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0年去享福 第130节

  刘爱红惊讶道:“舅舅给你放假?”

  卜大石嘿嘿笑道:“忘了跟你说了,县城那家饭店,其实是我舅舅开的。”

  “啊?”

  刘爱红听到这话,眼睛瞪得老大,直接就懵了。

  县城那家饭店有多大,她跟卜大石相亲的时候可是见过的,当时可把她们母女给震惊到了,没想到县城的饭店比双旺的饭店大了这么多,让她们母女都开了眼界。

  因为知道这是私人饭店,当时她们母女还猜测,这饭店会不会是香港那边的大老板过来开的。

  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么大一家饭店,竟然是为他们做媒的舅舅开的,这真的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大石,你没开玩笑吧?县城那饭店真是舅舅开的?”

  见老婆震惊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卜大石颇为自豪的说道:“当然是真的,这种事情哪能拿来开玩笑啊,要不是这饭店是舅舅开的,你以为我一个才工作没几个月的新人,真有那么大本事帮你安排工作啊?”

  刘爱红闻言恍然大悟,难怪当时舅舅第一次来她们家说媒,提到可以安排她到饭店工作时为什么这么自信了,原来舅舅就是饭店的老板,让她去饭店工作自然是一句话的事情。

  虽然明白了,但刘爱红还是觉得不可思议,问道:“大石,舅舅在县城开的那家饭店,应该要很多钱吧?”

  卜大石点头道:“那是当然,这饭店我舅舅可是投了三十多万进去。”

  尽管知道规模这么大的饭店,投进去的钱肯定是个天文数字,但听到老公这么说,刘爱红仍然心中一震,实在这个数字太过于吓人了,在月收入三十多都让人羡慕的年代,开饭店投了三十多万进去,这是什么概念啊?

  那可是一万倍啊!!!

  “大石,舅舅是做什么的?他怎么这么有钱啊?”

  卜大石对于舅舅那是相当佩服的,听到老婆询问,自然要好好的吹嘘一下:“我舅舅他可是个大能人,以前是邦杰大队缸瓦窑的大缸师傅,两年前跟人合伙把大队的缸瓦窑承包出来做,生意挺不错的,一年随随便便都能赚个几千块。

  另外,我舅舅还开垦果园种植荔枝和西瓜,今年光是卖荔枝跟西瓜,就卖了六千多块钱呢!

  当然,就这些收入,想在县城开这么大一家饭店,肯定是做不到的,但我舅舅的胆魄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开饭店的钱其实是他在信用社贷款来的。”

  听到这里,刘爱红打心底赞叹道:“舅舅真厉害!”

  卜大石深以为然道:“那是,在这十里八乡就没有比舅舅更厉害的人了,你是舅舅看中的人,以后只要我们两个老老实实的帮舅舅干活,舅舅他肯定不会亏待我们的。”

  刘爱红连连应是,她心中也有些兴奋,有这么厉害的一个舅舅帮衬着,他们夫妻的日子肯定是差不到哪里去的。

  年轻人身体的恢复能力那真的是杠杠的,夫妻俩聊了一会后,卜大石雄风再起,两人便打起了今晚的第二场友谊赛。

  相比起第一场的不堪一击,第二场友谊赛卜大石有了不小的进步。

  待半夜打到第三场友谊赛的时候,两人终于能打个有来有回,算是渐入佳境了。

  ……

  一个星期后。

  穗丰饭店。

  卜大石带着媳妇一起给饭店的其他员工们发喜糖,接到喜糖的员工自然都送上几句祝福的话。

  在吃饭的时候,张秀萍便笑着对刘爱红说道:“表嫂,九月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两天你先休息一下,让大石陪你在县城转一转看一看,也可以去看看你们买的房子,等下月初一你再正式上班,怎么样?”

  刘爱红高高兴兴的道谢,虽然来县城上班是她期待已久的,但初来乍到,她还是想先熟悉一下环境,再开始工作的。

  ……

  广西的天气,很多时候确实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天气变化之快一点都不逊色于女人翻脸的速度,明明昨天还是夏天的天气,个个都穿着大短裤和汗衫背心,结果今天就骤降十几度,直接从夏天进入了冬天。

  邓世荣看到温度骤降,便明白几十年不遇的低温天气要来了,最要命的是中途天气没有回暖,一直持续到明年春天才结束,时间跨度之长也是非常罕见的。

  好在,他已经提前给村民们发出了警示,那耶村愿意相信他的超过了半数,另外还有一部分对此是半信半疑,基本都提前做好了防冻措施,完全不信的只是一小部分人而已。

  这一个半月以来,在外甥女和外甥女婿的打理下,邓世荣果园里那一千棵荔枝树都已经搞好了几手防冻措施,安全度过今年的极端天气肯定是没问题的。

  下午六点。

  村民们吃过晚饭,便照例过来看电视,天气降温也不影响大家看电视的热情。

  邓允军扶着烟筒坐在板凳上,心中有些庆幸的说道:“九叔,看来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话是真的没有说错,往年都没这么早降温的,至少都是入冬以后才开始降温,可现在才九月底就突然降温了,确实有些不同寻常啊!”

