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第159节

  沈瑜把四本书依次看过一遍,直接问价。

  老板说:“4万元。”

  沈瑜经过讨价还价,讲到了38000元。

  最终,他买下了两套书,一共用了64000元。

  老板看到沈瑜的背包装不下两套书,就找来了一个比较结实的帆布提包:“这包送你了,装书比较合适。”

  沈瑜谢过老板,离开阅汉书局。

  他估算时间,此时已经来不及继续捡漏,要尽快赶去拍卖会征集现场。

  他搭车回到了酒店,从修复空间取出瓷器,略做观赏,就用两个大提包,仔细的装好几件瓷器,赶去万利拍卖行。

  国贸万利大厦。

  门口的安保人员看到沈瑜提着两个大提包,大概猜到了他的来意,让他在登记之后,告诉他拍品征集现场在二楼。

  沈瑜先给彭经理介绍的工作人员打了电话。不久,就有一个穿白衬衣的人走了出来。他看到沈瑜之后,走过来问道:“您是彭经理介绍的藏家?”

  沈瑜说:“是我,我叫沈瑜。”

  那人边和沈瑜握手,边自我介绍:“我是业务部的曾。”

  曾带着沈瑜到了二楼,进入大厅里的拍品征集现场。

  此时已经是下午3点,沈瑜发现来这里送拍品的藏家不多。

  他看到再一排专家席上,坐着八位鉴定专家,其中还有他曾经见过的杨老师。

  杨老师此刻正好有空闲,看到沈瑜拎着两个大提包进来,随即站起来,向沈瑜走了过来。

  沈瑜将提包轻轻放下,迎了过去说道:“杨老师您好。”

  杨老师伸出手来和沈瑜握手:“小沈,咱们认识之后,你一直没到首都来玩儿。这次来,也算是支持我们的工作,我看到你发的瓷器资料了,等一会儿,我给你介绍几位鉴定专家。”

  沈瑜说:“谢谢杨老师,给您添麻烦了。”

  杨老师和沈瑜寒暄几句,回到座位上。几位暂时没事的专家和工作人员,看到杨老师的举动,开始注意沈瑜。

  排队等待的时间里,沈瑜仔细的观察前面的藏家们带来的藏品。

  藏家送来的拍品,大部分都没能上拍。看得出来,拍卖行对于拍品的征集还是很严格的。

  专家席的鉴定桌上摆着几张名牌,分成了杂项,瓷器,玉器,书画四个大组,一共八个鉴定师。

  沈瑜带来的是瓷器,他重点关注了瓷器组的两位专家。

  一位带着宽边眼睛,看起来很儒雅的中年人,另一位是秃顶的老者,眼睛很大。

  沈瑜等了大概30分钟,终于轮到他了。

  他背着背包,两手各提着一个大包,走向鉴定席。

  还没有离开的藏家们露出笑意,沈瑜的打扮更像是外出旅游的人。

  沈瑜轻轻的把提包放下,先对几位老师打招呼:“几位老师好,我叫沈瑜。”

  杨老师笑着说:“我给大家介绍,沈瑜是滨海来的,还是滨海市收藏协会的会员。另外,你们也都听说过一件事儿,他给魔都博物馆捐了一件乾隆时期的铜胎画珐琅寿春宝盒。”

  “哦!我听说过这件事儿。”杂项鉴定组的一位老师说:“我专门找资料看过这件藏品,一直想找机会去看一看。”

  另一位老师对沈瑜说:“刚才觉得这名字有点儿耳熟,今天总算是认识了,以后咱们多交流。”

  杨老师给沈瑜介绍几位专家组的成员。

  瓷器组的中年人姓简,大眼睛的老者姓曲。曲老师来自博物馆,简老师是万利拍卖行的鉴定室。

  其他几位老师都要么来自博物馆,要么来自拍卖行或者典当行。

  曲老师听几人聊了几句,就说道:“刚才我听杨老师说,你这次带来的藏品是瓷器。咱们先看看东西,然后再聊天。”

