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第105节

  “今晚定了方向,就该我大显身手了!我也自信得很好吧。”

  “骚包林是这样的。”

  “林恒,”李颜突然点了一句,刚刚还在耍帅的林恒瞬间认真,“我觉得甚至可以用同一套旋律进行变调,符合你说的简化作曲。”

  “好了到了高端话题,”朱青伦伸个懒腰,“咱们也要听不懂咯。”

  “作曲其实很容易的。”李颜认真脸。

  除了林恒,其他四个人直勾勾看了他两秒,然后突然大笑。

  “我信你个鬼你这家伙坏得很。”朱青伦撇嘴,“你说简单的东西,我可不敢信。”

  “作曲不用乐器的,就是哼,对着词,你带着点起伏声调念出来,那都能算是作曲。”李颜还是认真脸。

  他这两天就是这么干的,通过记录自己乱哼的音乐激活了四级技能“作曲”,他还为此感到震惊,一直以为“作曲”的内容已经包含在“乐理”里边了。

  后来想想,作曲还是需要一点创造力来统筹的,乐理知识只是根基。

  在三级技能“音乐”的辐射下,直接一路飙升到了34分。

  之前记忆里的歌从“会唱”突然就被解构了,“旋律”在李颜脑子里变成了一个可以把握拆解的东西。

  系统的每次辐射都太奇妙了,就特么跟硬塞记忆一样。

  林恒补充:“是可以这么说,只是没有美感的旋律,只能算是劣质作曲,而且唱完还是要懂乐理曲谱的人记录下来,否则每次唱都不一样就搞笑了。青伦,你用你熟悉的歌,套用进这首词,清唱一下,也算是一次作曲就是抄袭了而已。”

  “青~玉案元夕哇,东风夜放~花千树哇,诶嘿诶嘿花千树哇,更吹落内个星如雨哇,宝马雕车香满路诶,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猝不及防的《好汉歌元夕》。

  元宵佳节的一群金翠脂粉,赏着花灯跳着舞,突然就被梁山好汉给劫了。

  “靠,最后一句五个字,实在配不上了。”

  “你是天才,青伦。”林恒五体投地。

第135章 家长会(5694字)

  作曲跟选词不同,好歹也是一种创作,所以李颜给了一个“充裕”的准备时间。

  “咱们这周六前定下来曲子,好开始编曲。”

  “颜,也就你敢说这时间充裕了……”

  一个人离谱惯了,大家也就慢慢习惯了。

  林恒吐槽归吐槽,想的却是如何两天内作出几首合适的曲子是的,几首。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离谱者离谱。

  周四晚上是家长会,住宿的学生们无需晚自习,待在宿舍即可。

  理论上说是良好的创作时间,实际上大家根本没那心情,连李颜都有些心猿意马,就别提真初一的舍友们了。

  也不是担心家长会被老师批评或者成绩不行,零班目前还没有掉队的,非要说就是陈凡总分确实不理想,但是数学足够高光。

  他们毕竟都是离家的孩子,家长跑来学校开家长会,待会还会来宿舍看望他们,意义是很非凡的。

  紧张、期待又怕尴尬。

  其实学校很人性化,提出非市区居住的家长可以不参加家长会,择日与班主任通话了解情况。

  不过零班不在市区住的诸位家长,要么亲自开车过来,要么找了在新北的亲戚开同时开着电话。

  家长们也是有装逼需求的,身为父母,孩子在省里最牛逼的学校读最牛逼的班级,开家长会本身就是很爽的事。

  李颜很希望爸妈能过来,体验一下大城市,感受一下儿子在最牛逼学校考年级第一给他们带来的荣光。

  结果李春陈凤玲却说小本生意不能停,停了就做不下去,“还是跟老师通个电话吧。”

  那一瞬间李颜有点失望也有点生气,新北一中的老师同学,乃至凛城那边的老师同学,谁都比他俩更懂得李颜现在的含金量,就这样发展下去,钱不钱的还不是看李颜准备什么时候发力?

  退一万步讲,这小生意流失的那么点固定客户,跟他如今取得的成绩比,算得了什么?

  逻辑:没有逻辑比较关系,考虑情绪影响。

  于是李颜果断跟李春通了电话,连着追问了三句“想不想来”,得到爸妈的肯定答复后,他才终于了解了“不来”背后的缘由。

  家长会只需一人参加,李春确实是放不下生意,他也支持陈凤玲来参会,但是陈凤玲担心自己“乡下来的”气质跟大城市格格不入。

  “跟你那些新北本地的有钱同学家庭比不了,到时候给你丢脸了,妈怕你同学因此欺负你。”

  李颜心里一酸,差点急得去买彩票。

  干脆去四处筹款借钱买一套房子等升值算了吧呜呜呜。

  逻辑:现在不是钱的问题,不是自己要依靠老妈给面子,而是自己的成就给老妈面子。

  叮!

