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329节

  这边实在挤不进,他去另两间铺子晃荡一圈后,离开暂安小院,向着中关村方向摸过去。

  金秋十月,气温凉爽,颠着自行车都有点冷。

  1980年的中关村大街,只能用“荒凉”二字来形容,马路二面连民房都不多,若非附近数十所研究机构的楼宇,在高大茂密的树伞间若隐若现,整一个荒山野岭似的。

  上辈子90年代,李建昆曾来过一回。

  那时的中关村大街,北起燕园,南至白石桥,几公里的马路上,已经建筑物林立,各种广告牌铺天盖地,大街上熙熙攘攘,全是过来寻觅商机的人。

  短短十来年,中关村的变化堪称翻天覆地。

  而中关村的变化伊始,或者说起源,正是他现在要去往的目的地。

  陈春仙的名片上有个地址,很诡异

  中关村老67号居民楼附近。

  李建昆想不通这是什么情况,怎么如此霸气的“京城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连个门牌号都没有吗?

  只能先找中关村老67号居民楼。

  寻寻觅觅小半个钟后,李建昆脚踩路面,刹住自行车。

  此时,在他九点钟方向,有一栋孤零零的老居民楼,附近大片空地。在他眼前一块空地上,搭建着两大间……一看就是豆腐渣工程的房子。

  很单薄。

  屋顶铺着石棉瓦,墙体大概率是木板钉起来的,刷一层白油漆。

  一间门口悬挂着两块牌匾,分别是:

  【京城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京城等离子体快报编辑部】。

  等离子体是个什么玩意,这年头的普通老百姓,只怕两眼一抹黑。搞个小报做科普,似乎很有必要。

  其实吧,这玩意看似神秘,却是宇宙中最常见的物质,没有之一。

  在太阳、恒星,闪电中都存在等离子体,它占据着整个宇宙的99%。

  不过在地球上不算多,反正远比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少。

  等离子体分为高温和低温两种。

  高温等离子体需要足够高的温度才能产生,比如恒星膨胀。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第一个用作超高温核聚变的“托卡马克”装置,便是由陈春仙主持研发的。

  相较于高温等离子体,低温等离子体运用更广泛。

  低温等离子体可以被用于氧化、变性等表面处理,或者在有机物和无机物上进行沉淀涂层处理。

  譬如:等离子电视,无毒防水涂层,增加啤酒瓶阻隔性等等。

  还有一个狠的,芯片蚀刻。

  某种程度上讲,等离子体科技的发展,才让日后的网络时代成为可能。

  陈春仙目前是中科院,等离子体研究所的副扛把子,正的貌似不太管事。

  “真是穷啊。”

  李建昆戳在马路边,唏嘘不已,顶级科学家,中科院大佬,当下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竟然连间像样的房子都盖不起。

  时代掣肘,可见一斑。

  后世的人们大多只知道,联想的那间二十平米的传达室,以及某柳的奋斗事迹。却不知道眼前这两间木板房,才是中关村科技兴起的起源。

  祖宗之地!

  李建昆在没有车棚的自行车堆里,停好“缝合怪”,摸索过去。

  那间没挂牌匾的木板房里,传来类似讲课的声音,率先吸引他的注意,他凑到窗台边。

  只见里头还真在上课,摆着七八张长条桌,旁边围坐着十几个青年男女,桌面上摆放着一些仪器设备和电子元器件。

  一名带黑框眼镜的中年“女老师”,戳在“讲台”上,拿着粉笔头写写画画。

  底下的青年们边听边挠头,“晦涩难懂”四个字,只差没写在脸上。

  这位中年女老师,也不知道是哪位中科院大佬,讲的是物理学电路知识,平心而论已经十分通俗易懂。

  她眼神不经意间瞥向窗台,发现李建昆,遂停下讲课,从门口走出。

  “小同志,来报名培训班的?”

  “培…训班?”

  “嗯,待业青年培训班,学得好可以留下来,参入我们服务部的产品制造,有工资。”

  中年女老师笑呵呵说,上下打量着李建昆,就有一种感觉,这孩子脑壳灵光。

  该说不说,李建昆有点意动。不是想给服务部打工,那是不可能的,打什么都不打工。

  而是想藉此机会,打入内部。

  对于陈春仙这位中关村之父的平生事迹,他有些了解。这一阵,他还翻找过一些报纸杂志,了解过近期这位身上发生的事。

  77年科技大会后,陈春仙曾先后三次出访大美丽国。

  旧金山的硅谷和波士顿的128公路区,给他带来极大冲击和震撼。

  这两处地方周围,坐落着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等多所著名学府。

  然后在这些学府周边,又云集着苹果、甲骨文,英特尔等上千家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成果被迅速转化为产品,每天都在创造巨额财富。

  彼时陈春仙思绪难平,曾发出一声感慨“我们已经落后了一个时代”!

