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第175节

所以在供销社的干部上报之后,县里立刻牵头,组织了这场学习活动。

不过这些都跟陈建国没关系,

早在县里的通知下来之前,他就已经请好假,收拾好东西,从知青点离开,

吴小燕和夏亚楠他们,也只能根据陈建国留下来的技术手册,还有以前劳动时的经验,对照着摸索授课,倒也还像模像样,总算应付过去。新笔趣阁

否则的话,要是陈建国在这里,肯定直接把技术手册交上去,那里面从养殖到病害防治都有,是他在小县城的时候,和农技站的李站长一起,理论结合实践摸索出来的养殖秘籍,绝对管用,把秘籍往上面一交,先请县里农技站的农技员学会,然后再让他们去做推广,岂不是更方便?!

不过,直接组织人过来参观学习,在现在也是常态,这时候的人们总是更相信“第一手经验”,至于什么专业团队反而不重要,有如此安排也就不奇怪了。

这天早上,陈建国拎着旅行包,打着探亲的名义找生产队开好介绍信,出来后烧掉,换成自己写的介绍信,买票上了南下广州的火车,

因为生产队的介绍信只能回家,买不了去广州的票,留着也没用。

没有动用全国作协会员证,自然没能买到卧铺票,只是一张普通的硬座,而且这时候的作协早已名存实亡,几乎所有工作都陷入停滞,

嗯,陈建国也有两三年没领到福利品了,那些老先生们日子也不太好过,就是不知道他们的下一站,是按历史轨迹去湖北咸宁呢,还是掉进自己提前挖好的坑里,

如果去了咸宁,那他也爱莫能助,只能给予精神上的支持,要是运气好,改到小县城提前建好的五一劳动农场,相信以后的日子肯定会好过很多。

坐在火车上,慢悠悠地晃着前进,到了下午四五点,火车进站,终于抵达广州。

这个广州站,可不是后来号称中国南大门的流花湖广州火车站,那个还没建起来呢,要到1974年4月份才会竣工并投入使用,

说起这个广州站的诞生,也是一波三折,最早在55年的时候,原广铁局就首次向铁道部上报,申请修建新火车站,但当时铁道部认为广州地区各个车站的运输能力还有富余,便不予批准,

到了57年,武汉长江大桥落成,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合并为京广铁路,广州站的交通战略地位又一次被凸显,于是58年5月份,在全国“跑步前进”的大背景下,广铁局再次申报,

都跑步前进了,这次肯定得批啊,于是便得以开始设计,地址就选在流花桥,

然后60年珠江大桥建成,广三铁路与京广、广九两路接轨,地处大沙头的老广州站进一步发展成广三、广九、京广3条铁路干线的旅客列车到发站,客流高峰时达到每天2至3万人,即便已经扩建几次,依然不堪重负,

于是新火车站的建设开始提速,在60年3月份开始动工,可才建了一年,就因为“跑步前进”结束,全国都在压缩项目数量和规模,新客站被迫暂停,

之后又在63年复工,65年又因为设计高度可能会影响到老白云机场而暂停,

然后正好赶上运动会,就在那儿趴窝了,要一直等到71年才会复工,并于74年落成竣工、投入使用。

所以现在,陈建国走出的这个火车站,便是他这次来广州的目的地,

越秀区大沙头白云路广州火车站。

只要能上车,从这里出发,便可以直达香港九龙。

不过,还不着急,他还要先去办点其他事。

从火车站出来,他抬头看了一眼街景,

很普通,放眼望去,几乎看不到多少高大的建筑,跟老家的省城也差不多的样子,路上没有什么车,行人也很少,

这时候的广州市的人口约为400万,这还是算上下面各个县的人口总数,市区人口也就在300万左右的样子,跟后来完全没法比。

不过,道路上却很干净,不时能看见干部、学生模样的人,自己带着工具清洁道路。

这个他听夏亚楠说起过,

因为广州是现在几乎唯一一个对外窗口,1957年首次开始的广交会,打开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一扇门,并迅速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主渠道,

