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百倍返还 第235节

  李建东不知道外面的人在议论他,反而利用这次的事件,召集领导层开了一次关于加强重视研发工作的会议,并且让保卫科专门安排一个人,把守研发车间,必须保证工程师们不被打扰。

  见李建东这么严肃,底下的人也都重视起来,接下来一段时间,只要是和研发有关的事情,各科室都是第一时间全力配合。

  在众志成城之下,数控机床的研发,也接连有了新突破。

  而每次突破,李建东也会获得海量经验,短短两个月,就接连突破了7级电子工程师和6级电子工程师,达到了电子工程师5级。

  这个实力,已经超过了王教授,就算放眼世界也算是比较有能力的。

  毕竟收徒系统的等级计算,是按照几十年后的电子技术计算的,那时候的5级电子工程师,放到现在不说是一枝独秀,起码也是凤毛麟角的院士级别。

  随着李建东升到5级之后,他也参与到数控设备的研发之中。

  不到半个月,数控机床就在李建东的参与下研发成功了。

  经过测试之后,李建东把这个成果书面汇报给了毕大领导。

  没想到,上午毕大领导才收到信件,下午就带着报社的人来到了轧钢厂。

  “建东,快给我看看,你研发出来的数控机床在哪里?”

  毕大领导非常兴奋。

  这个年代的数控机床,才只是三轴而已,也就能刻个字,要讲实际制作还很遥远。

  这也是领导们不重视数控机床的原因,毕竟只能刻字有个屁用?

  但,就算只能刻字,对于这个时期来说,做个噱头却是非常够用了。

  李建东在书面汇报中,告诉毕大领导自己研发出来的是四轴机床,别看只是多出一个轴,但已经可以做许多零件的加工了,这是从只能装逼到能够实用的区别。

  如果这次设备真的能运行成功,不但是我国又一项领先世界的科技,而且还将对工业发展做出实质性的推动

  报社的人也都竖起照相机,等着拍摄李建东接下来的操作。

  还有轧钢厂的其他领导们,也都围在周围,想见识一下李建东这么重视的数控机床,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李建东微微一笑,对所有人说道:

  “毕领导,各位,请随我来。”

  李建东说着转身就朝一旁走去,带着领导和报社的人来到研发车间。

  此刻,王教授和杨雪等人已经守在数控机床旁边,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兴奋之色。

  他们之前也没想到过数控机床真的可以实用,之前他们也只是见过三轴,所以也是朝着三轴来研发的,没想到李建东参与进来后直接就给他们改成了四轴。

  其实李建东现在已经可以研发五轴机床了,但这个时代的计算机不给力,所以暂时只能做到四轴。

  不过就算这样,也已经是世界领先的独一份了。

  “毕领导,各位,这就是我们厂最新研发出来的四轴数控车床,与我们之前研发出来的三轴数控车床不同,这一台数控车床是可以进行实际生产的。”

  李建东说着,走到车床旁边,对杨雪说道:

  “杨雪,你来操作机床,给领导和各位展示一下咱们四轴数控车床的效果。”

  车床属于机床的一种,主要是对零件做旋转切削,只能做一些不太复杂的小型零件,但现在才是第一台数控设备,就算这样也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好的师父。”

  杨雪答应一声,就开始操作机器。

  毕大领导在内的所有人都上前,紧紧盯着杨雪的操作,但是大家只看到她按了一下按钮,然后接下来机器就开始自动运转起来。

  很快一个小巧的零件就被加工出来。

  毕大领导等人全都被震惊到了,就像是见了鬼一样,完全不需要人工操作,只需要按几下按钮零件就自己做出来,不但速度快而且完成度非常的高。

  就算是六七级的高级工,做一个这样的零件也不可能这么轻描淡写啊。

  “好好好,太好了,没想到数控机床真的可以做到不用人操控就能自动生产零件,如果整个轧钢厂全都安排这种机床,一个工人就可以操控整个车间的设备了。”

  毕大领导十分激动。

  他作为工业部的领导,当然明白这种数控机床能给工业推动带来的意义。

  说实在的,李建东之前跟他讲数控机床技术的时候,毕大领导是半信半疑。

  虽然他很相信李建东,可这种能够自动生产零件的机床,对于他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确实太科幻了。

  甚至不亚于第一台水果手机出来时,对人们的震撼。

  直到此刻,他亲眼看到这个数控机床的运作。

  毕大领导才意识到,李建东确实是国家工业路上百年难遇的人才。

  竟然连这种科幻的设备都被他给制作出来了,还有什么东西是他做不到的?

  “先别拍照了,建东你过来一下,我问你,这种设备制作起来难度大不大?能不能完成大批量的生产?”

