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是阎解成 第58节

  而且,二人之后还真是下了工夫了,将这笔记是日夜轮流看,互相交流,不懂的地方还跟马文涛一起探讨。

  他徒弟原先都已经搞懂这原理了,如今有两年搁置了,也是全还给阎解成和唐明了。

  不过他徒弟还是要脸的,可不想被两位工人给比下去,拼命开始捡这些知识。中途遇到困难了,还不忘找唐明请教,这才唬住了光天和解放。

  俩人可能是自己学习的体验挺深的,跟阎解成这种学习没遇啥困难的人不同。

  清楚哪些知识点是比较难弄懂的,哪些特别容易搞混,讲起课来也十分有重点。

  不仅是将基础操作讲的十分清楚,而且将为什么需要这么做的原理,也是深入浅出的讲的特明白。

  阎解成让这俩人当老师还真是发掘了这俩人的新天赋了。

  随着设备的不断生产与安装,以及他与他师傅几人对生产线的不断调整,厂里的钢材产量是飞速提升。

  短短半年,光二车间的生产数据就翻了三倍,更别提还有许多的产线还没安装呢。

  不过如今这成绩嘛也就他们自己开心,更多的是一种成就感,上头对这产量的提升关注度不大。

  相反,只要企业不减产,上头就不会来过问。

  李主任也正是因为上头这种态度,对他们这小团队的成绩也是不管不问,任由他们折腾了,只要不让厂里减产就行。

  阎解成倒也不失落,如今没人关注他,干的是更加起劲了,到了69年底,厂里的大部分炼钢车间都已经初步使用这连铸法生产了。

  他最近手头的活也开始少下来了,开始研究系统给的发动机的知识了。

  要知道我国的汽车哪怕是在后世,也是一直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毕竟我国生产研发发动机主要是模仿外国的汽车,将里边的发动机或者零件拆开,研究后在复制生产。

  而且生产中还会遇到许多基础工业不过关,许多东西生产难度较大,被卡了脖子。

  这就导致了,更新迭代不够快,往往这一代的生产刚刚复制出来了,外边下一代的新车就开始上市了。

  导致国内汽车的品牌价值不高,民众普遍愿意接受外国的品牌。

  直到最后电车的问世,国内的汽车行业才算开始真正迎头赶了上来。

  他如今手握着后世的多代发动机技术,希望研究出些东西,真正把这些技术给用到实处。

  起码能让后世在汽车领域不被外国的汽车抢了全部的市场,还得靠合资的方式,获得国外先进技术,让国外企业挣的盆满钵满的。

  不过他如今真的研究后才发现,这里头难度是真的大。

  倒不是原理的困难,而是生产的困难,依旧是标准化的原因,国内的生产精度不够高,哪怕给图纸,也不是一时三刻能搞出来的。

  他还得搞出这些高精度的生产车床才能谈下一步的研发。

  不过如今他也不是一个人作战了,许多的研究都分给了他师傅还有一起做连铸团队的几人。

  唐明对发动机很感兴趣,更别提阎解成给出的电喷发动机了,如今国外也才刚刚开始应用,他这个还是比较成熟的版本了。

  要知道我国哪怕80年代末的汽车普遍也是采用的老一代的化油器发动机。

  面对这么新的技术,唐明是兴奋极了,更是对研究出这图纸的阎解成佩服极了。

  他觉得要不是阎主任处在这个时代,放在早几年,怕早就成工程师了,或者在工业部大放异彩了。

  其实阎解成早就在工业部放光彩了,只不过没有手头这些技术来的凶猛。

  目前手里头的技术图纸,只要能真正实现,哪怕拿出去一样,都是可以让我国某个领域的工业,提升不止一个水平,能直接接轨国际领先水平了。

  他师傅与林技术还有何技术明显对他提出的涡轮增压技术感兴趣。

  这个倒是早有人研究了,只不过没有实际的应用到汽车领域罢了。

  他师傅虽然对他研究这发动机有关汽车的东西,感觉有些不务正业,毕竟他们这可是轧钢厂。

  但是如今毕竟不同了,难得没有什么上头的任务,空出的时间也是随他徒弟了,爱研究啥研究啥。

  更别提他徒弟给的某些图纸明显很先进,以他的眼光都感觉领先了这个时代许多。

第126章 刘光福结婚

  随着发动机技术的不断推进,遇到了各种需要解决的实际难题,需要研究的技术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

