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456节

  贵义老汉侧头,插一嘴道:“我是赞同的。”

  “咱也没意见啊!”

  “捐!老子要赚了大钱,我一个人捐!”

  “小兔崽子们,加油啊!只要认真念书,没有比这更好赚的钱!”

  “往后家里能不能暴富,全指着你们了!”

  在场的清溪甸孩子们,蓦然被寄予厚望,一张张小脸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坚定。

  王桃花也在场,漂亮的大眼睛里流光溢彩,粉拳紧攥。以她的成绩,考个中专不是没可能,五千块奖励!她贫困家庭的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但小姑娘心头,现在生出一个更大的目标考大学!

  挣万元户!

  她才念初中,还有时间追赶,豁出命!谁知道结果?

  偷渡去国外打工,不一样要冒生命危险吗?

  桃花姑娘的圆脸上,一时间甚至有些狰狞,她想起学校为数不多的,比她成绩好的学生,心头想着:我拿命拼!我们怎么跟我斗?

  李建昆倒并不担心,给孩子竖立起一种“为钱而读书”的想法。

  一来,学到知识是硬道理;二来,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而言,知识本就是用来改变命运的。

  日子都没过好,去谈理想的人,或许伟大,但无人会艳羡。因为从本质上讲,他是生活的失败者。

  

  社员大会已散场,但在清溪甸的几处地方,人群扎堆,社员们都没回家,开起小会。

  踊跃讨论着刚刚宣布的两件大事。

  几乎所有社员都喜气洋洋,实在振奋人心。

  唯有李大壮家三口子,回到家后,一筹莫展。

  李坚强愠怒着,如一口火山,倘若不是普拉托急需劳工,他根本不会今年回家。

  他做不到遗忘亲生父母,但对于他们也实在谈不上很深的感情,当年高考失利,李大壮当众出他洋相的事情,历历在目。

  给他们几个钱花,算是大义;逢年过节回来探望,那不可能。

  再说回来一遭,真心花费不小啊!

  招工的事要是没搞定,那可亏大发了!

  李大壮在堂屋里来回踱步,烦燥道:“说得比唱得还好听!那帮家伙现在脑子充血,一个个觉得自己很能,也不想想自个是不是当老板的料。”

  冯金兰瞅瞅儿子后,连声附和,“对对。大壮,等明天,大家冷静下来,你再去问问确认下。我就不信去国外打工这么好的事,没人惦记。”

  李大壮点点头。

  隔日晌午。

  李大壮开始挨个走访之前巴着他们家,想把孩子送去国外打工的人家。

  之所以要走访,是因为他们家已经没人过来,气派的两层水泥房座南朝北,门前挺好的暖阳,居然没人来晒……

  “哎呀大壮,这事当没提,不去不去了。”

  “大壮,我寻思吧,有风险,过去也遭罪,还是算了。”

  “就不请你进屋坐了,我们一家准备锁门咧,出去拜年。”

  一圈逛下来,李大壮迈着沉重的步伐,回到自己家。

  冯金兰立马迎上来,“怎么样怎么样,有多少人愿意去?”

  李坚强端着一只搪瓷缸,里头冲泡着乌红色的咖啡,踱步到卧房门边。

  李大壮看看婆娘,再瞅瞅儿子,忽然猛唉一声,“一个都没有呀。”

  冯金兰瞪眼,“啊?!”

  铛!

  搪瓷缸落地,热咖啡洒满李坚强的绒布拖鞋,溅毁白西装裤。

第468章 剑指特区,风云际会

  正月十五之前,李建昆一直在落实大队发展基金的事。大队为此还扩招几个岗位。当然,没有编制的那种。

  他把自己过年带回的钱,又跟二姐和山河凑凑,凑出十万整,作为第一笔发展基金,存入大队。

  这笔钱可以支撑很多社员同时创业。

  这年头只要敢干,想亏都不容易,等第一拨社员挣到钱,发展基金的良好循环就形成。

  正月十六,李建昆叫来黄河卡车,送小平安回县里。好巧不巧,路上遇到包拖拉机同样进城关的李大壮家三口子,后斗里有包裹,人模狗样的李坚强坐在一只包裹上,脸色铁青,也不知是被冻的,还是气的。

  清溪甸全员拒绝跟他出国后,据说他还去别的地方努力过,比如他老母冯金兰的娘家,但人们犯嘀咕啊,既然是这么好的美差,为啥你们清溪甸没一个人去?

  不怪大家提防,这一家的口碑属实不咋样。

  逢人能看出,李坚强眼里现在根本没他父母,李大壮和冯金兰只差没喊他爹。就这么个人,能指望他出国之后念及同乡之谊,照顾你?

