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319节

  但是弟弟非要招,怕她累着,心疼她。她一来没辙,二来想着或许能帮助到一个家庭,也便同意了。

  看到二姐点头,李建昆道:“这份工作上午一般不忙,有活干早点来,没活午饭前到就行,包两餐,旁边长征食堂打饭,工作满8小时,后面算加班时间,底薪四十,加班费每小时1块。”

  嚯!

  听闻这话,两位妇人同时眼前一亮。

  这工资可不比吃皇粮的人少啊!

  包两顿饭,还搁大名鼎鼎的长征食堂吃!

  这要每天加一个小时班,月薪岂不是能达到七十块?

  “我干,我干!”想要找活的妇人喜不自禁,满口应下。

  这时,旁边的妇人道:“我也干!”

  “诶~你?你不是说,家那口子不同意你给个体户打工吗?”

  “我管他同不同意!”

  “……你不能这样啊。”

  得,瞅着关系还不错的姐们,竞争上了。

  两人这边理论开时,门外贴告示的墙壁下方,愈发热闹,乌泱泱一片人头,议论声不断。

  多半人的眼睛都盯在那张大红纸上。

  红纸上的内容,有个标题,叫“小酒馆节目挑战赛”。

  起初李建昆是想叫“歌曲挑战赛”,后面一想,既然找不到专业歌手,反正主打一个气氛,不如别限制类型,不拘一格。

  这样范围更大,更有看头。

  内容很长,简单点来说:

  这是一场长期活动,每晚都有。

  任何人都可以报名参加,不限节目类型,个人演出或团队形式都行,至少提前一天报名,活动承办方小酒馆,会做一个简单的筛选。

  比如你是唱歌节目,那你至少亮一嗓子,证明你确实有两把刷子。

  此举是保证节目质量。

  每晚会有十个登台名额,在这十个节目中,取一个当晚最佳,奖励现金五十元。

  评委是当晚的酒客,在酒馆内任意消费的酒客,即能得到一朵“小红花”,遇到喜欢的节目,酒客们便可以献上自己的小红花。

  最终得到小红花最多的节目,即为当晚最佳,获得奖励。

  “五十块啊,我一个月都挣不到五十块!”

  一名穿蓝色工装的大哥,颇为感慨地说。

  时代在进步,1980年相较于70年代,工薪阶层的工资有所上涨,不过饶是在首都,人均工资仍没有达到五十元。

  这个金额李建昆思量过,太低,缺乏诱惑力,太高……每月一千五百元的活动资费,他倒不担心赚不到。瞅瞅他的销售利器便知道,洋酒,听过没见过的玩意,但凡兜里有米的人,谁不想尝个鲜?

  只是太高,容易搞出问题。

  过几年,有个叫年傻子的人,率先搞起有奖销售,头奖奖励一台上海牌小轿车,闹得举国哗然。

  三个月狂赚一百万。

  但最终这些钱全赔进去不说,人也进去了。

  那还是84以后,这年头,涉及到钱的事情,都得慎重。

  “我认为这个挑战赛非常好,对于刺激文化活动的开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名北大学生,如此点评,兴致高昂。

  这里汇聚的北大学生最多,毕竟小南方就在斜对面。

  “唉,我现在恨就恨,自个没点傍身之技啊!”有学生打趣道。

  “我倒会两嗓子京剧,不知道算不算,跟我爷爷学的。”

  “必须啊,国粹呀!”

  “没看上面写的,不限形式,会翻跟头都成。”

  “哈哈,对头!有没有东北来的同学,二人转露一手?”

  “我同学要是谁参赛,我一准捧场!”

  这位同学有所不知,李建昆这招点子的底层逻辑,被他无意间道破少许。

  试想一下,假如您是八大院的学生,你来参赛,凭这年头的纯洁友谊,同学朋友岂能不支持?

