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0年去享福 第157节

  而现在这个年代,去广东打工的浪潮还没有到来,去办事和走亲戚的同样不多,平均一天能有七位乘客(包括来往),是真的很不错了。

  邓世荣笑道:“能维持收支平衡也是正常的,我们公司现在做的是独家生意,没有竞争对手,全县上百万人,除了深圳跟广州是每天有一班车,其余城市都是隔天才跑一趟,要是连几个乘客都没有,那咱们还做什么生意啊?”

  邓昌雄兴奋的说道:“太好了,九公你这眼光是真的没得说,客运公司才刚开始运营,就能做到收支平衡了,接下来的春运可以大赚一笔,未来肯定如九公你说的一样,可以大赚特赚。”

  邓昌宝也激动的说道:“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咱们客运公司算是开了个好头了,接下来咱们在家等着分钱就行了!”

  邓允发端起酒道:“九叔,我敬你一杯,这生意是你牵头搞起来的,咱们都是沾了你的光了。”

  邓昌寿也端起酒道:“我们一起敬九公吧,感谢九公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一个赚钱机会。”

  其他人闻言也纷纷举杯敬邓世荣。

  尽管现在客运公司还没有赚到钱,但他们都是族中的精英,自然清楚客运公司赚钱是迟早的事。

  邓世荣跟众族人一一碰杯,笑道:“咱们往上数几代都是同一个祖宗,客气话就不用多说了,大家同心协力,共同致富吧!”

  “九公说得好,为共同致富干杯!”

  “为共同致富干杯!”

  “干杯!”

  ……

  尽管冬子满月了,但作为外婆的张母,还是选择继续留下来帮忙照顾孩子。

  实在是亲家这边的发展太猛了,才砸了三十多万在县城开了那么大的一家饭店,这才过去多久啊,又牵头砸了三十六万在族里成立了客运公司,这魄力让一直守着小店的张振发一家都汗颜不已。

  有这么牛逼的亲家,那自然是要好好抱大腿。

  所以让张母留下来继续帮忙照顾孩子,就是张家人一致同意的结果。

  喝完冬子的满月酒,两天后邓世荣一家包括亲家母在内都来到包山村三姐家喝狗六的满月酒。

  难得过来一趟,除了喝酒以外,邓世荣还在小外甥的带领下,去三姐一家承包的山岭看了看甘蔗的生长情况。

  很显然,三姐一家把甘蔗照顾得很好,生长势头很不错。

  只看了一个山岭的甘蔗,邓世荣就回来了,对三姐夫道:“三姐夫,甘蔗生长得挺好的,博白糖厂已经快建好了,你这批甘蔗是肯定能赶上的。”

  卜二柱憨厚的笑道:“能赶上就好,也不知道人家糖厂能给出什么样的价格。”

  邓世荣安慰道:“三姐夫你放心就是了,人家糖厂的定价肯定是经过调查的,保证让你们这些蔗农有得赚,要是没得赚谁还愿意种甘蔗啊,到时糖厂到哪里收购甘蔗去?”

  卜二柱点头道:“是这个道理,那我就放心了!”

  邓世荣叮嘱道:“三姐夫,你们也不要太辛苦了,需要做事的时候就多请一些人帮忙,不要舍不得钱,该给的就给,这也算是种植成本,别什么事都自己一家人做,要是累坏了身体就是赚再多钱也没意思了。”

  “好的,我听你的,回头要做事的时候就请村里人帮忙。”

  卜二柱虽然没什么大本事,但他这人有个优点,那就是听劝,尤其是听这个有本事的小舅子劝。

  见三姐夫把话听进去了,邓世荣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第278章 祖坟冒火,春运来了【追订再创新高

  ,感谢各位订阅的大佬】

  周旺大队。

  小江村。

  陈达聪提着一只用藤条捆绑着,看起来起码有二十多斤的甲鱼,一路吹着口哨回家。

  刚走回到村口,便有人惊讶的问道:“达聪,你在哪抓到这么大一只甲鱼啊?”

  陈达聪笑眯眯的说道:“十七叔,我是在角窝那个小湖边上抓到的。”

  十七叔闻言满脸羡慕的说道:“真没想到那个地方竟然还藏着这么大的一只甲鱼,你这运气也太好了,这甲鱼看起来不会少于二十斤,要是遇到有钱的老板,卖个二三十块都没问题,你今天的收获可就顶别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陈达聪摇头道:“这个多少钱都不卖,我得给我姐夫送去,他爱吃这个。”

  十七叔道:“你姐夫喜欢吃啊,那是得给他送去,你这姐夫了不起啊,可惜你姐没那个福气,没能跟着享福。”

  陈达聪想到早逝的大姐,叹了口气道:“没办法,这都是命啊!”

