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是这位陈伟南先生,也为朝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可能有人会奇怪,为什么这么多爱国商人,港英当局都不去制裁,却只制裁霍先生一个人呢?
这就跟当年的朝战有关,战争爆发之后,内地战略物资急缺,却遭到西方的禁运制裁,不得已出高价采购,
当时港澳很多商人都贪图利润,加入这场“饕餮盛宴”,将无数或真或假的产品以高价卖给内地开在澳门的贸易公司,也有人为图赚快钱,划着船送货赚取高额运费,
这些人中鱼龙混杂,甚至还有不少港英当局的代理人,许多英国人也赚得盆满钵满,
所以如果港英当局以这点为借口进行制裁是行不通的,那巴掌打下去,直接就拍到自己脸上,
除非是抓现行,否则很难把“罪名”坐实。
唯有霍先生,一颗红心不留余地,竟然直接拿着内地开出来的物资清单在香港澳门两地大肆采购,被港英当局抓到把柄,
加上当时美国因为大量战略物资流入内地而愤怒,他们便顺水推舟,将霍先生拎出来制裁,既可以掠夺霍先生的商业资产,又可以向美国交差,
于公于私都有利,如此霍先生成为唯一一个被制裁的商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陆安成见陈建国知道陈伟南先生,还以为是他在香港的报纸上了解过,便继续说道,“陈老先生也是一颗公心,当年从不出售假货,卖给内地都是货真价实的东西,而且霍生找他采购的时候,还另有优惠,也是难得的爱国商人,
去年你刚走没多久,他就直接找到霍先生,询问新界农场的事宜,
因为星洲贸易公司的主营产品就是粮油,另外他还在新界开办了屏山企业公司,专门生产猪饲料,所以知道了新界农场,就以为是霍生有意进军粮农业,对于这位老先生,霍生实在不便隐瞒,”
说到这里,陆安成又赶紧解释,“不过霍生也没有说与你有关的任何消息,只是带他看了那柄刺刀,陈老先生便不再追究,后来还亲自过来找我,询问合作的可能性,我就把新界养殖场的所有饲料订单都给了他的公司,他也给了最优惠的价格,甚至还说,如果我们有意扩大在新界的农场业务,他可以提供便利。”
听他说了一大通,陈建国脸色有点古怪,
自己不过是小打小闹,竟然惊动了这尊大神,就很迷啊。
陆安成见他不说话,还以为他对陈伟南先生的底细了解不多,便说道,“陈老先生除了是星洲公司的老板,还是潮汕商会的会长、在港几十万潮汕人的精神领袖,连港英当局都要给他几分面子,如果与他合作,加上霍先生的力量,等于整个香港的华人世界都可以畅通无阻。”
陈建国笑了笑,说道,“放心,我说知道陈老先生,就表示清楚他的底细。”
陈先生身家清白,不需要沾惹任何污点,一身家业也是借着姐夫的帮助打拼下来的。
但是如今生活在香港底层的华人,想要出头却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正路,靠家里的供养读书出头,
可惜能走这条路的万中无一,
如果没有家财供养,或者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就只能靠“搏命”。
这个搏命并不是说混黑,或者说,混黑是搏命的一种,但不是全部,
就比如码头工人,香港的码头有限,但吃苦力饭的人却不知凡几,人家码头凭什么让你来开工?
首先就要有大老板肯关照,比如陈先生是大商人,掌控香港大半的粮油生意,手底下有几十条船,甚至还有码头的股份,他就可以将某个码头的搬运工作交给同乡会的人,
而同乡拿到开工权,却不代表就可以安稳工作,
这个年代的香港,黑的黑到底,白的却不白,
人家拿不到开工权,却可以打秋风阻止你开工,逼你让出一部分份额,
想要守住手里的东西,防止被别人抢走,就要拿命来拼,
如果守不住,大老板也会对这群人失望,转而将码头交给其他同乡群体,
如此一来,那些码头工人自然也就半黑不白了,
端了人家的碗,就要替人卖命,
所以陆安成说的“精神领袖”,就是代表陈先生手底下有几十万人手可以用,
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却也能看出陈先生在香港的影响力,
这样的人物,陆安成当然有必要提醒陈建国弄清楚。
第387章 捐款
陈建国沉吟两秒,说道,“对陈老先生的品格我是很佩服的,能与他合作,我也不会反对,不过农场一块,我的计划却与他的事业有所区别,”
顿了一下,又笑道,“不过这些都无伤大雅,关键还是在于刚才我们说的事,寻找稳定的粮食渠道,然后想办法出口给苏联,你要知道,苏联的胃口可不小,不是香港这点地方能比的,哪怕只是补缺,需求量也是以几百甚至上千万吨,而且我们能想到用粮食换黄金,别人也一样能想到,苏联的订单,可没那么好拿。”
陆安成想了想,问道,“那陈生你的意思是?”
