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468节

  “包括那些瑛国人,从上到下都是塞了好处的,建筑公司已经用钱把人家嘴巴堵好了的。”

  80年的时候,只有8年楼龄的葵芳(念cun,同‘村’字)出现严重的混凝土剥落。

  11栋楼里第5、6座最严重,墙壁、天花板和横梁出现扭曲、下坠的情况,根本不能住人。

  经检验后发现是由于在建造施工的时候偷工减料,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大幅低于标准,整栋楼的结构已经撑不住大楼了。

  82年,单单维修第6座就耗费了5000万港元。

  费用实在太高了,拆除重建都不用花这么多钱,加上第5座的问题越发严重,所以决定把第5座整体拆除。

  公屋的丑闻就此揭开了序幕。

  一查吓一跳,85-92年,总共查出729栋大楼有问题,其中有26栋最严重,随时有可能倒塌,需要立刻把人移走。

  就这还是有很多大楼在85年之前已经拆除重建了,真实数量远远不止729栋。

  这个时候的廉署就是吹牛厉害,整个案子的事实非常清楚,结果查了两年多的时间,屁都没查出来。

  87年,最后还是有建筑商做了污点证人才抓了几个人。

  一名建筑商判刑33个月,罚款30万港元。

  一名建筑商缓刑12个月,罚款4000港元。

  然后就完了。

  4000港元估计都不够这些建筑商去一次夜总会的花销。

  大舅哥总结说:“我觉得港城和以前的上嗨滩没任何区别。”

  “同样是瑛国佬说了算,二诡子具体办事,市面上帮派横行。”

  “到处都是要钱的,不给钱什么事都办不了。给了钱一切都好说。”

  娄晓娥习惯的反驳道:“你又没经历过上嗨滩。”

  大舅哥也习惯了被小妹质疑,“听老爸和二叔他们说的。”

  火腿肠厂的林昌久经理年纪比较大,经历比较丰富。

  “我就是从上嗨迁过来的。娄先生他们说的没错,大概就是港城现在这个样子。”

  “不过上嗨不止有瑛国人,还有珐国人、镁国人那些人,全都是高人一等就是了。”

  大舅哥有些晦气的说:“呸!迟早我们要当家做主。”

  娄晓娥这下没有反驳自家大哥。

  方便面厂倪休副经理带着材料跑了过来,“董事长,娄董。中班的数据已经统计出来了。”

  “50%的人都认为很好吃,还有30%的人选的是比较好吃,20%的人认为可以接受。没有人觉得不好吃。”

  娄晓娥满意的笑道:“很好。等会早班的收工了,也让他们试吃。”

  倪副经理应声道:“都已经安排好了。”

  “李董让人研究的红烧牛肉口味确实好吃,明天的猪骨浓汤口味可能更受大家的欢迎。”

  娄晓娥亲自查看登记的材料,边看边说:“厂里不太可能的。虽然港城的饮食都是类似云吞面那种鲜甜口味。”

  “但是工厂的工人不一样,会更喜欢口味重一点的食物。猪骨浓汤在工厂的受欢迎程度会更低一些。”

  大舅哥开心说:“李董新增加的酱料包是个非常好的卖点,让泡面变得更加美味,不会像日笨人的那样清汤寡水。”

  “咱们甚至可以去日笨设厂,全面占领小日笨的市场。”

  销量越大,需要的面粉、油料越多,大舅哥的小公司供货量也跟着涨。

  有李铭的提醒,娄晓娥没有盲目乐观,“日笨人很快就会跟风学我们的。即使申请专利也拦不住。”

  “而且加了酱料包的缺点也明显,保质期缩短很多,就只有半年了。不然单单面饼和调料粉这两样的保质期一年也没问题,”

  大舅哥信心十足的说:“李董已经打消掉了帮派的觊觎。要是半年还卖不出去,那肯定是公司出了大问题。”

  娄晓娥解释说:“我是说以后出口麻烦呀。海上货轮去日笨就要四五天,检验过海关,时间要是拖一下,半个月一个月过去了。”

  大舅哥笑道:“你先别想出口的事了,咱们港城都还没开始铺货呢。”

  娄晓娥转而询问道:“日笨井仓机械他们那边的进展怎么样了?”

  大舅哥负责的事,“电报上说是正在加紧赶工,这个星期之内会发货给我们。我要他们先确保质量可靠,交货时间可以往后推一点没关系。”

  娄晓娥原来是准备只管账本的,越来越多的过问各项实际事务,虽然没有涉及具体的细节,已经越来越像一名真正的董事长。

  手下人想靠做假账忽悠她也更难得多了。

  傍晚。

  李铭接了下班的娄晓娥回小世界。

  沙漠小木屋的院子里。

  两人都不饿,一边泡茶一边聊生意上的事。

  该商量的商量好了,娄晓娥说起下午听来的消息。

  “我听火腿肠厂的林昌久经理说,港城的公屋建造,搞了很多偷工减料的事,甚至连楼都会塌。”

  闻弦音而知雅意,李铭反问道:“你是想让我去管管?”

