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第177节

第一步,先办身份证。

打了个内线电话,不到一分钟,楼层经理便出现在陈建国面前,操着一口标准的伦敦腔,“马先生,请问需要什么服务?”

陈建国也不起身,拿起一只文件袋递给他,“帮我用里面的资料办一份香港户籍证件,身份证和护照都要,”

随后又拿起手边的一只信封,“这里有7000人民币,全部兑换成港币,”

最后拿出100美元的大钞给他,“这个给你办事用,剩下的都是你的。”

600港币,别说办一套证件,就是办10套都绰绰有余。

楼层经理满脸微笑地双手接过所有东西,先检查一下文件袋里的资料,照片和基本信息都有,便微微鞠躬致意,“户籍证件会在明天上午十点送到您手上,这个时间点可以吗?”

陈建国轻轻点头,“可以。”

楼层经理又说道,“人民币兑换港币会出现折价,酒店提供服务还需要收取百分之五的手续费,7000元大约能兑换8000港币,您能接受吗?”

陈建国眼眉低垂继续点头,“没问题。”

心里却默默骂了一声,真黑。

按照官方汇率折价一半,也就是5块钱兑换1美元,再换成等额港币,他们还要再抽成5个点,简直比黑市还黑,

不过,虽说在中环的银行街可以兑换稍高一点的比例,但大行一般不收,小店则有被黑吃黑的风险,而且陈建国也没那么多时间去跑,黑一点就黑一点吧,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办。

见陈建国都没问题,楼层经理又说道,“先生还有其他吩咐吗?”

“两件事,”

陈建国举起手说道,“第一,给我找尽量多的报纸过来,旧报纸也可以,中英文不限,小报也要,第二,明天上午8点,给我准备一间会议室,还要三个打字员。”

楼层经理当即点头,“明白,报纸马上为您送来。”

见客人没有其他吩咐,他才回退两步,转身离开。

不一会儿,便有服务员推着行李车,给陈建国送来一大车的旧报纸,

在陈建国的指挥下,他们将所有报纸都卸到地毯上,一人收了2美元的小费,开开心心地离开。

陈建国直接坐到地上,翻阅这些旧报纸。

这就是他为什么到半岛酒店入住的原因之一,只要有钱,酒店可以提供一切服务,要什么有什么,他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就好,

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借用资源是最好的办法。

早上从广州出发,坐火车到深圳,然后过关再到香港,入住酒店的时候,已经是中午,

陈建国叫了一份午餐,随便吃了点,一头扎进报纸堆里,看看最近香港的时政信息都有哪些。

整个下午,他都埋首在报纸里面,

香港的报刊业非常发达,弹丸之地生存了近百家报社和期刊,到80年代鼎盛时期,单单注册出版的报纸就有68家,另有杂志期刊近千家,这还不算各种街头小报无数,整个香港的信息,都隐藏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报刊里面。

从中午看到晚上,陈建国才将这几百份报纸翻完,对现在香港的情况也稍微有了一点了解,

《中国邮报》、《星期日先驱报》、《南华早报》、《香港电讯报》都是英文报纸,以时政、商业和国际新闻为主,受众主要是香港的精英阶层,

《华侨日报》、《***》和《工商日报》则是中文报纸,内容与几份英文报纸有所重叠,受众则是华人中的精英阶层,包括大量中层白领,如果陈建国要刊登寻人启事,这几份报纸肯定不能放过,

另外还有《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等亲内地的报纸,以及《明报》、《真报》、《新报》等,

排除掉一些受众有所重叠的,他最终选出几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报纸,作为刊登寻人启事的备选。

第309章 管家

第二天早上8点,酒店一间小会议室里,三位打字员和三台打字机已经就绪。

在60年代,打字员也算是个高收入群体,因为打字也是个融技术与体力为一体的工作,没点本事的还操作不来,

尤其陈建国要求的还是中文打字员,要求又更高了一些。

其实这时候的打字机并不罕见,就连内地,也几乎是每个县和稍大一点的单位都有打印室,只不过相比眼前的这三台Selectrc中文打字机,内地的铅字打字机就显得更古董一些,

这种打印机收纳了包括5400个汉字,以及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数字和特殊符号,它的工作原理,是将每个汉字对应一个四位数的编码,打字员需要记住所有常用汉字的编码,才能熟练使用,而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半年以上,并需要相当程度的文化基础,

所以陈建国为这三位打字员支付了不菲的薪水,

而目的,当然是为了赚钱,

他身上的钱也只够生活费,没有钱,他怎么去请户籍部门的人帮忙、怎么去登寻人启事!