陈建国边想边说道,“这个事不要着急,慢慢来,陈老先生可以先交个朋友,慢慢扩大合作,同时你了解一下他的粮食进口渠道,为以后的行动做准备,如果我们真的打通苏联的商路,只怕他的渠道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
另一方面,你先着手了解苏联方面的市场需求信息,看看跟他们做生意需要什么条件,哪些商品是他们最需要的,这些事情都可以慢慢做,等我下次过来再做决定也不迟。”
随后看向陆安成,“当前你要做的就是把钱转到外汇市场,慢慢操作。”
陆安成点头,“明白了。”
随后翻了翻笔记本,说道,“杂志社和农场的经营详情跟你讲一下?”
陈建国笑了笑,“你只要告诉我有没有赔钱就行。”
他还真不怕陆安成搞鬼,如果霍先生安排的人这么不值得信任,那他也没必要这么早在香港落子,就靠写书赚点快钱算球。
看见陈建国这么高姿态,陆安成也不禁稍微有点小感动,随即笑道,“当然不会赔钱,虽然去年投了很多钱到农场里面,不过回报也很快,今年农场就已经开始盈利了,加上出版社的钱,账上又有一千多万港币,要是暂时用不到,我帮你一起投进外汇市场里?”
听到这话,陈建国有点惊讶,“又有一千多万?怎么这么多钱?”
杂志社这么赚的吗?
陆安成却笑道,“哦,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电影,还有电影带动小说销量赚的钱,我们跟嘉禾公司的合作,并不是直接卖版权给他们,而是用版权和一定量的现金入股,《精武门》和《猛龙过江》两部戏都创造了香港电影票房记录,还卖到了美国和欧洲,在那边也很受欢迎,就赚了不少钱,
另外我还把这两本小说分别印了几十万本,通过杂志社在世界各地的合作出版商进行销售,这里就赚了几百万,比电影赚的钱还多,”
顿了一下,他不禁感叹道,“之前听你说文化产业,我只觉得这个可以帮助发声引导舆论,没想到文化行业做好了这么赚钱。”
陈建国呵呵笑了笑,“你是只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拍电影搞破产的公司年年都有,写小说生活难以为继的也不鲜见,”
听到这话,陆安成也笑道,“这个道理我当然明白,不过,陈生你肯定是例外!”
写一本火一本,就连只写大纲、然后交给别人写的书也很受欢迎,这样的文人可不多。
陈建国哈哈一笑,“这倒也是。”
随即也不说话了,拿起筷子加快速度吃饭。
而陆安成也不打扰他,喝着咖啡慢慢等,
不一会儿吃完,陈建国擦了擦嘴,守在门口的管家立刻派人过来收走,随后又奉上一杯绿茶。
这时陆安成才说道,“陈生,有件事要知会你一下,两个月前,香港发生了两起很严重的水灾事故,6月16号到18号三天连降暴雨,6月18号这天,在九龙观塘翠屏道,还有这里半山区先后发生山泥倾泻及大厦倒塌的惨剧,共造成148人死亡,”
听到这里,陈建国便明白他的意思,“捐钱了?”
陆安成点点头,“6月24号星期六的时候,无线电视台发起六一八灾义演节目,邀请众多著名影星、粤剧名伶、电视艺员、歌手,以及众多香港名流,进行香港电视史上首次马拉松式的筹款活动,
因为你的笔名“江南”在香港和世界华人圈的名气都很大,无线台也向你发了邀请函,我考虑了一下,这种事情不去还是不好,就代表你过去了一趟,捐了10万港币。”
陈建国点点头,“应该的,”
顿了一下,又赶紧问道,“你刚才说半山区也有倾塌,他们也需要接受捐款吗?”
