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到旁边的餐饮店铺询问,得知这家店今天没有营业。
他通过游戏地图判断,游戏给出线索就指向在这家店。
沈瑜想给古玩店的老板打电话,餐饮店却不知道联系方式。
他又跑到另一边的书店,打听到这家古玩店的老板今天有事外出,无法回来。书店老板表示可以代为联络。
为了不引起怀疑,沈瑜没有请书店老板帮忙。
他回到车上之后,娜塔莉问道:“老板那家店不开门?是不是今天休息?”
沈瑜说:“我打听到,店铺老板有事外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眼看着古玩线索就在眼前,却买不着,着实有些心烦。
他打开游戏地图,想再看一眼。这时,娜塔莉问道:“老板,我们要回去吗?”
沈瑜头也不抬的说:“走吧,我们回去。”
娜塔莉启动车子,准备在前方转弯。
沈瑜正在低头看游戏地图,因为位置变动,他发现地图右边突然显示出两个蓝点。
他急忙抬头向右侧看去,那俩蓝点应该距离自己不远。眼看娜塔莉要转弯,就急忙说道:“娜塔莉,把车停到道路的对面。”
“好的。”娜塔莉虽然不知道沈瑜要做什么,但还是按照要求去做。
沈瑜看着地图,确认那是两个固定的蓝点,就在距离自己不远的地方。
由于刚才两人说话的原因,车辆已经超过了蓝点的位置。
他等娜塔莉停下车,说道:“你在附近找个地方把车停下,我去别的店铺看看。我出来之后会联系你。”
下车之后,他往回走了几十米远,便看到了一家当铺。
走进当铺,有店员过来接待。
沈瑜告诉店员,自己想看看的有收藏价值的装饰品。
店员引着他来到出售绝当物品的区域。由于生意兴隆,客人很多,店员不能一直陪着沈瑜,他告诉沈瑜,有需要就直接找售货员。
沈瑜当然喜欢这样的方式。他在销售区域边走边看,很快便注意到第一个蓝点对应的物品。
他等柜台后的售货员有了空闲,就打了一声招呼,然后指着一个小型的金属笼子,问道:“你好,我能看一下这个笼子吗?”
店员是个留着八字胡的男子,他一边将笼子取出,放到柜台上,一边说道:“您是华国人?真是巧了,这件东西应该就是来自华国的一件银制品。这是用银丝制作的,上面还有装饰。”
沈瑜边观察边问道:“这件东西是做什么的?我不知道它的功能。”
店员解释道:“我们的评估师告诉我,这是大约十世纪到十二世纪的贵重银器,用来盛放贵重东西的笼子,或者是照明用的小型灯笼,你看,它还有提手。”
沈瑜不置可否。镂空的笼子,笼体呈圆柱方形,由银丝编成,有植物纹饰和十二对浮雕的大雁在展翅飞翔。银质的圆顶盖子上有塔形花装饰,花的下部有金丝做成的莲叶,盖上有环钮,绞链穿过环钮与提梁相连。平底,下有四足,为叶子形。
可惜,这银质笼子保存的不好,有几处明显的损坏,因为损坏之后不正当的矫正方式,导致银丝以及流装饰受损,局部的鎏金也被磨损殆尽,只能隐隐看到一些痕迹。
如果不仔细检查,这就是一个看起来品相不好,甚至寒碜的银制品。
沈瑜把笼子的内外都看了一遍,判断这是唐代的银局部鎏金镂空茶笼,用于干燥或烘焙茶叶。
他对店员问道:“笼子的尺寸和重量是多少?”
