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第89节

创作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那种一天能写几万字的只存在于电脑时代,而且有灌水的嫌疑,

如今陈建国只能提着毛笔写字,同时因为编辑要求很严格,不仅不能灌水,还不能有错字病句,再加上需要思考剧情,所以他的创作过程未免有点慢,

快的时候一天能写两千多字,若是慢下来,还要反复修改的话,可能一天也就只能写八百一千的样子,

如此,到1960年元旦时,他终于完成全篇十一万多字的中篇小说创作,

原著是10万字,他终究还是灌了一万多字的水,

如果按现在的稿费……咳咳,这个不是关键,

关键是要好看!

陈建国将整篇文章反复检查了几遍,再工工整整抄写在白纸上,便在元旦这天,将稿件投寄出去,.

至于投递单位,自然还是老客户“少年报”。

先在报纸上赚一笔,打开名气后等出版社找上门再赚一笔,多划算!

邮局门口,陈建国穿着皮袄两手摩挲,默默想着自己在60年代成为万元户的场景,

要是真能发行几百万册,那是多少钱来着?

这时旁边一个声音传来,“陈建国,你在这儿干什么呢?又投稿了吗?”

陈建国转头看去,只见袁天两手揣在袖笼里,颠颠地跑了过来,在他身边,不出意外的跟着林大河和赵跃民,

他们3个如今也算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上学在一块儿,放假了还在一块儿,都不腻的吗?

陈建国也没回答他的话,只是看了看他们,问道,“这么冷的天你们不在家里待着,这是要去哪儿啊?”

今年冬天来得早,1月27日就是除夕,所以尽管才元旦,天气也冷得可以,

以陈建国现在的体质,还是穿了一件内里衬了兔皮的棉袄,头上戴着兔皮帽,才敢大摇大摆地上街,

他们3人身上的衣服可没这么厚实,却还敢在外面玩,只能说一句小孩子火气大,

哦,对了,自己也是小孩子,

就在陈建国默默反省的时候,便听见袁天说道,“没要去哪儿,就瞎逛,”

顿了一下,袁天突然问道,“唉,陈建国,我听我妈说有人给王老师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人你见过没?”

嗯?

陈建国一听愣了,呆呆地看着他,“你说的王老师,是我姐?”

袁天呵呵直笑,“不是你姐我能问你啊?再说了,咱们学校就你姐姓王,除了她还有哪个王老师啊?!”

陈建国眼睛眨呀眨,

什么?有人给我姐介绍对象?

这事我怎么不知道,有问过我意见吗?

随即指了指他,眯着眼睛问道,“阿姨有没有说,那人是谁啊?”

“不知道啊,我就听我妈随口一说的,”

袁天摇了摇头,随即反应过来,“哦,原来你也不知道啊,我还以为你知道呢。”

然后他看陈建国皱着眉头想着什么的样子,便转过头对着林大河和赵跃民摊了摊手,随后对着陈建国说道,“我们要去玩了,你要一起去吗?”

陈建国摆了摆手,“我还有事,你们去玩吧。”

袁天3人也不在意,反正他们邀陈建国出去玩,就从来没成功过,如果不是在学校里还能凑一起说话、抄作业,他们还会以为陈建国不喜欢他们呢,

习惯成自然,现在也就无所谓了,

随即便挥挥手拜拜。

陈建国转头看了一眼他们的背影,再回头看向学校的方向,脸色满是古怪,

这个消息来得有点突然啊。

倒不是说王婉茹不能处对象,按照她的年纪来说,现在才处对象,可能还有点晚,

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规定,男二十、女十八便能结婚,

现在王婉茹已经19岁半,换成别人家的孩子,恐怕早就连孩子都有了,她现在才有人介绍对象,不说很迟吧,但肯定不算早。

第150章 专业人士

风中风中,心里冷风,吹失了梦,事未过去,就已失踪,此刻有种种心痛,……

陈建国走在寒风中,心里默默哼着歌,眯着眼睛搜肠刮肚地回忆大爷爷、欧爷爷、欧德丰、王光献、老钟等人传授的种种技能,

有耍刀的、打枪的、弄拳的、骑马的,还有钻山进林引弓射箭的,

打探消息,要从哪里下手来着?

那小子姓甚名谁、何方人士?品德才学如何、可是花花公子?一月能赚银几两、家有几人要养?模样能有我帅,揍上一顿可还敢出来?

走胜利大街穿过长江路,再拐到建设路,不一会儿便走到学校门口,

铁门上一把锁,王婉茹竟然不在?

陈建国眼珠微转,

差点忘了,今天元旦放假,她多半上午在家陪母亲,下午去王家看父亲,估计晚上才会回学校。

眯着眼睛想了想,转身又往回走,到了长江路上的供销社门口,往里看了看,再摸摸口袋,嗯,带钱了,便直接走了进去。

尽管已近春节,但今年的行市不太好,加上这么冷的天,供销社门市部里一个顾客都没有,只有几个售货员坐在一起嗑瓜子闲聊,那呵呵呵的笑声,隔着一条街都能听见,

啧啧,别人家连饭都不够吃,他们还能嗑瓜子,当时外婆就该选供销社去的,

去什么食品厂啊,除了点水果罐头、散装麦芽糖、不好吃的挂面、按季节生产的冬笋藕粉柿饼、口味古怪的饼干,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试制成功的代食品,别的什么都捞不着。

看见有人进来,售货员刘大妈懒洋洋地瞟了一眼,完全没有当年自己开店卖酱菜时的热情劲,

等看清楚进来的是陈建国,这才重新挂上热情洋溢的笑容,“小国来买东西啊,要买什么,大妈给你拿。”

旁边几人听到她的话,纷纷伸长脖子往那边看,

“哟,咱们的大作家来啦。”

“小国自己来的啊,没和奶奶一起?”

