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521节

  “娘的,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什么竖立华电当典型,还是没拿当人啊。”

  李建昆:“……”

  “不过哥猜到了,放心,世人全不待见你,哥依然爱你!麻溜地,到蛇口招待所等我,昨天下午逛到咱们这儿,今儿中午在那边有个聚会,哥带你进去!”

  李建昆心头暖流涌过,笑笑道:“不用了。”

  他根本不着急电热毯卖不出去,我国北方地区有广泛需求,市面上又人无我有,只要做好宣传,让老百姓知道,订单保管滚滚而来。

  不然他为什么火急火燎催着装电话?

  “你赶紧地吧!我从龙岗过来,在路上呢。”

  李建昆吐了口气,成吧,难得义子一片孝心。

  揣上一沓名片塞兜里,低头瞅瞅这身造型,也过得去在厂里他一般穿的稍微成熟点,藏蓝色港版休闲西装外套,配黑色直筒裤,脚上是双棕色大头皮鞋。下楼后,跳上皇冠,直奔蛇口。

  蛇口招待所,听起来不大,事实上规模还凑合。

  眼下蛇口工业区内,唯二的宾馆之一。

  平时主要接待全国各地的单位来宾,这年头学习之风盛行,那地方要是搞出点成绩或特色,山头能被鞋底磨平。另一家正儿八经的宾馆,优先招待外宾。

  李建昆停车熄火在招待所大院外面,耐心等着,没有闷头往进冲的想法,正如强哥所说,有些家伙没拿他当人啊。

  在特区内有种鄙视链,大抵上是这个式的:

  外资老板→行政人员→港城打工人→内地管理人员→本地人→外乡普工。

  他明面上的身份,处于鄙视链的倒数第三。

  大约一刻钟后,一辆吉普212缓缓驶近,强哥这家伙可牛逼了,专车配司机,处于鄙视链的顺数第二位。

  而且由于段位够高,寻常的外资老板,还真不敢把鄙视表现在脸上。

  强哥带着他,一路畅通无阻,来到招待所的食堂。

  偌大的食堂里,搭起十几张圆桌面,各省市供销系统的大佬,和外资老板们,混杂而坐,吃吃喝喝,谈笑风生。

  “哟!这不是胡经理吗,快请快请。”

  “您真是贵人多事啊,早就想会您一面。”

  “胡经理,福田商贸大厦项目现在怎么说?我们公司很有兴趣啊……”

  强哥刚露面,便被人认出,一伙人簇拥上来。

  反观李建昆,被撂在一旁,压根没人搭理。倒也不是没人认出他,有些老板盯着他,目光颇为不善。正是这王八蛋,弄得他们每天平白无故少掉四个小时人工。

  强哥虽说平时贼乐意看李建昆出糗,但到了外面的场合,爱意泛滥,很照顾他的感受,没跟这些人多寒暄,带着他四平八稳坐到一桌还不错的位置。

  这场午宴是招商局组织的,无非是让“采购商”和“供应商”碰个面,交流一番,看能不能擦出点火花,达成一些买卖。

  气氛很活泛,大家都不死坐着,端着酒杯这桌窜到那桌。

  弄了点吃的,填饱肚子后,强哥用手肘碰碰李建昆,小声道:“行动啊。”

  他俩的同学关系,目前还是个秘密。

  “咋了,你也有怂的一天?”

  “吃你的饭吧。”李建昆放下筷子,扫扫他们这桌的人,多半也是供销系统的大佬,遂提起酒杯,笑着搭话,“不知在座的有没有北方过来的领导?”

  “我们三个是,怎么了?”

  有人应茬,三个中年爷们,坐在一起,开口的位于中间,长着一张国字脸,身材高大,透着一股北方人的豪迈。

  “哪里?”

  “哈市。”

  嚯!还真遇上大对口的了。

  李建昆起身呈上名片。余延虎接过后,瞅了瞅,只知道是家电子厂,没看出个所以然。

  “是这样的三位,我们厂呢,有款产品,御寒的,非常适用于贵地的天气,如果有兴趣的话,欢迎随时来我们厂参观。”

  “御寒用的?”

  果然,余延虎生出点兴趣,与左右两人相视一望,追问了解,得知是一款可以自发热的毯子,愈发兴致浓厚。

  “要不,我们下午去看看?”

  “热烈欢迎啊。”

  强哥朝李建昆挤眉弄眼,咬着耳根子道:“怎么样,有效果吧,走走,再去别的桌子发发。”

  待强哥拽着李建昆离开后,饭桌旁立马有个老板望向余延虎三人,“三位,我可能要提醒你们一句,这人人品有问题。”

  “噢?”