  心心相通的感觉真好,娄晓娥眼神亮亮的,“你的主意多,有没有什么好点子可以处理这个事?”

  知道了不管不顾,不符合李铭的作风,思索了下才说:

  “要管也挺简单的。但是以我们的身份去管的话,会得罪一大堆人,后面的麻烦事很多。”

  “像给警署高级管理人员寄威胁信的事,不能多做,次数多了就会引起别人的警觉。”

  “让报纸爆料吧。”

  娄晓娥疑问道:“我们手头上没有任何证据,能怎么爆料?”

  写举报信的小能手李铭说:“瞎编呗。”

  “把事情写得严重点,然后匿名把资料寄给几家报社。支持我们这一方的、海峡东岸那一方的,两方的报社都要寄。”

  “给两方的信里头,都说对方的报社压着资料不发。”

  “以双方形同水火的关系,有这样的攻击点,那肯定是火力全开的骂。”

  “顺带着,公屋偷工减料的事情自然也就曝光了。”

  娄晓娥犹豫说:“我之前也有考虑报社,我是怕报社不敢曝光。”

  李铭肯定道:“没问题的。我们这一方的,海峡东岸那一方的,双方虽然打得火热,但傲气还是有的。他们连港督都不屑一顾,根本不会怕那些小喽。”

  “平常的时候,海峡东岸那方的,可能会被人花钱收买。”

  “我们这一方的,现在的形势,可能会被说是造谣生事。”

  “这次我们使些小手段让两方一起动手,热闹闹大了,两方都不会轻易退宿。”

  “公屋偷工减料的事情会被追着不放的。”

  李铭嘴上说着这个事,心里想的是把建筑规范的一些资料弄回京城。

  比如工程里面的受力分析和计算。

  这时,内地的工程领域确实非常落后,既有水文、风力、温度等资料的缺乏。

  也有水泥标号、钢筋质量等基础材料的不行。

  更有设计计算能力的不足,这个问题更为严重。

  设计院不是只划一个图案出来就完了,里面还有一堆的工程计算图,确保设计的方案能够实现。

  基建狂魔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修炼成的,单单有钱也没有用,需要的是有一堆成熟经验的工程人员支撑。

  当然,李铭也会拿一些失败的例子出来吓唬人。

  不然很多人会不以为然,直接蛮干。

  失败的后果那么严重,警醒那些拍板做决定的人员少走弯路,以后也不能以不懂、交学费的理由为借口。

  他可以让人从《参考消息》里面找失败的例子。

  消息来源比较正规。

  发外面的错误,特别是镁国、苏国等国的错误。

  不管干部还是群众,对这样的事情都是喜闻乐见。

  最后再点题升华一下主题,我们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稳稳的。

第570章 满不满意?

  李铭在心里又给自己找了一件事做。

  港城的资料,他可以吩咐手下人去收集。

  京城的资料和印刷事宜,他也可以安排其他人去做。

  不会给他增加什么麻烦的好事,他都很乐意掺一脚。

  听李铭侃侃而谈,娄晓娥也解决掉了心里的一个疙瘩。

  她夸奖道:“什么难题到你手里都能轻易解决了。”

  李铭笑嘻嘻道:“也没见你奖励我。”

  娄晓娥起身坐到他怀里,撒娇道:“昨晚都累坏我了”

  “你要怪就怪秦淮茹,谁叫她没空过来帮你的。等会儿她来了,你找她算账。”

  他搓揉着怀里的小美人,把责任全推给了秦淮茹。

  娄晓娥任他胡乱施为,“明明是你做的好事,怎么怪到秦淮茹那了?”

  “对对对,是我干的好事。那就怪你太有魅力了。”

  “花言巧语张口就来。你们男人的嘴都不能信。”

  李铭奇怪问道:“你说的还有谁?”

  娄晓娥软软的说:“我大哥啊。他最近天天去歌舞厅花天酒地的很晚才回家,忽悠我嫂子说是忙着谈生意。”

  “你怎么知道他是去歌舞厅玩了?”

  “他在办公室跟黄福义、汤洪德他们闲聊的时候有说。”

  “那你跟你嫂子打小报告了没有?”

  “我才不会去说。”

  “做得对。这种事不应该是你去跟你嫂子说。说了对你没好处,对他们夫妻也没好处。”

  娄晓娥按住他的大手,“你不许去。”

  “那种乌烟瘴气的地方,我肯定不会去。我才不会便宜了那些女的。”

首节上一节468/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