  十七叔道:“听说你姐夫成了那耶邓氏的族头,还集资几百万搞了家客运公司,真是太厉害了,你这个当小舅子的,得多往姐夫家走动啊,你姐夫发达了随便拉你们一把,也能让你们两兄弟过上好生活了。”

  陈达聪笑道:“我姐夫已经够照顾我们了,我家那两个大的都被带到县城去工作了!”

  “说得也是,能到县城去工作,已经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好事了!”

  “好了十七叔,我不跟你多说了,这玩意还挺沉的,我先回家歇歇,晚点给我姐夫送过去。”

  “嗯,回去吧!”

  ……

  在家吃过午饭后,陈达聪用麻袋装着甲鱼,然后提着朝姐夫家走去。

  其实,以陈达聪家现在的经济条件,买辆单车已经没什么压力了,毕竟两个儿女一个月的工资就好几十块钱,再加上还有年终奖,这一年多以来,两个儿女已经赚了上千块了。

  更何况,今年他还种了西瓜,也有两千多块钱的收入。

  现在,他手上可供支配的现金,已经高达三千五左右,买辆单车确实没什么难度。

  不过,或许是节省惯了吧,他一直没有买单车的意思。

  来到姐夫家,看到姐夫正在木棚下给电视机换电瓶,陈达聪便出声打招呼道:“姐夫!”

  见小舅子到来,邓世荣麻利的把电瓶换好,问道:“吃了没?”

  “吃过了,今天运气好抓到了一只大甲鱼,就给你送来了。”说着,陈达聪便解开麻袋,把那只大甲鱼拿了出来。

  “好东西啊!”邓世荣不由得赞叹了一声,这玩意在后世倒是常见,但十有八九都是养殖的,跟纯野生的自然没得比。

  陈达聪笑道:“我就知道姐夫你喜欢吃这玩意。”

  邓世荣伸手抓住藤条拎了拎,一边感受它的重量,一边说道:“这个拿来炖汤好喝又滋补,红烧的味道也不错,一会我就把它给炖了跟你喝两杯。”

  陈达聪马上说道:“姐夫,那我给你打下手,先把这玩意给杀了。”

  邓世荣笑道:“不急,现在时间还早呢,你坐下来歇一歇,烧两筒烟先。”

  提着这么重的一只玩意走了那么远的路,他的烟瘾确实上来了,陈达聪也不推辞,便自己过去拿烟筒抽烟。

  邓世荣坐到他对面,说道:“达聪,现在国家改革开放,出去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都赚到了钱,你只盯着家里那一亩三分地是发不了财的,你有没有出去做生意的想法?

  要是有的话你跟我说,我支持你。”

  现在他已经带领整个那耶邓氏走上致富之路了,自然不能让自家的亲戚落后了。

  陈达聪一边往烟筒嘴上塞烟丝,一边说道:“要说想法,我还真有一个想法,姐夫你帮我参考一下,看做不做得。”

  邓世荣道:“嗯,你说说吧!”

  陈达聪拿出一根火柴,说道:“现在过年,大家买的烟花炮竹是越来越多了,所以我想在我们村那里建个炮厂,姐夫你觉得这个能不能做?”

  邓世荣想了想,说道:“你这个想法倒是很好,而且开炮厂生产出来的烟花炮竹应该也不愁销路,但是开炮厂有一个非常大的风险,不知道你考虑过没有?”

  陈达聪划燃火柴抽了几口烟,才问道:“姐夫,你说的风险是?”

  邓世荣吐出了两个字:“安全!”