即便是在运动会时期,广交会也从未停止举办,

所以广州也是除了北京之外,外国人最多的城市,甚至在开会期间,参会人数聚集,比北京的外国人还多,

每年广交会时,都会有大量外国客商到这里,为了提升城市和国家形象,广州市民便自发清理街道,时刻保持道路的整洁,

就连道路破损之后,也会有附近相关单位的工人主动过来维修,在当时来说,是全国城市形象最高的地方。

不过,有些地方也不太好看。

陈建国一路走到江边,便发现远处的景象,与记忆中的珠江美景完全没有任何相似之处,江边没多少高楼大厦,基本以破旧的民居为主,

至于后来的珠江新城,现在更是一片农田、村落,如今广州的市中心,是在海珠广场到沙面一带,北京路和上下九也集中在这一片,

而且这个时候,水边还停靠着不少连家渔船,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的海珠桥矗立在不远处,为两岸居民提供便利。

当然,广州毕竟是广州,

远远望去爱群大厦高高耸立,便很有大城市的气质。

沿着路边走了一阵,他便收起游览的心思,先找地方落脚,

他要去的地方不是别处,正是此时广州、乃至于全国的第一高楼,广州宾馆。

广州宾馆于1968年4月15日落成开业,宾馆主楼有27层,高86.51米,落成便成为当时全国最高的建筑,也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宾馆,并一度保持记录长达十几年。

这座宾馆,也是特意为了广交会而兴建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待外宾,属于实打实的涉外宾馆,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一般不接待内客。

而现在,陈建国要去的,便是这座宾馆。

第305章 亲戚

这个时候,广州有几个涉外酒店,

爱群大厦、华侨大厦、东方宾馆,最后便是广州宾馆,都是当前国内最高档的酒店,

星级酒店是没有的,我国第一批星级酒店,要到89年6月份才评选出来,而且只有四星和三星,全部出自广东。

这几个涉外酒店中,又以广州宾馆为最,

除了建筑最新、设施最全、配套最完善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因为广州宾馆的地址就在越秀区起义路2号,

这个地址没什么特殊,但他对面的起义路1号就很不一般了,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也就是广交会的展会场地就在这里。

现在这个时间点,春交会早已经结束,秋交会还没开始,宾馆里没有多少旅客,也没有被广交会主办单位接管,

在1974年之前,所有的参展外商,均由我方负责一切食宿,所以每到广交会前后一段时间,这几间酒店便会被接管,专门用来安置参展客商,有时候酒店房间不够,还要征用其他普通宾馆,

比如去年,也就是68年,欧美外宾被安排入住东方宾馆,港澳客商则住在爱群大厦、华侨宾馆,广州宾馆住的基本上是日本外宾,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包食宿的原因,尽管来参展的代表团不算特别多,但人数却不少,动辄十几万人,比起第一届的1223人,不可同日而语。

比如64年的秋交会,参会客商就高达13万人,一度造成全广州的宾馆爆满,甚至华侨大厦、南方大厦等宾馆出现商人睡加铺,还有36人同住一大房的现象,也是在那次之后,促成了广州宾馆的兴建和落成。

而且据夏亚楠所说,66年开始广交会由运动员接手负责管理,当时开完秋交会之后,运动员打开展览馆大门,接纳全国的运动员过来参观,短短一个半月,就有超过200万人进去,体验了一把外国客商的感觉。

同时在运动员的安排下,这些涉外宾馆会在非交易会期间,对普通民众开放,以显示没有阶层一视同仁,只不过有能力住进来的不多而已,

以后会不会再次关闭不知道,反正现在入住,完全没问题,更何况陈建国给自己安排的身份,住在这里也合情合理。

拎着行李包,陈建国交出证件和介绍信,经过门口守卫的严密检查,昂首挺胸地走进宾馆正门,到前台办理住宿,

满身的风尘并没有掩盖他的风采,那个黑色旅行包也丝毫不显突兀,跟他的穿着气质很搭,他一手拎包一手插兜,昂着头打量周围的环境,不是土包子进城的那种,反而眼神里似乎带着几分挑剔,

前台工作人员都经过了非常专业培训,绝对不是那种墙上挂着“不得随意打顾客”才能克制脾气的大婶,面对陈建国不显山露水的傲气,脸上依然保持微笑,“同志,请出示您的证件和介绍信。”

陈建国转过身,从裤兜里掏出进出口公司的工作证和介绍信放到台上,

嗯,这些都是他自己做的,公章是用土豆刻的,比萝卜章要硬一点,就是证件上的钢印要麻烦点,他试了好多次,才用两块硬檀木压出来。

服务员拿起来看了看,立刻给他办理入住手续,不一会儿登记好,将证件交还,“马国庆同志,您的房间在2楼,祝您工作顺利。”

