级别。

  而他这个同学邓允衡,只要不出什么差池,那有七八成的可能会越过他现在这个级别。

  当然,这只是按照他的经验来判断,而政治这东西其实是最不可预测的,仕途之路可以说是充满了风险,当然也伴随着无数的机遇,能走到哪一步除了能力以外,还取决于人的抉择与运气。

  ……

  送邓允衡出来的时候,唐明杰长叹了一声,说道:“允衡,跟你说句实在话,工作这半年来,我感觉自己其实不适合从政,对体制里的工作一点都提不起兴趣。”

  邓允衡闻言有些惊讶,问道:“你对从政没兴趣,那你想做什么?下海经商?”

  唐明杰点头道:“不错,我觉得经商或许更适合我,没有那么多管束,自由自在,想干嘛就干嘛,多爽啊!”

  邓允衡道:“你这个想法,没跟叔叔阿姨提过吧?”

  唐明杰摇头道:“没有,我爸妈甚至我爷爷都希望我能够从政,所以他们从小就朝这个方向培养我,要是我不听他们的选择下海经商,估计他们会很失望吧?”

  邓允衡道:“你可能是刚参加工作,还没有适应过来,你可以再尝试一段时间,如果对这条路一直提不起兴趣的话,那就开诚布公的跟叔叔阿姨聊一聊,把你的想法告诉他们,或许他们也会理解你的。”

  唐明杰感慨道:“希望吧,还是邓叔的思想开明,可以让你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道路。”

  邓允衡笑道:“我农村家庭出身,没有什么背景,选择哪条路对于我爸来说都无所谓。你跟我不一样,你从政叔叔阿姨是帮得上忙的,自然希望你能够一直走这条路,这就叫有得必有失吧!”

  唐明杰释然道:“说得也是,那我就再努力适应一段时间,等我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跟我爸妈说,希望到时他们能够理解我的选择吧!”

  邓允衡点头道:“嗯,强扭的瓜不甜,这个道理叔叔阿姨肯定是知道的,只要你跟他们好好沟通,相信他们会理解的。”

  唐明杰挥了挥手,说道:“好了,不提这些不开心的事,今年你留在京城过年,有什么安排没有?”

  邓允衡道:“总共就那么几天假期,能有什么安排啊,估计是跟柳学妹她们一起过吧!”

  唐明杰惊讶道:“柳学妹明年就毕业了,她也不回家过年吗?”

  邓允衡道:“她暑假的时候回去了,春节坐车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不想回去也正常。”

  唐明杰想起前年坐火车去广西的经历,现在都还觉得头皮发麻,非常理解的说道:“这倒也是,这火车一坐就是几天几夜,实在太难熬了!”

  邓允衡笑哈哈的说道:“现在我们也参加工作了,以后回家也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挤火车了,让单位开介绍信买飞机票,坐飞机几个小时就到南宁,这可比坐火车要快到了。”

  唐明杰笑道:“能坐飞机那你回家就轻松了!”

  说话间,两人已经走到外面的路口了。

  “好了,你别送了,赶紧回去吧,我走了,拜拜!”

  “嗯,有事就给我打电话,拜拜!”

  ……

  邓世荣一家是腊月廿八回到老家的,腊月廿九召集族人开了助学会,根据期末成绩的排名奖励族中的优秀学子。

  在发完奖励后,邓世荣看着底下的一众族人,说道:“各位族人,今年由于集资到县城建小区,搞得大家手头都比较紧,不过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县城的小区已经建好,而且客运公司的利润也比去年还要高,等春运结束后就给大家分红,到时大家就有钱装修县城的房子了。”

  “哈哈,就等着客运公司分红呢!”

  “去年客运公司一个春运下来,就赚了一百万出头,今年公司又新增了五辆大客车,那一个春运下来赚个一百一二十万应该是没问题的吧?”

  “这个肯定是没问题的,听说现在公司一天的利润就超过了三万块钱,去年公司分红每股是500块钱,今年不说要更多,只要能保持这个分红标准,那咱们手头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紧了。”

  “就等着公司分红还债呢!”

  “……”

  听到族人们的议论,邓世荣笑道:“我知道,年初集资建房的时候,有不少族人为了多要一两套房而欠下了不少的债务,就算客运公司的分红发下去了,也不一定够还债的,但这个问题不大,接下来西瓜种植肯定又能大大的赚上一笔,把欠下的债务全部还清应该是没问题的。”

  邓允贵是了解九叔的,知道他肯定还有话要说,便问道:“九叔,你是不是又有什么计划?”