  沈瑜点头,先从提包中拿出了清宣统醴陵釉下五彩花卉瓶。

  这件瓷器被摆到桌上,曲老师与简老师眼前一亮。

第211章 ,珐琅彩,起拍价170万

  曲老师看着釉下彩瓷瓶,说道:“我看过你发来的图片,但一直没有你的消息。给你邮箱发了消息,你也没回复。”

  沈瑜拿出了清同治青花缠枝莲赏瓶,轻轻放在鉴定桌上,对曲老师说道:“我急匆匆的出门,一直没看邮箱,您多海涵。”

  曲老师与简老师没有继续聊天,两人各看一件瓷器,然后交换鉴定。

  两人已经反复看过资料,此时只是进一步确认。

  曲老师看过瓷器底款后说道:“这件醴陵瓷器没问题。青花底款大清宣统三年瓷业公司。无论在制作工艺,还是绘画风格上,都是典型的醴陵瓷风格。

  据1942年出版的《醴陵瓷业调查》介绍,自光绪三十二年熊希龄等人开创醴陵瓷业细瓷生产以后,其所发明之釉下器及釉下颜料制造方法,为JDZ所不及。

  他看着一旁的简老师,示意他说说青花赏瓶的判断。

  简老师相貌儒雅,嗓音却有些沙哑,他做了简单的评价:“这种青花赏瓶为清宫官窑传统品种,自雍正起历朝均有烧造。在清代称为“青花起线玉堂春瓶”。

  同治朝赏瓶传世较为少见,这件瓷器在晚清青花赏瓶中堪称精品。”

  曲老师对沈瑜问道:“小沈,你发来的资料里,是不是还有一件天球瓶。”

  沈瑜说道:“我带来了。”

  他将光绪松石绿地粉彩大天球瓶摆到桌子上。天球瓶的形制与色彩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曲、简两位老师边看边说好。

  杨老师说道:“曲老师,你当时看到资料,说这是大雅斋瓷器,要看实物才能判断,现在怎么说?”

  曲老师说:“看实物比看图片更受震撼。

  光绪元年至二年JDZ御窑所特别烧造“大雅斋”款瓷器,风格独特,别具特色。这批器物的题材新颖,绘画笔触细腻流畅,全部用色地,而且有西洋画技风格,器身常署“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永庆长春”等款识。这件天球瓶就是一件典型的“大雅斋”瓷器,有矾红彩“永庆长春”四字楷书款识。

  这次瓷器专场当中,清代官窑瓷器的珍品不多。有这三件瓷器,拍品就丰富多了。”

  他对沈瑜说道:“这三件瓷器,都是晚清官窑精品,你买到这些藏品应该不容易,怎么舍得出售?”

  沈瑜说:“腾出资金,可以买别的藏品。”

  杨老师笑着说:“以藏养藏也是个好办法。”

  估价师问道:“几位老师,咱们说说起拍价?”

  几人快速商议,决定同治青花赏瓶按35万起拍,宣统醴陵瓷按20万起拍,光绪大天球瓶按40万起拍。

  他几人商议完毕,想征询沈瑜的意见,就见他从另一个包里拿出了一只贯耳方瓶。

  “你还带了别的瓷器?”杨老师问道。

  沈瑜听到几位老师定的起拍价,觉得符合自己的预期,就决定把瓷器都拿出来。他说道:“我把手里的晚清瓷器都带来了。”

  桌上已经摆了三件瓷器,现场的工作人员推来了运送车子,先将瓷器挪到了旁边的展台上。

  手头没事的老师都围过来观看,有的不明白地方,还会向简老师和曲老师询问。

  两位老师看东西的时候,杨老师问道:“小沈,你发来的资料里,没有这件东西。你先说说自己的藏品?”

