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第133节

相当于3斤多大米,一斤多鸡蛋,一斤猪肉,7斤半粗粮,十几场电影……

可即便是这么贵的价格,也没能浇灭沈部长和欧德丰对拍照的热情,

人生第一次来北京,也有可能是唯一一次,天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过来,不就是7毛5分钱吗,大不了少吃两顿饭,这个照片也绝不能不拍!

哪怕陈建国表示可以帮他们出这个钱,他们也坚决不同意,

在***广场拍照的钱哪能让别人出?必须自己出!

这是信仰!

最多那两顿饭让陈建国请,就当是替他保密的封口费了。

于是,在1963年春夏之交,三人各自在***前留下了自己的影像。

不过拍完照之后,这个照片暂时还拿不到,需要等照相馆冲洗出来,再给他们寄过去,所以他们暂时还看不到自己在***广场的留影。

工作忙完了,也在北京逛了一圈,和佟阳互相赠送了礼物之后,便到了返程的时候,

沈部长拎着给家人带的纪念品,欧德丰挎着三人的行李包,陈建国提着两只大皮箱,三人拿着作协帮忙买的卧铺车票,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本来嘛,事情都已经结束,三个人的想法都是到省城下了火车,就直接在火车站旁边的长途汽车站坐车回地委,然后在地委取回三匹马,最后骑马回到小县城,

但事情有些出乎他们的意料。

中午时分,火车到站,三人顺着人群下了火车,可是还没等出月台,便看见出口处有群人,举着高高的横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我省作家耳东从北京载誉归来!”

陈建国顿时懵逼,

载誉归来?

我得到什么荣誉了?不知道啊!

看见那条横幅,几乎所有人都在左右张望议论纷纷,

“哪个是耳东?”

“耳东在哪里?”

那种场面,大概就跟某位很受欢迎的大明星坐高铁,突然被人发现了差不多。

但现在接站的可不是职业粉,而是省文联和省作协的人,

很快,有眼睛尖的就发现了人群中的三人,当即便大喊,“耳东在那里!”

然后一群人呼呼啦啦围上来,

之前见过的一位作协什么主任,拉着陈建国的手就满脸激动地说道,“耳东同志,你给我们全省人民长脸了啊!你的全程讲座通过电视台在全国播出,还有受到李先生亲切接见的消息也上了新闻,……”

后面说了什么,陈建国完全没听清,他就是感觉有点吵闹,以及有点迷糊,

什么时候上电视的?什么时候上新闻的?

我怎么不知道?

就在火车上待了二三十个小时,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

迷迷糊糊的,感觉有人在抢他的行李箱,顿时吓了个激灵,赶紧将行李箱拽紧,

随即便看见两人对着他笑道,“耳东先生,您的行李我们帮你拿吧!”

“不用不用,谢谢,我自己来,”

陈建国提着两只大箱子,满脸懵逼地被十几个人簇拥着,分开汹涌而至的人群往外走,

对了,沈部长和欧师傅呢?

他回头张望,却没发现人影,算了,反正宝贝在自己手上拽着,他们也丢不了,待会儿再说吧。

好不容易出了火车站,他便被请上一辆小轿车,和后面的两辆轿车一起往外驶去。

不一会儿便到了省文联大楼,廖主席早已经等在大门口,比上次亲自出来迎接还夸张,

上次至少没有在外面干等着吧!

陈建国脑子晕乎乎的,被他们拥着进了办公楼礼堂,等他在主席台上坐定,整个人才突然打了个激灵,回过神来,呆呆地看着旁边的廖主任,

“您说什么?”

廖主任和颜悦色地笑道,“我是说,请你给大家讲一讲,李先生接见你的经过,他老人家都跟你聊了些什么,对你,对大家有什么嘱咐的话语,都说给大家听听,”

顿了一下,又赶紧说道,“当然,只说能说的就行,不能说的就不用说了。”

直到这时候,陈建国才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当即深吸了一口气,恍然大悟地说道,“哦,您是说李先生是吗,对,李先生确实接见过我,不过没有聊什么特别的事情,都可以说,”

随后坐正身子,看向下面礼堂里黑压压的几百号人,

这时候他也不说不能坐主席台、要站着讲话了,因为他现在不是一个人,在他的身后,有一道身影在闪闪发光,

随即干咳一声,正色说道,“我第一次见到李先生的时候,他老人家给我的印象就是非常和蔼、非常亲切,声音也很温和慈祥,……”

下面的人听到这话,立刻开始鼓掌,神情也格外激动,包括坐在第一排角落里的沈部长和欧德丰,哪怕已经听过好几回,也死劲地拍着巴掌,比其他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等掌声停歇,陈建国继续说道,“要说李先生和我谈的具体内容,其实都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大家都知道,李先生特别关心咱们老百姓的生活,……”

在省城被半路拦截,到文联做了一次报告会之后,陈建国便有了心理预期,

所以在他被廖主席的专车送到地委,又被孙副委员拦住,到地委礼堂做报告的时候,已经非常坦然,

“他老人家问了我很多与学校、与农村、与工厂有关的问题,我也都据实回答,这三个地方我都不陌生,本身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我父母家人也都是普通的工人,

另外,我们小县城虽然是历史古城,但是由于水路纵横,交通并不方便,所以条件不是特别好,每到农忙时节,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同学们到公社中去帮忙干农活,5年前的踏板打谷机,也是在帮忙干活的时候设计出来的,所以我对农村也不算陌生,

于是我就按照自己生活的情况,如实向李先生做了汇报……”

第229章 回家

当陈建国三人骑着长了几斤肥膘的马回到小县城,刚到码头,便远远看见黑压压的一片,有好多人举着红旗,..