  李大壮和冯金兰自个心里有没有苦楚,不晓得。但在很多乡亲们看来,为人父母却要反过来怕儿子、巴结儿子,实乃人生最大的不幸。

  黄河卡车卷起一层尘灰,覆盖拖拉机后,扬长而去,双方都留意到对方,谁也没打招呼。

  李坚强抹满头油的头发,大概率“吃”进不少灰,空气中隐约传来愤怒的咒骂。

  李建昆无所吊谓地打个哈欠,又不掉块肉。来到城南大哥家后,他偷偷塞给嫂子符巧娥一千块钱,嘱咐她要把小平安养得白白胖胖;完了和彪子一起,去养猪场逛了一圈。

  养猪场的规模扩大不少,按照这个趋势,往后很难讲是“县味精厂的养猪场”,还是“县养猪场的味精厂”,绝对有人傻傻分不清。

  正月十八,小王上门来请李建昆去他家吃饭,老王下的邀请。

  实际上初五已经吃过一回,彼时不老少人,王家好多亲戚在。这一顿人员倒是简单,只有老王家的三口半和李建昆。

  酒足饭饱后,王秉权把李建东拉到二楼客厅,端茶递烟,咨询起变卖家当、到京城置业创业的可能性。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老王两口子只有一个独苗儿子,显然动了心思想跟着儿子走。

  李建昆的意思是等两年,如果到时候他主意不改,会帮忙安排。小王和鲁娜也不急于结婚,反正要睡也能睡……

  正月二十,在半个大队的送行中,李建昆和二姐告别离家,在镇上与小王、鲁娜汇合,四人正式返京。

  京城。

  时节临近三月,却一点没有春天的气息。

  清溪甸已经穿不上厚衣服,这里还得棉猴、狗皮帽,棉手套齐上阵。

  李云裳回京后,火急火燎筹备小酒馆营业,现在不仅为赚钱,更有一种责任,怕熟客们等急。

  小王和鲁娜去二环里的鲁家小住,毕竟春节不在,高低要弥补一下。

  李建昆续上年前躁动的搞钱的心,休整一日后,开始巡视自个在京城的商业版图,先到暂安小院,大环境还是那样,得继续熬;又到龙牌刀具厂,春节里,三家经销商果然全来进过货,货量都不小,厂子不跨越式的提高产量,甚至都不需要发展其他客商。

  这事自然落在林敬民头上。

  老林虽说是个半道出家的管理人才,架不住现在生活里除去儿子,再无其他挂念,一天至少十六个小时趴在工作上,一心想把厂子干好,也想给儿子攒个好前程。

  “难神”也怕有心人!

  最后到中关村。

  这边现在可有点热闹,大街上有人在搞测量,一些工程机械开过来,停在马路两旁;沿街的一些地方,有建筑单位的人拿着图纸探讨。

  比街道办的工程更快的,是李建昆和陈春仙的“中关村科技大楼”项目,在中关村大街中段位置,已经破土动工,目前在打地基。

  李建昆凑近瞅了瞅,这年头做事,还不兴豆腐渣工程,一洋镐下去准一个坑,那叫一地道。

  来到没啥变化的等离子体服务部。

  这里的一间木板房,现在变成科技大楼项目临时工程部。没见到陈春仙的人,倒是撞上老纪,老纪请他到办公室落座,端来茶水,聊起科技大楼的建设。

  两人闲聊一个多小时,大忙人陈春仙总算出现。

  老纪起身去忙别的,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俩。陈春仙给自己的大茶缸子里兑上热水,摇晃一会,咕噜咕噜几大口后,打开话匣子。

  “属于我这边的活,前期准备工作,我完成大半截了。”

  李建昆心头一喜,“二代光刻机?”

  陈春仙瞅瞅他道:“你先别高兴,听我说完。”

  李建昆做了个请的手势。

  陈春仙继续说道:“像说的,我这张老脸现在还算有点面子,9003所同意卖给我们光刻机,但是没现货,仅有的几台他们和别的单位全在用,得订制,专门订制。”

  他将“专门”二字,加了重音。

  李建昆听明白,价格不菲。想想倒能理解,一些工厂或者实验室,得特地为你去打造一个零部件。

  “多少?”

  “三十五万。”

  诶?

  也不贵啊,李建昆心想。

  搞得他一颗心提到嗓子眼上。他脑子里对于光刻机价格行情的印象,多半还停留在后世,动辄一台上亿美刀。

  陈春仙见他双眼略微睁大,以为他被吓到。

  “看到没,钱多不经用,买这一台设备就去三十五万,我去9003所参观过,里头的设备仪器多得吓人,全置办好,再加上培养人才、盖大楼,添办公用具。我跟你讲,咱们的二百八十万,花花就没了,咱还得留一部分支持其他项目搞研发咧!”

  李建昆完全懂他的意思。

  “我从现在起,翘着屁股搞钱呗?”

  陈春仙哼哼道:“你心里有谱就好。”

  李建昆谱了一个春节,他现在手头有三百万软妹币,一百六十万美刀(算上春节的货款),一百万港币。如何利用这些钱,生出更多钱,正是他今年的目标。

  同时,中关村这边的高科技核心生产资料敲定,他也得跟上节奏,打算正式着手布局高科技产业。

  他仔细琢磨过,两个目标可以并行。

  那么眼下全国范围内,甚至于算上日后,哪里的土壤最适合高科技产业落地扎根?

  1982年,我军大裁军,任总去了鹏城给南海石油搞后勤。

  王总在特区发展公司任个闲职,私底下做中间商,玉米倒得如火如荼。

  昨天李建昆补看春节期间的报纸,留意到一个消息:一月份,南洋银行在鹏城成立分行了。

  这是改开后,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外资银行。

  它的创始人庄世平先生,是著名爱国企业家。1949年南洋银行在港城成立,是它让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港城上空。

  外资银行进入鹏城,其中饱含着许多深远意义。会牵引去大批的国内外投资者。

  此等风云际会,怎能少了他?

首节上一节456/1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