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278节

  “职工楼那边好好的。是轧钢厂总厂三车间的人触电受伤了,重伤,可能要截肢。”

  娄晓娥不是轧钢厂的人,没有先关心伤者,疑惑道:“你的货车不是找秦淮茹的七车间借的么?三车间的人怎么跟你也有关系?”

  李铭也没有解释秦淮茹已经不在七车间,“不认识的人。厂里很多人都去探视了,我现在是工程建设组的组长,也要带人去看一看。”

  “保卫科那边呢?”

  “赵守青科长会带几个人去医院。”

  “那我知道了。我明天早上挑选一些比较好的樱桃,吃完早饭你再带去。”

  这时候,海淀、平谷、房山等地有一些小面积的樱桃园,一些比较早成熟的樱桃已经上市,数量不多。

  户外种植的草莓也上市了,不过这时的草莓不好保存,不合适拿去医院看望病人;也是刚刚上市的桑葚,听着名字就感觉不合适送给病人。

  普通人看望病人,送一些应季水果,拿一些粮票,就算是很大的人情了。

  娄晓娥帮李铭准备的也是应季水果,价值不高但是市场上供应量比较少。

  既不显眼又体现心意,送礼这事里面有很多门道。

  李铭第二天去医院探望的时候,发现医院过道两旁全是红星轧钢厂的厂服,压根没看到病人跟家属就被护士给劝走了。

  吃好晚饭,李铭吃着娄晓娥喂给他的草莓,跟她说起这事。

  “看我带的是樱桃,小护士同意帮忙转交。其他人都被小护士轰走了,让他们等手术成功后再去探视。”

  娄晓娥又拿一颗草莓喂他,“你们厂的人心真齐。”

  “大家都是一个厂的人,也算是荣辱与共吧。”

  娄晓娥询问道:“这么重的伤,即使手术成功了,那个朱继东以后也干不了活了吧?”

  李铭点头道:“只剩一只手正常,车间估计是不行,但是厂里还有其他岗位,比如仓库那边,可以帮忙看管库房。”

  “厂里是不会让他没有工作的。实在不行,也会给他家一个顶班的名额。厂里都会照顾好的。”

  工人是主人而不是打工的,不会被裁员抛弃。

  可能这就是几十年后,有很多人还很怀念这个时代的缘故吧。

  虽然很艰苦,但起码人是有依有靠的,不管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人不是无根之萍。

  “我爸又来信了,说是在港城那边买好了房子,已经安顿好了,准备先做点小生意。”

  娄晓娥起身把港城来信拿给他。

  李铭随意看了一下,都是报平安的家事,也没写什么乱七八糟的内容,娄半城也知道不需要多写什么。

  “你是想回一封信给你爸妈么?”

  “是啊。我打算报一个平安给他们,可以吗?”娄晓娥期盼道,生怕李铭反对这事。

  “没问题。不过寄出去之前要拿给我过目。还有叮嘱你姐别乱说话、乱写东西。这话我不太合适跟她说,你们姐妹两私下说比较合适。”

  娄晓娥语气轻快,“我晓得!我姐她现在也跟我一样天天看报纸。你说我该怎么写这封信?”

  “问候的话,你自己想。向阳花温室大棚取得的成绩,你多说一些。最后就说你要安心搞农业研究、罐头生产,没个一两年的努力搞不定,所以没空给他们回信。”

  娄晓娥愣了一下,“以后连回信都不可以了吗?”

第431章 赶紧结婚

  李铭拍拍腿,娄晓娥很自然的坐他腿上,任他抱着玩耍,

  “你爸应该看得懂吧?我是让你爸这两年别再寄信回来了。”

  没等娄晓娥问起,他接着说道:“今天快下班的时候,李副厂长来了个电话,叫我明天上午回厂里开会。”

  “昨天,上头发出了一份重要通知,撤销我2月份跟你说过的《XX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撤销五人小组,要成立新的小组。”

  “更具体的内容,李副厂长没在电话里说,让我明天好好开会学习。”

  娄晓娥郁闷道:“这就是你之前跟我说的,是我跟我姐要去乡下待着的信号么?”

