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644节

  这是当下全国最骚包的动作,兴许没有之一。

  李建昆的视线也下意识扫过去,望着那男青年怔了怔,心想还真巧。

  从魔都来到特区两个多月,他自然也没闲着,各地现在都想发展寻呼机业务,主动找上门洽谈合作,他倒是想让寻呼台和寻呼机立马遍布全国,奈何设备、技术人员等方方面面都有制约,再一个考虑到有些地方只是在跟风,而当地的经济实在太差,暂时并不具备发展寻呼机业务的基础。

  所以李建昆做了合理规划,优先发展消费群体更多的地区。

  继魔都之后,率先谈妥的城市是羊城,然后是周边的四大特区,半个月前鹏城特区的寻呼台正式搭建完成,上线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都是与各地的邮电局开展的合作。在发现这块蛋糕,并瞅准之后,他们认为这是自己业务之内的事,其他单位很难染指,除非把持着技术和设备的华电有什么想法。

  不过魔都发生的事如今在邮电系统里已经传开,各地找上门的邮电的人,态度简直不要太好,实在找不出理由不和他们合作。

  BB机的销售情况蛮不错,因为目前开展业务的地方,有许多老板和个体户。当然,这个不错只是相对而言,算是达到李建昆的预期。而相较于我国的人口基数来说,目前这点销量实在不值一提。

  李建昆再次仰望向其实连根人毛都看不见的大厦楼顶,但今天之后,局面将完全不同。这里说的“局面”不仅仅是BB机的销售局面,而是整个经济大局面。

  他收回目光,踱步向腰间别着BB机的男青年。

  此举引来周遭不少人鄙夷的目光,显然将他当成了那种阿谀巴结之辈,耳畔甚至传来窃窃私语的声音:

  “嘁,看见有钱人就往上凑。”

  “瞅着还人模狗样的。”

  “不包装好自己,人家有钱人能鸟他?”

  “这种人现在还少吗?四处钻营,放内地叫作投机分子!”

  这些话语中,多少也带着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

  因为石头王的打扮很体面:皮夹克、灯芯绒裤,外加锃亮的皮鞋。一般的“蓝褂子”是鼓不起勇气上前攀谈的。

  “用得怎么样?”李建昆走到石头王跟前,指指他刚扣回腰间的BB机,含笑问。

  石头王望着眼前穿一件黑色呢子大衣的同龄人,总觉得他有些眼熟,但又很确定没有见过,听他这么搭话,以为他也想买BB机。“挺好的,方便联系,有个要紧事不怕耽误了。”

  哪知对方突然话锋一转,仰头向大厦楼顶示意问:“你对这事儿怎么看?”

  李建昆之所以问他BB机使用的怎么样,纯粹只是找个开场白。他的产品,他的客户,他做个调查回访,没毛病吧?

  石头王现在其实也想找人唠唠这件事,而周边的人中,似乎也只有眼前这个气质不俗的同龄人,看起来是个适合唠嗑的对象。所以石头王虽然怔了怔,但很快回过神儿。他想:对方恐怕也是这样想的。

  “这件事可能造成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哦?”李建昆摆出静待下文的模样。

  石头王继续说道:“一种是特区的发展模式被否定,那么一切将重归以前……但我认为,这种概率很低,发展特区正是想在艰难的经济形势下寻找到一个突破口,抛开其他层面不谈,单就经济来说,见效了不是?

  “特区一九八三的农工业总产值,对比一九七九年暴涨了整整十倍!

  “而我们当下的最大国策,是一切以发展经济为重心。

  “我有七成把握预测:特区的发展模式会被肯定。如果是这样的话”

  石头王说到这里,话音拖长,不大的眼睛里迸发出一抹精光,小幅度地用力挥了一下拳后,接着说:“那么对于有抱负的人而言,大干一场的时机就来了!”

  李建昆笑笑问:“比如你?”

