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官场:从基层公务员干起 第119节

任大鹏沉思了片刻说道:“东沐,你的思路很好,县政府为全县各级单位提供了一个平台,尤其是对工业用地紧缺的乡镇更是一件公平的事情。我对这个模式是认可的,但是我不能现在立刻答复你,我需要和相关部门沟通座谈一下可行性,同时也希望你能提供相关地区成功的案例供县政府领导参考。”

“任县长,如果此事能成,那我们谈的企业税收分成的事情能不能给我们留下一个机会呢?”李东沐笑道。

任大鹏笑了笑:“如果县领导都同意,那我绝对没有意见。”

听到任大鹏的回答后,李东沐无奈的笑了笑。

这些县领导真是身经百战的老油条,确切的承诺一个字也不向你说,只留下无尽的希望吊着你,而且还让你没办法再提要求。

李东沐知道,万事开头难,如果逼的太紧了,反而不一定好。不管如何,李东沐肯定不会吃这个亏,即便在税收分成上不能弥补,那也要想办法找其他项目和政策来填补。

不过,无论怎么说。招商引资税收分成政策,对产业相对落后的临川县来说,都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

第216章 参加座谈会

离开政府大院后,李东沐将情况和杜超凡进行了沟通,并嘱咐尽快完成协议签订工作。

李东沐对今天商谈的结果并不是太满意,不过能够向前跨出一步,也算是为临川产业发展做贡献了。

回到镇政府后,李东沐上网查询了一下南方发达地区关于县产业集聚区和招商引资乡镇税收分成的政策。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李东沐原本以为自己的思维够解放了,可没想到南方发达地区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台相关政策了,甚至北方部分经济发达县区也已经实行了相关政策。

“看来我们临川县,甚至卫安市在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中的思想还不够解放,主动工作的创新性和先进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

李东沐分别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实行税收分成政策进行了梳理汇总。

此时,常务副县长任大鹏正坐在县长陈海洋的办公室内汇报此项工作。

“陈县长,我觉得李东沐提出的这个思路挺好,对调动全县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任大鹏说道。

陈海洋点了点头:“方法是不错,可是全市都没有先例,包括区和经济开发区之间也没有推行,我们先走一步,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作为政府主要领导,陈海洋首先考虑的是政治上的影响。

如果区里引进的企业落户到经济开发区或者高新区,市里都没有进行税收分成,这么做,会不会引起市领导和何区的不满。

想到这里,任大鹏也沉默了。毕竟在华夏,讲政治是要放在首位的,如果被人扣上不讲政治的帽子,那前途就无望了。

“这件事,事关全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和财政体制,按照三重一大工作要求,我们可以提出意见后,和陶书记沟通汇报,等意见成熟后,先上政府常务会,再上县委常委会,通过民主决议,再将方案确定下来。”

“大鹏,你不是说李东沐正在收集相关的政策么?让他抓紧时间汇总,这两天我们先召集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小范围召开一次座谈会,听取一下大家的意见。”

“好,我马上联系。”

交谈结束后,陈海洋立即动身前往书记办公室汇报沟通,而任大鹏则第一时间和李东沐进行了沟通。

“东沐,我刚向海洋县长汇报,文件政策梳理的怎么样了?”任大鹏问道。

“今天上午就可以梳理汇总完成。”

任大鹏没想到李东沐的工作效率这么高,于是交待他随时待命,等候通知。

果然,领导对这件事很重视。陶阳听到陈海洋的汇报后,要求尽快召开座谈会研究可行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符合临川县实际的方案。

得到县委书记的命令后,工作进度明显加快。

中午,李东沐接到了政府办的会议通知,下午两点半,在政府第一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并要求带上相关材料,做好发言准备。

经过一上午的梳理汇总,李东沐甚至将南方省份有多少个县区出台相关政策都罗列了出来,包括北方有哪些县城已经执行相关政策也清楚的梳理了出来。

下午两点钟,李东沐提前来到任大鹏的办公室,将相关材料呈他阅示。

当任大鹏看到详细数据和政策内容时,任大鹏突然觉得自己这个常务副县长有些不合格。

“和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真的是固步自封,完全和先进的行政理念脱节了。”任大鹏喃喃道。

对任大鹏的感慨,李东沐也能理解。毕竟以前网络信息并不发达,再加上交通也不够便利,外出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即便外出学习了,大多数都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学不到实质性的经验。

“任县长,我们虽然和先进地区有差距,但是现在认识到也不晚。政策执行不在于早晚,或许现在刚好适合我们。”