  前世,他们大队也有人开过炮厂,但是由于安全意识不够,最终发生了事故,不仅仅炮厂里的原料全部付之一炬,十几个员工有两个生命彻底画上了句号,还有几个被严重烧伤,直接就把这生意蒸蒸日上的炮厂打进了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所以,开炮厂确实是赚钱,但这风险也极大,只要出了意外,就是极为严重的事故,除非是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否则个体户开的炮厂,碰到这种事是很难再翻身了。

  陈达聪显然就没有这方面的安全意识,听到姐夫提到“安全”这两个字,都还没反应过来。

  邓世荣只能解释道:“炮厂里面的所有东西都是易燃易爆,要是安全意识不够,在管理上稍微出点小差错,可能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如果只是炮厂里的原料损失,倒不算什么。

  可炮厂只要出事故,那轻则有人被烧伤,重则有人死亡,这才是最要命的。”

  听到姐夫这么一说,陈达聪吓了一大跳,当即就打消了开炮厂的想法,苦笑道:“看来我是真的不适合做生意啊,连开炮厂有这么严重的后果都不知道。”

  邓世荣道:“话也不能这么说,你能想到开炮厂,已经比很多人强了,抛开安全隐患不谈,炮厂确实是能赚钱的,而且这个安全问题只要认真对待,实行严格管理,也是可以避免的。

  不过,赚钱的项目多得是,倒也没必要选择这种存在安全隐患的生意。

  如果你确实有做生意的想法,那我这里就有个不错的项目,投资少,见效快,零风险,应该挺适合你的。”

  陈达聪闻言眼中一亮,问道:“姐夫,是什么项目?”

  邓世荣道:“木衣夹厂。”

  陈达聪惊讶道:“木衣夹厂?”

  “不错,就是木衣夹厂。”

  邓世荣点了点头,说道:“这木衣夹是我们生活当中的日常用品,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需求量都极大,而且这玩意可以利用短小的树枝、树桠做出来,基本不用多少成本。

  而且这个外贸部门一直在收购,你开个木衣夹厂,把木衣夹生产出来,不管你有多大的产能,对于国外那庞大的市场来说,都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你想要做生意的话,可以考虑一下这个。”

  陈达聪听得心中一阵激动,说道:“好,回头我跟阿明商量一下,跟他合伙搞这个。”

  “我只负责出主意,具体怎么操作你们兄弟俩商量着办,需要购买设备就到机械厂去问问。”

  “嗯,我知道了!”

  ……

  下午,邓世荣炖了一锅甲鱼汤,再做了一盆红烧甲鱼,配上其他的下酒菜,跟小舅子和外甥女婿好好的喝了一顿。

  都说知足常乐,这句话用在江德虎和卜大芳身上,是真的再合适不过了。

  夫妻俩都没有单干赚大钱的野心,就想着踏踏实实的帮舅舅打理好果园,跟着舅舅混吃混喝,日子过得逍遥自在,甚至他们连第三胎都不想生了。

  反正他们已经有两个儿子了,不仅保本还有赚了,第三胎生不生都无所谓。

  这顿酒,一直喝到下午五点左右才结束。

  陈达聪红光满面的说道:“姐夫,那我就先回去了!”

  邓世荣道:“天都快要黑了,要回明天再回吧!”

  陈达聪笑道:“不留了,我现在心急着呢,得回去跟阿明聊聊木衣夹厂的事。”

  邓世荣失笑道:“屋里有好几辆单车,你挑一辆骑回去吧!”

  陈达聪闻言也不推辞,把邓世荣从生产队买的那辆二手单车挑出来,拿上他那个装甲鱼的麻袋,乐呵呵的回家。

  目送小舅子离开,邓世荣对外甥女说道:“大芳,你家大虎(卜大芳的大儿子,那俩兄弟乳名一个叫大虎一个叫小虎)明年该上学了,到时把他接到那耶小学读吧,这样也方便你们照顾他。”

  跟自己舅舅卜大芳也不客气,直接点头道:“好的,那等过完年了我就让他过来读一个学期的学前班,到时再跟着学前班的同学一起读一年级。”

  这个年代别说是农村了,就是公社都没有幼儿园,只有县城才有几家幼儿园,所以农村孩子读书都是直接上的学前班。

  而现在那耶小学的学前班不仅没有教室,就连书桌和凳子都没有,只是在那耶邓氏的老祠堂那里弄块黑板,由学校教其他年级的老师过来上一下课。

  来读学前班的学生,就只能每天从家里带张凳子过来,等放学了又带回去,这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来说,挺不容易的。

  老祠堂上面还供奉着几十个灵牌呢,在这种环境下上课,估计后世的人是很难想象的。

  ……

  在农历十一月快走到尽头的时候,阳历也正式迎来了1984年。

  1984年,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这部史书里,注定是一个重要的年份。

首节上一节157/3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