  如今他就跟知道怎么锯树,但是没有锯子一样,总不能光靠手来砍吧。

  阎解成虽然靠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可以慢慢研制底层需要的各种工具,但是光靠他一个人,顶多就能搞定一两样的基本车床。

  毕竟若是光靠他一人,就能赶上国外几十几百年的积累,那才真的搞笑了。

  还好系统如今够给力了,他需要什么技术,每月就给了他什么技术,不止包括图纸本身,连带后世生产的要求与经验都能给他一份了。

  他自己一个人肯定搞不完这么多的活,就算能搞完也太惊世骇俗了。

  他的目标是为了振兴国家的工业,顺带让自己能坐上高位。

  而不是才开始,就准备被国家切片了。

  他可以智商高,想思路突破关键技术,但不能将系统给的图纸,包括理论一股脑的打包带出来甩给国家。

  既然不能光靠自己,那眼光立刻就看向周围的正在忙碌研究的几人了。

  不知不觉身边已经有这么多人能陪他一起干事了,他也正好将这些图纸的简略图以及思路分别慢慢的教给几人,让几人随他一起成长。

  如今是每人负责着一块研究,当然他弟与刘光天毕竟不是专业出身,让俩人讲那些操作基础课还行,真要上手研究,差的还太远了。

  但是俩人毕竟是一线工人,手头上的功夫不错,涉及实验需要的零件,刚好可以交给俩人打造,或者由俩人联系厂里其他工人帮忙。

  他们俩人边做边学,以后迟早也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他弟和刘光天态度还是很端正的,对于学习这种高端技术,那是时刻充满着热情。

