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266节

  六十年,终于修成正果。

  眼眶有些湿润,李建昆无声而笑。

  新娘子半天听不到动静,很想掀开红盖头瞅一眼,又不好僭越丈夫家乡的礼仪,遂轻声唤道:“还不过来。”

  李建昆踱步走过去,蹲身在她身前,握住她有些冰凉的小手,视线自上而下透过红头盖的缝隙打量着她,由衷道:

  “咱媳妇儿真漂亮!”

  新娘子卷翘的睫毛扑闪几下,娇羞道:“替我掀开。”

  李建昆本想直接上手,看见绣着龙凤呈祥图案的大红色被褥上有杆小称,取过来,郑重挑起红盖头。

  红盖头下,露出一张重新换过粉色清新系妆容的精致小脸,欲语还休道:“吻我。”

  四片唇瓣触碰到一起,再也难以分开。

  新娘子起初仍有羞涩,渐渐胆大起来,践行了自己的话,竭尽所能地服侍起男人,她的丈夫。

  动作虽笨拙,爱意却浓郁。

  她要把自己最好的一切,都给他。

  沈红衣从未去深究过一个问题,我到底有多么爱他?

  这一刻,她明白了。

  好爱好爱。

  爱到只要他表情愉悦,什么羞涩、廉耻、不正经,统统都可以不顾。

  李建昆脑子里突然冒出一句不合时宜的诗句“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所谓人间绝色,皇帝老儿的日子,不过如此。

  待到鸡鸣破晓,两人才沉沉睡去。

  沈姑娘趴在他怀里进入梦乡,红艳未消的脸蛋上绽放着幸福笑容。

  亦如李建昆幻想六十年的画面。

  他当然疼惜沈姑娘。

  架不住长期保持锻炼的沈姑娘,像个没事人似的。

  清晨,从窗帘里泄进来的红霞抚醒二人,沈姑娘见他低头吻向自己,再次热烈起来。

  李建昆望向晒到屁股的朝霞,心想,这可真过上了没羞没臊的日子。

  嗯,美得很!

  ……

  ……

  有一句话必须得承认,女人真会影响拔剑速度。

  李建昆现在一天流程大概是这样的:

  早饭后,乔装打扮,带着媳妇儿,陪老妈去逛菜市场,也是荡步锻炼身体。

  上午没事的话,和家里的女人一起在院子里晒太阳、喝茶嗑瓜子闲聊,往往慵懒地倒在媳妇儿身上,或搬张躺椅,头枕在她大腿上,若两人眼神汇交间,都有兴致,便找个由头离场,拉着媳妇儿回房。

  嘿咻嘿咻。

  新婚燕尔嘛,相信大家都能理解。

  这不正值春节么,下午时间更充裕,通常会带着媳妇儿出去逛街游玩,如果没有李小妹这个电灯泡更好,看电影、爬山,都是比较有趣的事,当然,看电影要选最后排的座位,爬山要爬游客稀少的山。

  故事和风景不重要。

  故事在她眼里,风景在她身上。

  天寒地冻的时节,夜晚躺进被窝会很早,不过两人极少有午夜前入睡的情况,实在有太多乐章可以谱写,太多细节可以探究。

  不是需要早起操持家务的人家,太阳不晒屁股不起床,清晨的时光格外不同凡响。

  哎,实在没羞没臊。

  啥正事都不想干了。

  外面的风言风语随它去吧,李建昆突然明悟了一个道理,只要不去理会,它就伤不到我。

  当然,前提是他还算有些底气,再一个问心无愧。

  腻歪完整个春节,还嫌不够,李建昆说到做到,替沈姑娘请了三个月假。事实上,他更希望单位能把沈姑娘开除了。

  还上个劳什子班。

  要上自家啥职位没有?

  老妈花了这辈子最大的钱,找干儿子山河淘来一枚帝王绿观音吊坠,山河当然没打算收她钱,不收还不行;连李贵飞都有所表示,通过哼哈二将订购了一辆莫斯科维奇小轿车,要把小儿媳那辆不上档次的“大头鞋”给换了,值得一提的是,李贵飞在花钱这方面从不小气。

  老妈说,建昆呐,咱们家有个好家风,钱都归女人管。

  既然是好家风,李建昆得保持,但又有些为难,难点在于一个“都”字。

  于是,他和沈姑娘商量每年一上交,今年的已经给了,存在哪哪都有的中行,方便沈姑娘花销,户头是她名字,不好存太多,一千万。

  沈姑娘有点懵。

  特地回了趟娘家,不知所措。

  她妈劝说道,都是夫妻了,不能再见外,建昆给你零花,你得拿着,得敢用,莫要亏待自己。

  沈学山骂婆娘净教些歪道理,告诫女儿即使再殷实的家底,勤俭持家的美德也不能丢,得言传身教,代代相传,莫要养成儿孙们的败家性子。

  沈母反驳道,那建昆挣这么多钱做什么?

