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奖励,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发放。
沈瑜听明白提示,快速权衡利弊。自己最初的想法是把这只宝盒卖掉,自己收藏一只品相完好的宝盒。
但是,由于国内收藏界,对这种宝盒并不认同,需要给宝盒做出证明。
如果证明了这种宝盒的存在,再捐赠给博物馆,或许能给自己带来无形的财富。同时,玩家游戏或许会给自己带来新的惊喜。
沈瑜想到这里,同意了于老师的提议。
第126章 ,髹饰悦目,犀皮毛笔
沈瑜琢磨,既然接受了捐赠任务,自己干脆大方点。
他对于老师说:“于老师,我有个想法,如果能证明这个盒子的年代,无论最后结果怎么样,我都把这个盒子捐赠给博物馆。”
于老师一愣,然后说道:“小沈,你不用这么做,我可没有让你捐赠的意思。”
沈瑜说:“这个盒子,我自己收藏,顶多是个藏品。如果能证明它是乾隆时期的御制器皿,然后把它放到博物馆里,最起码是填补了一点空白。我觉得这样意义更大。”
他把姿态做的很足,就等着于老师的回应。
于老师盯着沈瑜看了半晌,问道:“真的?”
沈瑜点头。
于老师笑着说:“行,你小子有格局。这样吧,无论最后证明的结果如何,一个捐赠人的名誉是跑不了的。另外,你买的几件伏桑古董,如果想出手,我和几个朋友帮你找买家。”
沈瑜说道:“我就是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您这么夸奖,又要帮忙,我都不好意思了,我先谢谢您!”
于老师说:“行了,别客气了。我联系同事和朋友,赶快回博物馆。”
沈瑜急忙说:“于老师您别着急,我有幸遇到林老板这样的行家,还想多请教一些知识。”
于老师说:“那行,你们俩聊着,我先打几个电话。”说罢,他拿出手机,开始给朋友打电话。
沈瑜对林老板说:“我刚才听您讲漆器的时候,说到了髹漆与剔彩。有些不太明白。”
他用手指蘸水,把髹漆写了出来,然后问到:“是这个词吗?”
林老板点头:“没错,就是这个字。髹,是指把漆涂在器物上。
现知最早的漆器是七千年前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木胎朱漆碗。不过从单纯使用天然漆到用色料调漆,其间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商周时代已用色漆和雕刻来装饰器物。
战国的漆器物品种类增多。
汉代漆器产地广、数量多、传播远,器物的造型及装饰也呈现新的面貌。
唐代漆器里,有金银平脱的工艺大放异彩,盛行于后代的剔红、犀皮也出现了。
宋代的一色漆器制作精良,也有堆漆与镶嵌、戗金与填漆相结合的漆器。
元代漆工名匠辈出,尤以剔红、剔犀、戗金诸作,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明代的漆器工艺有重大发展,髹饰工艺至此齐全。
清代前期,大规模地任用了明代髹工,由于宫廷的好尚,更趋精工细巧。”
林老板说的高兴,又去拿来了几件漆器摆在桌子上。他拿起一个剔红鼻烟壶说道:“你刚才问剔彩,这要先从剔红开始说起。今天,很多人知道剔红的工艺。”
他把鼻烟壶递给沈瑜,然后说:“你看,这就是剔红的工艺。在木胎上堆砌红漆,达到一定层数之后,再用雕刻的办法,让是红漆体现纹饰。
明代黄成所著《髹饰录》中,对剔彩有专门的论述:“剔彩,名彩漆。有重色雕漆,有堆色雕漆。扣红花、绿叶、紫枝、黄果、彩云、黑石,轻重雷文之类,绚艳悦目。”
其制作方法,是将各色漆分层髹饰在器胎上,每层漆若干道,使各色漆都具备一定的厚度,雕刻图纹时,需要某种颜色,则剔去上面的漆层,显露出需要的色彩,再按图刻出花纹。”
林老板搬过自己的剔彩宝盒,对沈瑜说:“乾隆一朝,各式雕漆之作严谨工巧、富丽繁缛、样式繁多、色彩丰富。由于国力繁盛和乾隆帝的积极推动,使清代漆器制作工艺达到鼎盛。
剔彩春寿宝盒,就是采重色雕漆,髹漆厚重,刻工一丝不苟。匠者掌握了大面积锦地表现,上下三层花纹自成体系,又互相映衬。”
他转动盒子,让沈瑜看到颜色对比,又指着开光纹饰说道:“你看纹饰线条的变化起伏,这需要工匠的雕刻精湛有力。
分层的彩漆,让画面色彩明丽。三种色彩层次分明,构图巧妙,主题紧凑凸显,需要能工巧匠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做成。”
这位林老板的确是玩儿漆器的行家,说起漆艺的各种门道,无不信手拈来。
他先后拿来几件藏品与当代工艺品,给沈瑜做比对观察。
沈瑜有了鉴定中级技能之后,快速提升了技能和知识,今天有了行家引路,对这些知识掌握的更为详实细腻。他边听边记,不知不觉,时间过得很快。
他喝了口茶,然后说道:“林老板。今天耽误了你不少时间,我买您一件漆器,您看行吗?”