店员当着沈瑜的面,做了测量。
高13.5厘米,直径11厘米,重159克。
沈瑜又问笼子的价格。
店员答道:“1万2千美刀。”
沈瑜试着讲价,店员不肯降价。
他只能先定下,然后去找另一个显示为蓝点的物品。
第二个蓝点的位置与茶笼距离不远,是一把长柄勺。
沈瑜请店员将长柄勺拿到柜台上。这件勺子也是银质。
长柄勺子的手柄扁平,略呈锥形,有双鱼纹鎏金装饰。勺子前端是扁平的椭圆形碗。
店员介绍,勺子长26厘米,重51.5克,是十一世纪的银器,可能是餐具。
沈瑜觉得,这把长柄勺子应该也是唐代的鎏金双鱼纹长柄勺。
当铺评估师,应该是因为两件古玩的材质相同,才放到了一个区域。不过这倒是歪打正着。
茶笼和长柄勺,应该都是茶具。尽管不是一套,但也算搭配。
沈瑜有了判断,就询问长柄勺的价格。
店员说道:“勺子的价格是5000美刀。”
沈瑜以两件银器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为由,开始讲价。
店员请来老板,和沈瑜谈价格,最终将两件银器的总价格定在了15000美刀。
交易完成后,沈瑜提着东西走出典当行,找到娜塔利停车的地方。
上车后,对娜塔莉说:“好了,咱们回画廊。”
娜塔莉启动车子,同时问道:“老板,您这次买的是什么?”
沈瑜说:“买了两件银器,银质的笼子和银纸的长柄勺。”
等车子启动,他点开页面,看到了游戏提示。
玩家购买唐代银质局部鎏金镂空茶笼。该茶笼有破损,请尽快修复。
玩家购买唐代的鎏金双鱼纹长柄勺。尺寸:26厘米,价值区间:1万~3万美刀。
奖励:游戏经验值增加。
第1046章 ,唐代金银茶具,旧拓本
夜晚。
沈瑜回到自己的公寓,从修复空间中拿出已经修复的茶龙笼和长柄勺,放在书桌上。
他调好台灯的灯光,观赏唐代茶笼。
破损的地方已经修复,茶笼恢复了原本应有的华丽,同时保留了时间的痕迹。
游戏对茶笼的估价是15万~20万美刀。
他把茶笼提起,不由得感叹,饮茶的用具,可以做的如此精美。这件茶笼,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唐代的金银制作工艺已较为成熟,已经有了模冲、锤揲和拉丝编织等方法。
这件茶笼的编织工艺尤为考验手工。这种的工艺需要将银熔炼之后,在其退水但不完全冷却的情况下将其抽拉成丝,然后一丝不苟编织成型。唐代匠人肯花如此功夫将贵金属作用于一件茶器之上,本身就说明了茶事之于那个时代的人们重视的程度。
国人饮茶的习惯茶兴盛于唐。从皇室到平民,饮茶之风已实实在在成为一种遍布城乡的社会风尚。饮茶风气的普及,茶事不可避免地扩及传播至周边。
饮茶风尚促进了制茶工艺的提高。
据考证,唐时茶叶产品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等种类,其中,饼茶是唐代制茶技术的最佳成果,代表着当时茶叶制作的最高成就。
“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茶。日成东井叶,露采北山芽。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就是对唐朝茶文化的形容。随着文人的推波助澜,茶事愈加快速地走向民间。
饮茶由个人到国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饮”。社会的各个阶层悉数参与,便出现了与之相关的各种技术和文化。从各种材质的茶器不断出现到制器工艺的不断提升,从各种品茶技艺的完善到茶道文化的百川归源,饮茶既有物质实在的形态,更有精神价值的追求。