  邓世荣道:“书上说了,事出反常必有妖,反正今年的天气肯定跟往年不一样。”

  邓允财接话道:“九月底就降温确实比较少见,也不知道只是冷几天就回暖,还是这样一直冷下去。”

  邓允强家的荔枝也已经做好了防冻措施,此时他一脸轻松的说道:“不管是冷几天就回暖,还是一直冷下去,对于我们村的人来说应该都没有太大影响。”

  邓允丰也给他家那十多头牛搭好了能够遮风避雨的牛棚,他同样没有太大的担心,附和着说道:“确实,有了九叔的提醒,我们都已经做好了防冻准备,不管这天气是一直冷还是会回暖,都影响不到我们。”

  已经提前做好防冻准备的人,聊起天气的变化都是一脸轻松,不过少数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的人,此时心中都有些忐忑了。

  好在,他们也只是出了些力气,跟往年一样种了红薯而已,这玩意就算真的冻死了,也没有多少损失。

  因此,他们还是有看电视的心情。

  一夜无话。

  次日下了一场雨,天气进一步降温,最低气温降到了4度。

  第三天,最低气温降到了2度。

  短短三天时间,就从穿着汗衫背心到穿着厚厚的棉袄,变化之快确实让人反应不过来。

  在天气降到2度之后,闲着的村民基本就不出门了,都窝在家里烤火,就算出门也是去邻居家烤火,没谁会在外面晃悠了。

  至于干活的人,只要不下雨就不会停工,天冷也阻挡不了他们出去干活。

  当然,晚上的时候,只要不下雨,还是有很多人会冒着寒冷的天气赶来邓世荣家看电视的。

  虽然电视机被邓世荣摆放在外面的木棚底下,一阵风吹来会让人冷得发抖,但人多挤在一起的话,除了最外围的人会感觉到冷以外,在人群里面的人都感觉挺暖和的。

  降温几天之后,随着霜冻天气的出现,整个博白境域,红薯开始被大片大片的冻死。

  由于低温天气一直持续,继红薯大面积被冻死以外,各地种植的烟叶也开始被大面积的冻死。

  紧接着,龙潭胡椒场、文地胡椒场这两个县办农场,由于员工放松管理,对于今年的低温天气不够重视,两个农场加起来有一千多亩的胡椒树被冻伤甚至冻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除此之外,全县的耕牛也开始接连的被冻死。

第258章 年,分家!【6000字】

  第258章 1983年,分家!【6000字】

  在如今这个年代,耕田还不像后世一样全部机械化,不管是犁田还是爬田,都需要耕牛才能玩得转,因此这个年代的耕牛也被农户们视为“农家宝”,基本都是等耕田老了死了才会宰杀食肉。

  可见耕牛对于农户来说有多重要了。

  然而,没有提前搭好能够遮风避雨牛棚的农户,在这低温、霜冻天气出现并一直持续下去的时候,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家的耕牛被慢慢的冻死。

  一头,两头,三头……

  前世,根据博白县志的记载,今年全县一共有2549头耕牛被冻死,全县农民可谓是损失惨重。

  这一世,虽然邓世荣提前发出了预警,但他的影响力也只是覆盖邦杰大队,出了邦杰之后还受他影响的,就只有那耶村的亲戚朋友以及少数性格谨慎的人了。

  其他地方的人,邓世荣是影响不到的。

  所以,除了邦杰大队的耕牛安然无恙以外,其他大队基本都有耕牛被冻死,区别只在于被冻死的耕牛数量是多还是少而已。

  如果只是冻死一些鸡鸭啥的,那当然溅不起多大的水花,但现在冻死的是耕牛,而且冻死的还不是一头两头,平均下来一个公社被冻死几十上百头耕牛。

  消息传开之后,自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在全县“哀鸿遍野”的时候,那耶村乃至整个邦杰大队,众村民对于九叔(公)的感激已经达到了巅峰,他们都清楚如果不是九叔(公)提前示警,让他们都提前做好了防冻准备,那搞不好现在被接连冻死的耕牛中,就有他们家的那一头。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邓世荣天天都能收到上下二三村那些村民们送来的土特产。