住在半山区的哪个不是有钱人,而且很多都是鬼佬,让自己捐钱给他们,想想就觉得膈应,
倒是九龙观塘翠屏道那里住的都是穷人,捐款给他们完全没问题。
听到陈建国的话,陆安成笑了笑,说道,“我捐款的时候指明了用途,是帮助观塘的灾民善后,不会用到鬼佬身上。”
陈建国点了点头,“那就没问题了。”
随后陆安成又跟他聊了一会儿在他离开这段时间香港的变化,还有香江实业公司那边的情况,之后便告辞离开,
陈建国也没留他吃饭,陆安成可不像他这么闲,要帮他打理那几个事业,自然免不了一些商业上的应酬往来,另外还有调集资金去美国芝加哥外汇市场,忙着呢。
等陆安成离开,陈建国便放松下来,先到放好水的游泳池游了两圈,又去健身房练了半个小时,最后去顶楼的书房查阅资料,
家附近的那个图书馆的藏书确实少了点,而且很多书都被收走,反倒这间书房是专为大国崛起这套书准备的,几乎所有书多很有针对性,一边在这里查阅资料,一边在内地向专家们请教,再加上记忆里的原片,陈建国感觉自己已经摸到一点门道,只等运动会彻底结束,自己就可以下笔了。
第388章 插队
陈建国来到香港的消息,自然第一时间被汇报到霍先生那里,
于是第二天霍先生过来找他的时候,他一点也不意外。
霍先生倒也干脆,“走,跟我去公司,有点小问题跟你聊一下。”
陈建国自无不可,也不坐自己的车,跟霍先生同乘一辆,没多久就到了中环的香江实业大厦。
到了办公室,去年见过的那一批高管迅速集中过来,其中一人简单汇报工作进展,
“过去一年,我们采用了陈生提出来的“综合地产开发模式”,以香江工业园为核心,联合了几家房地产公司,在周边开发房地产和商场项目,一经推出就迅速火遍全港,
工业园里面可以提供工作,只要工作满半年,并经过公司评价表现为优秀的工人,就可以得到我们合作银行提供的低息商业贷款购买房产,而有了工业园的工人和住宅园区的住户,我们开发的商业楼盘也迅速卖空,目前所有的投资都已经收回,并计划在九龙区其他地方将这种模式复制过去。”
陈建国不置可否,只是笑了笑,“鬼佬没使坏?”
那人看了一眼霍先生,回过头正准备说话,
霍先生便主动说道,“我找的合作伙伴中,有一半是英资地产公司,他们得了利,自然就不会捣乱,”
顿了一下,又说道,“我们想要在实业方面有所建树,必定离不开港府的支持,适当在其他方面退让一点利益,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陈建国笑了笑,“这个完全可以理解。”
随后看了看其他人,“听上去似乎还不错,那刚才霍叔你说的小问题是?”
听到这话,霍先生便知道陈建国对赚钱不感兴趣,否则的话,就这一年开发的地产项目,属于他的分红就有两千多万,他却毫不关心,即便陆安成那边在帮他做金融投资赚了不少钱,但这种态度却也能看出一些东西,心里不由得感叹了一句,不愧是老英雄的后人,视钱财如粪土,反而对有助于国家未来发展的事情特别上心,
心思转念间,他当即说道,“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市场上,目前香港的实业公司越来越多,但总体市场只有这么大,市民还没有过多的余钱用来消费,我们的产品投放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比较大,……”
听到这里,陈建国便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这就跟香港的制造业发展有关,
总的来说,香港的制造业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英国占领到二战结束这段时间,被称为萌芽时期,
当时香港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港口城市,工业少得可怜,仅有的一点工厂,也是为了满足香港市民基本生活需要的面粉、纺织、制糖等小作坊似的工厂,以及为了满足港口及转口贸易需要的修船、造船、制绳和包装材料等行业,
第二个阶段是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末期,
由于西方对内地的封锁,使得香港的转口贸易地位受到很大的打击,同时国内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溢出,香港的工厂数量却大幅增加,工厂数量从不足一千家猛增到接近五千家,
为了谋求生存,这些工厂不得不将目光往境外转移,整个东南亚一线都成了香港的市场销售范围,而香港与这些地方的紧密联系,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
在这些工厂里面,数量最多的就是承接了大量来自珠三角和上海的纺织工厂,1959年,纺织制衣业工人占全港制造业工人的40%之多,这些产品被销往英国、欧洲和美国等地,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
但是随着1959年英国本土限制香港纺织品进口,1961年美国和当时的欧共体又对香港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大量企业主不得不进行转型,电子、玩具、塑料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这就是香港制造业的第三个时期,转型期。
可转型的人多了,市场却还是这么大,竞争自然也会加剧,
也就是这个时间点,陈建国怂恿霍先生投入巨资也进入了制造业,而且还选择了电子这个切入点,
再加上发达国家为了争夺市场,正在向东南亚进行产业转移,可想而知,一个新工厂加入进来,会对市场造成多大的影响。
再听听霍先生后面的话,果然证实了陈建国心里的猜测,
各大厂家对香江实业几乎是闻风丧胆,这边产品刚刚下线,那边就开始降价,这种粗暴的手段,竟然让在座的十几位精英犯了愁,新笔趣阁
以本伤人吧,不划算,香江实业公司本来就是新入行,几乎所有同行都对这家霍老板的新公司提高警惕,再用这种惨烈的手段跟同行争夺市场,极有可能会造成全行业联手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