  【孝心+1,大经验包,总数22】

  理解总是很艰难,尤其在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上。

  最后,李颜以自己依靠稿酬买了手机为由,好说歹说劝服了陈凤玲把准备给他买手机的钱,拿去买了好看的衣服。

  加上小胖妈妈的盛情邀请,她才终于是乐呵呵地准备参加了。

  虽然平时总说新北一中跟新北实验是敌对关系,旧日王者依旧端坐,隔壁的富有新贵等待着发起冲击。

  实际上这俩邻居关系很好,各大考试节点跟家长会总是安排在同一天,像文艺汇演这种节目也会互动。

  周四下午放学后,李颜怀揣着复杂的心情,跟林志远在门口等到了一辆崭新的大奔。

  停好车之后,驾驶位上走下一位时髦的旗袍贵妇,拎着奢侈小挎包,戴着金镯子,踩着小碎步,在众目睽睽之下给后座的“大人物”开了车门。

  至少在门口的学生跟家长们都是这么看的。

  实际上,这只是因为陈凤玲很少坐车,一下子还整不开门,林志远妈妈热心地下车帮忙开了而已。

  李颜跟林志远在周围同学的注视下走向大奔。

  倒也不是大奔多突出,新北一中这地方,有钱的家庭很多,大家只是平等地注视每一辆豪车。

  然后特别注视一下“传说中的李颜”。

  “儿子,咋样,老妈这新衣服还行吧?”

  “挺好的。”李颜笑道。

  只是没想到压根没有衣服发挥作用的机会。

  李颜不是没听说过“跟班”这个说法,他跟舍友们解释过,但总不可能跟所有人解释。

  大家总是更倾向于相信一些“神秘的传说”。

  从周围同学惊讶的表情来看,自己拥有神秘家庭背景这标签怕是揭不掉了。

  这种猜测建立在对小胖跟他妈妈的误会上,虽非李颜本意,还是让他有些惭愧。

  “阿姨好,辛苦您了!”带着些许惭愧心情的感激,总是最情真意切的。

  林志远妈妈保养很好,很有贵妇气质,笑吟吟的,“志远,你好好学学,李颜这么优秀的孩子,还比你讲礼貌。”

  小胖子扭着身子,“阿姨好,也辛苦您啦!”

  “这孩子,我辛苦什么,你妈妈才是,开了这么久的车。”

  四人有一搭没一搭聊了几句,主题基本也就是“李颜太厉害了”跟“哪里哪里”。

  “闲聊的话,咱们到饭桌上讲,李颜妈妈,现在感觉还好不?”

  “没事了没事了,就是没怎么坐过车,有点闷,透会儿气就好了。”

  “我随便找了家这附近的酒楼,咱们去吃饭吧,时间也不早了。”

  “颜少,请。”林志远扮演一个管家,毕恭毕敬地打开车门。

  李颜无奈,两个家长笑得不行。

  同学们非常震撼。

  大奔潇洒离去,隔壁的丰田皇冠车里,王航妈妈正问着儿子:

  “航啊,这个就是李颜?看上去家世很不错,认识了吗?”

  “……算认识吧。”王航嘟囔一声。

  “多跟这种人接触,做朋友。不要天天跟那群贪玩不学习的闹腾。”

  “哎呀你不要说这种话了行不行?”

  “好好好,最近连你爸都在办公室听到李颜的名字了,你要是跟他做朋友了,有机会邀请来咱家玩。”

  “嗯。”

  “可惜不是一个班的,不然真想问问李颜妈妈,这种孩子是怎么教出来的。”

  王航眼里爬满了落寞。

  新北有很多东西比凛城看着要牛逼,但酒楼是个例外。

  凛城是一座非常能吃的城市,工业发展很差劲,消费的地方倒是很高级。

  所以哪怕是来了荣西区著名的老牌酒楼,自认“乡下人”的陈凤玲也没有太惊讶。

  甚至觉得这地方有点老旧,空间不够宽敞。

  吃的东西倒是很厉害主要是林志远妈妈点菜不看价钱,那边陈凤玲还在感慨茶位费怎么要一个人几块钱,这边菜已经点完了。

  饭桌上话题自然逃不开三点:一是锐评美食,原则是不管夸还是贬新北菜,最后都要来一句“不如凛城”;二是夸李颜;三是批斗林志远。

  李颜只能不停尬笑,交给陈凤玲去说客套话,自己专心吃一些营养比较高的东西,例如眼前的一条大石斑。

  林志远的战略更简单:做一个无情的干饭机器。

  不过小胖子口味非常小孩,放着大石斑跟白灼虾不吃,对着一盘凑数的蛋挞夸夸炫。

  叮!

  【营养+1,四级技能,总数34】

  不是吧……多吃几口鱼多吃几条虾,营养还能冲上去的?

  学校食堂到底是有多耽误当代青少年的健康发育啊!

  不过这个“营养”也很怪,本来就该是个动态变化的基础数值,吃好了提升倒也能理解,但没吃好又不下降,那自己吃糠咽菜了也能保持固定的营养数值水平?

  逻辑:应理解为“营养吸收能力”。

  也行,反正最终都是为了一个身体健康服务,按这个理解,李颜的青春期身高暴涨肯定会来得比重生前更早。

  想得李颜都忘了吃饭,突然听到陈凤玲问了句:

  “李颜,在学校没打架吧?”

  也不知道这俩家长是怎么聊起来的这话题。

  “李颜这种好孩子,怎么可能打架,你也是想多啦。”林志远妈妈笑道。

首节上一节105/5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