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开无双 第54节

  “而保时捷在made in Germany当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一个位置,我这么说你可能不理解,我举个例子。”

  “保时捷汽车代表着品牌、规模、销量、产值、市值等诸多要素的综合性基准线,基准线以上的汽车品牌,规模、销量、产值、市值都比保时捷大,但是品牌和性能要弱于保时捷。”

  “基准线以下的汽车品牌,品牌、性能要优于保时捷,但是规模、销量、产值、市值以及质量管控等方面要弱于保时捷……”

  “所以在我们国家,一谈到豪华汽车品牌,首先想到的就是保时捷,然后是梅赛德斯、BMW、AUDI,再然后就是宾利、劳斯莱斯等等。”

  女主持人:“哇喔,看来你们对保时捷的评价很高。”

  “对,我认为不仅是我们国家,在全世界都有很多的保时捷的拥趸,不用我们去定义、追捧,他就一直站在那里。”

  女主持人:“外界很多人担心你们公司入股保时捷之后,会对保时捷公司的经营管理横加干涉,甚至认为你们会通过在保时捷公司的影响力,插手大众汽车以及其他子品牌的管理……”

  曾熙侃侃而谈:“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从一开始,沃尔夫冈先生找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就阐明了立场,我们的投资是财务投资,基于看好保时捷公司未来发展所做的决定……”

  “我们不是一家汽车制造公司,而是一家投资公司,我们投资追求利润。在汽车制造领域我们没有任何管理经验,如果盲目插手介入,只会导致我们投资受损,这违背我们的初衷。”

  “更何况,保时捷是一家有辉煌历史,有一整套成熟管理体系,有先进制造技术的顶级整车制造公司。”

  “我们和沃尔夫冈先生的磋商非常友善,我们都非常敬佩对方。交易过程也非常简单,没有外界传闻那么多复杂环节。沃尔夫冈先生想要收购大众汽车,而恰好我们手中有大众汽车的股票期权。”

  “为什么我们手中会有大众汽车的股票期权了?因为我也相当看好大众汽车的发展。”

  “在我们国家民众的汽车品牌认知中,保时捷排第一,大众汽车排第二。而之所以采取期权这种方式,是希望不被其他机构干扰,提高成本,仅此而已。”

  “当时,沃尔夫冈先生找到我们,希望能得到我们的帮助,我们同意了。”

  “然后我们双方就开始谈判。仅仅几个月时间,我们双方就消除隔阂,达成一致意见。效率很高、速度很快,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双方都带着最大诚意,开诚布公,坦诚磋商。”

  女主持人:“第三个问题,贵公司投资保时捷还有后续计划?”

  “是的。我们和保时捷公司、沃尔夫冈先生有君子约定,就是在审批通过后,不改变现有股权比例下,我们公司会注资大约10亿欧元左右,用于保时捷工厂自动化生产线的更新换代,目的是让生产更智能化和信息化。”

  “当然,生产线用不了这么多资金,多余资金会适当提高保时捷工厂工人的福利和待遇。这是保时捷工会要求的,我们和沃尔夫冈先生都同意了。”

  “前几天,沃尔夫冈先生来找我,他说现在销售形势非常严峻,公司面临很大压力。他希望在审批通过后,我们能进一步提供低息借款给公司,以保证债务线降低到可控范围之内。”

  “我们对这个请求没有拒绝,也正在研究。因为涉及数十亿欧元资金调动,有很多细节需要磋商。”

  女主持人对回答很满意,巨额资金很难让人不满意。

  她又问到乐达投资公司是不是有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计划。

  “是的。我们公司在和沃尔夫冈先生谈判之前,就有这个计划,计划在我们国内新建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工厂,现在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我们的计划得到沃尔夫冈先生的积极反馈。他主动提出来帮助我们搭建生产线,双方合作研发新的技术,在零配件供应方面予以帮助。”

  “我觉得这符合我们双方利益,实现了双赢。保时捷公司可以通过这次合作,转移过剩生产线,获取资金对设备更新换代,降低研发成本……”

  “我们将得到一整套生产技术设备,不再重新联系各种设备供应商,节省很多时间,还可以得到技术支撑。”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我们的合作不涉及高精尖的技术转移。无论是涡轮增压技术、缸内直喷等应用型技术,又或者是底盘调教、四轮转向等,都是公开和半公开的技术,只是保时捷在这方面更有经验,细节处理更优秀,所以性能更出众。”

  接着,女主持人还问到乐达投资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曾熙本人的一些趣闻。

  采访结束,经过取舍性剪辑,当天晚上在官方电视台新闻栏目中专题播放。

  这次播放采访节目,释放的信号是积极和明朗的。

  第二天就有专家表示:

  “显然,我们能够看到这家公司投资非常认真,态度非常诚恳,我想不到任何理由拒绝这笔近乎伟大的投资。”

  还有专家认为:

  “这场交易非常重要。乐达投资公司的到来带来了保时捷公司急需的资金,保时捷公司可以利用这些资金改善经营管理和质量管控,这将有助于保时捷公司的发展。”

  更有专家强调:

  “他们(可能是指大众汽车)的思想太保守,为了一己私利竟然要拒绝外部的伟大投资者。我不希望经济部门的管理者思想会这么保守,他们应该要更开放一些。毕竟这可是涉及到几十亿欧元的巨额投资,既不干涉经营,也不转移生产基地,应该尽快审批通过这次投资。”

第73章 OK,定调

  恰逢(就是这么恰逢),领导率团在德国进行访问。

  代表团刚刚入驻酒店,得知消息后,临时将乐达投资公司与保时捷一事纳入会晤的议题之一,同时,还临时将曾熙纳入访问代表团,参加集中会晤。

  在集中会晤的会谈中,领导强调:

