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第14节

打烟标、溜溜球、抖空竹,再不行给他来个斗鸡会战版、洋火枪,保证让他其乐无穷,不记得什么铁圈十八式。

第21章 就是玩儿

当当当当……

下课铃声响起,一个个小不点大不点从教室跑出来,汇聚到操场上,再流到大街上。

陈建国背着书包混在人群中往前走,还没等出校门,赵跃民和马文英便从后面追上来,

“等等我们,你跑好快啊。”

陈建国也不回头,直接视线横瞟过去,“我有事,你们先走,顺便跟我奶奶说一声,晚一点回。”

一听有事,马文英顿时眼睛一亮,紧追不舍地问道,“你要去干什么?是自己去练习铁圈吗?你滚铁圈那么厉害,是不是每天都在自己练习呢?在江边吗?”

不等陈建国说话,赵跃民便恍然大悟地狂点头,“难怪陈建国你的铁圈玩得这么好,原来是每天都在偷偷练习啊,我能跟你一起练习吗?”

陈建国不禁有些头疼,这两个小屁孩儿是怎么会想到他偷偷练习滚铁圈的,一个游戏而已,至于这么认真么,

好吧,他忘了小孩子的思维异于常人,没猜他去江边划船钓鱼就不错了。

当即叹了口气,摆摆手说道,“我是去看书,你们还要去吗?”

学校门口的大马路叫建设路,往下在县政府门口与胜利大街交叉,往上,也就是码头的方向,在上提的坡口与长江路相接,

在长江路的路口,有一排低矮的平房,其中一间是租卖二手书的旧书店,店主是个残疾人,也就是刚才张胜利说的,街口的刘瘸子,

这间二手书店,在新华书店开到小县城之前,是这里仅有的两家书店之一,

另外一间便是王大户家开的望江书屋,两家店比起来,大约是三星级和路边摊的差别,

不过现在望江书屋已经公私合营,变成了新华书店,刘瘸子家的还不知道要怎么处理,现在倒是还开着,.

刚才陈建国听张胜利提到刘瘸子,突然想起自己好久没去旧书店了,而且他那家店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便起了去看看的心思。

听到陈建国是去看书,别说赵跃民,哪怕是爱学习的马文英也没了想法,

当即果断挥手告辞。

陈建国嘿嘿一笑,出了校门右转,往另一个方向而去。

走了不到两百米,便是长江大堤,顺着人流不息的长坡上去,就能看见雄阔的长江,

而在坡下面的路口往左拐,便是长江路。

一排低矮的自建红砖房矗立在路口,每一间房就是一户人家,也是一家店,有卖酱菜的,卖杂货的,也有裁缝铺子、苍蝇馆子,甚至还有一家专卖茶水的,

不是茶馆,就是在门口摆两张桌子,桌上搁个大茶壶,就这么卖茶水,可以用自己的水壶装,也能用那只不知道多少人喝过的大茶碗,一分钱一碗茶,便宜实惠。

再往里走,在鞋店的旁边,便是一家摊子摆到路边的旧书店。

远远的便能听见刘瘸子在跟人吹牛,

“就年初的时候,王大户要建大商场,出价这个数要买我这房子,”

某个可能是第一次来小县城的船客瞪大眼睛,“一万?”

“想什么呢,一千!”

刘瘸子没好气地指指身后的房子,“我的就这一间,要是把整排房子买下来,一万块还差不多。”

穿着大褂的船客推推鼻梁上的眼镜,连手上的书都不看了,满脸惊讶地说道,“哟嚯,那也不少钱了啊。”

要说在市里,花上一万块买这么一排平房屋,都可以算是高价,更别说在这么一个小县城,

难不成那王大户是个冤大头?

“可不是吗,”

刘瘸子拍拍自己的瘸腿,满脸懊恼地说道,“要搁平时,就算这里正对街口,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但毕竟房子不大啊,

我这房子别说一千,连五百块都够呛,但谁让王大户要建百货大楼呢……”

听着差点成为拆迁户的刘瘸子跟人吹牛,陈建国丢了一分钱到他面前的木头盒子里,也不用招呼,直接拉过一个小板凳,坐在书摊前准备看书,

同时心里在默默哀叹,这个年代的房子,是真特么的便宜。

就这种交通要道地段,搁五十年后,全部拆迁下来至少也得上千万,户均百万打底,

现在却一万就能成交,不提绝对物价,就按收入比来算,也可以说是非常廉价。

今年发生的大事挺多,首推当然是三大改造,但是对更多的老百姓来说,最为关心的,却是另外一件大事,

那就是工资定级!

工资改革这个话题,连陈建国这个小朋友,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听大人提起过不下十次,由此可见,社会上火热到什么程度,

尽管现在的具体方案还没有下来,但部分方案信息却没少听,

比如要按照什么专业级别和行政级别进行划分,老师一个序列,工人一个序列,行政一个序列,等等等等……,

还要将全国划分成多少个等级地区,按照发展程度不同进行区分,有高的有低的,高的怎么样低的又怎么样,

人人参与讨论,人人献言献策,

反正听得陈建国一阵头大,越听越糊涂,但也多少知道了一些不知真假的八卦,

比如鼎鼎大名的梅兰芳先生,他现在的工资猜猜是多少?