  毕竟支持的人数越多,红花越多。

  活动肯定能吸引客流;参赛人员本身,其实也自带客流。

  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有人人缘爆棚,刷红花,商家左右不亏。

  再说小酒馆里头,阿姨人选已经有结果,她俩即使打一架也没用,选择权在李云裳这个老板娘手中。

  姑娘选了刚开始找活的那个。

  另一个明显家里人瞧不起个体户,而她恰好是个体户。

  待两名妇人已经不结伴而行,各自离开后,门外的喧嚣,李云裳戳在吧台内都能听见,姑娘踌躇道:“建昆,这个节目筛选怎么选啊,我又不懂。”

  “没多大事,开业这一阵我不是都在么,看我选两次,后面你再多看几个节目自然会。”

  李建昆语调轻松道:“我红纸上写了,本小酒馆拥有最终解释权,实在不行凭自个的喜好选。”

  实际上真有本事的人,是能把你震撼到的,他姐现在不懂,等见识过便知道。

  京城可是卧虎藏龙之地。

  该说不说,这个活计还能培养艺术鉴赏力和情操,对他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涵养提升。

  一举多得。

第330章 大佬组团赶场子

  80年代,一个娱乐匮乏的年代。

  但人们对于精神娱乐的追求,是一种天性。尤其被哗啦哗啦禁锢多年以后,那种追求,犹如触底反弹般,呈现出一种不可节制之势。

  公园草坪上,往往一台三洋搁肩头扛过来,往草地上一放,立马能吸引不少年青男女,结伴跳起迪斯科。

  各大工厂会专门开辟出一片空间,作为文艺活动区域,青年职工们无论白天累成狗,还是脏成炭,晚上总会拾掇清爽,“盛装”出席。

  哪家厂子如果不这么干,年轻工人表示没有干劲。

  校园里,社会上,诗歌讨论会场场爆满,多少人想要参加,却苦于没有门路打入圈子。

  要是哪里举办一场唱歌或舞蹈比赛,嚯!那不得了,报名的人准把头挤破。

  而且这类比赛,通常只是奖励一张奖状罢了。

  所以当李建昆把“小酒馆节目挑战赛”贴出去以后,在五道口一带引发极大反响,且逐渐向周边蔓延。

  海淀是京字号学院的大本营,这里可不仅仅有八大院。

  在燕园东侧,五道口居民区的西面,汇聚着几所这年头屈指可数的艺术类院校,北影、中戏皆在这片区域。

  西土路,北影。

  1980年,北影开设了一个业余表演进修班,算是给社会上有天赋的表演人才,一个机会。这年头想考上大学,毕竟是难如登天的一件事。

  这个业余表演进修班只有14个人,但是几乎每一个,都成为了日后耳熟能详的人物。

  其中有个挺活跃的“刺头”,名叫李成如。

  秋风送爽,枯叶在风中打着旋儿。

  进修班的几名同学结伴走到校园一条小道上,他们并非大学生,而且年龄偏大,虽然不至于被其他学生排挤,却也很难融入,所以往往小圈子扎堆。

  李成如一路咋呼,讲述着自己刚刚得到的“天大情报”。

  “怎么样宝钢,干不干?”

  “光北?”

  “李强你呢?”

  “朱林你要去,往台上一站就赢了!”

  李成如见丫的几个不为所动,只好祭出终极杀器,“参赛头奖,奖励五十大洋,并且每晚都有!”

  唰!

  几人齐刷刷站定,扭头探来,眼里冒绿光。

  倒不是说他们多贪财,实在是生活窘迫啊,他们不比大学生,过来这边学习一切费用自理,穷得叮当响。

  真要能拔得头筹,得到五十块钱,至少能解决两个月生活费。

  “消息靠谱吗?”

  “人头担保!”

  “咱…有希望?”

  “操这个心,咱们好歹算半专业,我刚不是说过吗,活动每晚有,咱们人人都有机会,这纯粹是给咱们刷生活费嘛!”

  李成如自信满满,打小的穷苦生活,让他对财富非常敏感,在他看来,这钱不赚白不赚。

  自个赚不成,还得捎上难兄难弟、难姐难妹一起赚。

  几人达成一致,这不刚下课么,有时间。遂结伴去往车棚,推出几辆哐哐响的自行车,嗖嗖杀往燕园隔壁的后马路。

  小酒馆。

  来到地方,李成如探头瞅去。

  好家伙!

  酒馆门口排起长队。

  一打听才知道,今儿是第一轮报名的最后一天,小酒馆明儿个开业。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排吧。

  几人排在一起,李成如领头,不忘拍拍前面一哥们,打听道:“嘿小兄弟,打算表演个啥?”

  是个瘦黑干巴的小伙子,满脸乡下带来的质朴,挠挠脑壳,腼腆笑道:“扯两嗓子俺们那边放羊时唱的调子。”

  “噢噢。”

  李成如窃笑,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勇!

  他又拍向更前面一人,“嘿哥们,表演啥节目啊?”

  是个圆脸青年,不能说胖,只能说黑壮黑壮,咧嘴笑道:“我也不会个啥,吹个口哨。”

首节上一节319/8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