  邓世荣笑道:“确实有个想法要跟大家商量一下。”

  “九公,有什么想法你尽管说,我是一定会支持你的。”

  “九叔,不管是出钱还是出力,只要你出声,我们一定大力支持。”

  “族头,有什么你只管吩咐就是。”

  “……”

  邓世荣自从当了那耶邓氏的族头以来,做出了多大的贡献族人们都看在眼里,此时他在族中的威望已经超越了历代族头,族人们对他已经达到了无脑支持的地步。

  老族头邓世安见状,心中也是极为欣慰,邓世荣是他选中的族头接班人,表现得越是出彩他越有面子。

  邓世荣伸手往下压了压,神色颇为严肃的说道:“国家修史,知其兴衰;地方修志,知其沿革;家族修谱建祠,知其根源,这是构成华夏文明的三大支柱。

  尤其是建祠,它是一个宗族祭祀祖先,弘扬古圣先贤文化的场所。

  是一个家族的象征,是一个家族教育子孙后代立志成才的场所,是敬宗睦族的敦伦之所,是寻根归宗,不忘先祖之举措,是子孙后代敬宗爱族,是上慰先祖,下泽后坤的大事。

  是壮举、是丰碑、是全体族人的心愿。”

  邓世荣的这个开场白,听得底下的族人面面相觑。

  除了文化不低的少数族人,大部分族人听得都不是很明白,只知道族头是在说祠堂的事。

  邓世安作为村书记和老族头,他也是拥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的,听了邓世荣的这个开场白,他就明白族头想干嘛了,当即有些激动的问道:“族头,你的意思,是不是想重修祠堂?”

  邓世荣点头道:“不错,我确实有重修祠堂的想法,我们那耶邓氏的祠堂已经建了几百年了,最后一次重建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又几十年来又经历了一番动荡,祠堂现在其实已经很残破了,早就应该要重修了。

  只是,之前的形势,大家都知道,再加上前些年大家的生活条件都不好,所以也就没人提重修祠堂的事。

  但是,咱们那耶邓氏这两三年的发展别说是在双旺乡了,哪怕是放眼全县都没有哪个宗族能跟我们相比,这祠堂是宗族盛衰的标志,兴旺的家族,四时祭享、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祠堂残颓,香火断绝。

  咱们那耶邓氏现在的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重修祠堂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

  “族头说得对,咱们那耶邓氏的祠堂已经很残破了,是该重建了。”

  “这祠堂是我们那耶邓氏的传承之地,再怎么重视都不过分,我也支持重建祠堂。”

  “十几年前的动荡,有不少地方的祠堂甚至都被拆了,我们也是好不容易才把祠堂给保了下来,现在祠堂已经残破,咱们确实应该重建祠堂了。”

  “……”

  知道族头有重建祠堂的想法,族人们都纷纷出声支持。

  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

  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

  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在古代,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

  祠堂可以说就是一个民俗博物馆,又可以说是一部家族的变迁史。

  博白县宗族文化浓郁,对于祠堂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都极为重视,每一个姓氏都建有祠堂,说句不夸张的,在博白看一个宗族团不团结牛不牛逼,直接看他们的祠堂就能估个八九不离十了。

  见族人们都支持,邓世荣满意的说道:“既然大家都同意重建祠堂,那明年咱们再慢慢策划,这个事不急,可以慢慢搞,一定要把咱们的祠堂建成全广西乃至全国最恢宏大气的祠堂,至少能够流传两三百年的那种。”

  在后世,那耶邓氏的祠堂每隔十几二十年就要重建一次。

  之所以重建的次数这么频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规划好,或者说重建的资金不到位,建好的祠堂过个十几年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看起来显得小家子气,不得已就只能重建,可以说是劳民伤财。

  而这一世,邓世荣这个族头自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这祠堂要么不建,一旦决定要建,那就建成全国都排得上号的那种恢宏大气的宗祠,这样既避免了后世不断重建的命运,还能彰显出那耶邓氏的牛逼,让族人们变得更加团结。

  听到这番话,众族人都是激动不已,建成全广西乃至全国最恢宏大气的祠堂,这样的话也就他们的族头敢说得出来,其他族人连想都没敢往这方面想过。

  祠堂作为一个宗族的门面,建得越好族人们自然越自豪,这是大家都乐于看到的。

  等族人们议论了一番,邓世荣才说道:“好了,今天的助学会就先开到这里,重建祠堂的事,我先跟族老们商量一番,拿出一个章程来,等春运结束,客运公司分红的时候,再具体跟大家说该怎么弄。”

  “好的,族头。”

  族人们纷纷应声,然后便各自结伴离去。

首节上一节214/3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