  ……

  阎解成他们在厂里干的热火朝天的,他妹妹三人已经感受道插队的辛苦了。

  或者说是煎熬,解娣才在那儿待了短短两周,就受不了那边的冷,手上开始长冻疮了。

  毕竟她们三人过去时,已经是快年底了,天气可冷了。

  她们大队过来插队的年轻人也不少,一共有18个人。其中十个男生被划为了第一生产小队,而剩下八个女生自动成了第二生产小队。

  男生们住大队部的两间土坯房里,而女生们则住到了大队队长家的两间老房子。

  大队长前两年就起了新屋住过去了,这老屋子太小,就一直闲置着了。

  如今是正好给了这群女知青们,还好如今是大冬天,要忙的活没有,就是每天要去大队里点个卯,记个分。

  他们所在的这大队,相比附近来说还算富裕,对他们城市过来的小年轻也没欺负啥的,还是比较厚道的。

  相比于女生们在屋子里互相聊天,男生们当然不安生了,刚过来的就有几人互相看不对眼。

  这才没几天,大大小小的冲突打架已经不少了,毕竟大家都是城市过来这村里的,看到这条件和居住环境,本来就憋着一肚子火 ,就算这大冬天的也灭不了这群小伙子的冲动。

  更别提这棒梗了,自从丢了钱缓过来后,就是一肚子气,憋着坏呢。

  今天又跟一比他大两岁的青年打起来了,等俩人被大伙拉开后,棒梗已经是鼻青脸肿的了。

  另外一青年也不好受,嘴角流着血,一手捂着胳膊,恶狠狠的盯着棒梗。

  你别说,别看棒梗年纪不大,但有了家里傻柱提供的伙食的后,体格是真不弱。

  跟着比自己大两岁的青年打起来也不落下风。

  倒是刘光福,他如今算是这群人里边年纪最大的了,不过每天就躲在一边,不愿意与这群人起冲突,毕竟他这营养不良的样子也干不过人家。

  这群知青的到来,倒是引起了队里其他村里青年的观望。

  尤其是队长家的还有大队会计家的孩子们,平时有活了还和她们一起干,对于他们之前住的城市十分好奇和向往,想听他们讲讲那里的生活。

  许多城里的男孩开始在村里的女孩们面前卖弄了起来,讲的一些笑话也是逗的这群人呵呵直乐。

  在众多抢着出风头的男生里,一旁沉默寡言,看着老实刘光福,竟然没有遭到他人的嫌弃,反而引起了大队队长女儿的注意。

  觉得刘光福稳重,有故事,对他充满着好奇。

  这队长的女儿叫丁萍,因为是自己爹当着队长,家里条件在附近算是不错了。

  丁队长家里就三个女儿,没有儿子,前俩的女儿都出嫁了,如今就剩小女儿还在家中了。

  因为舍不得女儿全都去外边了,家里就他俩口子太孤单了,所以哪怕自己女儿都18了还没有让她嫁出去,想多留一段日子。

  不然就凭他这队长的身份,以及女儿的样貌 ,在村里可是不愁嫁。

  哪怕如今这年纪,想娶丁萍的人也不少。

  不过人一旦对对方起了好奇心,那往往就是爱情的开始。

  丁萍也不意外,越看越觉得刘光福对她胃口,有眼缘,整个人也不像其他男生那样吹牛,心里慢慢起了些情愫。

  等开春了干活时,也老往光福边上靠。刘光福虽然人老实,而且有些怯懦,但是都20了,也不是个傻子。

  能感觉出来丁萍对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态度,有想过她是喜欢上自己了,但很快又强行把这美好的幻想驱逐出脑子里了。

  刘光福有些自卑,在家里他就是谁都不爱的,还被他爹常年家暴。

  一个常年缺爱的人,对于他人的突然示好,更多是处于不知所措和不敢相信。

  不过毕竟是女追男,隔层纱。

  随着丁萍的主动,刘光福也很快被眼前这个开朗热情的农村姑娘吸引了。

  俩人开始互谈心声,表露感情了。

  一个热情大方的农村姑娘,一个老实怯懦的城里男孩,俩人是王八配绿豆,看对眼了。

  俩月后,眼瞅着丁萍在村里的岁数也不算小了,刘光福为了不错过眼前这个所爱的人,也是鼓起勇气去跟着丁萍去了丁队长家里。

  用自己妈妈带给自己的5元钱,专门找去村里酿酒的买了些散白,以及一些吃食,准备上门了。

  丁队长对于这刘光福的印象不深,不过毕竟是自己最宠的小女儿,对于这自己找上门的女婿,他可没这么容易让过关。

  不过听着刘光福对丁萍的真诚,以及那最打动自己的点,愿意留在他家,给他养老后。

  让丁队长是立马变了态度,赶忙改口叫女婿了。

  没想到他老丁这辈子没生个儿子,有些遗憾。最后竟然还能找来了上门女婿,这可是给他激动坏了。

  刘光福身上原本的一切缺点就都不是缺点了,俩人还没结婚呢,丁队长就已经把光福当自己儿子对待了。

  刘光福自己也是安心了,心头打定主意了,这辈子别说是回四合院了。

  他是打算连北京都不准备踏入了,踏踏实实与丁萍结婚,开始在这儿过他的新生活了。

第127章 匆匆6年

  随着刘光福于1970年结婚,二大爷最后一个儿子也宣告离开了。

  整个时代虽然已经处于动荡与不安之中,但是工人的生活倒是开始逐渐平稳了下来,阎解成在四合院与轧钢厂两点一线的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

  ……

  很快时间就匆匆过了6年,来到了1976年。

  9月,一代伟人逝世,10月随着四人帮的粉碎,这停滞的十年也终于是落下了帷幕,准备迎接新的时代了。

  10月18日,中共中央正式向全党公布了粉碎“四人帮”的消息,全国亿万群众衷心拥护。

  阎解成也是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虽然离祖国真正的走回正轨还有两年,但是如今他也终于不用畏首畏尾了。

首节上一节58/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