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70节

  咱一个收藏小白嘛。

  就跟后世许多人喜欢整些老钱、外币,压钱包一样的心理。

  这些个,周边似乎完全没人稀罕,寻到有眼缘的,他挨个上手。

  诶?

  这是袁大头吗?

  两指捻起一枚泛黑的银币,正面一个大光头,上书“中华民国三年”;背面两侧枝叶环绕,中间立书着二字“壹圆”。

  他再没见识,袁大头和孙小头还是知道的,寻思这年头也没假的吧,虽说后世似乎并不算值钱,传闻几万一枚,但架不住自个钟意。

  伸手在台面上踅摸,能有六七枚呢,正准备给它全收了,眼神瞥到一抹与众不同的红色。

  李建昆侧头寻找,在旁边的邮票堆里。对于集邮,他同样两眼一抹黑。

  但瞅着这张邮票,他越瞧越不对劲……

  卧槽!

  心头猛一跳,该不会是那玩意吧?

  刚刚看钟意的袁大头,直接被抛弃,他忙上手拿起一只封了尼龙的硬纸壳,那抹大红,正在其中。

  这枚邮票通体红艳,面值8分。

  上部分是一只红色的“雄鸡”,中间写着“全国山河一片红”;底下是人民群众,领头的为三人:穿蓝色背带裤的工人、着粉色褂子戴白头巾的妇女、整装齐备的军人。

  它的构图是横的……

  横的!

  李建昆心花怒放啊,可算体验到了捡漏的快乐,有些行道就算不懂,但由于某些讯息太过炸裂,后世不少书籍杂志上有记载。

  倘若它是竖版的,那就叫做“全国山河一片红”,属于再版,彼时因地图勾画有错,被紧急喊停,存世量不超过三百枚。

  后世单枚价值,达到上百万!

  如果它是横版的,那就是前面的那一版,根本未发行,邮票印样送去有关部门审核有领导嫌票幅太大,没有批准。

  印样不知流向何处。

  后世存世量,不超过十枚。

  单枚价值,高达上千万!

  还有价无市。

  行话对它的称呼是:

  大一片红。

第157章 验资进场 碰见熟人

  存世不超过十枚的大一片红,如今就这样摆在一个“小摊”上,无人问津。

  乖乖!

  你说这快乐……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小同志,看中了?”

  卖家关注到他。

  李建昆暗道不妙,头一回捡漏,怕是有些得意忘形,露相了。赶忙稳住心神,一脸淡然,示意自己再看会。

  遂放下手中的集邮纸板,又捣鼓起旁边的袁大头,一共七枚,他全部拾起。

  完了才把集邮纸板随手扯过,唤来正得闲的卖家,准备握个手。

  卖家问:“这一板邮票全要?”

  “平时有个集邮的小爱好,先看价格嘛,合适就要。”

  李建昆微微一笑,能花几个钱?速战速决吧,其他邮票也都是早年间发行的,还能亏不成?

  “哟,这不赶巧了么。”

  卖家上下打量他一番,笑呵呵道:“实不相瞒,我手上还有套好货,准备待会拿去屋里,对于你们爱好集邮的同志,那可是梦寐以求的好玩意,要瞅瞅吗?”

  李建昆愣了愣,从这番话中得到两个信息。

  其一,金三爷告诉小王的高端局,只怕真有,还没开始。

  其二,压箱底的宝贝,这些卖家暂时还未露出来。

  那他就特好奇,什么邮票能比大一片红还值得藏着掖着?

  像后世炒得沸沸扬扬的庚申猴票,据说单枚也就是八九千,整版共80枚,才能卖到百万。

  一整版,仅抵得上一片“小一片红”。

  跟大一片红,都没有比对的意义。

  “劳您驾,那高低得一眼啊。”

  “得嘞!咱们这圈儿呀,集邮的不多,我这也是看遇到正主了,换一般人啊,我都不稀得拿出来,拿出来他们也不懂。”