  沈学山说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

  吵得不可开交。

  其实这钱沈红衣也不敢不拿,她知道今时不比以往,再不拿丈夫真会生气,她不想他生气,她只是不知道该怎么用而已,拿着心慌。

  父亲的话给了她一些启发,她又想起1+1慈善基金会,生出些想法。

  她仍然想拥有自己的事业,但是记者这行当,大概率丈夫不会再让她干,她或许可以在自己拥有一份事业的同时,也能给丈夫带来些助力。

  这次的舆论如果不是丈夫做过不少好事,许多人替他说话,不止会这样。

  李建昆替媳妇儿请这三个月假,也不光是想继续腻歪,有件正事,带她回清溪甸老家。

  春节过,二月末。

  老李家准备举家离京,回老家祖地,除了李云裳。

  她在弟弟婚礼之后,便匆匆赶回特区,毕竟嫁为人妇,有自己的家庭,得陪着丈夫和婆婆过年,但这个年注定过不痛快,家里两个全是病秧子,据说她的瞎子婆婆有些熬不住了。

  若不是赶上建昆结婚这件大事,玉英婆娘本想过去一趟,探望下亲家母。

  现在只能等回来后再说。

  首都火车站里,同样跟学校请过假的李云梦,显得格外高兴,好多年不曾回家,她都长成大姑娘了,不知道儿时的小伙伴,现在都怎么样,要知道在她那一代,她可是孩子王。

  所以小的们过得好不好,她颇为关心。

  书信往来终究不真实和具体,她必须亲眼见过才知道。

  “哇!啥情况,这么多人,比春节还热闹?”

  眼前黑压压一片人头,丝毫不比后世的春运场面逊色。

  “是喔,咋这么多人?”不常出行的玉英婆娘四下瞅瞅后,也是满脸惊奇。

  倒是成日在外面瞎混荡的贵飞懒汉,慧眼如炬,带着几分瞧不起的意思道:“进城打工的。”

  他并非瞧不起这些面有菜色、多半拎着尿素袋子的人穷酸。

  而是瞧不起他们明明这么穷酸,还要跑来打工。

  打工能有什么出息?

  在他看来,即使没本钱,在老家从养几只家畜开始创业,也要比打工强上一百倍。另外,如今在这懒汉的眼界里,赚钱的渠道简直不要带多。

  这年头真是干啥都是赚!

  人不畏穷,而畏没胆。

  所以他鄙视。

  李建昆和仍是媒体人的沈红衣相视而望,后者道:“听说规范经济之下,很多项目都落马了,乡镇企业倒闭一片。”

  李建昆点点头,既然她都明白,没作解释。

  眼前这一幕,是这个国家历史上,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次打工潮。不仅仅局限于南方沿海城市,各地方的人们都向大城市蜂拥。

  史称“百万民工进城潮”。

  这之后,许多人便开始漂泊离乡的打工攥钱生涯。

  少部分人最终留在了大城市。

  但更多的人,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大城市后,等干不动了,终究只能回到老家,然后他们的儿子、孙子,继续这样的外出打工生涯。

  令人唏嘘。

  呜

  火车开动。

  春节刚过,这时节离开首都的人倒是不多,所以车厢里还算宽松,至少大家都有座位。

  旅途漫漫。

  李建昆戴着鸭舌帽和墨镜,不好张扬。

  老李家两口子毕竟上了年纪,精力不支,熬不住多久就得眯一会儿。

  风华正茂的李小妹精气神好得几乎要外溢,叽叽喳喳,手舞足蹈,举手投足间玲珑有致的身段尽显,俏皮可爱彰显无遗,不知引得车厢里多少老少爷们哈喇子狂流。

  跟她小嫂子扯东扯西,一会儿讲她崔师傅又有新歌,瑟于她是全世界第一个听众;一会儿讲他们班有个胡大鼻子,其貌不扬,但戴上一个披头散发的头套,演起武林高手来,叹为观止,侠气冲天。

  “清溪甸是什么样的?”

  沈红衣倒是对丈夫的老家,此行目的地更感兴趣,有些期待,有些忐忑。

  她想先了解一下,尤其是风土人情,必须打听清楚,否则万一闹出洋相,甚至是让人觉得她没有教养,便是大问题了。

  “大山疙瘩里的地方,还能怎么样?”

  李小妹耸耸肩道:“老旧破呗,这么说吧,如果我家还住那,我二锅也没现在的事业,即使你俩是同学,也不大可能看上他。”

  “不过。”

  李小妹话锋一转,小嘴扬起,面露追忆:

  “那儿有绿水青山,还有大海,有最好最护短的乡亲们,有最够意思的小伙伴们。”

  听她这么一说,沈红衣脑子里便有了画面。

  大山里的穷乡僻壤,不过依山傍水,自然风光秀美,民风淳朴。

  “你们那边的方言怎么说来着?你教我一些,尤其是向长辈打招呼的那种。”沈红衣又问。

  李小妹倏然瞪大眼睛:“你想学我们那边的方言?”

首节上一节1266/1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