赚钱的方式有很多,赚快钱的办法也不少,但大多都需要一定的资源,

比如陈建国可以拍一部电影,上映后就能狂赚百万港币,但可能电影还没拍完,他的假期就要结束了,如果到了时间他还没有回去,龙山11队肯定要上报,固阳县也必定会跟小县城取得联系,……这样的情景他可不想看到,

或者他也可以发行一张粤语歌唱片,但这同样需要设备和渠道,那这一个月的时间,估计至少有15天左右要花费在这上面,剩下的半个月找不到怎么办?

何况电影也好唱片也好,他到哪里找设备和渠道资源去?!

最简单直接的办法,还是干他的老本行,写书,新笔趣阁

当然不能用手写,否则哪怕一天写一万字,一本20万字的小说也要20天,黄花菜都凉了,字数少的又赚不到多少钱,

所以他才让酒店给他准备了三位打字员。

陈建国坐在椅子上,看着对面的三位美女,正色说道,“我念,你们打字,先从一号开始,然后是二号,然后三号,这样轮流进行,我需要你们在今天至少完成5万字的任务,也就是每人最少要录入1万7千字,有没有问题?”

三人相视一眼,齐齐摇头,

正常情况下,她们的打字速度在每分钟60到80之间,就按60算,一个小时就是3600字,三人轮换,便可以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完成任务应该不成问题,

而且她们的酬劳是按字数计算,字数越多,酬劳越多,当然很乐意。

见她们都没有提出异议,陈建国便拿出一叠草稿,轻声说道,“现在开始。”

这次他要“写”的书,并没有原著,而是根据电影改编,那便是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

这部电影是由李小龙、罗维和倪匡三人共同编剧,其中倪匡便创造了“陈真”这个虚拟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是贡献最大的一个。

对了,陈建国学习篆刻自己盖章,就是跟倪匡学的。

当年倪匡便是一路拿着萝卜印章,从北到东再到南,到了广州之后,看到当时堂而皇之刊登在报纸上的“送客过海”广告,冒险挤了进去,最后才到了香港,

过来之后,刚开始他做过很多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给《工商日报》投稿,写了一篇小说叫《活埋》,还应报社要求灌了三千多字的水,最后拿到90块的稿费,相当于千字7毛钱,却已让他欣喜若狂,

后来转到《真报》当助理编辑,用“岳川”的笔名写武侠小说,拿到千字十块的高价,之后一加再加,加到千字一百,

那可是60年代!陈建国最高也才拿过千字15!

但《真报》罗斌求贤若渴,也都给了。

但他还不满意,要求提到120。罗斌算了算,给120要赔钱,便请他吃饭,“倪先生,稿费侬现在是全港最高了,再加,我吃勿消了。阿可以将就一点,暂时以一百块为限?”

倪匡摇头,“不不不,勿来三!”

坚持要120。

罗斌没办法,咬牙拒绝,倪匡便转投《明报》,以卫斯理的笔名发表连载小说,却只拿千字80块的稿酬,气得罗斌吐血,

到了前两年,他觉得拍电影似乎更赚钱,便投身电影行业,做起了编剧,如今也算混得风生水起,

所以,按稿费来说,当今香港的天花板就是千字80元,没人比倪匡更高,

但是,如果只靠稿费的话,一本20万字的小说,最多也只能卖出16000块钱,有用肯定有用,可万一要是找的时间过长,就不够了,

何况那是倪匡才有的价格,换成陈建国这种新人,千字5块,发不发?不发拉到!