  “不信你们问问他们几位。”

  旁边的其他老板齐齐点头。

  余延虎眉头皱皱,把手中名片捏成一团,扔进了碗筷旁的残渣堆里。

  这些李建昆自然不知,强哥领着他一桌一桌转悠过去,名片发出不少,但几乎等他们离开后,在不爽他的老板们的联手搅局下,质量顶好的名片,遭遇都差不多。

  一番忙活后,强哥心头畅快,自觉帮了昆子大忙。

  “你赶紧回去筹备吧,下午可有好几拨要去你们厂,做好接待工作。”

  他迫不及待想看看这一茬能成交多少,然后再去找昆子装逼。

  “成吧。”李建昆倒也没多想,的确有好几拨人明言下午要过去,遂将手中空酒杯交给他。

  值得一提的是,这年头还没有查酒驾的。

  于是轰着皇冠,一溜烟回到厂里,吩咐行政经理余露去采买点水果点心、布置出一间大会客室,又招来销售经理陈小毛,嘱咐他下午给客户做产品介绍。

  时间匆匆流逝。

  一点,两点,三点……连保卫科都接到消息,做好了迎接工作。然而,厂门口除了秋风卷落叶,人毛也没见到一根。

第543章 很莽的广告

  “你在哪儿,这么吵?”

  “火车托运站呀,借他们电话打的,费我一包华子。”电话那头传来小王骂骂咧咧的声音,“到底到没到啊,找半天没有。”

  李建昆脖子夹着话筒,正准备说点什么的时候,话筒那头传来另一个声音。

  “喂,打电话那同志,是不是搞错了,你是小件货?”

  李建昆哈哈大笑,“对对对!”

  “……”

  小王咆哮,“我是大大大件货!”

  李建昆笑出猪声。

  好在不多时找到了。

  李建昆又跟他沟通起央视广告的事,林新甲签完合同付完钱便走了,现在全靠他和央视对接。

  小王听完他的交代后,确认道:“广告播完前留10秒,底下打字,把厂址和电话显示出来对吧?”

  “对头!”

  “O了。”

  “哟,洋气了呀。”

  “那可不,跟你个土鳖比啊。”

  玛德,好想抽他怎么办。

  “电热毯知道咋分配吧?”

  “懂,其他先不谈,我姐一件,我沈媳妇儿一件。”

  “你TM的……”

  “谁让你老是猫在外面不回。”

  耳边听着小王的埋怨,李建昆心头暖烘烘的,那种无论你身处何地,总有人挂念的感觉,挺好!

  挂掉电话不久,楼底下传来普吉212独特的轰鸣声。

  李建昆端着玻璃茶杯,走到廊道上一瞅,果然是消失一阵的林新甲出现了,跟他一起的还有陈亚军和金彪,特意赶去罗湖口岸接货。

  让他从港城捎了件好玩意回来。

  遂踱步到楼底下,不承想陈亚军和金彪这俩家伙,不搭手搬货,怼在车门旁,耍起无赖。

  “新甲,明明说好给我的。”

  “我钱都塞他兜里了!”

  林新甲一翻夹克衫口袋,日!还真不知道啥时候多出一沓大团结。

  “抢啥呀?”李建昆没好气问。

  林新甲解释道:“这不反正要买么,按规矩可以捎两大件六小件,我多买了一台,打算送给我婶儿,让她听个响儿……”

  金彪打断他,“建昆你说这人是不是有病?所以我说白贴他一台三洋,让他把彩电匀给我。”

  林新甲口中的婶儿,无疑是林云和林海的老妈,是个瞎眼女人。

  “你知道个屁,我婶儿也不是一点看不见,模模糊糊能瞧见点影子,彩色的不是更显眼?你丫根本不明白一点光彩,对于一个盲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建昆走过去,对着金彪和陈亚军的屁股蛋,一人给一脚。

  “你俩过年回首都,出境手续肯定弄下来了,以后过港不是随时?差这一会?”

  陈亚军瞄瞄他,弱弱道:“差……”

  李建昆作势前冲,吓得这小子哧溜遁走。

  彩电,在80年代初,对于国人的诱惑力,后世的人们很难想象。当下全国拥有彩电的家庭,有没有破百都难说。

  一是货源稀缺,国内无法生产,全依赖进口,只有友谊和华侨这类商店有售。

  二是价格昂贵。比如林新甲这次买的两台日立牌21彩电,港城的售价是2800港币,折合人民币900多。而在友谊和华侨商店里,至少卖到2800人民币。

  这种商店没外汇券还进不去。

  多半老百姓对彩电,只闻其名,不见其形。

  李建昆对金彪说:“去把姜洪找来,让他带俩师傅把电视装上去。”

  “装哪?”

  “食堂呀。”

  “啊?!”

  李建昆对彩电又没什么兴趣,四十年后正经人谁看电视?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焊个铁架子,挂在食堂顶上,厂里谁都可以蹭蹭。

  由于要打洞,放掉钩,焊铁架,后面调试发现雪花太多,又去买了副鱼骨天线抻房顶上,这台彩电饬三天才挂好。

首节上一节521/1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