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50节

项烈和董良平听的惊叹连连,十万人啊!

苏总管真是好胃口!

连十万人他都敢吞!关键是还真的被他吞下了!

苏总管才是个真正的狠人呐!

平时的苏定方,不善言辞,为人严谨,不苟言笑,不过却真应了那句:人狠话不多!

如今薛延陀已经没什么像样的抵御力量了,这个时候平推过去,那就真的如割韭菜一般。

当三千营、十八骑、西路军、北路军在草原上驰骋时,东路军的刘仁轨也打入腹地。

不同于其他几路大军,刘仁轨没有打完就走,最起码在与高句丽的边界一线,没有打完就走。

而是沿着高句丽北部边界线,一路修筑城池、关隘、守捉城。

这明显是想赖着不走了啊!

人看了也没办法,打又打不过,还能怎么办!?

之前,人也纠集了5万大军,气势汹汹的攻入宁国。可刚一照面就被击溃,而且一战就被俘虏了近4万人。

接着,人又赶紧凑了4万大军,想挡住天宁军北进的步伐。

但是,又以失败告终。

后来,人听说:

这次打败他们4万大军的天宁军只有8000人。而且,这8000人的统领,还是个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蛋子,名字叫做薛仁贵。

后来,新兵蛋子薛仁贵,率领这8000人一路向北、向北、再向北,从辽水打到粟末水,从粟末水打到黑水。

纵横三千里,无人能挡!无人敢挡!

而左副总管程务挺,同样率领8000人,与薛仁贵齐头并进,一东一西,两支队伍相互配合,一路向北。

一直推进到黑水出海口,这才折返回来。一路上扫荡大小部落无数。

而刘仁轨率领一万四千天宁军,坐镇与高句丽的边界,一直叮叮当当的采石、修路、筑城、修港口。

俘虏以及掳获的部众,源源不断的从北方押来,各项工程的进度也越来越快。

刘仁轨这时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俘虏的妙处,才算弄明白了王上对俘虏情有独钟的原因。

就这样,黑水道行军大总管,却一本正经、有条不紊的搞起了基建。

刘仁轨这一通骚操作,把部下和兵士们都给整懵逼了。

可是,当刘仁轨把自己的军情奏报,以及基建图纸,一同呈递到垂拱殿时,李恪高兴的差点把嘴给乐歪了。

高句丽北部边境在中间凹了一个弯,这个凹陷的弧线以北是粟末部的领地。而这个凹陷的底部,几乎处在高句丽整个版图的中心。

也就是说,只要占据这里,就可以随时直插高句丽腹地。

若是再结合山势、河流等天堑,分分钟能把高句丽分割成彼此不能相顾的好几块。

现在有了用兵的借口,那就死死钉在这里。

要知道,高句丽的目标可不只是南下吞并整个半岛,更有野心北上占据广阔的东北大地。

而一旦在高句丽北部边境,砸下一排钉子,就直接阻断了其向北拓展的通道。

高句丽若要北上,先想想如何攻破一座座水泥筑成的钢铁般的堡垒吧!

把高句丽阻挡在这一排钉子南面,北部的各部落,宁国也不需要立即去占领。当条件具备时,只要宁国有意愿,随时可以来吃掉他们。

李恪不得不感叹刘仁轨目光之毒辣,思虑之深远。

不愧是历史上的大唐名相啊。

而刘仁轨不仅用水泥筑城,还开山修路,把这一区域与宁国连通。而且这条路还直通海边,又在海边修建海港。

这海港的位置,正是后世的海参崴!

第68章 战事结束,大获全胜,全军封赏

出兵以前,李恪就曾说过,几路大军的总管,可以完全自主自决。

但李恪实在是没想到,刘仁轨会给他这么大一个惊喜。这一个策略,把北部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圈成了自留地。

不过,惊喜还不止这些。

两个月前,锦州港已经投入使用,宁国自己的制造的数艘五千料海船,已经装载着多种大宗商品,运往大唐的登州、扬州、广州,以及高句丽、新罗、百济、倭国售卖。

当宁国的海船回程时,一些大唐的和新罗的商船也跟随而来,想尝试寻找其他合适的商品。

结果,宁国生产的马车、各种灌溉农具、各种家具、毛纺产品被装了一船又一船。

尤其是一款制作面条的机器,让这些商人们直呼神奇。

唐代时,面已经成了主食,什么索饼、汤饼、蒸饼……

这里的索饼、汤饼就是类似后世面条的烹饪方法,只是还没有那么精致。

看着面条机轧出来一根根粗细均匀的面条,且粗细可调节,这帮商人简直不敢相信,居然有这种神仙手段!

这样的神器,进货回去,必定大卖啊!买买买!赶紧下单、装船!

