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是阎解成 第105节

  当然了林工现在的项目以及研究中心的工作还是在北航继续,现在林工不仅要组建学校工程系,而且还要搞高铁,整个人每天在学校都非常忙。

  但是林工的精神头非常好,阎解成去学校与宁教授交流时,还会顺带的看看林工。

  林工见他时还非常兴奋的告诉他,果然回国是正确的选择。

  他现在在为国家忙项目的感觉,与在麻省理工研究所时完全不同,浑身充满了干劲,非常享受为国家忙碌的感觉。

  ……

  随着成立协会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入尾声,阎解成以汽车工业司名义,召集的全国大小汽车厂领导人会议也即将召开。

  阎解成这次还特意去约了大会堂的时间,终于是约到了10月17日子。

  准备在人民大会堂开展这次会议,这也是他第三次来大会堂。

  从第一次的带队参与,到第二次的面见丹首长,以及如今的会议召集者。

  阎解成的影响力不断的上升,在中央的各个部委,如今对阎解成这个汽车司司长,都有了印象。

  许多汽车厂的厂长都提前来到北京,积极响应他阎司长的号召。

  今天是距离开会还有三天,不过阎解成等的几位厂长是终于到了。

  虽然他要在大会上成立两个重要的协会,但是还是得开个小会,提前过一下,让几位国内的大厂厂长有个准备。

  省的到时候出了意外,其实这方面的想法,阎解成已经跟几位在电话中聊过一嘴,但是电话毕竟不是当面,很难具体讲明白。

  不过被他电话的厂长们倒是积极响应,愿意支持他组建协会,哪怕他开始最为担心的一汽还有二汽毫不犹豫的响应他。

  这两家可是比北汽还要早的副部级汽车厂,而且名义上可不止归他管。

  一汽和二汽是央企,归中央直管,后世也是归国资委管。

  他这个汽车司的司长,只不过是从职能上可以指导监督这两家大厂。

  但是他心里还是有数的,毕竟自己就是个正厅的司长,跟两位老资格副部级厂长谈,别人可不一定听他讲话。

  好在他预料的事儿没有发生,两家汽车厂的厂长都十分配合,哪怕级别比他高,电话中也是以他为主,都把他当做领导。

  一汽和二汽的厂长这态度可不是没有原因的,毕竟北汽的名头越来越大。

  尤其是成了副部级后,起码在国内的汽车厂是彻底出名了,他们许多当初在北汽成立时还表示不看好呢。

  谁能想短短两年时间,就从一个新厂直接挣了过亿的美元,这还没算上国内的利润,在他们眼里北汽就是个吸金机器。

  几个月前升为了副部级后,更是让他们眼热,一汽和二汽的最后一点骄傲也没了。

  毕竟他们本身背靠不同,尤其是一汽,有着红旗品牌的加持,在北汽出来前可是稳稳的龙头,国车的象征。

  如今虽然迎接外宾还是红旗,但是国内的浪潮确是新的长城,毕竟政策上都有他们的品牌,不服不行。

  两位厂长最近也听说了,上海汽车厂与外资合作投射新厂,而且还是美国的大汽车集团,克莱斯勒。

  厂子如今刚有个雏形,也才搞了一条产线,美国的订单就已经源源不断的过来,这生意做的让他们是更加羡慕。

  脑中还有些自我怀疑,是不是他们俩车厂得罪过阎司长,按理说这合资的事情,不应该找他们这些更有实力的大厂么?

  找这重新成立没几年的上海汽车厂干嘛?

  这次听说阎司长要召集全部汽车厂的会议,他们也不敢托大,可是真的想来好好取取经,甚至让阎解成给他们也支支招,拉点投资。

  私下的小会在北汽车厂举行,也就是俞华办公室的那栋大楼,二楼有个大会议室,挺合适的。

  阎解成是把提前来的,几位重量级车厂厂长都给碰头了,打算好好与几位商量下之后的汽车之路。

  其中不仅有一汽二汽,还有新成立的上汽克莱斯勒,以及长安汽车。

  几位大厂厂长汇聚在这儿,也参观了如今北汽的车厂,都被这现代化的厂区眼前一亮。

  心头也不禁思索,若是建新厂区了,也要按这个标准来。

  新的大会议室,其实就是房间大点,一个大的椭圆长桌能围坐下大几十号人。

  阎解成坐在中间,其他几位厂长围着他坐,后边坐下去的都是几家车厂的其他领导。

第216章 协会成立

  “各位同志,这次会议,主要就是对在大后天开会做个解释,也是给各位一个心理准备。”

