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穿越了有个空间很正常吧 第2节

现在空间里的变化挺大的,原本内部形状不规则的“庇护所”已经从岩壁中分离出来,现在成为了六间联排平顶石头房,每间房高两米,面积有50平米。

房子外边是一个长方形的院子,院墙是一米多高的碎石堆砌。院子的东侧由一个水槽,脸盆大小,里边有个泉眼在汩汩冒水,但是奇怪的是,不管这水怎么冒,都没见这水溢出水槽,就好像这水槽永远也转不满一样。

院子的西侧,靠着西墙还有一排碎石堆砌的面积很大的“圈”,露天的,圈里啥也没有,只是被碎石墙分隔成了好几个,也许这是猪圈?

院子里,还有一块黑土地,面积大约能有一亩左右,光秃秃的连棵草都没有。

房子后边是原来的岩壁,但是现在已经变成了几十米的山坡,有一个瀑布从上面往下流水。

在山脚下有一个水潭,面积同样在一亩左右,就是这么大一个水潭,瀑布流了许久,水位竟然纹丝不动,真是奇哉怪哉。也许这个水潭将来就可以养些鱼、虾之类的。

整个空间的面积就这么大,除了这些地方,不管是往左还是往右,或者是往前,往后,其余地方都被一片浓厚的白雾笼罩,周平安尝试过,根本过不去。

冥冥中周平安感受到,这这里自己就是神,一个念头,就可以做成他想做的事,比如翻地、耕种、浇水、转移等等都可一念而成。

颇有一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感觉。

虽然不知道这个空间是如何来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更不知道它还会不会继续成长,但是现在,周平安也只能放下探究寻密的心思,准备好好的利用这方空间,以帮助自己和家人能安稳的渡过即将到来的苦难年月。

周平安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以他为中心的三米之内,只要不是与地面相连的物体,通过意念,他就可以将其收入空间之内,活物也是如此。当然也不是没有限制,比如物品的长度不能超过三米,还有不能频繁使用,要不然就会头昏脑胀,精神萎靡。

试验的结果就是,原本寂静的空间现在开始变得喧嚣热闹,富有活力。

空荡荡的水潭周围的泥地被周平安移栽了一大片青色娇嫩的芦苇,几簇开着黄花的香蒲也夹杂其中。几只巴掌大小的河鳖正在挣扎着钻进水潭。

水里游荡着几十条大大小小的鲤鱼、草鱼、鲫鱼和泥鳅,潭底还有为数不少的河蚌、泥螺、河虾星罗棋布。

青绿色的浮萍、水藻、水莲和水葫芦也在水面上占了一席之地。

西墙边的一个圈中,十几只野鸭、水鸟正惶恐不安的挤在一起。自从周平安将这些野鸭水鸟收入空间,它们就自动进入西墙的一个圈里,然后再也没有飞起来过。看的出来,空间里的规则还是比较神奇的。

院子里的黑土地上,也被周平安挥挥手就种上了2分多地的蒲公英、荠菜、苜蓿芽、野蒜、马齿苋和野苋菜等几种常见的野菜。这几种野菜味道平和,而且以后在苦难岁月里也能填饱肚子还不扎眼。

忙碌的时候,时间总是过的很快。

就在周平安在芦苇荡里进进出出的往空间里储备物资的时候,天色也慢慢暗了下来。

“坏了!家里人该着急了!”

周平安看着黯淡的天色,也终于反应过来,赶紧穿上鞋子就往家跑。

第3章 夜晚归家被收拾

有收获的付出是愉悦的。

虽然中午都没有顾得上吃饭,但是现在周平安去没有丝毫饥饿的感觉。

顾不得路上行人诧异的眼光,一身泥泞,满身大汉的周平安终于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赶回了四合院。

“守门大将”闫埠贵,正在屋里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就见门前一道黑影闪过,都没来到急看清是谁。

“闫老师,吃着呢您呐”周平安招呼道。

这是向“看门大爷”致敬,以免引起闫埠贵和院里其他人的注意,毕竟着满身的泥泞可不是正常现象。这要被院里人看见了,还不知道心里琢磨什么呢?

在这个时代,要想活的好点,就得低调,不能引起其他人的关注。

周平安家和闫埠贵家同处前院,是最前面的临街房,又称之为“倒座房”。这如果在后世,这可是妥妥的门面房啊,但是在这个年代,这就是最差的房子,因为这个年代不让做生意。

倒座房一共有六间,另外大门占去一间。大门东侧的那间带小院子的,就是闫埠贵家。

紧邻大门西侧的两间,被分配给了轧钢厂汽车班的老王师傅。

老王师傅去年年底退的休,本想颐养天年。结果今年春天喜讯传来,远在东北当团长的大儿子终于给他生了个大胖孙了,乐的老头接到电报的当天晚上就带着老伴儿,老伴儿带着钱和票,拎着衣服铺盖赶火车去伺候大孙子去了。临走之前,把房子托付给了周家照看。

而剩下的三间房,就都是政府分配给周家的,周父周母一间,周平安周顺利合住一间,剩下的中间那间是作为厨房、餐厅和客厅使用的。

院里靠近西墙根的位置还有一处地窖,放着一些杂物和蔬菜,这是前院三家公用的,但是现在也慢慢变成了周家独用,因为老阎家怕放进东西后吃亏。

除了必须去的开全员大会,周家人很少往中院、后院去。性格爽朗的周母更是对院里的蝇营狗苟避之不及。

所以,在这勾心斗角、B事儿频出的大杂院里,前院现在是难得的风景独好,一片祥和。

“哼!”