  “你不也一样?”石头王反问。

  两人相视而笑。石头王的眼光还是毒辣,显然看出李建昆不是泛泛之辈;而李建昆对他就更了解。

  石头王兜里现在至少揣着三百万RMB。

  他赚到这些钱的生意模式很简单:从东北贩进大量的廉价农作物,以特区作为中转站,再倒卖到几乎没有农作物产区,而又顿顿离不开白斩鸡、叉烧和烧鹅的港城。

  当然,从今年开始,这种被他认为还是在赚苦力钱的赚钱模式,会被淘汰掉。然后他开始做进口办公用品的贸易,再然后有了万科……

  李建昆又一次昂头,这次没朝大厦楼顶打量,而是望向天际。

  透过有些阴霾的天际,他看到灰云之后溢出来的霞光;带着咸腥味儿的海风吹来,他嗅到一股春潮涌动的气息。

  一九八四年,注定不平凡的一年。

  这次南巡之后,很快,我国南部沿海的十四座城市和琼岛,会面向全世界开放。

  随后,“允许个人兴办手工作坊和小商店”的政策会出台,这将彻底盘活经济。

  虽然说个体户早就诞生,但之前是有针对性的,个体户经商执照主要批给知青和困难的城镇居民,现在则是对所有人开放,这项政策会造就一件事:

  全民经商。

  而五月份,价格双轨制又会出台,“倒爷”这个颇具时代感的称呼,将正式、不加遮掩地登上历史舞台,并且赚得盆满钵满。

  在这个骚动而热烈的年份中,像石头王这样的企业家们,更加不会错过良机:

  联想会在科院的计算机传达室内诞生。

  海尔张走进了濒临倒闭的“青岛日用品电器厂”。

  健力宝李正在摩拳擦掌想把他的饮料送到奥运会的赛场上。

  吉利李也挥起了榔头造他的北极花电冰箱。

  更有些人在伺机而动:

  他们是刚毕业就开始写软件的巨人史;拿着四十六元月薪的SOHO潘;两次落榜才考进杭城师范英语系的阿里马;获得全国计算机大奖的天才少年百度李;第一次因见到电灯而激动的京东刘……

  这一年,老百姓拿到第一代身份证,体育彩票第一次发售,《中英联合申明》签订……

  没有几个年份能像一九八四这般火热。

  李建昆此时心潮澎湃,内心中滋生出如旁边的石头王一样的想法:如此激荡的年份,怎能不大干一场呢?

  “BB!BB!”

  又一阵提示音响起,周围的人循着声音再次看向石头王,却发现后者无动于衷,反而望着身旁穿黑呢子大衣的高大青年。

  李建昆从腰间取下BB机,是强哥发来的信息:

  “晚上来家吃饭,有事!”

  行吧,确实馋老胡家的饺子了,上回吃过一顿,意犹未尽。

  李建昆向石头王摆摆手,告辞离开,周围人错愕的眼神落在他身上,随着他的身形移动而移动:

  只见那袭黑大衣,径直穿过马路,走向一辆清洗得铮亮发光的黑色皇冠轿车。

  啪!

  驾驶室的车门打开,黑大衣坐上去。

  轰!

  引擎咆哮,挂着格外扎眼的黑色牌照的皇冠轿车,沐浴在云层缝隙间洒落的金红色的霞光,渐行渐远,带走一地眼球。

  石头王突然猛一拍大腿,眸子里露出恍然的情绪,他终于想起那高大青年是谁了,难怪对方问他传呼机好不好用。

  望着快要消失在街角的那抹尾灯,石头王的视线里透露出一股敬意。

  别人不知道,他却可以揣测出,对方绝不止是一名合资企业的经理人那么简单,如果连他都悄默默存下了三百万的话。

第687章 陕北求助

  “饺子来喽!”

  “建昆呐,上回看你没吃饱,这回阿姨特地多包了些,你放开肚皮吃,管够!”

