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182节

还有一部分,已经倒下了,但是却是抱着敌人倒下的,要么在狠狠的掐着对对方的脖子,要么是把在对方的脖子里咬开对方的血管……

天宁军箭弩方阵的兵士们射光了身上的箭矢,然后拔刀冲了上来。

本来唐军略占上风的局面,因天宁军正规军加入肉搏,天平开始向天宁军一侧倾斜。

唐军作战的确很猛,也的确很愤怒,奈何潼关实在放不下更多的军队,地方太小了。

用句很残忍的话就是,前面的人不死掉,后面的人就没法上来。

另外,如果潼关一旦不保,唐军就要全力守华州,毕竟华州后面就是长安城了。

唐宁双方兵士,站着的依然在互相砍杀、摔打。

没了力气的躺地上抱在一起互相撕扯、啃咬。

更令人称奇的是,有个别兵士竟然遇到了自己的老乡、朋友,此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刘老三你来真的是不是!那我可不客气了!”

“就凭你张初七这个怂货,不客气又能怎样?”

“彭二,你他娘的真砍我啊!”

“你刚差点把我送走,咋滴?只能你砍我?”

……

不管是站着的,还是躺着的,都在一边竭尽全力置对方于死地,一边互相辱骂,亲娘八辈子都被拉出来鞭尸。

正战场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地上喷洒的血液汇集到一起,默默地流向远方,流进了黄河,流进了母亲河。

血脉又融为一体。

李恪、苏定方一行人带着主力前进到了潼关前,

看着眼前惨烈的场景,李恪无奈地摇了摇头,“尽快结束战斗吧?”

很快,天宁军的又一个步兵方阵加入战斗。

看到天宁军又涌上来大批新生力量,唐军这边士气开始下滑。

双方拼白刃,拼的就是勇气、士气,这玩意一旦泄了,就再难聚集。

局势开始一边倒的朝着利好天宁军的方向发展。

毕竟有李恪、苏定方这样的大佬压阵,天宁军士气更加高涨,开始压着唐军打。

潼关守军统领,中郎将苗文成,在砍杀了数十名天宁敢死队后,终究因体力不支,逐渐倒下了。

而后,被一哄而上的天宁军砍杀。

这也标志着,唐军失守潼关。

第271章 何以破宁军

长安城中,一派鸡飞狗跳的华丽景象。

自己登上皇位的依仗,皇后;自己的登上皇位的两个最强对手,皇太孙、晋王;全不见了!

魏王表示很愤怒!

当时负责去立政殿查看的护卫首领,被魏王砍了,其他护卫一人五十军棍,不死也得残。

而后,派出十多支飞骑,往长安四个方向追赶。

同时,长安城中也在大搜捕,每一坊,每一院,每一个房间都不放过。

“废物!废物!都是废物!”魏王抱着肥硕的大肚腩在房间里踱来踱去。

“阿娘,你真的要处处与我作对吗?为什么?为什么?”

魏王此时很郁闷,之前太子突然服毒自尽,让魏王接任监国之位,一些正直大臣就有所怀疑,后来有了皇后的懿旨,那件事也就暂时放下了。

可如今,皇后竟然带着暗夜出走!?

这问题就大了!

一时间,那些耿直的大臣就彻底摁不住了,尤其是魏征、房玄龄等。

由于魏征的出身,李二离开时并没有把他拉进辅政大臣的小团体。

房玄龄倒是被拉进来了, 可房玄龄却在病床上一躺就是几个月,还处处跟太子拧巴着来,后来被太子踢出小团队。

最近,魏王想着,房玄龄被太子冷落,自己只要给他一点机会,肯定能得到一个治世能臣的效忠。

结果呢,好家伙,比魏征还能折腾,于是,魏王干脆勒令房玄龄在家继续养病,不得出门半步!

于是,魏王身边就成了长孙无忌、高士廉这样的老奸巨猾,以及岑文本、杨师道这样的“识时务者”。

把房间里的所有瓷器都摔完后,魏王的怒火渐渐熄灭,也冷静了下来。

“好吧!你们都走吧!既然都走了,那我反倒不用缩手缩脚了!”

太极殿的偏殿里,魏王把几个辅政大臣以及自己的亲信们,叫到了一起,开始协商下一步的计划。

太子一般懒得到太极殿去,日常公务都在自己的东宫处理了。

可魏王不同,他知道自己的监国之位是怎么来的,为了增强法理性,他不得不捧着大肚皮来到宫里。

“河套驻守的宁军已经关中北部的原州、庆州、泾州,河东道的宁军占领了丹州、同州、坊州、州,整个关中北部都已经落入贼人之手,即将进入关中平原!”

“而东部的尉迟将军也在苦苦支撑。我们毕竟有数十万军队,说什么也不能坐以待毙!”

魏王提到几十万军队时,显然声调高了几分,底气也足了几分。

“殿下,愿意让这几十万军队从长安周边抽调到别处?”杨师道惊诧问道。

“有什么不愿意的?只要能把宁军堵在关外,我们长安就是安全的,如果让对方进入关中,就算在长安周边放再多军队也没用,反倒被粮草问题压垮!”

