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0年去享福 第137节

  听到族头介绍那耶邓氏一族的历史,包括邓世荣在内的一众族人都安静的听着。

  “邓国自商至周,历经二十二位帝王,传国670多年后被楚国所灭,曼公的子孙以国为姓,这就是我们邓姓的由来。”

  邓世安作为那耶邓氏的族头,自然要花一些心思去研究这个,所以说起族中的历史他真的是张口就来:“晋武年间,由于战乱或官职调迁等原因,57世祖攸公,字伯道,迁入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寨葛藤坳,91世祖瑜公当进士,官吏部,迁居福州,在莆田县珠玑巷落业。

  宋元佑三年( 1088年),93世祖调公从福建迁居广东廉江上井邓阴坡创业。

  94世祖康镬公,晓得廉江油房洞地方“山青水秀,五行无欠”,遂从上井迁移油房居住。

  96世老祖志远公,字法显,祖妣蓝氏,生有四子,他是我们那耶邓氏的开基大始祖,于明中叶(公元1500年前后)携妻带子,举家从油房洞迁入那卜黎碧石,后因屋场过小的原因迁至那耶落业定居。

  97世文明公是我那耶邓氏1世大祖考,接下来的估计大家也都知道了,我就不再多说了。”

  族中的历史,在场的只有少数族人是清楚的,多数族人都只是知道那耶邓氏是从上井、油房那边搬迁过来的,再往上他们就不清楚了,现在听到族头这么一讲,才知道邓氏的始祖竟然是河南那边的人,实在是稀奇。

  邓世安简单说了一下那耶邓氏的历史,又稍微提了一下邓氏一族在邦杰大队的发展情况,然后才把邓世荣请上台,说道:“现在,我推荐老九邓世荣来当我们那耶邓氏的族头,相信在他的带领下,我们那耶邓氏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的,大家觉得怎么样?”

  如果是推荐其他族人当族头,那以邓世安的手腕肯定不会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因为要是赞成的人不多,或者有族人当场反对的话,那对于他的威望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私底下先跟大家通气,取得绝大多数族人的支持后,再推荐就比较合适。

  但邓世安推荐的人是老九邓世荣,那就不用私底下找人通气了,因为以老九在族里的威望,他当族头绝对是众望所归,不会有人有异议的。

  而事实证明,邓世安的想法是对的。

  “原来是九公当族头啊,这个我同意。”

  “九叔来当族头,那我是百分百服气的。”

  “确实,我们那耶邓氏的族头,没有比九公更合适的人选了。”

  “……”

  全场几百族人,知道新族头是邓世荣,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表示赞成。

  邓世安早就预料到让老九当族头会非常顺利,但看到族人们的反应,他心中还是感慨了一下,这威望真是没谁了,如果他不是有个大队书记的身份加持,估计在族里的威望都比不上老九。

  “行,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我宣布,从现在开始,咱们那耶邓氏的族头,就是老九了,有请我们新族头讲话。”

  听到这里,现场的掌声以及呼喊声瞬间便响了起来。

  邓世荣伸手虚压了一下,待大家都安静下来了,他才说道:“感谢老族头的推荐,也感谢各位族人的信任,既然你们愿意让我来当这个族头,那我肯定尽力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第263章 影响深远的讲话【字】

  第263章 影响深远的讲话【6000字】

  邦杰大队。

  在四五百族人的瞩目下,邓世荣这个新族头发表了一番影响深远的讲话。

  “脱贫致富,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

  邓世荣看着底下安安静静听他讲话的族人,沉声说道:“以前就不说了,就说分田到户之后的这一两年,因为种出来的粮食在交完公粮之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所以大家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一个个都发力去干,收获确实比以前多。

  而且,大家也多养了几头猪和不少的鸡鸭鹅,日子看着是越过越好了。

  但是,想要脱贫致富,光靠这些是做不到的。”

  听到这里,当即就有族人出声道:“九公,我们现在都学你,把分下来的山岭都开垦成果园了,等种上荔枝树以后,应该就能脱贫致富了吧?”