  阎解成清了清嗓子,继续道:“后天我们主要两个内容,一个是建立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另一个则是汽车工业协会。”

  “两个协会我提前跟各位打过招呼,第一个就是在国内建立统一的标准,而且协会会有我们司里的同志联合参与管理,帮助更加科学的制定各种汽车生产标准。”

  “大后天的会议在协会成立的基础上,还要将一些基础的马力,轴距等衡量标准确定。”

  阎解成说到这儿,开始转头朝向各位厂长,询问他们的意见。

  不过大家没什么反对的,只不过一汽的厂长有些疑问。

  “建这标准这么重要么?咱们如今各家生产各家的好像也没啥问题啊?”

  此话一完,其他的几位厂长也纷纷点头,其他让他们按照规定来倒是没问题,就是其中的奥妙一时间不太理解。

  其实若没有以后国外的进口汽车冲击,照如今的各自生产也没问题,反正近十年国内市场就这么大。

  就算竞争也就他们几家之前竞争,北汽之前的大头还是在美国,只不过如今开始抢占政府的订单而已。

  “各位应该感受到趋势了吧?关于市场开放以及组建合资车厂。我估计在座的各家,以后可能都会和外资成立新的子车厂。”

  “不提自己研发的汽车,帮国外汽车厂加工的汽车,势必不可能只运往国外销售,肯定会有在国内销售的时候。到时候咱们国内的品牌以及国外的品牌都会出现在市场上一起竞争,这大家不否认吧?”

  几位厂长以及下边的领导都点头表示赞同,这方面没什么不能预计的。

  “既然有竞争那就一定会有一个标准,而国外各国的汽车都有各国的标准,统一生产的。若是咱们国家没有一个自己的标准,那么在市场竞争时,哪怕是供应商的选择时,也会不由自主的偏向国外的品牌。”

  “毕竟供应的标准相同,同一产品能同时给好几个品牌的厂家使用,生产水平和工艺改进肯定也偏向这些品牌的零件。而这又会反过来成就他们的品牌形象,使统一标准的汽车品牌质量更好。”

  “等汽车零配件生产商们,以及消费者心中的标准,都自然形成国外那一套时。大家想要继续跟他们的品牌竞争,甚至赶超他们。就只能按他们的标准来,或者面临落寞。”

  阎解成说到这儿,不少车厂厂长都晃过神来,心里默默的衡量思考。

  纷纷觉得阎司长这话的确有道理,毕竟他们不可能所有的零配件都自己生产,总会委托给下边的其他车厂,而下边的车厂鱼龙混杂,还不排除以后有外资建立。

  若是生产的东西渐渐适用了外国的那套标准,那他们最后也只能被钝刀子割肉,慢慢被同化。

  那以后的标准可就不是几家说了算了,而是人国外汽车定什么标准他们就只能跟着什么标准。

  还不如如今就先大家做到一起,真正制定下一套标准,这样也能让国外以后的进口车感到他们国内汽车的阻力。

  想到这儿,下边的各个领导都不由的点头支持这个协会的成立,甚至更加重视起大后天的这次会议。

  对于这次的小会重视程度也迅速提高,打起精神来。

  “至于另一个汽车工业协会,就是给各位一个互通有无的途径,加强各家的联系。毕竟等标准化了,各家的看家本领,重要的零配件有机会了也能够互相交流嘛。”

  说到这儿,几位厂长都把眼神看向了俞华。

  他们这几家大厂来说,目前技术最先进的肯定就是北汽,毕竟今天刚参观下来,不服不行。

  不管是汽车的核心发动机技术,还是车间生产的流水线标准化程度,都高出他们不止一个层次。

  几位都不禁内心嘀咕道:“这协会成立了,难道俞厂长还能把他们厂的看家本领,尤其是发动机的技术拿出来不成?”