每月,1100元!

关肃霜先生,800元!

好,可以说他们都是大艺术家,不能跟普通人比,

那就说说普通的,

陈建国的大爷爷,各种杂七杂八的补贴加起来,122元,爷爷93元,老爸65元,老妈58元,

就刘瘸子那种,一年工资一套房有没有问题?!

当然,也有低的,像乡干部,人均月工资大概在28元左右,政府行政人员在49元左右,然后工厂普通工人在45元左右,普通技工在60元左右,高级技工甚至能达到200元,比大爷爷工资还高,

这么一算,……

难怪这个年代的人都想进工厂,连陈建国都想进了!

摇着头叹了口气,还是年纪太小啊,要等进厂工作,至少还得……,多少年来着?

我是上完初中就工作,还是读个中专再进厂?

要不干脆念完小学就去当个学徒工?

反正大学是不想读了,

上辈子累死累活读完大学,又累死累活去当打工人,为老板的新宝马流血流汗地卖命干,

想跳槽吧,碰上大环境不好,辞职就更不用提,家里条件一般,连口气都不敢歇,还敢辞职?

如今好不容易有机会重来一次,谁让我努力我跟谁急,

哎,我就是玩儿!

第22章 双赢

旁边刘瘸子好一通吹,客商也听得津津有味,

这些陈词滥调小县城的人都早已听腻了,也就外来的客商还不知道,肯听他讲个新鲜,

一通白话下来,刘瘸子心满意足地灌了口茶,又抬手抹了下嘴,龇着几颗大黄牙说道,

“也就是时运不济,但凡王大户能早一年去重庆,在搞大改造之前要修这百货公司,我这房子都能顶出去,回头我换个大院子,门口还能建个门市部,何其美哉!”

听了一段八卦的客商点头附和,“哟,那是挺可惜的。”

“哎,其实我心里也清楚,”

刘瘸子叹了口气,拍拍瘸了的那条腿说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啊,

就像我这条瘸腿,42年的时候,鬼子打过来,我跟着大家伙一起逃难,别人都没事,就我给摔折了,那时候兵荒马乱的,连个治断骨的蒙古大夫都没有,就这么落下的病根,

此后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开个旧书店混口饭吃,咱能怨谁呢?只能叹一声,时运不济啊!”

“哦,原来是这样,”

客商又点了点头,对着刘瘸子笑道,“您倒是看得开,其实这样也挺好,好歹咱能捞回一条命来,那些没了人的,才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这倒是,呵呵,这倒是,”

刘瘸子乐呵呵地点了两下头,随即上下仔细打量客商两眼,“尊客您这是往上还是往下啊?”

往上就是往上游走,往下自然便是往下游去。

“往下,往下,”

客商笑道,“要去市里看望亲戚,本来准备了一点薄礼,可总觉得不太够,现在不是什么都要票证了么,有钱都买不着好东西,眼下客船要在这里停两个小时,就想着看看能不能淘点不要票的东西。”

顿了一下,从口袋里掏出一角钱搁钱盒子里,才对着刘瘸子拱拱手,“还请刘老板不吝赐教。”

“哈哈,好说,好说。”

刘瘸子乐得合不拢嘴,不就问个路的事吗,白得一角钱,谁不乐意,

当即沉吟两秒,往旁边指了指,小声说道,“你从这走,到了路口右拐,便是建设路,这条路上,大大小小有十几家工厂,棉纺厂、水产公司、鞋服厂、食品厂都在这条街上,

工厂门口都有门市部,门市部里还有些许不要票的残次品,

说是残次品,其实质量都没有问题,就是不太好看,不符合上级单位的交货要求,才拿到门市部里私下卖,”

说到这里,他又故作神秘地指了指,声音又小了三分,“比一等品便宜,还不要票,紧俏得很,平时不放柜台上,搁下边只卖熟人,就这还去晚就没了,一般人我都不告诉他。”

“哦,”

客商顿时恍然地点点头,随即抬起手作了个揖,“多谢多谢。”

刘瘸子豪爽地摆摆手,“没事没事,赶紧去吧。”

“好好,”

客商说着就要起来,但似乎想起了什么,左右看了看,附近只有一个六七岁模样的小孩儿在翻书,便对着刘瘸子小声说道,

“刘老板,我有句话,您听听就好。”

刘瘸子心里一动,紧跟着身体前倾,“您请说。”

客商又左右看了看,这才说道,“既然要合营,那您这些书……?”

话到一半,便戛然而止,

而刘瘸子却心里一震,眼眉低垂默然不语。

客商拱了拱手,也不多说,便起身就走。

刘瘸子这才赶紧站起来,挥挥手喊道,“尊客慢走。”

客商回过身作了个揖,才笑着转身离去。

旁边的陈建国,将他们的话听了个明明白白,心里不禁暗暗感叹,都是人精啊!

刘瘸子故意吹牛,将自己与王大户扯上关系,同时表示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只是自己时运不济,只要客商回去跟同伴说起这个故事,哪怕是当笑话来说,他这个书店的名声,也算是打出去了。

首节上一节14/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