  又有族人接话道:“是啊九公,你今年光是卖荔枝就卖了一千多块钱,西瓜更是卖了将近五千块钱,我们现在把果园都开垦出来了,等天气转暖了就种上荔枝树和西瓜,那不是很快就能脱贫致富了吗?”

  邓世荣笑道:“确实,现在开垦果园种植水果的话,在接下来的这几年应该是能赚到不少钱,让大家都能过上几年好日子,但随着种植水果的人越来越多,这钱恐怕就越来越难赚了。”

  人群中的邓允贵点头道:“九叔说得有道理,不管什么东西多了都不值钱,就连人也是一样的,我刚生第一个儿子的时候,高兴得整天把他架在脖子上满村走,可等第二个第三个甚至第四个儿子出生,我就抱都懒得抱一下了。”

  这话一出,全场哄堂大笑。

  这样的经历,可不止是邓允贵有,在座的超过八成都是当家长的人,大部分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在生第一个儿子的时候都是宝贝得不得了,儿子怎么闹腾都不生气。

  可等儿子多了之后,那态度就不一样了,动辄就提起来打,待遇真的截然不同。

  “所以说,想靠种果树发家致富,除非是承包大片的山岭出来种,否则单靠咱们那点山岭,肯定是做不到的。”

  邓世荣继续说道:“还有养猪和养鸡鸭鹅之类的,这也是一份不错的收入,但除非是大规模养殖,要不然光靠那几头猪和几十只鸡鸭鹅,是不可能发家致富的。”

  邓允强托儿子儿媳的福,是整个邦杰大队第一个跟着九叔脚步种植荔枝,并在今年尝到甜头的人,现在听九叔预测水果种植恐怕只能赚几年钱,心中不免有些忧虑,问道:“九叔,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真正的脱贫致富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在场的人都想知道的。

  于是,一个个都看向邓世荣这个新族头,等待他的回答。

  “想要脱贫致富的方法有不少,比如做生意,承包山岭搞种植,或者大规模搞养殖,都是有机会脱贫致富的,但是这些方法都有着不小的风险。”

  邓世荣一一讲解道:“就拿做生意来说,这世上没有稳赚不赔的生意,做任何生意都是有风险的,要是一不小心亏了的话,那多年来辛辛苦苦攒下来的本钱可能就这样折腾没了。

  承包山岭搞种植也是同样的道理,据我所知龙潭的胡椒场,就因为今年的低温霜冻天气把树都冻伤冻死了,而且我们这里经常有台风,要是大规模种植遇到这样的自然灾害,很可能也会让你血本无归。

  大规模养殖的风险更大,这玩意一个不小心发了瘟,那就是一死一大片,只要碰上一次,那可能几年甚至十几年都白干了。就算不发瘟,养出来了也不见得就能赚到钱,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

  所以,以上的这些方法大家可以去尝试,但估计只适合少数人去做,真正适合所有人去做的,在我看来只有一个,那就是教育好儿女,让他们去读书。”

  听到邓世荣前面的话,在场的族人都暗暗点头。

  可听到后面,一个个都面面相觑,这说的是怎么脱贫致富,怎么扯上读书了?

  当即就有族人问道:“九公,这脱贫致富跟儿女读书有什么关系啊?”

  邓世荣说道:“当然有关系,俗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可以说是我们大部分农村人唯一的出路,现在中专、大专以及大学国家都是包分配工作的,而且一毕业就是干部身份。

  谁家要是出了一个干部,那一家人的命运都会因此而改变了,这才是真正的一本万利。”

  听到这里,邓世安忍不住接话道:“这话说得一点都没错,远的不说,就说族头家的二儿子邓允衡,他考上了北大,一毕业就是级别不低的干部,只要他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上去,只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恐怕县长都没有他的官大了。

  要是真走到了这一步,那就是真正的光宗耀祖了,咱们那耶邓氏的族谱,都得给他另开一页,书写他的丰功伟绩,你们想想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这话说得在场的族人都是热血沸腾,族谱另开一页,这种荣耀在宗族观念强烈的农村,谁不想要啊?