  虽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这都是村民们的一片心意。

  ……

  转眼,阳历的1982年便划上了句号,迎来了具有特殊意义的1983年。

  就在这一天半夜,那耶村发生了一件大事,目前全村最高寿的一位老人突然病重,还吊着一口气的时候,被他的儿孙们打着手电筒紧急抬到了阿祖公厅。

  现在天寒地冻,原本老人就只剩下一口气,他的儿孙们刚把席子铺好让他躺进去的时候,他便悄无声息的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在博白境域,举办丧事有一套习俗,各地的差异不大。

  人死了,先由亲属用香巾洗擦尸体,换上寿衣(生前赶制出来的新衣服、新鞋子、新袜子,人老了之后,这些东西都是由老人的女儿提前准备好的,如果没有女儿的就由其他亲人准备),黄麻缠身,尸体口衔银币或铜币,手捏饭团,然后用木板抬至阿祖公厅,蚊帐笼罩尸体,设香案,点上长明灯。

  然后亲属在厅堂墙边铺席于地,跪坐嚎哭,晚间也需就地而眠,这就是所谓的“守孝”了。

  当然,这是在家里正常死亡才有的待遇,如果是在外面遭遇横祸,这种死法是没有资格进阿祖公厅的。

  这大半夜的,闹得动静这么大,除非是睡得很死的人,要不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邓世荣被吵醒后,便知道走的是谁了,如果按辈分来说,对方是他的族侄,出生于清朝末年,今年已经83岁了,这两年身体一直不怎么好,这个时候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知道怎么回事后,邓世荣便回去继续睡觉。

  生老病死,这是谁都没办法避免的事情,对于已经死过一次的邓世荣来说,他早就已经看开了。

  在六七十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丧事一切从简。

  不过,现在已经是1983年了,古老的丧葬规矩自然而然的又死灰复燃。

  首先是请师傅佬(道公班)“打蘸”,为死者超度亡魂,时间长短视丧家的财力而定,短者一夜或一日一夜,长者三日三夜或七日连宵。

  于是,接下来的三天三夜,整个那耶村都沉浸在那特殊的哀乐与哭声之中。

  至于死者出殡的时间,博白境域不同的公社有不同的规定,根据双旺境域的规矩,凡是喜事皆是上午,丧事皆是下午,也有些公社的规矩是相反的。

  三天后的下午,死者出殡,棺面铺盖红布,全家号哭。

  在抬棺抬出阿祖公厅后,孝子需要钻棺底三次,名曰“架桥”,道公念经引路,长孙(没有长孙也可以是其他晚辈亲属)捧灵牌,送殡的亲朋袖缠白布(有些地方缠黑布),撑挽联为前导,呜锣击钹,鸣放鞭炮,沿途撒纸钱。

  直系子孙则披麻戴孝,孝子手执孝杖扶棺而行,其余亲属随后护送。

  从阿祖公厅出殡,沿途要是经过谁家门口,那这一家就得放上一挂鞭炮。

  邓世荣家就在出殡的必经之路,他在出殡队伍经过的时候,也放了一挂鞭炮,然后目送送葬队伍离去,心中默念着这位族侄的名字,希望他此去能有机会再活一世,别再像这一世一样福没享到尽受苦了。

  ……

  坡心村。

  今天是农历十一月底,张振发一家正关起门来算账。

  大概十分钟左右,张守国统计出了这个月的利润,高兴的说道:“爸,妈,这个月,咱家的店赚了436块钱。”

  张振发听得眼中一亮,连忙追问道:“老大,你这个数目算清楚了没有?没算错吧?”

  张守国笑道:“爸,我算了两遍了,肯定不会错的。”

  张母喜气洋洋的说道:“太好了,比上个月又多赚了三十多块钱,这生意是越做越好了。”

  张大嫂和张二嫂脸上也挂满了笑容。

  虽然她们现在还没分家,这赚的钱都是进的二老口袋,但她们的公公婆婆受到小姑子的影响,每个月都会拿出一小部分的利润来给她们这两个做儿媳妇的私存。

  现在她们妯娌俩的小金库,已经存了有两百多块钱了,这是她们完全可以自己作主的私房钱,不管搁在谁身上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就这个私房钱已经比村里百分之九十九的媳妇强了。

  就只有那些刚嫁过来,父母给了足够的压箱钱,或者是已经分家,自己当家作主的媳妇,手里掌握的钱才能跟她们一比。

  张振发从旁边拿起烟筒,从桌上的烟丝袋中扯了一小撮烟丝,一边往烟筒嘴上塞,一边说道:“十二月是一年中生意最好的一个月,去年十二月咱家店就赚了四百出头,今年恐怕能赚个五六百。”

  张守民嘿嘿笑道:“爸,妈,今年算下来,咱家的店赚个四千多肯定没问题,家里的房子是不是应该起新的了?”

首节上一节130/3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