所以,他根本就没想过去找报社投稿。

一连工作两个小时,三人都轮换了一遍,终于打了11000多字,按照这个速度,今天完成任务肯定不成问题,

只不过,刚开始还仪态端庄的三位美女,此时已经是花容失色、面目狰狞,那泛红的眼睛似乎要择人而噬,

以至于负责陈建国的楼层经理敲门进来时,被她们三人吓了一大跳,

如果不是陈建国坐在她们对面隔着一张会议桌,所有人都衣衫完整,他难免会有些不好的联想。

古怪地瞟了三人一眼,楼层经理便恢复仪态,风度翩翩地站在陈建国面前,微微躬身递上一个文件袋,“马先生,都办好了。”

陈建国掏出来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谢谢。”

随即对着他说道,“你们酒店有律师服务吗?”

楼层经理立刻说道,“我们有合作的律师事务所,都是最顶尖的大律师,可以满足您的一切需要。”

陈建国笑了笑,“那倒是不用,”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是这样,我需要一个人帮我处理一些事情,时间大概是一个月左右,其中包括法律和财务方面的问题,但更多的只是普通商务事项,你有什么推荐吗?”

楼层经理充满自信地笑道,“马先生,我想,您需要的应该是一位属于您的专属管家,虽然我们酒店只为总统套房的客户配备了专属管家,但是如果您能另外支付一笔费用,我们也可以为您配备一名。”

陈建国微微一笑,“我想费用应该也不便宜。”

楼层经理颔首笑道,“按日计费,每天180元。”

陈建国嘴角微抽,靠,比标准间还贵!

第310章 卖书

再贵也得请,因为时间更贵!

不到5分钟,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人便出现在陈建国面前,

陈建国拿出打字员已经打好的前面一万字文章,装到文件袋里面,递给他说道,“你把这个复印一份,然后带复印件去找《真报》的罗斌,请他到这里来,我要见他。”

早在1950年,第一代“施乐静电复印机”就已经投放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在连使用“三基色分解加黑色”的彩色复印机都已经诞生,半岛酒店的商务室肯定不会缺这种设备。

管家双手接过,微微躬身问道,“请问约什么时间方便呢?”.

陈建国说道,“越快越好,如果他中午来,我请他吃午餐,下午来,就请他喝下午茶,晚上来就吃晚餐,要是半夜才有空,我就请他吃宵夜。你约好人之后就订位子。”

管家立刻点头,“明白,”

顿了一下,又问道,“酒店有粤菜、法国、欧式、瑞士、日式几种风格,您需要哪一款?”

陈建国不假思索,“粤菜。”

管家点点头,“好的,我现在就去办。”

说着后退两步,转身快步走了出去。

陈建国转头看看三位已经恢复得差不多的打字员,笑了笑说道,“我们继续。”

打字员立刻精神振奋,满眼期待地看着他。

陈建国微微笑了笑,不过是个开头而已,便将三位女士吸引到不能自拔,如果换成熟读小说的罗斌又如何?!

失去了一个倪匡,如今《真报》的销量大幅下滑,自己把精武门送到他眼前,他多半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而且有半岛酒店的大旗,他哪怕对小说不感兴趣,至少也会过来看一眼,只要他来,就有机会。

就算他真的不来,也没关系,大不了陈建国自己做,无非是开局慢一些,不影响大局。

呼出一口长气,他拿着只写有细纲的草稿,开始边想边念,

只可惜一本二十万字的小说稿件不方便带过来,就连手上的细纲,也是他昨天晚上连夜写出来的,否则也不用这么麻烦,

不过,在之前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已经构思过无数遍这个故事,出发之前又反复斟酌修改,整本小说就在他脑子里,这份细纲不过是为了方便他回想,此时写起来才会这么顺利。

时间一点点地流逝,不知不觉便到了中午,打印出来的稿件已经有两万五千字,任务完成了一半。

首节上一节177/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