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588节

  “您叮嘱他们两个,不要再告诉其他人了。”

  李铭叹气道:“省点麻烦。她也不想连累我。”

  不想拖累或者不想被拖累而分手的情侣、夫妻数不胜数。

  范家文也不知道说点什么合适的,只好跟着叹气。

  4000里外。

  港城。

  娄晓娥还不知道自家男人的流言蜚语。

  京城的寒意在早晚的时候很明显了,港城还是热浪滚滚。

  她正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喝着咖啡,看10月份的预期报表。

  港城的食品业务这个月有推出了烤肉丸子,以及高价格高利润的杯面,没有新增营销广告,整个食品业务净利润达到200万港元。

  砰,砰砰。砰,砰砰。

  报表的数字很亮丽,娄晓娥心情很好,语气轻快道:“请进。”

  来人是火星贸易的倪休经理,“董事长,有大客户要包圆了我们的杯面!”

  娄晓娥疑问道:“嗯?怎么回事?”

  倪休兴高采烈的说道:“镁国人看上了杯面。”

  “他们在港城负责物资采购的人找到了我,问了我们的产量。”

  “我说暂时只能日产20万桶,产能正在释放,但他们连后续的产能也全要了。”

  娄晓娥有戒备的问道:“不会是骗子吧!?”

  倪休很肯定的说道:“不是。”

  “刚才在‘港城周’活动的会场直接聊的,有港督、镁国的领事,好些有名望的人都在一起。”

  镁国人会看上泡面,娄晓娥也没有觉得有多意外,“你负责好对接事宜。”

  “他们要了更好,免了我们出口到镁国的运输时间,我们也能早点收到货款。”

  之前她和李铭有私下聊过,镁国佬要是采购泡面怎么办。

  李铭让她随便卖,战场在越国的南边,是游击队和美国佬在PK。

  镁国在越国南边境内的总兵力约47万人,采取固守与清剿想结合的战略战术。

  此时的作战模式和几十年后的啊富汗没啥区别,镁国佬天天要面对的是分散为小股的游击队,每月阵亡800人左右。

  越国的北边只是挨镁国轰炸机的炸,并没有镁国的地面部队。

  给镁提供泡面,影响不到我们自己人和地盘,也就可以随便卖。

  倪休喜滋滋道:“我一定会对接好镁的采购业务。”

  “杯面一经推出,迅速被港府采购一空,警队等各个部门大量食用,满意度评价很高。”

  “我们的出口业务肯定能做得更好,现在又被镁要走了产能,我们是不是在港城再扩大规模?”

  娄晓娥否决道:“港城部署月产2000万桶杯面的计划不变。”

  “海外市场卖得好的话,在消费市场附近建厂。杯面的体积太大了,浪费了很多运输费用。”

  倪休提醒道:“我告知了他们,我们在港城计划产能是月产2000万桶。”

  “2000万桶他们也能全部吃下去。供应了镁的需求,我们会没货可卖了的。”

  镁有接近50万部队,越国南边有100万本地的部队,还有南朝藓的4.8万,傣国的3.2万等等杂七杂八的部队。

  总兵力多,物资消耗量大,并且非常浪费。

  1967年的军费开支783.9844亿美元,占GDP比重9.4%。

  1968年会成为GDP第二的日笨,1967年的GDP也只有1200亿美元。

  冤大头镁国佬的生意肯定要接。

  娄晓娥心里已经想好了解决办法,“在薪加坡扩产杯面,那里离越国南边更近,我们可以减少运输费用。”

  倪休委婉说道:“董事长。您这方案有一点点不合适。”

  娄晓娥眼神示意倪休直接说,别婆婆妈妈的。

第657章 你先照照镜子

  倪休没敢多卖关子,直言道:“这里面涉及到回扣费用。”

  “薪加坡的采购,那回扣是薪加坡的镁采购人员拿去了,没港城这里的人什么事。”

  “断人钱财的事情,我们公司不合适做。”

  娄晓娥蹙眉道:“那只能在港城扩产?”

  倪休点头道:“暂时来看只能这样。”

  “我们想在薪加坡也搞这么一套的话,也要等薪加坡的镁采购人员主动找上门。”

  “那是他们内部的问题,和我们关系不大。”

  “我们主动的话,坏了口碑,以后的公务采购生意就不好做了。”

  娄晓娥也没有多纠结,“行吧,我知道了。”

  “镁的采购不可能全部是杯面,肯定也会采购袋装泡面。”

  “港城再扩产1000万桶,薪加坡也新建月产1000万桶的产能。”

  “反正这场战争一时半会儿是停不下来的,投资不会打水漂。”