沈瑜把茶笼下,拿起长柄勺观赏。这件器物虽然没有茶笼华丽,但也是唐代饮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他在等待修复结果的时候,已经查阅过资料,唐代所用的饮茶方法应该是煎茶法。需要先将茶烘焙,然后碾成细末,用罗筛过之后选择然后烹茶。长柄勺就是提取茶沫的工具。
唐代茶具中,有茶碾子、茶罗子、茶笼、匙子、茶托等。茶笼是其中的焙茶用具,也可以盛放茶饼。
这是因为唐时的饼茶属于不酵的蒸压茶。这种茶叶是经过蒸压成形后再人工烘干或自然晒干的,它的含水量较一般的片茶、叶茶、末茶等都要高,所以,在饮茶之前,一定要有一道烤焙的工序,否则就难以将其中的水汽去掉,也不易于将饼茶碾成末,这样煮出的茶是不香的。
据说,烤的时候要讲究火候,经常翻动,要烤两次,两次之间要有一个自然冷却的过程,才能避免外熟内生。
沈瑜买过唐代陆羽著的《茶经》,在书中记载,唐人把盛放茶叶的器具分三种,方形的叫箱,圆形的为,圆形且有盖的叫笼。笼在民间多用竹制,茶农采茶时背在肩上。皇家贵戚茶笼多用金银,使用时在笼底垫以木片,保证贮备的茶叶团饼干燥且茶色不减。
不过,烘焙用的金银茶笼,应该出现在陆羽之后的晚唐,在陆羽时期还没有,所以《茶经》上未提及。
这两件茶器,反映了唐代人饮茶的许多情况。
沈瑜看着两件茶具,好像看到了大唐茶事兴盛的社会现状,隔着千年时空,似乎也闻到了丝丝茶叶的清香。
尽管想象美好,不过让他真的品尝那种煎茶的滋味,还是算了吧。
他回忆着自己所了解的资料,觉得以后可以找机会,收集一整套这种唐代的茶具,可以摆在博物馆里供人观赏。
……
第二天,他来到了昨天找到的那家古玩店。
古玩店终于开门了。
沈瑜推开门走了进去,看到一个留着披肩发的女子正在整理货架。进门要打招呼,他说了一声您好。
听到门的响动和一声您好,女子把手上的陶瓷玩偶放下,转回身来,说道:“欢迎光临。”同时打量顾客。
沈瑜也在观察这位女子。其五官棱角分明,人到中年,脸上皱纹浮现,而且说话的声音,有些烟嗓的感觉。
他礼貌的说道:“我看到您这里是一家古玩店,想进来看一看。”
女子说:“我是这家店的老板,随便看,喜欢什么,我给你介绍。我这里明码标价。真的古玩价格很贵,也有新的工艺品物美价廉,总有一件会让你满意。”
沈瑜说了一声谢谢,借着观察古玩的时机,借用着游戏地图进行比对,很快便注意到了一个木箱。
他对女子问道:“这个木箱里面装的是书,还是一个单纯的木箱?”
老板看了看沈瑜指出的木箱,解释道:“这里面装的都是来自华国的书籍。您要看吗?”
沈瑜说道:“如果可以,我想看一看。”
老板说道:“里面的书破损的很严,重要,要轻拿轻放。”
她带上手套,将木箱取下,放到柜台上,并且打开木箱,把书一本一本的拿出来。
沈瑜等着老板取书的过程,也在观察,木箱应该是书箱,是后配的,书籍应该是字帖一类的旧拓本。破损严重,有的书封皮都掉了。
老板摆好书籍,给沈瑜准备了一幅手套。
沈瑜戴上手套,拿起第一本书。
这本是西狭颂的拓本。西狭颂是东汉摩崖石刻中的精品,字体方整雄伟。这册拓本的开本很大。书籍保存的不好,从残存的装帧判断,原有装帧应该十分精美。
老板见沈瑜看的很认真,就说道:“这都是19世纪的一些书籍,您是华国人吗?”
“是的。”
老板说道:“您应该会喜欢这些书籍。”。
沈瑜边看边回答:“我需要确定这些书是否有价值。”
老板说道:“请放心,这些书是从一个扶桑人那里收来的。”
沈瑜拿起一册白石神君碑的拓本。他在拓本的最后,看到了一行残缺不全的字迹,因为被虫蛀,这行字能辨认出来的,只有“……年宜……守静……”几个字。
他有了新发现,在检查其他书籍的时候,特别注意看书中的字迹。
很快,他在另一本看已经残破的拓本中,找到了一行字迹,能辨认出的是,……壬寅仲春南……
沈瑜判断,这应该是明代拓本,被晚清时期的人装帧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