  这之后,他便立志打造中国硅谷。中关村这里的局面,与大美丽国的那两处地方,何其相似?

  李建昆在京城日报上,找到这样一篇报道。

  前不久,在京召开了一场新技术扩散研讨话。会议上陈春仙提到:

  【60年代初,我国第一台激光器研制成功,与米国仅相差半年,二十年过去,米国已经形成强大的激光工业,而我们呢?

  【一年365天,每天物理所的大门一开,国家就要投入三万元,却没有人计算过,物理所每天的产出是多少?】

  咱们的大多科研成果,只停留在纸上、实验室中,被禁锢在科研单位的深墙大院内。

  陈春仙想搞技术扩散,使知识和金钱产生聚变。中科院的数十家科研机构,有的是技术成果。

  但这条路并不好走,撇去不支持不理解不谈,最大的制约是没钱。

  好巧不巧,李建昆有。

  不过受限于时代,可不敢傻憨憨直接唠,这要是一拍即合,合上的大概率是铁栏杆……

  “啊对,我就是待业青年。”

第340章 土豪老板娘

  “呼哧!呼哧!”

  时值正午,北大正南门,一个姑娘气喘吁吁跑出,怀里抱着用一条雪白毛巾裹着的布兜。

  过马路时,姑娘脚步稍缓,左右张望。

  发现没有危险后,这才捣腾着按比例来说算得上长的双腿,哧溜钻进娘娘庙胡同。

  现在可以称之为“李府”的四合院里,小龙妈烧好的饭菜已经上桌,四口人准备开饭。

  沈姑娘的突然到访,让李建昆打趣一句:“这饭蹭得及时。”

  沈姑娘嗖嗖来到桌边,放下白布兜,解开。

  只见里头是两只国民铝饭盒。

  李云裳好奇问:“啥啊这?”

  蹭饭还带菜?

  沈红衣瞅着饭桌上的五菜一汤,颇有些不好意思道:“我妈做的一点家乡吃的。”

  她没说缘故,李建昆却秒懂。

  这是感谢他帮助壮壮入学的事。

  就,挺见外的。

  沈红衣看他一眼道:“得赶紧吃,要坨了。”

  说罢,啪啪两下,揭开饭盒盖。

  一股浓郁的芝麻香气扑鼻而来。

  一只饭盒里装的是热干面。

  另一只装的是莲藕排骨。

  权当是丈母娘的爱吧。

  李建昆用筷子把热干面抖吧抖吧,分到四只白瓷碗里。莲藕当成一个菜,往中间一推,大伙一起吃。

  小龙妈拿来一副新碗筷,强迫说已经吃过的沈姑娘,高低再吃点。

  东家相中的姑娘,她可不敢怠慢。

  李建昆夹一口热干面,细嚼慢咽,又咬上一块莲藕,吃得唇齿留香。

  丈母娘的手艺不错。

  沈红衣只吃几口菜,小碗没用,倒上半碗肉汤,不动声色推到他手边。以为大伙没发现,逗得李云裳和梁家两口子窃笑不止。

  “我下午还有课,先走了。”沈红衣逃也似地离开。

  李建昆美滋滋喝着肉汤,吆喝道:“急啥啊,还早,待会一起,我也要出去。”

  “你干嘛去?”

  “也上课啊。”

  沈红衣:“……”

  你还上个哪门子课!

  瞧,说她还不信。

  吃罢午饭,小憩片刻,李家姐弟一道出门。李云裳回小酒馆取来二六女式,姐弟俩各蹬一辆,在五道口商场买了两网兜水果,遂直奔中关村大街。

  等离子体服务部办公室。

  就是悬挂牌匾的那间。

  里头分为三个区域,一块摆着油印机,印刷等离子体小报用;靠窗的位置有一张木艺沙发和木茶几,作为招待区;最后一块摆放着几张陈旧的五屉桌,作为办公区域。

  条件很简陋,却也没办法。

  服务部成立之初的二百块,还是陈春仙从京城科协游说来的。

  今儿中午,陈春仙连饭都没吃。

首节上一节329/8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