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558节

  张海洋笑骂道:“你小子真TM能想,天天去新侨,你去哪弄来那么多票?”

  “而且下个月学校要开始上课了,新侨饭店在城东那片,从这出发要骑两个小时的自行车,就为了去吃顿饭?”

  “吃完饭骑车回来,我们的肚子又该饿了。”

  杨晓京请托道:“海洋,你现在有那么多证明,上课不上课都看你自己安排。”

  “要不也给我们找点事做,我有了证明好拿回家去应付我爸。”

  刘国平也意动道:“对呀!我们上课,海洋你一个人在外面也没劲!”

  张海洋答应道:“让我琢磨琢磨,找个机会给你们安排。”

  最近,上头又有要求回学校上课的声音。

  虽然没有全部学校,但有很多学校开学后复课。

  ‘煽风点火的任务完成了,该进行下一步...’

第635章 不能便宜了他们!

  傍晚。

  李铭把娄晓娥接回小世界。

  在房间换了身轻薄家居服的娄晓娥回到院子里。

  “秦姐今晚会过来么?”

  李铭拆信看信,随口回道:“她今天中午请客,忙了一整天,估计是不过来了吧。”

  “你有事找她么?”

  “没什么。”娄晓娥又问道:“你在看什么?”

  “那些生产队给我写的信。”

  这个事是娄晓娥亲自操刀的,笑问道:“怎么样?都是好消息吧?”

  李铭头也没抬,“全是好消息,喜报连连。”

  “很多生产大队都说要多留些种子,分给其他生产大队。”

  没有好消息的那些生产大队,很可能是在内哄,肯定是没空给他回信。

  不是所有生产大队的内部都和向阳花大队一样团结,别说公社了,好些大队都换了话事人。

  生产队的队长倒是数量比较少变动。

  一嘛,整个生产队才100来号人,去掉老头、老太、小孩子,再去掉识字不行的人,可选择的人选有限。

  二嘛,生产队长比一般的社员更累,白天要带头干活,晚上还得加班开会之类的,典型的苦差事,很少人觊觎。

  有那工夫还不如琢磨去当仓库保管员或者牲畜的饲养员。

  既可以少干活,还能薅点好处带回家。

  娄晓娥趴在李铭后背上,下巴枕着他的肩膀,一起看信,“我和我姐还有福伯,去年没有白忙。”

  “一开始我还以为很简单,后面看到菜籽、草种,我才知道太天真了,一斤草种都有那么一大袋的。”

  李铭笑嘻嘻道:“功德无量的事情,肯定不会白忙。”

  “等明年,全国各地都种上了新的品种,那才是大收获的时候。”

  娄晓娥见识也有所增长,“没有肉吃,吃再多的饭也吃不饱。”

  李铭随意道:“一样一样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你的耐心总是这么好。”

  娄晓娥突然发现,“你换了支钢笔呀?”

  李铭镇定道:“没换,我有好几支钢笔,这支是在保卫科办公室用的。”

  “今天听完他们汇报治安保卫工作,走的时候顺手带走了。”

  实际是周晓白送给他的七夕礼物。

  娄晓娥自己就好几支钢笔,她没有多想,“港城现在的局势越发严峻了。”

  “昨天又有一起误伤了学生的,要不你出手让双方罢手?”

  李铭停下了看信,牵着她的手把她整个人抱在怀里,“估计你纳闷好久了。”

  “你是以为我有能力让港城警队大力打击卖白粉的捞家,也就有能力让他们妥协认输是吧?”

  娄晓娥眨着明亮的眼睛,“我是想你可能会有办法。”

  “小孩子被误伤,让你觉得有能力制止而没有去制止,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是吧?”

  娄晓娥点头道:“嗯!”

  “我和你一样,也挺同情的。唉!可惜我还不是无所不能。”

  他接着详细解释道:“港府那伙人是听瑛国的命令行事,他们服软也没有用,瑛国佬那里不会服软的。”

  “而且,现在留着港城这个窗口,从实际的整体来看是利大于弊的。”

  “土瓜湾指挥部这伙人可能是自作主张,但是这伙人里有好些人是真不怕死的。”

  “《道德经》上有讲,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内地的事情,我几乎没有去掺和,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咱们有多大的肚子吃多少饭。”

  娄晓娥明白道:“我懂了。”

  “我今天看了报纸,孩子父母伤心欲绝的样子,让人忍不住同情。”

  “港城的误伤不会就这么一起两起的,时间拉长后,新的误伤肯定还会发生。”

  李铭皱了皱眉,“今天京城的三里河路上发生了一起车祸,把人给撞没了,家属在路旁哭天抢地的,让人很是不忍。”

  “类似这样的意外,只能说人生无常。”

  娄晓娥疑惑道:“你去三里河做什么?”