  俞华被一群人盯着也镇定自若,丝毫不受影响。

  他如今手底下管着上万人的大厂,对于这被注视的目光已经习以为常。

  阎解成见这副场景倒是乐了起来,笑声让这尴尬的场面缓和了不少。

  “各位厂长放心,这次找你们过来成立协会,也是有好事带个给位的。就是第三代发动机的技术,已经由北汽的总工程师唐工发明出来,而且已经去各国申请了专利。”

  说着将手挥向坐在俞华边上不远的唐明,众人的目光立刻转向他。

  唐明很大方的起身,与面前的各位点头示意。

  “大家好,我北汽的总工程师,我叫唐明。第三代直喷发动机的技术,在阎司长的指导下,已经顺利研发成功。”

  “而且我们北汽以及我个人愿意听从阎司长安排,将这最新一代的发动机技术,授权给这次加入协会的汽车厂。”

  说完在座的各位都倒吸一口凉气,好家伙北汽这次可大出血了啊,竟然肯舍得把最新技术拿出来给到他们。

  内心感叹的同时,一边是更加振奋起来,有这技术的加成,他们的汽车还怕腾飞不了么!

  阎解成看唐明说的差不多了,也示意让他坐下歇歇,继续开会。

  “我替唐总工说几句,这次的发动机技术给到各家,并不是无偿的,需要支付专利费用。所有的发动机技术打包给各家,生产的每台发动机需要1元的专利授权费。”

  大家对于成本算得明白,这价格等于是白给各家了,毕竟这种国际领先技术换他们给其他厂授权,绝对不可能是这种白菜价。

  纷纷对北汽以及阎司长更加客气和尊重了起来,一边更加感觉这趟来北京不亏。

  “发动机的技术想应用到实车上也不容易,需要的实验资金不少,这个我就管不着了。这次的技术给各位,也是希望各家抓紧时间造出好车,出口到外国。以及打造出咱们优秀的民族品牌,降低生产成本,让咱们国内的人民以后也都能开得上汽车。”

  “好!阎司长,你放心,有你这话以及这次的技术支持,我一汽要是再搞不出好车来,我自己请辞让其他有能力的人来坐我这位置!”一汽的厂长立刻鼓掌支持道。

  甚至还当众立起了军令状,让在座的各位感受到他的决心。

  不过对于那失败的结果,大家都当个笑话听过了,毕竟他可是副部级的厂长,就算让位了,一时间有谁能顶上不成?

  再加上一汽还是央企,人事都得中组部点头,想动他的位置那真的是痴心妄想。

  其他各家也纷纷表示支持他这次工作,以及今后的生产。

第217章 大会举行

  10月16日,大会堂里众人汇聚一堂。

  到会的大概有6百来个人,每家车厂可能都来了4-5位同志,不过不光是汽车厂,还有配件厂,农机厂,重卡车厂等等。

  反正他手头下能有指导关系的而且又跟汽车搭边的,阎解成都给通知了一遍。

  大家都比较给面子,没有缺席的车厂。

  毕竟这位阎司长除了上任时给他们下过公告文件,其他时间是从来不乱指挥他们。

  这次是难得下文件通知参会,大家能不积极么。

  上午9点半,阎解成准时开启会议,这次的大会虽然只是他们司里的事儿,不过部里也非常重视,清楚这次会议的重要性。

  王部长都亲自过来跟他一起坐在主席台,还有部里的陶总工以及另外两位副部长。

  “各位领导,同志们!上午好!许多同志可能第一次见我,自我介绍下,我叫阎解成,是工业部汽车工业司的司长,也是这次会议的召集者。接下来先给各位介绍一下到会的领导……”

  阎解成来的几位重量级领导都介绍了一遍,就抓紧说起了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

  包括成立协会,以及给各家汽车厂支援最新的发动机技术。

  会议厅主席台下的各位工厂领导,听了阎解成对于技术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的介绍,包括这么做的好处,以及不做的风险后,也都纷纷表示赞同。

  所以对于两个协会的成立会议通过的非常顺利,只不过关于汽标会的理事长选举陷入的僵局。

  大家都听懂了关于技术标准的重要性和好处,也发觉到了当上理事长,对于今后的生产标准更有话语权,也更加方便自己厂里的生产。

  既然大家都看得明白,竞争的人就多了起来。

  包括一汽和二汽,不止这两家龙头,连上汽和长安等等几家车厂都参与进来竞争。

  虽然优势看着还是一汽和二汽以及北汽三家更大,但是一时间还真不好确定理事长。

  阎解成这次开会时间还挺紧张的,包括下午还得确认第一版的生产标准。

首节上一节105/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