  胡家两口子操着苦学一年,仍旧算不上标准的徽普,热络招待李建昆。

  胡家大儿媳趁着饺子上桌的时机,默不作声地把李建昆带来的礼品,拎回他们一家三口的房间。

  与强哥性格完全不同,老实巴交的胡家大儿子戳在一旁尬笑着。

  小不点胡豆豆蹦蹦跳跳跟着他妈进屋,母子俩关上房门,里面的场景外人不得而知,但大抵上能够想象。

  不过李建昆并未生出任何反感的心态。拎来一瓶五粮液正在倒酒的胡自强,也权当没有看见。

  斗大个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女人,家庭穷困到出嫁之前拢共没吃过十回肉,你能奢望她见到进口的吃的和用的时,表现出多高的素养?

  但胡自强从未忘记,那年背着破行囊,进京上学的那个清晨,在三间土胚房前,向来抠门的嫂子犹豫很久,还是把和大哥跟她大吵一架都未拿出来的五块钱,带着歉意上前塞给了他。

  这便够了。

  去年这间三居室装修好后,他将在老家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的父母接了过来,今年嫂子托人来信,说也想过来,他没有二话,亲自回老家把大哥家一家三口一并接来。

  倒是父母对此有些想法,担心他往后不好讨媳妇儿。

  这件事上回在饭桌上,胡家两口子也隐晦地向李建昆倒过苦水,李建昆这顿饭不白蹭,带着解决办法来的。

  手工擀的皮儿,裹上五花肉拌着粉条的馅儿,这种北方式的饺子是真香,饭桌上还有几道下酒菜,胡家的凉拌菜堪称一绝,里面掺入了从老家带来的麻油,喷香。

  李建昆一边大快朵颐,一边从大衣兜里摸出一串钥匙,扔到强哥怀中。

  胡自强用两根手指捻起来瞧了瞧,饭桌旁胡家其他人的目光同样被吸引,尤其是胡家大儿媳两眼泛着光。

  这很明显是房子的钥匙,五把!一套房子的钥匙!

  强哥望向李建昆,“怎么个意思?我跟讲,你可别害我犯错误……”

  很多时候李建昆真忍不住想打他,明明心花怒放,非得装一波。

  提起犯错误,胡家两口子倒是一怔,表情上有股担忧。

  李建昆向二老解释道:“这房子没事,是套二手房,也不是我的,一个港城姑娘的,胡自强也见过,她以后不会再过来住了,放在我手里纯属浪费积灰。”

  胡自强大惊,“那个港城的黄姑娘在东湖丽苑的那套房?”

  “怎么?不要的话可以还给我。”李建昆伸出巴掌。

  “美得你。”胡自强咧嘴一笑,美滋滋将钥匙塞进裤兜,打算明天就过去看看,被单他都不准备换。

  那姑娘,他确实见过,贼漂亮!

  胡母大喜:“这好这好,可以给强子将来当婚房。”

  胡父憨厚,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提起白瓷酒盅和李建昆碰了一下,手起杯翻,一饮而尽。

  “还婚房,他媳妇儿在哪家养着都不知道。”李建昆瞥一眼旁边,嘲讽道。

  “艹!你有?”

  “我起码知道在哪家。”

  强哥:“……”

  胡家大哥语重心长道:“强子啊,你也老大不小,别太挑。”

  李建昆补上一刀:“他不挑?再过几天尾巴都该翘上天了。”

  强哥骂骂咧咧道:“娘的,你TM消息怎么这么灵通?又被你知道了。”说罢,提起酒盅敬过去,嘴角咧开,一切尽在不言中。

  首都来人的事,他当然也知道,并且内部消息刚传来:上面很满意特区的发展。

  而他胡自强作为特区开发公司的几个管事儿的人之一,则是在犹豫不决、饱含争论的环境中,坚定不移大力搞发展的典型。

  在他的主持下,特区新建了两座大商场,三幢高层写字楼,还有厂房若干。

  所以如果特区的发展最后被肯定,这些都将成为他的政绩。更上一层楼不是梦。

  他再上,就是特区开发公司的扛把子了。

首节上一节644/1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