  “嗯。通知下来了,各个部门要开会学习通知的精神,还要花点时间内部讨论以及跟上级沟通,反正就这个十天半个月的事情了。大势已定。”

  娄晓娥可怜兮兮道:“哎!我会想你的,你要经常下来看我。”

  李铭轻抚娄晓娥的秀发,安抚道:“那肯定的。刚好你可以负责建工厂建仓库的事情,不会无聊。”

  娄晓娥皱眉道:“这接下去就要夏收夏种夏锄,估计没什么人手帮忙建房子。”

  “娄主任现在也知道夏收夏种啦,不简单哦,还知道夏锄。”

  娄晓娥得意道:“我比你在乡下呆的时间还更长呢!”

  一下子就把娄晓娥的低落情绪扫除了,李铭转移焦点是越来越顺滑,

  “5月还是有人手帮忙的,可以先打地基,咱们造得坚固一点。”

  “6月要农忙,要是今年的雨水不像去年那样少,7月、8月会经常下雨,也不合适建房啊!”娄晓娥又提出了一个难题。

  “我会找一些油布,咱们在要建房的地方先用木头搭棚,下雨也不会影响修筑土墙的工作。”

  “这样的话,倒是可以。”

  “9月、10月,乡下又得农忙,11月天气变冷了。就只有7月8月最合适建房,咱们乡下的小院子就是去年8月建的。”

  娄晓娥想起来问道:“你们95号院准备在乡下建温室大棚的事情,后面怎么样了?”

  “这事情,院里决定三大爷跟董大爷俩人去跟秦家村谈合作,秦淮茹从中协调。”

  “你们还真去秦家村建温室大棚!”娄晓娥嘴上有说过秦淮茹的骚话,但是打心底不想李铭跟秦淮茹多接触。

  李铭环抱着她的柔软腰肢,“他们没讨论出更合适的地方。我去秦家村看了一下,那边是还可以。”

  “秦家村的人也懂温室大棚技术,还有人把本该是用来育种的塑料薄膜,拿去种大葱。”

  塑料这个称呼这时候也有在用,也有人称之为‘化学’。

  生活常见物品,塑料做的梳子称呼为‘化学梳子’,还有‘化学肥皂盒’、‘化学凉鞋’之类的。

  60年代中后期,塑料薄膜产量7-8万吨,农用薄膜还属于试生产阶段。

  1970年,冀省开始生产农用薄膜,当年累计生产各类塑料薄膜62吨,其中用于农业塑料薄膜只有31吨。

  1971年,陕省生产各类塑料薄膜0.12万吨。

  1974年,黔省省会的供销社开始供应塑料薄膜,一整年只供应了3吨,第二年也才10吨。

  各省都是趁着70年代的‘四三方案’的东风,开始大力发展农用塑料薄膜产业。

  农业部也在75、76、78年先后召开了三次塑料大棚的科研协作会议,推进塑料薄膜的生产、使用。

  挪用塑料薄膜的事情娄晓娥没有在意,奇怪道:“秦家村的人自己都懂温室大棚技术,干嘛还要跟你们合作?”

  李铭头枕在她的香肩上,“缺少壮劳力呗。不说平整田地、修路、修水库沟渠,就是田里的锄草、施肥、挑水,哪一样不缺人?现在农村缺人干活。”

  “这倒是。向阳花的高队长还说,要是人手充足的话,他都想把所有的田全平整了,以后种田就使用大型农用机械,社员也不用像现在这样辛苦了。”

  “上一季大棚菜挣的钱让高队长口气变得这么大了?”

  “高建业也这样说他爸。高支书训斥了高队长、高连长两人,刚吃饱饭就想七想八的想要败家。”

  “怎么还有高连长的事情?”

