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49节

  李建昆自然是从燕园过来。

  王山河是去鸽子市捡漏了,虽说还没师傅领上道,但淘到几本老书,反反复复在研究,颇有点心得,先上手试试。

  建昆说过,这年头基本没啥假物件,无非是年份和价值的差异。

  铺子里,门窗关起。

  金彪和陈亚军已经把货取出来,分类摆放。真正见到货后,金彪才知道什么叫稀罕,乐得一个劲傻笑。

  “今儿有两件事。”

  李建昆招招手,把大家唤到里屋,三人知道这是要开会,各自找地方坐下。

  “首先是关于这些衣服的售价,我已经定好了,你们看看吧,要熟记下来,不能搞错。”

  他说着,从裤兜里掏出一张信纸。

  金彪接过,小王和陈亚军凑过去够头打量。

  好家伙!

  三人相视而望,桀桀桀地,这得赚发呀!

  “别笑得这么奸诈好吗?”

  李建昆没好气道:“都是正常行情。”

  这年头,受限于制造业的落后,衣食住行中,最贵的就是衣服。

  农村有句老话叫“缝缝补补又三年”,为啥?

  买不起啊!

  想当年,李建昆买套冬天的厚款中山装,多少钱?

  四十几。

  为了定这份价格,前两天,他特地抽空颠去西单。

  那些大商场里头的衣服,从低档到高档的行情,全做过了解。

  比如两根筋,均价六块。

  圆领汗衫,均价七块。

  的确凉衬衫,均价九块。

  成套仿军装,均价二十块。

  三元混纺的男士衬衫,均价三十块,女士的,均价二十块。

  成套运动服,均价五十块。

  连衣裙,均价六十;时尚连衣裙,均价一百。

  毛呢大衣,均价两百。

  他还寻到极其罕见的西装,均价四五百。

  讲句良心话,他的定价还算偏低,比如他的连衣裙,同样定价为一百。但二者并无可比性,西单那些所谓的时尚连衣裙,仍然很素,或者说单调,只是在剪裁上略有巧思。

  “咱也没说啥呀。”

  金彪嘿嘿道:“单看价格,真心不便宜,如果想想那些衣裳,也真不贵,眼下找遍全京城也没有啊。”

  小王挠着脑壳,插一嘴道:“建昆,我就一个问题,瞅着五道口这块,也不富啊,能好卖吗?”

  李建昆笑道:“咱们店开在这里,难道不是五道口的人,生意就不做了?不远还有海淀小镇呢,可别忘了,旁边这么多大学。”

  小王诧异,“大学生有钱买这衣服?”

  “瞧,看不起人了吧,我告你,眼下全京城最有钱的人,就在这些大学里,虽然数量不多。”

  金彪道:“我知道,那些老外!”

  李建昆摊了摊手,“所以啊,往后不好说,但这年头,酒香还真不怕巷子深,正像阿彪说的,除咱们这儿,现在放眼京城,在别处他找不到这么好看的衣服。”

  经济学里,称之为稀缺性。

  鲁迅曾说,京城的白菜太不值钱,但南方的白菜拉到京城,一下就抢手了,那不叫白菜,叫胶菜!

  价格还高很多。

  所以他创造了一个词汇:物以稀为贵。

  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问题,它甚至会与人类社会共存亡。没有稀缺性,也就意味着没有了竞争和追求。

  全世界躺平……

  罢了,这个话题要展开讲,得几天几夜。

  “行啦,先看看吧,一下你们也背不下来,明天是个机会,消息肯定要飞会儿,生意不会好,但询价的人也不会少,刚好给你们练练。

  “再谈谈第二件事,山河你别瞅我,跟你没关系。”

  小王脚一抬,“那我走?”

  “随你。”

  李建昆要谈的第二件事,是店长的薪资问题,毕竟即将开业,不能搞个分赃……哦不,钱款不清。

  金彪和陈亚军皆竖起耳朵。

  他们决定跟着李建昆混,再没有别的来钱渠道,全指着这个恰饭和养家。

  “你们的薪资分为两块。首先,每人每月200块,九级工标准,叫底薪,旱涝保收。”

  两人笑眯眼,什么九级工自然是没有的,这意味着啥?