听见好大儿的招呼声,早就等的心烦意乱的周父、周母急忙开门迎了出来,见周平安身上的衣服沾满泥泞,狼狈不堪,连忙一把扯过来,仔细端详,发现身上没有明显的伤口,这才放下心来。

好在周父周母也知道院里一些人捧高踩低、不闲事儿大、无风都能掀起三尺浪的品行,压制着怒火,小声的呵斥道

“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身上这是怎么弄的?!”

“你这是到那里胡混去了!”

“嘿嘿,爸、妈等会儿说,是好事。一句两句说不清。您先赶紧给我整点吃的,饿死我了都!”

周平安心虚的点头哈腰,谄媚的应付着怒气充盈的父母。根据两辈子的经验来看,如果应付不当,今晚很可能会再次遭遇男女混合双打。

“嘶~等着,你这小兔崽子!看你能说出花来!”

对周平安恨的咬牙切齿的周母,伸出食指狠狠的攮了下周平安的额头,然后手脚麻利的从厨房里把早就盛好的饭菜端了出来。

周父看着周平安身上的脏衣服,若有所思,轻声说道

“先把身上的湿衣服换了吧,别感冒了”

“嗯,好的,爸”

快步回到自己的房间,顾不得小弟周顺利的纠缠,换好衣服,草草的洗了把脸,然后就赶紧来到餐桌胡吃海塞起来,这时也顾不得回答父母的问题了。

“咯~~~”

看着桌子上空荡荡的盘子碗,又把碗壁上沾粘的玉米糊糊舔的一干二净,周平安这才恋恋不舍的放下碗筷,不由自主的打了个饱嗝。

“少爷,说说吧,咱今儿都干嘛去了,这一回来就跟饿死鬼托生似地~”

周父一边喝着茶水一边戏谑的问道。

“嘿嘿,爸妈,明儿,请你俩吃鱼,管饱的那种~”

周平安抻着脖子,凑近父母的跟前,面带得意,小声回道。

“嗯?鱼、还管饱?!”

好嘛,你着死孩子这是去水边了啊!

周母一听立马反应过来,心中一阵后怕,举起巴掌就往周平安的背上连连拍去,嘴里压低声音,厉声喝道:“你这死孩子,让你去捞鱼!淹不死你个死孩子!让你不听话!”

“妈妈妈,疼疼疼,嗷嗷嗷!”

周平安连忙一边躲避来自母亲深沉的爱,一边低声求饶。

“妈!妈!你听我说,我没去永定河,也没去护城河,我就到城南的马场那片芦苇荡那儿去了!”

“行了,行了。孩子都这么大了,打两下让他记住教训就得了。马场儿那片没有深水。”

周父看样子是知道那个地方的,出声劝阻到。

“哼,你们爷俩儿就合着伙儿来蒙我吧。以后你还敢不敢啦。”

周母也见好就收,又拍了一巴掌,凶巴巴的问道。

“不敢了,不敢了,再也不敢了。”周平安连连出声保正。

“马场儿那片早年间的确是有片芦苇荡来着,不过我记得这几年那里的水都干了啊?你怎么想着往那儿去了,那离这可不近乎,得有七八里地了吧?!”

周父疑惑的问道。

“我说那里怎么没有钓鱼的人去呢。”

周平安一听周父的说辞,这才恍然大悟。

“其实这片芦苇外边的一大圈子确实是没有水了,但是越往里走,小水泡子越多,一个连一个的,而且里边不少鱼呢。”

“我今天已经把里边的情况摸清了,明天擎儿等着吧,保证给你们背一麻袋鱼虾回来。”

“哼,你可别得意,你真要背回来一麻袋,能不能吃的上我不知道,但是被人举报那是肯定的。”

周父没好气的瞥了一眼意气风发一脸得意大打儿子,把脸朝着中院和后院的方向扬了扬。

“你是不是忘了咱们的好邻居了啊。哈哈哈”

“啊~”

周平安瞬时表情凝固、一脸牙疼的样子,而一旁的周父也幸灾乐祸的笑了起来。

“”

周平安很是无语。

“那您说咋办吧,咱不能眼瞅着到手的鱼不要吧?”

“哼,别看你长的五大三粗的,孩子就是孩子,你不就不会化整为零,悄悄的把鱼拿回来啊!”

周母在一旁撇了撇嘴,道

“有人问,就说是钓的!哪儿钓的,永定河!想吃让他们自个儿去钓!”

父子两人相视一笑,

”对。想吃就自己钓去!”

第4章 鸽子市

有希望就有动力。

第二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周平安就从床上爬了起来,把自己攒的十几元钱,看似装进口袋实则放入了空间里。

然后悄悄钻进自家的地窖,取出2只水桶,拿起一把铁锹放进空间,最后悄无声息的溜出了四合院。

周平安打算去趟鸽子市儿,去卖鱼和野鸭的同时看能不能再买点小麦、玉米、红薯、土豆之类的种在空间,如果能买上几只鸡鸭鹅这类的家禽那就更好了,当然能碰上卖活猪的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拐弯抹角,兜兜转转,步行了二十多分钟,周平安才到达目的地周围。

掏出周顺利小时候穿过的小汗衫,套在头上,然后在眼睛的位置抠出两个洞洞,以免影响视线。然后取出2个水桶,桶里装满了一斤左右一条的大板鲫,这可是下奶利器,绝对的受欢迎!

然后大摇大摆的往鸽子市的入口走去。

“买还是卖?“

2个彪形大汉出现在周平安的面前。

“?哦。卖!”

“一毛”

俩大汉中的一个伸手道。

丢,这还得交入场费啊。

周平安暗自吐槽

“给”

周平安放下水桶,装作从口袋掏钱的样子,拿出一毛钱递给大汉。

“大哥,今儿里边,鲫鱼卖什么价啊?”

首节上一节2/1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