李东沐的话并不是安慰,而是实情。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起步早,这也是理念先进的原因,而像中北省,甚至卫安市、临川县这样的工业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差,服务意识淡薄,如果和南方地区同步实施招商引资政策,反倒不一定是好事。

任大鹏点了点头:“走吧,去会场吧。”

来到会场后,李东沐将打印好的材料分别发给了参会领导和单位负责人,当他们看到这些政策时,第一感觉和任大鹏是一样的。

看过材料后,陈海洋也长舒一口气。

“同志们,今天召集大家座谈,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制订符合我县的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促进产业快速发展。会前,我也想了很多,也有很多话想和大家说,但是当我看到东沐梳理汇总的先进地区招商引资政策后,我突然觉得有些说不出口了。”

“千言万语,只有一句话:我们的思想观念太陈旧了,我们需要解放思想,大道创新,摒弃墨守陈规的老办法,走出一条属于我们临川县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之路。”

说完之后,陈海洋便开始让财政局、税务局、审计局、商务局等单位专家领导发表意见。而州山镇是唯一通知参加座谈会的乡镇。

职能部门分别从各自的角度讲解了可行性,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完全可行的。

“东沐,你是最早提出这个政策的人,而且也是乡镇的代表,你觉得税收分成的比例设置多少才相对合理呢?”陈海洋问道。

李东沐想了想说道:“乡镇作为企业的招引人,而产业集聚区则承担着管理职能,一个是前期工作,一个是后期工作,可以说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不过若是从重要性来划分比例,我觉得乡镇和园区按照5:5分成最合理,但是考虑到后续的管理成本,可以设置为4:6。当然对工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可以适当给予倾斜,毕竟共同发展才是我们的主导思想。”

陈海洋满意的点了点头,李东沐的比例设置基本上符合他的要求。

第217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李东沐发言完毕后,任大鹏便就这项工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调动全县大招商的积极性是好事,但是我觉得不能随便一个企业都能入驻产业集聚区,还是设个标准,比如说符合我们的环保污染值、亩均税收、就业岗位带动等要求,否则都来一些小企业,那我们的园区不就成一个杂货摊了么?”

任大鹏说的很有道理,毕竟园区的成立,是为了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主导企业的。

“刚才大家都发表了意见,我觉得讲的都很好,我完全赞同。关于招商引资税收分成这件事情,其实是我们的眼界太窄了。以前,我们勇气习惯于以上级下达的文件要求为执行指令,却忽视了更多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和思路,开会前,我一直担心的是政治问题,担心上级会不会对我们有意见,担心会不会让上级领导不开心,但是却忽视了我们要发展的决心。”

“陶阳书记的话点醒了我,想要发展,必须要靠自己。上级政策只是给我们带来了机遇,能不能抓住它,主要在我们的能力。就在刚刚,我私下了解了市区和经开区等开发区之间关于引进企业的合作模式,他们采取的也是这种税收分成模式,只不过因为他们不是独立的一级财政,所以都汇入了市财政局。市政府也没有特意下发文件要求此类行为,全在于他们之间的协商。而协商的比例差不多也是5:5或者4:6。”

“所以,我觉得税收分成政策是有可操作性的,也是值得试行的。希望大鹏县长牵头,商务局和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共同将招商引资政策完善好,使其具备更强的执行性。”

陈海洋的总结发言,让税收分成政策一锤定音。

散会后,陈海洋称赞起了李东沐。

“东沐,你不仅是个理论高手,还是经济能手啊,你提出的这个政策,就犹如春雨,浇到了干渴的临川大地。我很想知道,你去过南方这些城市么?”

李东沐摇了摇头:“县长,其实提出这件事,我最初是有私心的,后来才意识到它的真正作用,至于这些城市,我也没去过。希望县长能带我们去参观学习。”

陈海洋笑着指了指李东沐:“你这小子,这算是以私谋公吧?我可是听小道消息,你可是公务员中的隐性富豪啊。”

李东沐笑了笑:“果然瞒不住县长睿智的双眼,我就是运气好,赚了些小钱。”

陈海洋白了李东沐一眼喃喃道:“我读书少,你别骗我,几千万能叫小钱?”