  卖家从随身的挎包里,摸出一只巴掌大的自制硬壳本,很薄,除开前后的硬纸壳,几乎没有张页。

  李建昆越发好奇,遂接过硬壳本,翻开。

  里头仅有一张自制的厚页,如出一辙,用薄尼龙覆起,以作保护。

  只见三枚堪称简陋的邮票,并排摆放在居中位置。

  一绿,一红,一黄。

  上面的印花除颜色外,乍一看,一毛一样:

  居中盘着一条蟠龙,左侧有竖字,绿邮票上是“壹分银”,红邮票上是“叁分银”,黄邮票上是“伍分银”;右侧的竖字相同,为大写的“邮政局”仨字。

  三张邮票顶部,皆有一排分为三格的字符,中为“CHINA”,左为“清”,右为“大”。

  末端标有“CANDARIN”字样。

  “这是?”李建昆一眼扫完,瞳孔逐渐放大。

  “大清龙票!”

  卖家接茬道:“我国……哎,也不能这样说,应该说咱们这片土地上,发行的第一套邮票,一套三枚,我这儿齐活。您集邮,您懂行,您就说金贵不金贵吧?”

  李建昆喉结滚动一下,咽了口唾沫。

  馋的。

  他不集邮,但大清龙票,还是有所耳闻的,又称大龙邮票,海关大龙。

  始祖级邮票,用屁股想也知道金贵呀!

  好像发行量不老少,不过这玩意一来年代久远,二来薄得一批,很难保存。

  单枚价值,未必比得上大一片红。

  但一套三枚齐活,啧啧,怕是只高不低啊。

  李建昆也不接茬,含笑道:“像您说的,集邮的人喜欢嘛肯定喜欢。成吧,这一套,加上七枚袁大头,外加这一板子邮票,您给个诚心价,合适我就带走。”

  他说着,伸出手。

  卖家跟他握在一起,掌心传来异样,尴尬了。

  比划的啥玩意,没整明白。

  甭管整没整明白吧,李建昆先啧了一声,苦笑摇头,一副你可真黑的模样。

  “小同志,这价钱老厚道了。”

  “还能谈不?要是能谈,我有个朋友在,比我内行,我叫过来参谋参谋。”

  “得得,您先喊来。”

  李建昆赶忙去找外援。

  小王过来后,再次跟卖家握手,遂踮脚凑到李建昆耳边,小声道:“一口价,四百块,三样全拿走。”

  李建昆差点没笑出声,卖家之前报的啥价,咱也不知道啊,但四百块……哪怕搁这年头,卖部黑白电视机还差点。

  跟白捡的又有啥区别?

  “行吧。”他勉为其难道。

  总不能仰天长啸三声吧。

  慢不悠地从包里薅出一沓大团结,点出六十张递过去,卖家乐呵呵接过后,李建昆忙将三样东西揣进包。

  好家伙!

  这只十来块的破皮包,现在可谓价值连城哪!

  他搭着小王肩膀,屁颠屁颠溜了,走出没多远,实在忍不住,噗嗤一声。

  把小王整得挺费解,四百块买些几分几分的邮票,外加七个袁大头,在小王看来,可实在算不上俏皮买卖,也就这位人傻钱多。

  “对啦,那个多角罐怎么样?”

  “品相完好,万历的。”

  “多少钱?”

  “十八块。”

  李建昆一脑门黑线,好吧,咱得把认知拉回到这个年代。

  “万历皇帝用的?”

  “那不是。”

  “算了,不要,我看这场子不错,有狠东西,咱们先别急,听说有个内场,咱们去里面扫!”

  两人瞎溜达到上午九点,期间没再出手,这时高端局终于开始,设在南房。

  菱格木门只开半扇,有人把着。

  院里多半人并不往过凑,进门显然有些门槛。

  李建昆和小王踱步来到门前。

  把门的人,用一种很官方的口吻道:“买主请出示二百以上现金,卖家请去小侧门验货进场。”

  这是验资啊。

  小王一脸新鲜,李建昆见怪不怪,搁后世别说什么高端局,买套好房子都得验资,不然人家才不会在身上浪费时间。

  二百块,都无需动包,李建昆随手掏出兜里的零钱。

  只多不少。

  验资成功,顺利进门。

  南房里,此时只见人头,不见物件。

首节上一节170/8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