随着海船回来的,不仅有大量的商人,还有李恪在齐州时,安排前往扬州、润州、苏州、杭州等地开设各种商铺的掌柜。

这次,他们亲自过来正是为了押送每年的盈利,前两年都是送往齐州,从今年开始要送到宁国了。

李恪当年到了齐州后,就悄悄派人前往一些商业重镇,开设自己的商铺。

选一些精明强干的人,加上灌输给他们后世的营销理论,一个商铺开起来后,很快就能赚的盆满钵满,然后就可以开下一个。

以这种滚雪球的方式,商铺越开越多,收益也越来越大。贞观时期又没有任何商税,利润十分可观。

长安、洛阳、太原几处的盈利通过陆路、运河,送往宁城。而江南一带的几个商业重镇的盈利,全都汇集到扬州,而后在宁国的海船回程时,装船运回宁国。

当各地商人在宁城西部的商业中心,选择各自要采购的商品时,李恪派出的几路大军相继凯旋归营。

各路大军都取得了圆满的胜利,不仅把敌人赶出了国门,还连带着收了不少利息。

北路军俘虏了**

**多人,西路军俘虏**

**多人,东路军前后俘虏**

**多人。

各路大军合计俘虏16万左右敌军,战场上缴获马匹约20万匹。

把敌人打残、俘虏之后,三路大军又到对方各部落刮了一遍篦子,刮回来:青壮劳力及育龄女子共43万,羊200多万只,牛20多万头,马10多万匹。

这一仗打了两个多月,无论是薛延陀还是北方两大部落,都已经十分虚弱了。

好在刘仁轨在高句丽北部边界建立了一条防线,不然的话,高句丽必定会乘虚而入,趁机将整个室韦、的领地全部收入囊中。

面对那么大的地盘,李恪也眼馋的不要不要的。

但他之所以没有现在就去吞下两大部落,实在是因为手里的兵力太少,整个宁国的人口也才三百万,兵力也才15万。

虽然有俘虏兵可以备用,但俘虏兵不能作为主力使用。不然的话,风险太大。

另外,李恪准备大力发展工业,单这一方面就需要把大量的人口投入到工业生产里去。

若是把青壮年都招入军队,那么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停滞。

到时候,虽然军队很强大了,但是国民的生活过的苦哈哈,那也没啥意思。

还有就是必须得保留足够的兵力,防备身边的高句丽。

目前的高句丽,是实力足可以和大唐叫板的存在。因此,宁国还不能和他发生正面的冲突,必须谨慎防范。

到现在为止,立国还不足一年,能守住基本盘,就是成功。

一味的极速扩大地盘,只能是虚胖。那样的话,将不得不四处分散精力防守,反而会四处漏风。

所以目前要做的,就是尽快消化已经取得的成果,把目前的版图打造成铁板一块,然后再以此为基础,横扫六合八荒!

李恪亲自到各军营慰问,然后是一番军衔提升、一番通报表彰、一番庆贺狂饮。

最牛新兵蛋子薛仁贵,被授予上校军衔,相当于正四品的官职了,这让第一次上战场的薛仁贵怎能不激动、不感恩!

十八骑的统领董良平,也被授予大校衔,其他十七人也都各以军功授衔。

这是一支奇葩的队伍,统领是大校,其他十七人最低也是少校,没有小兵。

好吧,作为李恪的亲军,就没有正常的。

比如,三千营的兵士,全都是筛选自俘虏兵。李恪曾下令,每一场战斗中,杀敌最多的俘虏兵,让他做百夫长。

因此,这些优中选优的三千营兵士,几乎都顶着百夫长的名头,但却没有夫可长。

大校一衔,相当于从四品的官职,也让董良平开心不已,这可比跟着罗艺干的时候强太多了!、想想几个月前,自己决定效忠宁王,是多么明智的决定!

另外,坤字营统领左宽、奉命追捕夷男的赵文昊,也都有晋升。

赵文昊带回消息,夷男确实已经死了,其弟伊特支登上汗位,开始了征伐漠北其他部落的进程。

漠北且得乱一阵子了,暂时不用忧虑来自这个方向的威胁了。

让李恪头疼的是,董良平、项烈押回来的几千俘虏,这些都是夷男的妃嫔以及宫女,还有宗亲、大臣及其家眷。

中原王朝俘获前朝或者异国的后宫、宗室、贵族后,男子的话,会被送到司农寺成为官奴,参加各种繁重的劳动。

而女子,一般都是送入掖庭宫成为皇帝的婢女。

皇帝看上了,就会叫来享用。如果活好、人乖、姿势多,就有可能一点点往上提升,甚至做到皇后的先例也是有的。

反正就是各凭本事了。

掖庭宫?司农寺?李恪根本没设置这样的地方,往哪里安置?

男子倒是好安排,直接送去挖矿吧!

女子呢?

不管了,交给自己大老婆苏嫣好了,反正后宫的事都归她管,让她头疼去吧。

就这样,薛延陀这个辽阔且强盛一时的汗国,所有妃嫔、宫女,宗室、贵族的妇人、媳、女,全成了李恪的婢女。

如果没有人帮她们赎身,她们要一辈子待在李恪的这个精致小王宫里了。

第69章 吓了我一激灵

在宁城南城区的一个奢华旅店里,来自扬州的富商彭翰音、贺睿广,刚被小厮带领着进入各自的房间,就相继发出了惊恐的呼声。

“啊!”

“哎哟!”

“贵客,怎么了?”小厮赶紧敲门询问。

大约半刻钟,房间里还是没有动静,小厮有点急了,准备强行破门进入查看。

就在这时,房间的门从里面打开,彭翰音从里面走了出来,眼睛里满是热切。

首节上一节50/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