  就像那些有本事的人,都想求一个千古留名一样。

  在后世,捐资建祠堂的时候,为了在功德碑上留名,一个个族人都是踊跃捐款。

  而祠堂的功德碑留名,哪能跟族谱另开一页相比啊,那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

  因为族谱只要这个姓氏没有断绝,就会一直存在下去,而祠堂的功德碑,寿命撑死就二三十年,等下次祠堂重建的时候,又会换上新的功德碑了。

  所以,能在族谱上另开一页,对于族人来说,那真的是最大的荣耀了。

  可很快,就有人泄气道:“书记,族头,读书的好处,我们大家都知道,但孩子们读书不行,我们当家长的也没办法啊!”

  这话一出,立刻让在场的族人都附和起来。

  “是啊,我家那臭小子考试从来没及格过,指望他考上大学改变全家人的命运,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谁说不是呢,在允衡叔考上北大后,我也好好的管了一下我那几个孩子,可惜都不是读书的料,我自己又不识字,想教都没办法教,也没那个时间去教,指望他们估计是没希望了。”

  “我家的也是没救了,上次考试直接交了白卷,差点没把我气死!”

  “……”

  听到族人们的吐槽,邓世荣是非常理解的。

  别说是现在这个年代了,就是到了后世,农村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远远没办法跟城里人相比,城里的父母给孩子辅导作业以及陪读算是基操了,有条件的还会请家教,还有报各种补习班。

  而在农村,除了少数人家管得稍微严厉一点,大部分人家都是采取放养的态度。

  反正你能读就读,不能读就出去打工,没什么好说的。

  邓世荣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改变这种观念,他伸手虚压了一下,等大家都安静下来了,他才说道:“大家的难处我都知道,但教育是百年大计,只要族里考上高中、中专、大专和大学的族人多了,那我们那耶邓氏自然而然的就会越来越强盛。

  所以,我准备牵头在族中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助学金是专门帮助族中那些家庭困难但学习成绩好的子弟,奖学金是专门奖励考上高中、中专、大专、大学的族中子弟。

  至于资金的来源,就由各位族人自由捐赠,大家觉得怎么样?”

  在后世,博白县境域,基本大部分姓氏都会这样搞,只要族中有人考上了大学,那就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些资金都是族人自由捐赠的,尤其是那些混得好又在乎名声的老板没少出钱。

  这样做的效果其实有限,能不能考上大学,跟族里奖的那点钱没多大关系,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可以提升凝聚力的事情,现在邓世荣把这一套提前弄出来,效果应该是有一些的。

  毕竟,后世大部分家庭都不差那点钱,族中给的奖励只是意外之喜,所以激励的效果有限。但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比较困难,族中给予的这份奖励还是具有很大诱惑力的。

  邓世安听到这里,激动得击掌道:“教育是百年大计,这话说得可真好,助学金和奖学金的提议也非常好,看来我是真的没看错人,让老九你来当这个族头,真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你的带领下,我们那耶邓氏一定会越来越强盛的。”

  邓允贵也极力赞成道:“九叔这提议真好,这是惠及全族的大好事,捐赠的时候算我一个。”

  邓允军点头道:“这助学金与奖学金是需要长期维持下去的,光靠少数人捐赠的资金肯定不够,最好是全族一起出力,我们族中也有不少人在外面工作,我觉得有必要通知他们,不管捐多捐少都是一份心意。”

  邓允强附和道:“确实,团结就是力量,谁家没有孩子在读书啊,就算这一代没有下一代也会有,这是每一个族人都有机会拿到的奖励,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定要把这事给搞成了。”

  其他族人闻言也都纷纷赞成,正如邓允贵所说的,这是惠及全族的大好事,而且又不是强制要每一个族人都捐钱,这种好事谁会傻得拒绝啊?