  双方应牢牢把握国际合作交流的大方向、大形势、大格局,加快发展战略对接、合作,深化贸易往来,在贸易投资、金融、产业、汽车制造等领域加强务实合作,支持双方民间、地方、企业密切交往……

  德方领导人表示:……愿同贵方在金融、汽车制造、信息技术等多领域加强合作,在贸易问题上,积极探索并做出符合国际规则,又符合双方利益的解决方案。

  OK,定调。

  会晤之后,国内电视台专门采访了团内的几个商务代表,曾熙就是其中之一。

  面对镜头,曾熙说:非常感谢国家的支持,有了国家的支持作为后盾,未来,我们将可以更加有信心地走向国际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多以前,曾熙还是刚刚离职、到处投递简历找工作的已婚失业女性。

  虽然她找工作不难。

  一年多以后,她站在国际舞台的中央,接受国家级别媒体采访。

  先是,单独接受德国国家电视台单独专访。

  然后是有幸、有资格参加更高层次的国家级别会谈。

  命运就是这么无常,大常包小常。

  曾熙此时的心情,很难用语言来形容。

  几天的会晤,取得多项会谈成果,领导心情很高兴,抽出时间单独接见了曾熙,勉励曾熙以及乐达投资继续加油。

  “曾总,我听说过你,他们都说你是金融女皇。我还知道背后的那个小伙子,一直躲着。有时间,我要去江州看看。”

  当天晚上,30分钟的电视新闻联播。

  国家会晤场景中,有曾熙1秒镜头,另外还有7秒单独采访,存在感十足。

  采访后,附有旁白,报道乐达投资公司投资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保时捷一事。

  在这里曾熙还有3秒钟的镜头,就是她接受采访说的那句话。

  其实,这已经不能算是新闻。

  因为早些天,轧空的新闻就通过网络传回国内,在国内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羡慕有之、欣赏有之、嫉妒有之、风凉话也有之……

  有网友突发奇想,提出“乐达保时捷”合资公司的概念,说乐达有很大可能国产化718、BOXSTER等保时捷入门车型。

  当然,概念一提出,就有人大声疾呼:

  “反对,坚决反对!国产了还能叫保时捷?”

  “对,坚决反对国产,只要保时捷国产了,我就不买了。”

  有人疾呼,自然就有人讽刺。

  网络诞生以来从不缺乏嘴炮和键盘侠。

  “切……反对?不国产,也没有见你买啊。”

  “就是。真买的起保时捷的人哪有时间在这里瞎比比,快去搬砖吧。”

  “快去搬砖吧,去晚了没有名额了。”

  “我CNMGB!”

  “我CNMLGB!”

  “我就特么CNMLGB!”

  “……”

  注意,这几句芬芳用词的语气和语调不一样,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

  当天晚上,看新闻的人很多。

  鹏城。

  “爸!你看,妈妈!我看到妈妈了!”小孩子手指着镜头手舞足蹈。

  “对,爸爸也看到了,妈妈漂亮吗?”男子抱着孩子防止摔倒。

  “妈妈今天真漂亮。明天我就和我的朋友说,我妈妈上电视了,他们一定会羡慕的。”小孩子兴奋地说。

  “哈哈。”男子大笑,拿出手机。

  “喂,爸爸,我看到了。”

  “你们都看到了啊,小熙现在真有本事了。”

  江州。

  “恒华同志,你看了今天的新闻吗?”

  “乐康书记,我刚刚看了。”

  “哦,辛苦一下,你明天再去看看乐达汽车的生产基地项目,这个项目是我们市的头号项目,进度、质量不容马虎。”

  “好,乐康书记,我每周都在定期调度,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三通一平,正在进行基础施工。我等下再去看看。”

  “好,辛苦了。”

  京城。

  “假期的时候,常乐这孩子说他的公司有计划,正在谈一笔交易。我当时以为是国内一家什么公司。没想到竟然是保时捷,这动静可真大啊,都上了新闻。”夏清芳说

  “呵呵,任何一场跨国投资都会很重磅,也会更复杂。时间都是以年为单位,而对象是保时捷这样的公司,耗费的时间理论上就更长啦。没有想到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被他敲定下来,不简单啊。”江志诚说

  “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常学勤这小子真有福气。”

  “这话说的,你就没有福气?”

  “额……哈哈,你说的对,我也有福气,我们都有福气。”

  “这就对嘛。今年过年,准备什么礼物让小夏带过去?”

  “礼物?都这么熟了,随便准备点吧。学勤和小雅两口气不讲究这些。”

  “你这什么话,人家可以随意,那是人家大气。我们随意,那就是我们不讲规矩,这方面绝对不能敷衍了事。你是一家之主,好好想想。”

  “咦?我啥时候成一家之主了?”

  “我刚刚说的。”

  “……”

  阳成县。

  最近一段时间,常学勤很忙,比之前更忙。

  因为,何建民上次单独和常学勤聊天之后,没有几天,被带走了。

  上面,还没有进行新的人事安排和调整,常学勤身兼两个核心职务,无论是务虚还是务实都需要他来敲定主意,可谓是忙的团团转。

  即便如此,每天的30分钟新闻,他都雷打不动,这几乎是这一个职业的基本素养。

  外行业来看,这些东西听的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似乎全是套话。

  内行人,却知道,在其中有方向、目标、路径和策略,这需要极强的悟性。

  悟不出来,就不要干这行了。

首节上一节54/2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