林老板笑着说:“我打开门做生意,当然没问题。你看好什么了?”
沈瑜指向是桌上的一只毛笔。
林老板把毛笔递给沈瑜,同时说道:“这是清代的犀皮漆毛笔,长24.5cm 。”
沈瑜接过毛笔,仔细观察,毛笔是直管式,两端有凸棱。笔身在盖帽处束腰,有凸棱。毛笔通体用犀皮漆装饰,表面打磨光洁,呈现出变幻莫测的红黑两色纹理,极简之下见意蕴。
林老板说:“犀皮又称波罗漆或虎皮漆,作法是先用稠漆在漆器表面堆起高低不平的地子,刷若干层不同的色漆,最后磨平。这样,地子高出的地方经过磨研,便露出漆层的断面,出现类似片云、松鳞等自然物象的花纹。如果你想买,三千元就可以。”
沈瑜爽快的付款之后,林老板拿来一本书。
“小沈,送你一本髹饰录。这是现代印刷的。现存的古代漆工专著,就是明代黄成撰的《髹饰录》。它为古代漆器的定名及分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你如果对漆器有兴趣,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沈瑜接过书,对林老板说:“谢谢您指点。从您这里学了知识,都不知道怎么感谢您。”
林老板笑着说:“不用客气,咱们交个朋友。如果证明你的宝盒是乾隆时期的,那么这条街上,又多了个捡漏的故事。”
沈瑜说:“这故事还是别传出去了,人家老板还要做生意。”
于老师等得有些急了,对沈瑜说:“原本我还想带着你在附近逛逛,现在有事情要做,我就先回博物馆。”
沈瑜把铜胎掐丝珐琅宝盒装好,直接递给于老师,然后说道:“于老师,您直接把盒子带回去研究吧。”
于老师摇头反对:“不能这么直接带回去,为了避免麻烦,你跟我回去一趟,办好手续。”
他对林老板说:“我要赶紧回去,喝酒的事儿,咱们等下回?”
林老板说:“您这是大事儿,您先忙,如果最后得出了什么结果,一定告诉我一声,我也去看看。如果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我也算是见证者。”
于老师和沈瑜回了博物馆,与工作人员办了交接手续,然后就去找同事商议,开始研究宝盒的问题。
沈瑜离开博物馆,回了酒店休息。洗漱完毕,准备喝茶的时候,手机铃声响了。
他拿起手机一看,是陈晨的电话号码,按了接听键:“喂,陈姐,有事吗?”
陈晨说道:“沈总,晚饭有安排吗?”
沈瑜说:“目前还没有安排。”
陈晨说:“我请你吃饭,怎么样?”
沈瑜现在没什么事儿,于是说道:“好,去哪儿吃?”
陈晨说:“我定了距离酒店也不远的苏杭菜。”
沈瑜说:“好的,没问题。”
两人定下时间,陈晨放下手机,旁边的张小琴问道:“怎么样?”