  他们单一个底薪,放眼社会,已经顶天了!

  “其次,要靠你们自己努力,我希望哪怕是自家的两间铺子,也要形成竞争,在销量上,给我攀比起来。”

  李建昆缓缓道:“你们每人每月,还可以拿到10%的单店利润提成。”

  他尽量言简意赅,让两人听明白。

  “也就是说,你负责的店,假如本月赚了一万,那你提成一千,假如只赚一千,那你只能提一百。懂吗?”

  两人同时颔首,这不难理解。

  李建昆笑了笑,道:“别嫌少,确实脏活累活都你们干了……”

  两人连连摆手,不敢嫌少,一个九级工就干翻所有人,还有额外提成呢。

  他们也没出啥,什么都是人家的,摊子搭好,让他们经营而已。

  李建昆继续说道:“但有些话,我还是要说给你们听听,免得将来闹出不愉快。”

  陈亚军忙道:“昆哥,不可能,绝不可能!”

  好吧,这娃一波搞怕了。

  “反正话说前头嘛,我呢,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目前必须积累资金,不然将来机会摆在眼前也没用。

  “你们呢,只要跟着我好好干,现在到手的或许不多,但将来我如果把生意做到百万,千万,乃至上亿规模时,你们再想想这10%……”

  没错,就是画饼。

  但只要不是成心忽悠,画饼并不是件坏事,能极大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积极性,也能倒逼着企业负责人自己去努力。

  别说金彪和陈亚军,连小王都给吓到,瞪眼望着李建昆,那模样似乎在说:你在说啥啊?

  亿不亿的,金彪和陈亚军属实不敢想,但要说百万。

  你猜怎么着?

  这话搁别人说,他们鸟都懒得鸟,但建昆说,他们还真信。

  你想想人去年一年,挣了多少,搞这院子,进货的钱,妥妥上万呀!

  二人相视一望,咧嘴大笑,这日子,狠有盼头啊!

第133章 双铺开业

  “啪啪啪啪啪!”

  清晨,一饼鞭炮,将暂安小院内所有人的注意力,全炸到东头横排房的2号铺和4号铺。

  东家的两间铺子,同时开业了。

  商户们每家不来个人捧场,都说不过去,但他们此时并不知道,这个场他们未必捧得起

  多半人整个身家砸进铺子,还欠一屁股外债呢。

  两块牌匾在放鞭炮前,刚挂上,商户们抬头瞅去。

  啊这……

  那叫一个简单明了。

  2号铺叫80百货。

  4号铺叫90百货。

  跟个汽油编号似的。

  他们能不能理解不重要,好记就行,李建昆对这两家店是有规划的,现在货源单一,暂且卖一样的商品。往后2号铺子,主打普遍流行的产品。

  4号铺子,主打更潮流的产品,或者说高科技产品。

  各有优缺点,偏大众的玩意,买的人自然更多,但单品利润率低。

  高新玩意,单品利润率高,但销量会低。

  两名店长谈不上谁吃亏,全凭他们自己选择,金彪性格守旧些,自愿选择80百货;陈亚军跳脱些,选择了90百货。

  “这两家铺子卖啥呀?”

  “好像都是买衣服的。”

  “哟!那敢情好,又是这院里的新买卖,我正想添身衣裳。”

  “走,去。”

  早来的客人们,同样围拢过来,迫不及待看新鲜,跟着商户们一起,分别涌进两家铺子,

  李建昆他们四人,正好一边两个,他在金彪的2号铺帮手,王山河在陈亚军的4号铺。

  “哎呦喂!”

  甫一进门,瞅着墙上挂着的,柜台里摊开摆着的那些衣裳,所有人皆瞪大眼睛。

  好鲜亮的颜色!

  好俏皮的款式!

  就像一个下里巴人,突然进了城,见到了他们从未见识过的好东西。

  而更多人的眼神,则落在柜台后的俩小伙身上。

  “金哥,李哥,你俩穿上这身,跟变了个人似的!”

首节上一节149/8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