李东沐关于财富的问题没有深入展开,如果他将小舅子高飞代持京东股份的事情讲出来,陈海洋等人估计更受打击。经过一年的发展,当初注入的2000万元股金,此时应该价值上亿元了。

说到以私谋公,李东沐自然不能放过达利食品入驻产业集聚区的事情。

“县长,我可以为园区引进了一个潜力巨大的企业,一定要按照今天说好的税收分成比例执行啊,否则我可就成冤大头了。”

“东沐,这个企业执行不了吧,毕竟具体政策还没有出台呢。”陈海洋说道。

“那可不行啊,我要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坚决不做冤大头,要不然,我和企业说,暂缓签订合同,等政策出台后再签协议?”

面对李东沐的“威胁”,陈海洋无奈的摇了摇头笑道。

“好吧,就让你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吧,同意按照新政策执行。”

“县长一言,驷马难追,能不能在政府常务会上出个会议纪要,我担心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享受不到长久的福利啊。”

陈海洋指了指李东沐:“你小子真是连家人都不信任,真够鸡贼的。”

李东沐狡黠的笑了笑:“为了尽快推动政策落地见效,我会发挥自身优势,协助招商引资政策尽快成型。”

谈话结束后,李东沐正准备前往县委找陶阳汇报工作,没想到商务局长孙勇已经在楼下等他了。

“李书记,招商引资政策的制订工作可离不开你啊,我今天真诚的邀请您指导工作。”孙勇说道。

“孙局长,我还有事呢,你可是商务老专家了,我怎么能指导呢。”李东沐说道。

“嘿嘿,你刚才和县长的对话我可是听到了,你可不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人,再说,你不是向产业集聚区引进了一个企业么?难道你就不想尽快享受到税收红利?”

李东沐静静的望着孙勇,在他面前,自己又化身为小学生被拿捏了。

真是一物降一物啊!

“孙局长,帮忙可以。但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不把我的胃招待好了,我可不会善罢甘休的。”李东沐笑道。

“小事一桩,今晚的华子茅子已经备好,就等你这尊大神就位了。”

事已至此,李东沐只好跟随孙勇来到商务局。

经过一天时间的梳理和修改,临川县招商引资新政策基本成型。其中还增加了部分南方城市正在试行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新政策成型后,孙勇便第一时间呈常务副县长和县长两人阅示,经两人审阅无意见后,又将征求意见稿发放到四大班子领导。

经过两天时间的前期准备,新政策终于登上了政府常务会的议题。

政府常务会审议的时候,还特意提到了州山镇达利食品享受新政策的事情,并按照李东沐的请求,形成了会议纪要。

有了政府常务会的会议纪要,李东沐的心才放到了肚子里。毕竟它可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经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后,又登上了县委常委会的议题。

因为提前和陶阳有了沟通,因此陶阳第一个举手同意,陈海洋紧随其后。两个主要领导都同意了,其他常委们自然没有意见了。尽管常委会始终贯彻民主集中制,但是此时发表反对意见,那不是和县委书记、县长对着干么。

至此,从提出、起草、征求意见到审议通过,共计用时一周左右,这种高效率和高影响力,为李东沐从政生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218章 送别高姗姗

12月在悄无声息中隐去,2010年正式亮相登场。

在华夏人的意识中,虽然已经进入了新的一年,但是春节不过,始终认为一年没过完。

全县各项工作进入了收尾总结阶段,而高姗姗的挂职任期也终于结束了。

上午,李东沐接到了高姗姗的电话,在同事的帮助下,她已经和财政局做好了工作交接,在临川县工作终于画上了句号。

如今,高姗姗已经身怀六甲,身形体态相比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变化,行动自然也变得笨拙。

离开临川县,代表着要到省财政厅报到。

当天下午,李东沐陪着高姗姗收拾好衣物后,便一道来前往商都市。

送别高姗姗,李东沐内心还真是有些舍不得,对方自然也是这样。

“老公,平时工作忙,要注意休息,晚上别喝太多酒,对身体不好,有空闲时间,记得来商都市看我和宝宝……”

高姗姗说了一堆温情不舍的话,听的李东沐内心是五味杂陈。

“到财政厅报到后,记得和领导申请不要安排任务繁重的工作,一切以身体健康为重。”李东沐关心道。

高姗姗点了点头:“按照常规来说,挂职结束后肯定要安排重要的岗位,或者职务职级进行提升,我却刚好赶上怀孕,估计这事就要泡汤了。”

“没事,以后你就安心带孩子,顾好家庭,赚钱操心的事都交给我。”李东沐保证道。

……

安顿好高姗姗后,当李东沐返回临川的时候,已经到了深夜。

首节上一节119/1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