长孙无忌等几人一听魏王这句话,陡然眼前一亮。

嗯,有点格局了,比之前那个怕死的鸵鸟太子强一些。

前面,太子为了提升自己的安全感,不顾众臣劝阻,把精悍军队全都调到长安城周边,围的铁桶一般。

现在这个魏王能说出这句颇有格局的话,众臣似乎都要感动哭了。

“殿下英明!如此,才是御敌的上策!”杨师道略显激动。

确实,这比太子的鸵鸟战术大胆了不少。

但是长孙无忌却知道,这是魏王的背水一战。不同于太子,魏王避无可避。

太子就算输了,他还是太子,他是正统的皇储。只要太子捂紧脑袋,西征的那个裁判回来后,他就还有翻盘的机会。

而魏王不行,他是靠很脏的手段上位的,首先没有那么多助力,如果他败了,李恪就可以用正义的借口把他剁了,大唐的国民还会拍手称快。

可太子输了,如果李恪把太子剁了,那大唐的国民即使表面上不反,背后也会暗暗涌动、积攒着不安定因素。

这是这个时代尊皇、敬天的体现,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认识到这些,魏王的防御策略就不会照搬太子了。

“如今,最危险的就是潼关了,宁军主力大规模集结在潼关,如果能够抽调军队离开长安的话,当务之急是增援潼关!”高士廉哗哗的抖着手里的一沓军报说道。

其他人也点了点头,没有不同意见。

不过,长孙无忌却开口道,

“潼关沟壑纵横,地势狭窄,无法布置大量守军,再加上尉迟将军在华州镇守,可以随时支援,倒是不需要太担心。”

“我们应该考虑的是,万一宁军突破潼关后,关中大平原上,对于宁军的骑兵和火炮,将难以抵挡,对此,我们有什么对策?”

长孙无忌这一番话,对于刚刚热情高涨的会议现场,无异于是一盆冷水。

是啊,由于地势关系,宁哪军进入关中的速度,没有在河北道、河南道、淮南道那么快了。

如今,北方的宁军被大山阻隔,正在一点点向关中推进;东部的宁军被挡在潼关以外。

南方的宁军也被阻挡在终南山上的关隘以南。

可一旦对方入关后呢?大唐有什么反制手段?

如果没有的话,整个关中,怕是像河北道那样,用不了多久就沦全部陷了!

“这一点确实不得不提前考虑。还有一点,宁军暂时没有向广袤的陇右道用兵。现在所有的兵力都用在了关中。”

“也就是说,宁军可以集中所有兵力对付我们,我们以关中之力却要承受整个宁国的压力!”

“那么,我们是不是有什么办法,分散这些压力呢?”

岑文本赞同长孙无忌的说法,同时也提出自己意见。

“这是两个问题,应对宁国骑兵和炮兵的问题难解决,但这个却很简单,只要在其他地方,向宁国开战就可以了。”

说着,高士廉看向魏王,“殿下不是说,吐蕃一直在松州陈兵吗?”

魏王眼前一亮,“对啊!让吐蕃向剑南道用兵!必定能减轻宁军对关中的压力,而我们却不用损伤一兵一卒。”

“那吐蕃岂能愿意?故意会索要不小的好处吧?”杨师道觉得这事不太靠谱。

让吐蕃大军进入关中协守,那些吐蕃兵士跟大爷似的,天天在长安城里闹事,把长安城里嚣张的纨绔都给比下去了。

若是再让吐蕃出兵直接攻打宁国,不知吐蕃愿不愿意,或者说得需要多大的筹码?

“呃,这个杨公无需多虑,本王会与吐蕃协商的,相信问题不大。”

魏王说话时眼神有些躲闪,显的有些不大自然。

第272章 宁军进攻受阻

长孙无忌自然注意到了魏王这一细微的反应,不过没有多说什么,只要能够打开局面,暂时付出些代价也是值得的。总比丢了国都强!

“那宁军的炮兵和骑兵呢?”岑文本又提到了这个问题。

“至于骑兵,我们尚可勉强应付,毕竟我们各军中也有马队,大不了把各军的马队集中起来,跟宁军的骑兵方阵硬碰硬!”

魏王拳头攥得紧紧的,说到骑兵,他又是窝了一肚子火。

李二在西征时,为了尽快的到达,麾下军队全部都是骑兵,而且一人多马。

这一下,就带走了几乎大唐所有的骑兵,只留下少数骑兵,也只是配合步兵作战使用,已经没有完整建制的骑兵军团。

想到这些,魏王能不恼火吗:

带着大规模的骑兵军团杀向波斯,父皇倒是神气了,可我咋整?

如今,面对宁国的骑兵军团,也只能拼凑各军中的分配的少量骑兵了。

“这一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最起码能抵挡一阵了。那么炮兵呢?”

又回到了这个问题上。

宁国的宣威炮简直让大唐伤透了脑筋。

原本大唐有购买自宁国的振威炮,当初太子派侯君集侵入宁国时,振威炮一度显现神威,把宁军打的不敢露头。

当时,唐军都认为,宁国这些傻子,把这么厉害的武器卖给他国,是不是傻?咋样,被教育了吧?

唐军还一度觉得,有了振威炮,打下宁国,也不是太难的事情!

首节上一节182/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