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147节

那几人只觉一道寒光从自己颈部一闪而过,然后一道血线飙出,几人个个手捂脖子,而后陆续倒地。

第218章 弹劾宁王李恪

相似的场景还发生在太行八陉的其他各条通道,以及河东道的其他入境之路上。

已经有近百支世家的商队遭到屠杀。

人货全毁。

而这些实施刺杀的人,正是李恪手中的游隼、鱼肠、混元卫三把利器。

连续多天,河东世家偷偷派出去采购的商队,一个也没回来。

不仅没有把所需的货物采购回来,还白白损失了大笔的采购款。

河东道边界附近,大量商队被屠杀的消息传出后,一时间,河东道商界风声鹤唳,外地的商队都不敢进河东道了,商业几近瘫痪。

幸好有宁国一船一船的运来那些用于阻击河东世家的货物。

外地商队不敢来河东,导致河东道商品供应不足,价格暴涨。

于是,不论是不是宁国专有商品,全的是价格成倍的往上翻,不愿意在拥堵上节俭的河东世家,这下生活生活成本就更高了。

等这几家人弄明白真相后,已经是多日之后了。

最后他们不得不捏着鼻子吞下苦果,以五倍于平时的价格采购宁国特有商品,以接近五倍、甚至更高的价格采购其他货物。

这几家人都窝着一肚子火,于是加紧催促朝中的族人,尽快实施那个计划。

长安,太极殿上。

李二的宝座下一阶,摆放着一个微型的宝座,太子端坐其上。

“臣民部侍郎裴宜民,弹劾宁国王李恪,以诓骗、讹诈、偷渡等手段,从大唐大肆掠夺人口,如今已达80万户!”

“人口大量流失,造成了大唐赋税锐减,兵源严重匮乏!而且,大唐百姓被骗至宁国后,那宁王不给耕地,百姓没有生计,不得不沦落为工人商人等贱色。”

“恳请监国太子,为大唐计,为大唐百姓计,务必讨回自己的百姓,让他们回归大唐,继续男耕女织的安稳生活。”

“哦?宁国竟然掠夺我大唐户数已达80万!有这种事!?”太子身体陡然前倾,作吃惊状。

“臣兵部侍郎薛元雄,弹劾宁国王李恪,长期霸占大唐云中都督府、定襄都督府,以及长城各关隘……”

“臣吏部侍郎王英昊,弹劾宁国王李恪,扣押大唐将领程务挺、刘仁轨、苏定方、裴行俭、王玄策、张俭……”

“臣礼部侍郎柳承嗣,弹劾宁国王李恪,作为高祖皇帝之孙,圣上之子,长达三年时间出走境外,不在陵前缅怀,不在膝前尽孝……”

“臣刑部……薛……,弹劾宁国王李恪,在江南道、岭南道,以缉拿海盗之名屠杀大唐百姓……”

其他人一听,这,是世家集体向宁王发难吗?

难道又有什么大事发生?

我错过了什么?

这些河东的大族怎么与宁王怼上了?

这事与我无关,我还是往后站站吧!

众臣乐见其瓜,于是,拿出忠实观众的态度,看着河东世家的族人继续表演。

“臣御史……柳……弹劾宁国王李恪……”

“臣中书舍人……裴……弹劾宁国王李恪……”

“臣门下侍郎……薛……弹劾宁国王李恪……”

“臣将作少监王哲茂,弹劾宁国王李恪诱拐良女,以不齿手段,骗聘将作少匠阎立德、将作监丞徐孝德之女!”

“而且,徐监丞的女儿,一次性就骗走两个!”

嗯?

什么?

啥玩意?

众臣正在听着一个个的弹劾李恪给大唐带来的伤害,可怎么突然听着听着歪楼了?

怎么采女入宫的事也弹劾,这些人有点太不正经了吧?

等等!

宁王聘了谁的两个女儿?

徐孝德!?

这时,朝臣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阎少匠,此时当真?”阎立德边上的人,立即发问。

“呃,小女早已入了宁王宫。至于徐监丞之女,某,不知。”

“可是被诱骗入宫?”

“别听他们瞎说,小女是宁王妃亲自礼聘入宁王宫的。今天这个局面有点不大对劲,别多嘴,且看他们蹦吧。”

阎立德稍作解释就不再说话。

将作监丞是从六品下的品级,是没有上朝的资格的,其他人也想立即向徐孝德求证,奈何当事人不在。

“难道那个传奇才女已经被宁王抢先下了聘礼?”

“什么,徐家的天才少女已经有了婚约!?”

“徐家两女在同龄人中,才情上佳,与成年人相比也不遑多让,就这么订婚了?”

“宁王,眼光真是毒辣啊!”

“下手也真是快啊!”

听着下面的人议论逐渐歪楼,上面坐的太子,脸色有点不好看了,向裴宜民几人递了个赶紧掰回来的眼神。

“殿下,宁王凡此种种罪行,罄竹难书,简直是恶贯满盈,不讨伐不足以平民愤啊!”

“殿下,宁王无端占有我大唐国土拒不归还,这让我大唐颜面何在啊,必须收回我大唐国土!”