他不禁有些发愣,“这里是在搞什么庆典吗?”

沈部长伸长脖子看了看,茫然地摇摇头,“不知道啊。”

县里的庆典一般都是他参与组织的,虽说出去了小半个月,但大型活动一般都会提前安排,他走之前没听说要组织这样的活动啊?

欧德丰眼珠微转,想了想说道,“有没有可能,是在迎接小国的?”

两人齐齐看向他,再看看越来越近的人群,

陈建国喃喃说道,“不会吧?!”

然后,他便听见一声吆喝,“是他们回来啦,大家快动起来啊!”

下一刻,画面便从静态转为动态,

那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呀,蜂拥而至的人群差点没把三人挤下马来,

幸亏他们骑的都是训练有素的战马,换成一般的挽马,弄不好可能会受惊。

陈建国骑在马上,看到远处徐书记和大爷爷、爷爷、外公、父亲、母亲,也在一群人的簇拥下往这边走,便顾不得周围全是人,赶紧下来,牵着小红马迎了上去,

至于沈部长和欧德丰,早已经淹没在人群当中,只有两匹马作为坐标,告诉人们他们在哪里。

到了家人面前,陈建国咧着嘴还来不及说话,便被大爷爷一巴掌拍在肩膀上,

大爷爷满面红光,笑得合不拢嘴,先连说了几声好,“好、好、好、好,……”

然后却说不出其他话来了,

这时徐书记便笑道,“小国不错,给我们小县城争光了,你在电视机里的讲座,我们很多人都看了,讲得很好啊,

还有报纸上李先生接见你的新闻,我们也都看了,”

说着往旁边看了看,笑道,“现在大家都很激动,你看,要不要去民兵师部那里,那里地方大,给大家简单地讲几句?”

虽然是问句,但哪有他拒绝的余地,

陈建国苦笑着点点头,“行,那我就讲两句。”

他以为省城和地委就够夸张的,等回了家才知道,最稀罕你的永远是老家人,站在大堤上往下看,怕不是全县城的人都来了吧?!

从码头到民兵师部,平时走过去最多二十几分钟,今天足足花了近一个小时,没办法,人太多了,简直就是一步步往前挪,

如果说在省城的时候,陈建国还有点迷糊,觉得大家这么欢迎自己太过夸张,但此刻他早已完全清醒,

这些人虽然是来欢迎他的,但根本原因还是在李先生身上,

如果没有李先生,哪怕他上了电视机,也最多和地委的时候差不多,一群人过来迎接一下,搞个报告会就完了,

而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几乎是全体出动。

不说狐假虎威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以前他对李先生影响力的想象全都来自课本和影像资料,也知道这个时代的人对他是何等的拥戴,却没想到,自己只是被接见一下,就享受到眼前这种待遇,他都不敢去想,如果是李先生亲自出来,那又会是怎样的场景。

走得再慢也有到头的时候,好不容易终于到了民兵师部,

将小红马交给欧师傅拉走,两只大皮箱也在马背上挂着,不过欧师傅知道里面都有些什么东西,自然会安排好,

随后陈建国便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刚才还敲锣打鼓欢天喜地的众人,瞬间安静下来,

由于时间仓促、条件简陋,没有话筒,也没有铁皮大喇叭,只能用嗓子干喊,陈建国深吸一口气,用上大蟾气和歌唱技巧,腹腔胸腔齐鸣,大声说道,“大家好,我是陈建国,这次我去北京,三生有幸,见到了李先生,……”

哗哗哗……

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天地,

幸好陈建国有了经验,在这里停顿了一下,要不然一口气憋回去,弄不好会造成内伤,

等掌声停歇,他才继续说话,

前面的内容和在省城、地委讲的差不多,不过到了后面,就更加详细一些,因为讲的内容就是跟本地有关,对于跟自己切身相关的东西,大家自然会更加上心,

“李先生最关心的还是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情况,我知道的不太多,就跟先生简单汇报了一些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当先生听说,我们县在困难时期,积极开展自救,通过普及农技知识,养殖小龙虾、螃蟹、杂鱼,在水边、坡地上种植瓜果蔬菜,都平安度过灾荒之后,他感到非常高兴,

先生说我们是继承和发扬了南泥湾精神,值得表扬,

尤其在听说,我们县去年秋收的粮食产量,已经赶上灾荒前的水平之后,更是连连说了三个“好”字!”

哗哗哗……

又是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而且这次的更加热烈,好多人都热泪盈眶、喜不自禁,

因为李先生在表扬我们啊!

其实要讲的内容不多,别看陈建国陪李先生聊了很久,但真要简单讲一遍,可能十分钟都不用,

但是一场报告会,不可能十分钟就结束,省城如是,地委如是,这里也一样,

他只能充分发挥身为作家可以灌水的优势,大谈特谈李先生的理论,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足足讲了一个多小时,才结束这场临时报告会。

人群渐渐散去,陈建国也在亲人的陪同下回到家里。

刚进家门,两个小家伙就扑了上来,

陈瑛猛地跳起扑到大哥怀里,搂着哥哥的脖子大叫,“啊啊啊,大哥我好想你啊。”

快5岁的陈建军在一旁急不可耐,“大哥大哥,我也要抱我也要抱。”

首节上一节133/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