  邓世荣见大家都没有异议,便笑着说道:“到时咱们每年都出一个捐赠光荣榜,把这榜单贴到祠堂去,让列祖列宗们看看咱们这些子孙后代有多团结,我们邓氏宗族有多兴旺。”

  这话自然又获得了众人的支持,已经做好捐钱准备的族人更是兴奋起来。

  大家都是凡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默默捐钱跟捐钱后被挂上光荣榜,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选择后者。

  “那行,这事就这么定了,回头我搞个详细章程出来,等今年暑假升学了就开始实施,至于捐赠就从明天开始,由昌钱你负责收钱和记录,这个没问题吧?”邓世荣看向邓昌钱说道。

  “没问题的九公!”

  邓昌钱是那耶生产队的会计,人品也是过硬的,涉及到钱财方面的东西,让他负责完全可以放心。

  “那我就先说这么多,接下来大家除了耕田种地以外,主要精力便是开垦果园,尽快把果树种上,这果树最好选择那种见效比较快的种类,因为根据我的推测,水果最赚钱的时间就是这几年,几年后再想像现在这样赚钱,就不容易了。”

  邓世荣做着最后的总结道:“等种植水果赚上几年,到时我再想几个能够持续赚钱的项目,一定要把咱们那耶邓氏变成全双旺乃至整个博白最有钱的姓氏,让其他姓氏的阿妹都以嫁给我们那耶邓氏的后生为荣。”

  “九公说得太好了!”

  “要是真有这么一天就好了!”

  “九公,我相信以的能力,是能带领我们做到这一步的。”

  “……”

  邓世荣画下的这个大饼实在是太美味了,能不能吃到先不说,光是看到这个大饼,就能让族人们激动得如同打了鸡血,一个个都是干劲满满,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散会后,各村的族人结伴而回,一路上都在讨论这次族会所商量的事。

  一个小时后,九叔成为那耶邓氏新族头的事,就传遍了整个邦杰大队,同时新族头在族会上发表的讲话也被传了出去,邓氏族人听了自然是一片欢呼,其他姓氏的人听了只能羡慕。

  ……

  邓世荣参加完族会回到家,儿女儿媳都满脸笑容的向他道喜,虽然这个年代的族头身份地位没办法跟旧社会的族头相比,但族头在族中仍然拥有极大的号召力,这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聊完族中的事,张秀萍就说道:“爸爸,我们明天就打算上博白了,我娘家那边的亲戚过几天有可能会上去住几天,我得提前上去安排一下。”

  邓世荣立刻说道:“那你们上去了,就多买几张架子床,包括我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放上两张床,一楼客厅也可以放两张,这样你娘家的亲戚上去了都能住得下。

  当然,你们要是看到有合适的房子,也可以买下来,这些你们自己做主就行。”

  张秀萍笑道:“我还打算动用表兄那里的房子呢!”

  邓世荣道:“住在那里也行,但那个房子的位置偏僻了一点,出入不太方便,还不如多买几张床回来,反正都是自家人,住得挤一点也不要紧。要是附近有合适的房子买下来也行,我之前就想多买一套房子,但没碰到合适的就没有买。”

  “好的,我知道了!”

  张秀萍点了点头,看向小姑子道:“阿珍,你明天跟我们一起上去吗?”

  邓允珍摇头道:“嫂子,你们先上去吧,我带着小冬儿在家多玩一段时间,等天气回暖了再上去,现在天气太冷了,在县城给小冬儿洗个澡都不方便,生怕穿衣服慢了她就着凉了。

  在家里,好歹也有火堆可以烤火,甚至可以在火堆旁边给她洗澡,这样穿衣服就不怕冷着她了。”

首节上一节137/3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