  毕大领导拉过李建东就问。

  李建东认真说道:“毕领导,这个设备的制作难度并不是很大,关键是咱们没有生产计算机的能力,包括这台机器上的计算机,还是从外国进口的,想要解决数控机床问题,关键就是这个计算机。”

  “所以,我的建议是,咱们赶紧派人出去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造出咱们自己的计算机,要不然,再来一次老大哥事件,咱们的研发工作又得停滞不前。”

  其实,数控机床的计算机和真正的电脑,还是有些差别的。

  但李建东没有说清楚,毕竟解决了CNC系统还有别的系统,不如直接学习计算机,从计算机方面彻底领先国外。

  如果没有收徒系统,就算李建东提醒大领导,国家也足够重视,这件事也未必能顺利完成。

  但,李建东有收徒系统的百倍返还,想要搞定计算机难题还是轻而易举的。

  “师父,大领导,不如就让我去吧,我早就想学习计算机知识了,可惜咱们国内没有这个专业。”

  杨雪自告奋勇走上来。

  李建东本来是打算让常汉卿出国的,毕竟常汉卿有过这样的经历。

  虽然专业不对口但他学习能力强,应该很快就能有所突破。

  没想到杨雪自告奋勇。

  如果她能出国,那当然是最好的,她的电子专业和计算机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在学习计算机的同时也会提升电子专业的水平。

  现在杨雪还没出师,李建东不能收新徒弟。

  所以除了她和常汉卿,还真没别的人选了。

  “好,建东啊,既然是你的提议,我肯定是全力支持,从现在起,你有什么需要都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只要是我权力范围之内的事情,我一律给你开绿灯,就算是我管不了的,我也会尽力替你像上级申请。”

  毕大领导现在是完全无条件信任李建东。

  甚至比相信自己还要相信他。

  虽然他是大领导,但也不得不承认,在工业方面的眼界和能力,都远远不如李建东。

  当然,作为大领导他的破例和决策能力还是没问题的。

  “那我就谢谢大领导了,接下来我们会继续研发新的数控车床,争取车床铣床等各个工种车床都先做个样本出来。”

  车床种类很多,李建东现在只是造出最简单的一种。

  不过任何东西都是从无到有最难,一旦开了头剩下的就简单多了。

  大领导郑重点头:

  “好,你只管放心大胆的干,如果真能把各种机床都研发出来,我会向上级申请给你们轧钢厂提级。”

  听到这话,不光李建东惊讶,周围其他轧钢厂的领导们也都振奋了。

  轧钢厂现在是副厅级企业,如果再提那就是正厅。

  到时候李建东这个厂长肯定跟着水涨船高,从副厅也涨到正厅,而他们这些副厂长和科室主任自然也是一样。

  虽然岗位不变,但工资和其他待遇都是提升了一级,比如配车就可以多好几辆。

  而且等级变了,以后再调动,那也是往更高级别的岗位调动。

  总之说来,这是对所有轧钢厂干部都是天大的好事。

  采访完毕后,大领导带着人离开了。

  各科室主任兴奋的围在李建东身边。

  “李厂长,咱们厂马上就要升级了,这可是了不得啊。”

  “要么怎么都说李厂长能力强呢,轧钢厂才在您手下领导不到半年,就得到大领导的认可,我们也都跟着您沾光啊。”

  “我以我一直说,咱们要紧密的围绕在李厂长周围,只有李厂长才能带领我们赶出大成绩。”

  “对了李厂长,您觉得咱们接下来的研发难不难,大约多久能把其他车床研发出来?”

  “是啊,只要有需要我们的地方,我们生产科绝对全力服从。”

  大领导的一句承诺,像是给所有人打了鸡血。

  不光干部们为止疯狂,就连工人们也都很兴奋。

  轧钢厂升级,虽然他们还是工人不变,但级别高了提干的机会自然也会更多,而且级别高的厂子更容易出成绩,每年的过年年货肯定也比普通小厂要多。

  最主要的是说出去也牛逼啊。

  大厂就是大厂,小厂完全没法比。

  杨雪更在乎的是出国,为此专门找上李建东,商量这件事。

  李建东对于她出国的事情,是没什么意见。

  既然是自己的徒弟,李建东还是要对她负责,虽然要出国的是她,但也必须听听她家里人的意见。

  能支持最好,不支持的话李建东也尽量说服一下。

  总之,不能悄悄的就把人家闺女给送出国外,万一出了什么事,自己这个当师父的可担不起责任。

  “师父,我都这么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主。”

  杨雪不想让李建东去见她家长,否则怕她以后给自己开后门。

  其实就算没有杨厂长,她作为李建东的徒弟,李建东也肯定会给她一些便利的,她只是在掩耳盗铃而已。

  “不行。”

  李建东斩钉截铁:“你现在还没结婚,出国这么大的事,必须让家里知道,你听不听他们的,是一回事儿,但是你不跟他们说,那就是你的问题了。”

  “哎呀,我肯定会跟爸妈说的,师父您就别操心了。”

  “我说不行就不行,要不然我就换个人去。”

  “啊?算了算了,我带你回去见我爸妈总成了吧。”

  杨雪叹了口气,看来还是躲不过啊。

  李建东也挺纳闷的,怎么见个爸妈跟相亲似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直到杨雪带他来到自己家。

  李建东看见她和杨厂长站在一起,才终于想起,为什么自己看她这么眼熟。

  “杨雪啊杨雪,原来你是杨厂长的女儿,难怪我第一次见你就觉得眼熟,你有这层关系,怎么不跟我说呢?”

  李建东十分无语,这个杨雪藏得太深了。

首节上一节235/49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