  李铭含糊着转移话题,“路过,我去了采购三科在乡下的养殖场,亲自去现场看发酵饲料的效果。”

  他是不可能说,送周晓白回二里沟那片的时候路过的。

  娄晓娥果然追问道:“发酵饲料的效果怎么样了?”

  “还行,喂食了一部分的发酵饲料后的生猪,胃口大开,吃得很积极,长得也积极,一天能增重半斤。”

  娄晓娥不懂得每天应该长多少,“这算很可以的吧?可以全国推广了么?”

  “算是还不错的了。不急着推广,还得再观察生猪有无不良反应。”

  李铭想起来又叮嘱道:“你安排人搜集瓯镁、日笨的猪饲料配方,各个成长阶段的营养需求资料。我拿回京城给他们参考。”

  小事情,娄晓娥答应道:“没有保密吧?我让寒武纪实验室的人去找。”

  摩挲着光滑的肌肤,很不错的享受,李铭轻笑道:“具体的配方肯定是保密了的,我们只需要知道公开的大概的就行。”

  “猪的品种都不一样,配的饲料肯定要有差别,而且国内暂时没有那么多粮食拿去做饲料,只是参考意义。”

  娄晓娥随便他胡乱施为,“那就简单了。”

  “加拿达、澳洲的小麦真便宜,船运刚到港口,港城的面粉价格就已经有微微下跌了。”

  李铭随口点评道:“地广人稀嘛,撒一把种子不管不顾,干等着秋天收获的粮食都饿不死人。”

  “更何况他们有石油可以搞机械化的大农场,有充足便宜的化肥,产量不低。”

  “人少吃不完也就可以大量出口低价粮食。”

  娄晓娥顺嘴说道:“人口真不多,澳洲才1千来万人,也就三个港城的人口而已。”

  “加拿达的2千万人也多不了多少。”

  李铭感叹道:“真是便宜了他们。”

  “不能便宜了他们!”

  娄晓娥奇怪道:“什么不能便宜了他们?”

  “那么大一片土地,全给他们了,你说是不是便宜了他们?”

  娄晓娥疑问道:“那是人家的地方,总不能去抢过来吧?”

  李铭反问道:“为什么不能抢?他们抢了当地土著的地盘,我抢他们的地盘有什么不可以的?”

  “只许他们抢别人的,不许别人抢他们的,没这个道理。”

  1967年这个时候,澳洲还在讨论土著‘是不是人’,土地更是不可能有的。

  只有一面旗子在镁国、加拿达、澳洲这些渣渣们手里,自油。

  另一面旗子暂时还在我们的手里,民注。

  虽然我们经济落后很多,但是我们是积极主动的一方,因为那些渣渣确实理亏。

  这也是会有剑桥五杰这样的人才冒出来的原因。

  李铭现在也很理直气壮地的,我们不是人多地少么,可以去那些地广人稀的地方嘛。

  村与村之间都有各自的利益和矛盾,不管以后国家关系如何,减轻了紧张的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就是个大好事。

  澳洲,要是移民1000万人过去,可以把当地的人都给它换了一轮。

  正经的途径肯定是不可行的,歪门邪道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刚好,李铭的歪点子很多。

  娄晓娥抓住他越来越过分的大手,“你又有什么打算了么?”

  “澳洲、加拿达不是没人么,我打算好心帮他们一把,给他们送点人过去。”

  娄晓娥越听越迷糊,“我们帮忙送人过去?送过去干嘛?种粮食么?”

  “是啊,我打算在澳洲买一大片的农场,招募一大批人去那里种粮食。”

  “澳洲的粮食已经够多的了,价格还很低,你有什么办法盈利?”

  “我就没打算赚钱,招人过去种粮食,只是个借口,实际是移民过去。”

  娄晓娥迷迷糊糊地的不懂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好事做多了,李铭做什么事情她都不会觉得有什么意外的。

  “人家澳洲会同意咱们招人过去么?”

  李铭抽出手,捏了捏她娇嫩的小脸蛋,“明面的不许咱们去,咱们可以来暗的。”

  “湾仔那个阿海,不是占了更大一块地盘了么?要养的小弟更多了吧?偷渡业务估计他很愿意干。”

  娄晓娥提醒道:“我听人说,港城离澳洲很远的,即使是偷渡的路费也不便宜吧!”

  李铭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蹭那些远洋运输的货轮,运送的人数多,成本应该便宜得很。”

  “离让黄福义打听澳洲的地形,西边的城市、城镇。”

首节上一节558/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