“是买文具还是买零食,买零食阿姨给你多抓点。”

好热情啊,谁说这年代的售货员都是冷冰冰的?!

在外面又和在家时不一样,陈建国熟练地装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咧着嘴笑道,“大妈好、阿姨好,我买点糖果。”

“要糖果啊,好,阿姨给你抓。”..

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立刻拐到另一边的食品柜台,同时还说着话,“要多少?一斤还是二斤?”

陈建国呵呵一笑,“阿姨,称一两就行。”

那人立刻回头,嗔怪地瞪了他一眼,“也就是你,换成别人要一两,我给他轰出去。”

随后便打开装糖果的布袋,拿过旁边的秤,往秤盘里抓糖果。

陈建国随意打量了一眼这里的布局,除了大门这边,其他三面都摆着一米高的木柜,木柜里面有什么,可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后面靠墙的货架上,则摆满了东西,从油盐酱醋到针头线脑,从锅碗瓢盆到糖果副食,还有什么热水瓶、搪瓷缸子、蛤蜊油、布匹、鞋子、铁熨斗、收音机、手电筒、煤油灯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基本可以满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

没等陈建国的视线收回来,那位大妈便趴在柜台上,对着陈建国说道,“哎,小国,你姐姐处对象了你知道不?”

来了!

陈建国嘴角微微翘起,刹那间又摆出一脸茫然的样子,“啊?不知道啊。”

旁边一个女的立刻拍了大妈一下,“别瞎说,两人还没见面呢,见面都觉得合适了才叫处对象。”

“哎呀,都同意见面了还能有别的?”

然后几人就又聊上了,

“是在县政府上班的干部,听说还是大学生呢,今年刚分配回来,”

“家离得不远,就在县府大院旁边那一片,虽说是村里人,但人家现在不成干部了么,也是城镇户口,工资拿37块呢。”

“就是家里条件不怎么好,爹死得早,家里就一个老娘,下面还有5个弟弟妹妹,……”

等陈建国拿着一小包糖果,从供销社出来,便将那人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

所以说,专业的事还得去找专业的人,打听消息这种事情,就没有比供销社的大妈们更专业的人了,

你只要往他们面前一站,各种各样的消息就会源源不断往你耳朵里灌,什么潜伏、偷听、尾随、暗查,就一个字,lo。

搞清楚情况,陈建国便回了家。

由于创作已经完成,他今天晚上就没有继续关在房间里,在跟奶奶和母亲说了一声之后,便独自跑到空无一人的民兵师部训练场,从装备库里面翻东找西,找出来一套小号的吉利服,打算练习一下老钟教的潜行术。

陈建国现在算是10岁3个月,但由于坚持锻炼,加上营养充足,个头比这个时代的同龄人要高一截,差不多能有一米四出头的样子,比大他两岁的袁天还高一点,

而这时候我国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却只有163厘米,其中北方又普遍高过南方,比如在山东那边,一米八以上的大汉比比皆是,过了长江往南走,一米六左右的个头算是比较普遍,更矮的也不少见,民兵山地连里就有不少小个子的兵,有的甚至还没有陈建国高,

按照他们身材标准做出来的衣服,陈建国穿起来一点难度都没有。

穿好伪装服,整理好装备,他便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天上完课放学,陈建国和往常一样走到王婉茹宿舍,便看见她背着帆布包准备出去,

陈建国眨了眨眼睛,“干嘛去呀?”

“呃,”

王婉茹无奈地仰天长叹一口气,随即摆了摆手,“哎,不说了,你先自己练,我出去一趟,估计很快就回来。”

顿了一下,又说道,“要是你练完了我还没回来,也不用等我,把门锁好自己回去就行,对了,待会儿别忘了督促巧儿写作业。”

说着便准备出去。

陈建国张了张嘴,正准备说话,

这时马校长突然出现在门口,看了看王婉茹,顿时眉头微皱,“你怎么连衣服都不换一件?”

随后又摆摆手,“算了算了,时间要来不及了,走吧。”

第151章 检验成果

看着王婉茹和马校长结伴出去,陈建国回到房间里安安心心坐着,似乎一点也不着急。

等王巧巧过来,先监督她做完作业,再送她回家,顺便在这里蹭了点吃的,之后陈建国也没回自己家,而是又到了学校,

今天早上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跟奶奶说过了,晚上要加练,会晚点回去,也不用怕他们担心。

宿舍里,点燃煤油灯,陈建国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练口琴,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王婉茹的悉心指导下,他已经能熟练掌握口琴和笛子这两种乐器,目前正在开始学手风琴,按照这种趋势,王婉茹还真打算对他倾囊相授。

寂静的校园里,只有悠扬的口琴声在回荡。

直到天色完全黑下来,校门口才传来一阵声响,

随着铁栅门开关的声音落下,没过几秒,王婉茹便出现在宿舍门口,看见陈建国还在这里待着,不由得有些惊讶,

首节上一节89/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