陈建国拿回证件和钥匙,轻轻点了点头,“谢谢。”

他也懒得去坐电梯,直接走楼梯,蹬蹬蹬就上了二楼,

这番做派,愈发让前台的服务员相信他的身份,也只有经常出入这种涉外酒店的外贸员,才不稀罕乘坐电梯,换成普通老百姓,能上上下下玩好久。

广州宾馆号称27层,其实只有26层,2到23层是标准客房,24到26是设备和机械层,而且24层只算半层,

27层就是楼顶旗杆的底座,另外在26层有观光和望台,同时装有3门炮,对准珠江方向,能够打击一切来犯的敌人,

别误会,这里不是军事区,只不过按照要求,所有的高层建筑都要安装炮台,或者是高射机枪,

搞战备可不仅仅是把兵工厂搬进深山里,也不只是扩大民兵规模,而是涵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制高点装炮,都是常规操作,不值一提。

正因为如此,陈建国才这么不计麻烦地跑到这里来,就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危险,否则早就藏身火车站,扒车走人了。

到了房间,他先简单收拾一下,换了身衣服,同时换了个发型和脸型,便带上证件出了门,

此时已经是傍晚,先去酒店餐厅吃点东西,顺便买点衣服。

对,就在酒店里买衣服,这里也是专门为客商服务的,外币和本币都收,也不用布票,就是价格有点感人,国人一般不会在这里买。

来到餐厅,陈建国装作随意地看了看,尽管现在不是广交会期间,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客商,

他们有的是民间团体,打着经贸交流的名义过来,有的确实是为了交易会提前过来做准备,还有的是上次交易会之后直接没走,留下来想看看有没有别的机会,

当然,这些人的食宿费用自费,因此也很受优待。

我国的产品在国际上以质优价廉的特点而著称,非常受到外国客商的欢迎,就连美国也多次表示希望能参加广交会,可是一直到72年尼克松到访之后,在72年的春季广交会上,我国才向38户美商发出邀请,应邀到会的有42人,也重新开启了中断二十多年的中美贸易。

就在陈建国准备进去的时候,他耳朵微动,却不回头,装作不经意地看向玻璃橱窗,只见四个西装革履的人正往这边走来,而且还是黄种人,

当即微微一笑,真巧!

随即脚步晃动,就要往里面走去,可不知怎么地,后面正在聊天的一个人似乎没有看到他,直接将他撞到在地,

那人赶紧过去将他扶起来,连声道歉,..

不过说的是英语。

陈建国脸上的笑容更盛,当即用英语回道,“没关系,您下次注意看路就行。”

听口音和做派,应该不是日本人,而且说的是英文,说明也不是港澳客商,那就是东南亚一带的华侨了。

华侨好啊,今天起你就是我亲戚!

第306章 过关

那人见他确实不像有事的样子,再次道歉之后,便转身离开,

陈建国转头看了看,发现附近没人注意这里,便很自然地蹲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叠证件,

翻开仔细看了一遍,再看看正往前面走的几个人,站起来喊道,“宋先生,你的证件掉了。”

那人转过身,看了看陈建国手里的东西,赶紧摸摸口袋,迅速跑了过来,笑着接过去,“谢谢,”

他先检查了一下,没发现少什么东西,便抬起头笑道,“非常感谢,如果这个丢了,我会很麻烦,”

顿了一下,又说道,“还没请教你怎么称呼,如果不嫌弃,不如一起吃个便饭?”

“不用不用,”

陈建国笑着摆摆手,“举手之劳而已,不用这么客气。”

随即不等他多说,便做了个抱歉的手势,转身离开。

看着陈建国潇洒的背影,宋先生对着几位同伴说道,“祖国人民的品格还是很好的!”

三位同伴也都深以为然地点头。

陈建国在餐厅享受了一顿久违的丰盛晚餐,吃饱喝足以后,看准那几位外商也要离开,这才慢条斯理地往外走去。

刚到门口,他便与那几位碰面了,

陈建国主动点头致意,那位宋先生立刻笑道,“又见面了,你现在可以告诉我怎么称呼了吧。”

“哈哈,”

陈建国笑了两声,说道,“抱歉抱歉,我叫马国庆,我看了你的证件,知道你是宋先生,”

首节上一节175/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