  沈瑜说:“我个人判断,这件瓶子是,清光绪豆青地粉彩贯耳方瓶。高28cm 。有“大清光绪年制”款。”

  简老师问道:“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沈瑜说:“这件瓷器的器型源自传统的粉青釉贯耳方瓶。

  腹部细绘粉彩寿桃纹,设色鲜妍美丽,釉色温润匀净,胎骨细致白皙,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曲老师看过瓷器细节,示意简老师进行鉴定,他对几位同事说:“光绪一朝御瓷之品种增多,烧制水平有康乾意韵。这件贯耳方是光绪官窑佳作,我估计二十万应该没问题。”

  估价师快速记录。

  曲老师想问沈瑜怎么买到的几件官窑瓷器,却看见沈瑜又弯腰从提包里拿东西。

  几位鉴定师看到沈瑜连续拿出官窑瓷器,都有些震惊。

  曲老师问道:“你还带了别的瓷器?”

  沈瑜说:“还有一对瓶子。”他看到几位老师的表情,急忙补充道:“只有这些了。”

  他拿出珐琅彩西洋人物蒜头瓶,摆到鉴定桌上。

  简老师和曲老师两个人目光炯炯的盯着瓶子,仿佛看到了珍宝,半晌没说话。

  过了一会儿,两人各自拿起一只瓶子鉴赏。

  曲老师查看瓶子底足的时候,其他几位老师也凑过来观看。杂项组的老师说:“这瓶子的款识,写的是乾隆年制?”

  “瓶子纹饰的画法,与乾隆时期的官窑不一样。”

  曲老师说:“这不是乾隆时期的。”

  他的话音一落,周围的议论声越来越大。

  一些来送藏品的藏家,签过协议后,看到沈瑜带来的几样官窑瓷器,好奇的在旁围观。

  有人说是真品,也有人说价值不高

  杨老师对沈瑜问道:“这是外销瓷器?你判断是什么时候的?”

  沈瑜说:“应该是清末民初的画珐琅薄胎瓷。至于是不是外销瓷器,我不敢下结论。”

  一位收藏者向估价师询问:“丁老师,清末民国的官窑瓷器和珐琅彩瓷器现在什么价格?”

  丁老师说:“清末民初的瓷器价格差别很大,好的官窑器,这两年的价格慢慢涨上来了。”

  曲老师仔细的测量蒜头瓶尺寸,同时说道:“清末民初珐琅彩西洋人物蒜头瓶,高16cm,我判断是真品。”

  简老师也同意了这个判断。

  他对沈瑜说:“听说你是魔都博物馆请的特聘研究员。你说说,民初的瓷器为什么写乾隆年制的款?”

  沈瑜说:“庚子事变,清宫典藏文物流入市肆,当时的人才知道雍乾二帝挚爱珐琅彩瓷,后来,成立古物陈列所,分批展出清宫旧藏珐琅彩瓷,更是引发一场持久的摹古热潮,精品也随之迭出,这应该是摹古的款识。”

  估价师丁老师问道:“如果是真品,咱们商议商议起拍价?”

  简老师说道:“这对瓶子虽是摹古作品,成对保存完整,很颇难得。

  曲老师说:“雍乾之后,彩瓷发展在民初有了一些亮点,那时风行摹古雍乾彩瓷名品,精品瓷器直逼雍乾瓷器的品质。

  这对瓶子胎薄如纸,造型轻盈柔美,胎骨细白坚致,釉质光洁莹润,纹饰是十分少见的希腊题材,受到西方绘画技法影响。空白处还有钤印。”

  他指着钤印说道:“朱文“世宁”、“碧露”、“仁化”三枚朱文印。底款是”乾隆年制”四字正楷蓝料彩。有雍乾彩瓷的韵味。

  我估计,价格应该在40万至50万之间。”

  估价师与瓷器鉴定组的两位老师,一起商议几件瓷器的起拍价。

  沈瑜边听边计算,

  宣统醴陵釉下彩瓷25万;

  光绪天球瓶40万;

  同治青花赏瓶30万;

  光绪贯耳方瓶20万;

首节上一节159/76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