  说的简单,又要投入一大笔资金,让娄晓娥很是麻烦。

  她本来是打算把南洋市场10月份的利润投入到港岛的房地产市场的。

  薪加坡方便面的桶装生产线、可能的袋装生产线打乱了她的计划。

  晚上。

  小世界,绿洲小木屋的院子里。

  秦淮茹的气还没有消,今晚又没到小世界。

  饭后闲聊,一人一张躺椅,娄晓娥和李铭抱怨了镁国佬收回扣的事。

  李铭微笑道:“回扣什么的都不是事,镁国佬收钱办事是传统,历来如此。”

  “坑蒙拐骗偷抢什么都做的一群人的后代,你要他们多么遵纪守法,不可能的事。”

  娄晓娥的午饭时常在公司吃,有时也会听公司的文员聊天,“阿霞她们也说,镁国是挺讲法律、讲合同的。”

  李铭嗤之以鼻道:“为什么要讲法律、讲合同?”

  “讲法律就是因为道德败坏,知道他们那个社会上没啥良好品德的人。”

  “讲合同就是因为信不过对方,知道对方的人品不行,靠不住。”

  “不能用我们的思维去想他们的做人底线,他们的道德廉耻之心极低。”

  娄晓娥三观又一次被冲击,“好吧。”

  李铭不由的多嘴了几句,“跨国的贸易,为什么还是要洋行来做中间商?”

  “问题就出在这里,他们不讲信用的人的太多了,就是有合同有法律也没用,一般人拖不起,承受不起损失的风险,只能让洋行在中间抽成。”

  “你看港城的那些商人,周扒皮是真的周扒皮,但是口碑、信用这方面就很看重。”

  “没有签订合同,也敢把定单交给别人做,接的人也真的敢投钱先做。”

  待了快一年了,娄晓娥对港城的商业环境也算有所了解,“这个倒是。”

  李铭吐槽道:“我们的农业经济的经商习惯,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

  “以后都会像瓯镁那样,整体的商业道德朝下走,讲法律讲合同。”

  “连最基本的遵纪守法的商人,都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是值得大家称赞的人。”

  ‘守合同重信用’,这样最最基本的事情,居然能做成牌子用来表彰,真的很讽刺。

  娄晓娥有些不相信的说道:“不至于那样吧?好人还是挺多的。”

  这也是事实,李铭没有出言反驳,“嗯。好人还是很多的。”

  “等以后我们资金不紧张了,拿一小部分出来成立一个基金会,专门表彰奖励那些做好事的好人。”

  娄晓娥向来心地善良,微笑道:“那我要更努力赚钱了。”

  讲到资金,李铭关心问道:“海峡东岸的股份谈拢了没有?”

  娄晓娥小骄傲的说道:“已经谈好了。”

  “我们在统一星辰公司6%的股份,这次以1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统一公司。”

  “他们这两天会来港城签合同,一次性的全额支付现金给我们。”

  李铭知足常乐,“还不错,半年时间升值了好几倍。这钱又可以在港城买好几间房子的了。”

  娄晓娥说起房地产业务的计划,“今天‘港城周’开幕,倪休经理和我汇报,现场活动人数挺多的。有人出来消费,经济应该能够企稳。”

  “港城的房价也没有继续下跌了,我打算这几天和渣打、汇丰、恒生、万国宝通这些大银行谈贷款的事。”

  “我们的资产、资金流都非常健康,哪家银行给的优惠条件好,我就选谁家的。”

  李铭赞同道:“我们没有并购其他公司的意图,不需要看汇丰的脸色,可以选最优惠的那家。”

  银行更早知道经济形势的走向,这个时候申请贷款用于房地产投资抄底,银行是比较愿意给更高的贷款额度的。

  要是前两个月,银行估计不乐意多给,还会提出各种苛刻的贷款使用限制条件。

  很正常,‘晴天送伞,雨天收伞’是银行的生存之道,也是银行的自我保护,不这样做的银行基本是等着倒闭。

  有明显的例子,90年代国内的四大行,听从命令,一直给快完蛋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最后央行和财政部出手,发行特别的国债,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全力处置那高达1.39万亿的不良资产。

  全国一年的GDP才9.06万亿,国家没有出手的话,四大行就是破产的下场。

  娄晓娥闲话道:“港城现在的形势,贷的多、利息还低的,只有这几家大银行了。”

  “小的银行都不太敢贷款,担心储户稍有风吹草动影响到运营。”

  找大银行贷款是原定的计划,李铭问起自家有20%股份的小银行,“友联银行怎么样?”

  娄晓娥起身坐着喝果汁,“经营挺稳健的,我没有多插手。”

  “我已经明说了,谁要是想出售股份的,只要价格合适,我们愿意接手。”

  李铭继续舒服的躺着,“不着急,慢慢来。金融业务我们不熟悉,着急了肯定会吃大亏。”

  娄晓娥商量道:“等澳洲的人更多了的时候,我想建议友联银行去澳洲设个办事处。”

  小事一桩,李铭赞成道:“这个可以有。”

首节上一节588/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