陈晨说:“已经约好了,你满意了。”
张小琴说:“哎呀,我也是没办法,这两天出来陪你,多认识一位客户,回单位也好交代。”
陈晨说:“你可别像恶虎扑食一样,弄得那么难看。”
第127章 ,蜜汁,手卷修复完毕
下午5点,沈瑜慢悠悠的走到了苏杭菜的门口。从店外可以看到,这家饭店只有一层,大厅里已经有几桌客人。
他没看到陈晨,就在路边的休息椅坐了下来,琢磨着明天到博物馆的事情。
游戏任务让自己成为捐赠人。这个捐赠人也许会给自己带来好的名声或者无形的好处。但是,研究春寿宝盒的年代,如果有人提出疑问,自己又该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
自从收藏了一个乾隆铜胎寿春宝盒之后,曾经研究过春寿宝盒的市场价值。在研究了同时期的物品之后,参考了历史上的拍卖价格。他对宝盒的市场价格,定位在300万~500万之间。
自己舍掉这么大的利益,换来一个捐赠人的名声,剩下的,就看游戏的奖励是否满意了。
如果要进行捐赠,不知道手续是否与滨海博物馆相同,他琢磨着,要不要明天邀请陈晨一起去博物馆?
沈瑜琢磨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以及应对的方式,就听到有人招呼自己。
回头一看,陈晨还有他的两位同学,沿着人行道走了过来。
看到这个情景,沈瑜觉得这次饭局也许没那么简单。
上次见面的时候,他就觉得陈晨这两位同学的关系有点儿怪异。不过,这时候掉头走,可就太不给面子了。他站起来,等着三人走到近前。
陈晨看到沈瑜,原本还想解释一下,今天带两位同学一起来吃饭。可是,张小琴已经抢前说话。
她向沈瑜伸出手。
沈瑜会意,与张小琴握了握手。
张小琴说:“沈总,陈晨请您吃饭,我们不请自来,您不介意吧?”
沈瑜笑着说:“怎么会呢?一起吃饭多热闹。”
陈晨说:“小琴推荐这家菜馆,咱们来试试怎么样。”
张小琴说:“这家店顾名思义。擅长做杭帮菜和苏帮菜。走吧,咱们进去尝尝。”
陈晨已经定好了位置,服务员带着他们走到了临窗的一张餐桌前。
张小琴热情的分配座位。四个人,两排座,她主动和沈瑜做到了一排。
欧临急忙与陈晨坐到了一排。
张小琴看了欧临一眼,然后对沈瑜说道:“沈总,你不知道,我这次跟他们一起玩儿了两天,可别扭了,总感觉自己在当电灯泡。”
欧临听了张小琴这话,心里已经高兴坏了,但嘴上还是谦虚:“怎么会呢?你说话太夸张了。说的好像我们两个冷落你一样。”
他边说话边看向陈晨,想得到对方的回应。
但是,他没有等来回应。
陈晨心里有些恼怒。因为张小琴的热情撮合,也因为欧临的厚脸皮。
沈瑜看着这三人的表情,不由得好笑。这三人各有各的心思,张小琴太热情,礼下于人必有所求,陈晨与欧临的关系值得玩味。
至于欧临,他刚才那番话,恐怕这两位女士心里面都不舒服。
沈瑜心想,今天可能有戏看了。
服务员拿来菜单,请几人点菜。
陈晨对沈瑜说:“沈总,这次主要是请您。您先点。”
沈瑜说:“女士先点。”
几个人推来推去,张小琴说:“咱们还是快点儿吧,别让服务员等急了。我最熟悉苏杭菜,我先点。”
她对服务生说道:“一份松鼠鳜鱼,一道蟹粉豆腐。”
然后,把菜单递给陈晨,转头对沈瑜说:“各地都有松鼠鳜鱼,但是苏帮菜的松鼠鳜鱼非常有特点,你可以尝到南甜的味道。”
陈晨点了响油鳝糊、银杏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