  “这事情就是高连长他们民兵连的人先谈论起来的,然后几个生产队长感觉确实好,高队长才跟高支书说这个事。”

  舒服得很,李铭闭着眼点评道:“确实好高骛远了。要是有挖掘机帮忙,倒是真的可以把地全部平整一遍,纯人工去平整田地,就他们自己忙,得忙好几年。”

  “高支书也是这样说他们的。有那精力还不如先修水坝、修水渠,比平整田地更快见效。我猜高支书是想变成专业的蔬菜生产队。现在的田拿来种菜是足够便利的,种菜的收益也更高。”

  城郊的很多蔬菜生产队,粮食并不能自给,跟城里人一样也是花钱买粮吃。

  这类生产队的社员,生活品质比一般的城市工人更好。住房宽敞,工业品券不缺。教育的话,成芬普遍是贫农、下中农,升学也是优先,就是名额需要多争取。

  这时候后建房建工厂的拆迁、几十年后的拆迁,田地、城中村,大多都是这些公社、生产队的。

  “高支书建议先修水坝。这个好!咱们的罐头厂用水量会很大。这算是帮咱们先做好了基础设施。”

  娄晓娥咯咯笑道:“那不能让高支书知道了,不然他肯定打劫你。高支书说,要是重新算成芬,你现在也是个小资本家了。”

  李铭娄晓娥两人挣了多少钱,向阳花的人最清楚,采购三科的人都没这边的清楚。

  高建成、高建德是具体的经办人,在娄晓娥算总账目之前,产量多寡知道的更详细。

  向阳花大队也是看到他跟娄晓娥赚钱了才跟着干的。

  李铭也没有藏私,提供了良种,提供了技术,让向阳花的温室大棚第一季就暴赚了一大笔钱。

  他这样做,也就让人不会那么眼红他们俩人了。

  当然更主要的是他一开始就邀请了向阳花一起合作,是向阳花内部分歧没合作成。

  有人眼红的时候,就有人说出当时拒绝合作的事情,只能叹气一下,好在后面的反应也不慢,事情也算圆满。

  李铭想到这里,“我们跟高支书谈合作办工厂的事情,估计他们这回是不会拒绝了。股份得给他们平均一下,八个生产队都要有。”

  娄晓娥询问道:“一个生产队半个股?”要是1个股的话,那就剩不下多少了。

  “没错,再单独安排大队1个股。咱们占5个股,跟他们5:5开。”

  “应该可以谈成。”

  这事情两人之前商量过了,由李铭亲自去谈合作。

  他这是先跟娄晓娥商量一下,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而且后面的事情都是她去负责。

  第二天上午,

  红星轧钢厂大会议室。

  李铭跟陈国栋科长等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5月16日发的《通知》,开头两段说了一下背景,中间总共十条,最后还有三段非常犀利的文字。

  同时把二月份的文件当成附件也一起下发了,要他们讨论哪个文件是正确的,哪个文件是错误的,他们自己的认识如何,有什么成绩,有什么错误。

  表态是厂领导的事情,他只是来学习文件内容的。

  李铭认认真真的仔仔细细的看了三遍《通知》,实话说,就是他也觉得这个通知大部分说的都是对的。

  刘海中肯定是要学习这个文件的,刘海中的所作所为先不管对错与否,起码是符合逻辑了。

  能说服刘海中这种普通人,能让刘海中这类普通人感觉没错,确实有道理,他们自然就会按着里头的内容去执行。

  能说服大多数人的,肯定是有符合逻辑的东西在里头,是有很多受到欢迎的提议。

  其他的,可能是客观条件暂时达不到要求吧。

  几十年后,农村的客厅里,伟大导师的画像几乎家家户户有,甚至有的是挂在正中间的神位上。

  这样的现象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

  红星轧钢厂今天这次的会开得很久,开完会都是午饭时间了。

  李铭便在小食堂请陈国栋科长吃午饭,也凑巧还有空着的包间。

  上了两三个菜,两人边吃边聊。

  “科长,养殖场建在了南台公社,您也要跟那边的生产大队搞好关系吧?”

首节上一节278/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