“殿下,我大唐数百万百姓被掳掠至宁国,至今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急需我大唐雄师前去营救啊!”

“殿下,据说薛延陀、高句丽、百济、新罗等诸国王公大臣都被那宁王驱赶着伐木、挖矿,这成何体统啊殿下!”

“殿下,宁国百姓苦宁王久矣!请殿下务必早发义师,讨伐宁王!”

太子满意的点了点头,终于把歪楼给掰回来了,这就对了嘛!

不过,这还不是他最终表态的时候,因为,按照彩排,还有一些环节没有上演。

“殿下,臣反对直接出兵!这些微末理由,怎么能轻易兴刀兵呢!”

隐忍不发的长孙无忌终于开口。

“哦?舅舅有什么见解?”太子难得当众认舅。

“臣以为,宁王是圣上之子,所谓宁王,和魏王、齐王一样,都是圣上对自己儿子恩封。”

“不同的是,宁王的能力相比其他兄弟更为突出,在封地主政期间,拓展了封地面积而已,这是功劳。”

“可有功也不能胡来呀!如今宁王在封地犯错,那就应该与魏王、齐王、蜀王犯错一样,把其召回,改封别处,以示惩戒!”

“说到底,宁王是圣上的儿子,作为皇子,宁王国的土地嘛,那就和魏王国、齐王国、蜀王国的土地是一样的性质,都是大唐国土!”

“因此,殿下可以监国太子的身份,召回自己的弟弟,也就是三皇子李恪,而后,派人接管宁王封地。”

“无论是作为兄长,还是作为监国太子,都是不可忤逆的!如果三皇子不从,那就是大逆不道,天下百姓不会答应的!”

第219章 宁国与大唐,必有一战

说到底长孙老狐狸就是想又当又立,将来也好给李二一个交代。

先给李恪扣一堆帽子,让其拉领罪认罚,摸准了李恪不会就犯,于是就可以假惺惺的以正义之名,发兵宁国。

河东世家找到长孙无忌时,他一开始还有点抵触,毕竟长孙无忌是关陇贵族的阵营,是大唐的创业班子。

大唐创立时,可以说这群人是出大力流大汗的一群人。可是,立国之后,又不得不依靠世家大族的力量来治理。

这就产生问题了。

打天下时,是我们出生入死;轮到坐天下了,你们挤到前面去了,这能忍?

因此,作为公司创业元老的关陇贵族,与作为职业经理人的世家大族,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矛盾。

平时这两股政治力量,在朝堂上是互相制衡、互相攻伐的。

因此,当河东世家找到长孙无忌时,他表现的十分反感。

可当对方说明来意之后,长孙无忌当即表示:真香!

双方有共同的敌人,而且是让自己损失惨重,恨的咬牙切齿的共同敌人,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当他们带着那一计划私下找到太长时,太子还是被这一计划惊到了。

在李二告诫太子被李恪严密监视,且百骑司都没办法解决。反复强调不要去招惹李恪,太子是真怕了。

因此,这半年来,他一直很安生,没有继续找李恪的麻烦。

当长孙无忌与河东世家的人说明计划后,他一开始是拒绝的,十分抵触。

然后,长孙无忌拿出了一份长长的支持者名单。看了那份名单后,太子直接就飘了,当即就找来了侯君集。

这下好了,全是被李恪坑到肝颤的人,几反势力聚到一起,很快就达到了沆瀣一气的完美境界。

于是,就出现了朝堂上那出剧情。

巧就巧在李二御驾亲征前,指定的四个辅助太子监国的大臣,没有一个给力的。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最近一段时间,病重在家休养,有时候还处于昏迷的状态。

门下侍中杨师道出身自世家大族弘农杨氏。世家大族之间都是同气连枝的,因此杨师道对此事的态度也很暧昧,算是半推半就的站在世家一方。

中书侍郎岑文本是个滑头,他在投降李唐以前,就是南方其他义军萧铣的重臣,后来投降李唐,又混到了大臣的第一梯队,其政治聪慧和圆滑程度可见一斑,因此他对此事是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

剩下的就是高士廉了。高士廉可是长孙无忌的舅舅,他当初借给长孙无忌的钱最多!至今还是一笔烂帐,他的态度就显而易见了。

也正是因此,朝堂上能做的主的人,全是想干趴李恪的人。

几天后,太极殿上的这次演出,就原原本本的传到了宁城。

“阿郎,大唐估计要对宁国用兵了!”

垂拱殿里,妙蝶急匆匆送来刚刚收到的枯叶的情报。

“真的!?”李恪一听,双眼冒出精光,还想还有压抑不住的兴奋。

嗯?怎么回事?阿郎怎么这副表情?

李恪的激动、兴奋的反应,一下子把妙蝶看懵了。

“阿郎,婢子是说,大唐有可能要对宁国用兵。”妙蝶以为自家阿郎没有听清楚,于是又重复了一遍,同时把情报递了上去。

“我听到了。如今宁国没有战事,天宁军闲的发疯。不怕大唐对宁国用兵,就怕大唐永远不对宁国用兵!”

首节上一节147/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