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82节

  表态是不可能表态的。

  索性,卖惨吧。

  李建昆长叹口气,道:“喏,正好我们班长在,你们可以问问他,看我骗你们没有,我家穷不穷,是不是三代贫农。”

  三剑客齐刷刷望向徐庆有。

  后者颔首道:“这个我可以作证,穷!住下乡下大队,穷山洼里,田地都不够种。”

  “看到没。”

  李建昆一副我贼老实的模样,“说你们不信,我来首都上学,家里一分钱没给,我要不捞点营生,不说吃啥吧,用啥,穿啥?”

  三剑客面面相觑。

  尤其高进喜,满脸不可思议,居然还能穷过他?

  徐庆有这会心里就特快活,这老贼,没了王山河,也真是够惨的。

  偌大个研究生,还要想法子翘着屁股挣钱,不然得光腚!

  啧,稀惨。

  胡自强瞪眼道:“那你还顿顿吃肉!”

  强哥你个死没良心的,搞得你好像没吃样,我吃三顿肉,你要蹭两顿!

  老高是我硬塞,英雄偶尔还回请我,你是不拿自个当外人,那叫一心安理得。

  “咱这不是还在长身体吗,以前又吃不到肉,馋哪!”

  李建昆可劲卖惨,完全没留意到,徐庆有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活见了鬼!

  顿顿吃肉???

  这老贼能有这个资本?

  就靠……桌上那些照片?

  鬼知道老贼为啥会这手艺,县里都没有,但他还就会。

  徐庆有忽心头一沉,不行!

  这事还得深入调查。

第69章 誓诛老贼

  “呼呼~”

  今儿起风了,但天气还行,起码没刮沙尘暴。

  京城的春季和冬季,跟李建昆他们那边的台风季似的,让人提心吊胆。

  以前听人讲,这年头京城的沙尘……不,骰子大的石子,能叫沙尘吗?

  啪啪砸下来,啧,要命!

  “老牛,老样来一份。”

  路过五道口商业片区,李建昆在一条石阶前顿脚,摸出一毛五,递过去。

  三大报,每样一份。

  要说这里离鸽子市不远,这个点那边才热闹,但牛师傅从不去,为啥?

  人虽不是邮局的正式职工,却是编外人员,持证经营。

  高低有点瞧不起鸽子市那摊子。

  “哟!快五一了。”

  李建昆接过报纸,拍拍脑门,这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稀里糊涂。

  得,打工人的节日,也给自己放天假吧。

  不容易啊,这年头的假期少得可怜,除周日单休外,就几个法定节假日,连春节都没恢复。

  前些年叫“三十不停战,初一接着干”,大年三十不能吃好,得上一碗忆苦思甜饭

  杂粮啊,麸皮粉啊,野菜啊,全扔锅里头,一顿搅。

  现在这两年,他们农村还好点,至于大城市嘛……春节好像是80年恢复的。

  李建昆边扫报纸,搜索重要标题,边向菜门营方向拐去。

  浑然不知,身后吊着一只跟屁虫。

  “哟,稀客呀,吃了吗您小师傅?”

  “小师傅,可算又见着您了,好多人盼着呢。”

  “哈哈,得,消息要散开了,大部队马上到,咱也沾个人气。”

  实际没混多久,但俨然已是老熟人。

  这让猫在角落的跟屁虫,看得目瞪口呆。

  他们进京满打满算,也就俩月,刚入校琐事又多,他连几个校门外面是啥情况,还没摸清楚。

  这老贼,悄默声地,跟本地人已经混得这么熟。

  李建昆随手招呼,一路来到老地界,眼睛眨巴眨巴,忽瞧见不对劲的一幕。

  许大爷的摊位上,各种阿猫阿狗的木雕,如往常一样布置,但脚边还有一排,用块破蓝布罩着。

  老人家表情畏畏缩缩,不敢掀开似的。

  李建昆笑眯眯问:“许大爷,做了?”

  “小李师傅,您可算来了,做是做了,但我这……”

  “掀开卖啊。”

  “我怕……”

  大爷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从50年代喊到现在。

  得,李建昆走上前,手一扒拉。

  “滋啦!”

  尼玛,真是烂布,一扯就破。

  这回想盖也没得盖。

  索性李建昆帮人帮到底,跟着吆喝一嗓子,“来来来,走过的路过的别错过,保您平安、健康,无病无灾咧!”

  唰!

  这吆喝,还挺俏皮,不少人循着声音望来。

  许大爷心惊肉跳。

  “呦嗬,小师傅,您还捣腾起别的了?”

  有小贩招呼。

  李建昆瞪眼道:“别瞎说,手艺人自制的玩艺儿,那能叫捣腾?!”

  “哈哈,我的错我的错。”

  李老师明白大伙之所以对他这么客气,还有一重因素

  他独门生意,跟任何摊主都没利益冲突,反之还能拉动客流。

  不香才怪。

  “啥玩艺儿,这么神乎?”

  倒真有人抢脚过来看稀奇。

  主要这位小李师傅,如今也算菜门营鸽子市的传奇人物。

  放后世,这叫名人效应。

  “诶?有这东西卖?”

  小老头眼神明亮,搓着手,忙跟前询价。

  李建昆瞄向许大爷,这老汉却死咬牙关,一个劲给他递眼色。

  那模样似乎在说:您讲您讲,我交给您了。

  我说大爷嘞,您这属实不好扶啊!

  李建昆无奈,随口道:“一块。”

  “咯!”

  许大爷一个嗝,差点没晕过去。

  他那些个阿猫阿狗才卖几个钱?

  几分。

  虽说这款大些,费几倍功夫,但出摊时思量过,真能卖,两三毛一个蛮知足。

  询价的小老头砸吧砸吧嘴,道:“贵了,便宜点,一毛。”

  这是高手!

  李建昆没好气道:“我说大爷,这东西您也好往‘毛’这个单位上扯啊,咱是诚心实意的吗?”

  大爷一愣,有点冒汗。

  这顶帽子扣下来,那谁遭得住?

  “得得得,一块就一块,我买!”

  那叫一豪横。

  真要说起来,任何商品,其实都有溢价空间,权看商家的骚操作。

  有些是品牌溢价,有些是物品的特殊性,有些……纯忽悠。

  智商税嘛,还总不缺人交。

  这玩艺儿呢,属于特殊物品。

  你开玩笑,这啥年代?逢人以戴个胸章为荣。

  一个偌大的教员半身木雕像,你敢砍到一毛?

  逼咱们李老师给你上纲上线。

  许大爷木了,目瞪狗呆!

  这就,卖出去了?

  还卖到一块钱!

  李建昆把“红色拖拉机”塞过来时,老人家布满厚茧的枯槁双手,抖擞如擂鼓!

首节上一节82/8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