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第129节

“好,”

先生又笑道,“放心,该多少稿费,一定都分文不少支付给你,包括各地会刊转载的也一样,只是现在情况特殊,稿费没有以前那么多,这点希望你能理解。”

对,现在的稿费标准又降了一些,等再过六七年,甚至会直接取消稿费,陈建国大赚特赚的好日子也不多了。

但是现在,陈建国笑着说道,“不要钱也是可以的。”

他是真看不上这点小钱,就算全国出版又能有多少,顶得上一次《闪闪的红星》加印吗?!

还不如送个顺水人情呢。

“一码归一码,”

先生摆摆手不再提这一茬,随后说道,“讲座在后天下午,今天和明天两天时间,你可以自己自由安排,也可以参加文艺俱乐部的活动,有任何问题,直接找王雷,他会解决,他解决不了的可以找我。”

言下之意,你该主动提告辞了。

陈建国便站起身来,先鞠了一躬,“是,我就先不打扰先生工作,改日再向您请教。”

随后抱起那十本书,美滋滋地离开。

第221章 逛街去吧

从先生办公室出来,就算报到成功,随后在王雷的陪同下,到附近的招待所入住,

安顿好之后,王雷还有工作要忙,便提前离开,反正在招待所吃住都免费,有什么需要再去找他就行。

三人先到食堂吃完午饭,然后回到房间里面,大眼瞪小眼地发呆。.c

后天下午才演讲呢,今天和明天怎么办?

陈建国眨眨眼睛,咧嘴笑道,“我们去逛街吧?”

“逛街?”

沈部长有点犹豫,“会不会不安全?”

他可没忘记这次自己出差的主要职责,就是为了保护好陈建国,

北京这地方人生地不熟的,又是干部满地走,万一要是不小心冲撞了谁,便是天大的麻烦,那他宁可在招待所里窝着,

实在不行去作协的文艺俱乐部看巨星也好啊,

听听刚才王雷的介绍,郭先生、田汉先生、周扬先生、夏衍先生、刘白羽先生等等,好多名家大师都是那里的常客,哪怕在角落里坐着看他们,回去也能吹半辈子,

这是多好的机会,

再说了,逛街不花钱啊?!

但是陈建国想去,在地委、省城的时候没时间也就算了,现在好不容易得到两天自由时间,又是在人人向往的圣地首都,能不出去看一眼?!

他便又说道,“这里可是首都诶,谁会在这里闹事?您要是担心,那我们不走远,就在这条街上逛,

我听说王府井大街是京城第一街,“新中国第一店”就在这里哦,您就不想去看看?”

“新中国第一店?”

听到这个词,沈部长动摇了,“真就在这条街上?”

“那当然,”

陈建国笑道,“这里是王府井大街,最早建于光绪年间的东安市场就在这里,

当时北京还有句顺口溜,“新开各处市场宽,买物随心不费难,若论繁华首一指,请君城内赴东安”。王府井之所以如此兴盛,源头也在东安市场,

据说那里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想吃中餐有东来顺,想吃西餐有起士林,想看戏有吉祥戏院,买药有鹤年堂……有钱没钱,都能在东安市场逛上一天。

在东安市场的对面,就是1955年建成,有“新中国第一店”之称的北京百货公司王府井百货商店,那里和文联大楼一样,也是地上6层地下1层,听说有近两万种商品,囊括了全国各地质量上乘的日用工业品、手工业品、土特产品和部分国外商品,”

正听得入神的沈部长顿时一惊,“还有国外商品呢?”

“可不是吗,”

陈建国笑道,“要不然怎么叫“新中国第一店”,而且开业当天,首都日报还报道了当时的盛况呢。”

“是吗?”

沈部长瞪大眼睛,“还上报纸了啊,那报纸上怎么说的?”

陈建国眨眨眼,怎么感觉自己跟说相声似的,一个逗哏一个捧哏呢?

不过能引起沈部长的兴趣就是好事,他当即加大马力,努力回忆北京书友佟阳在信里写的内容,“大概就是说,开业典礼是吴先生剪彩,商场的九扇大门同时开启,数千名顾客一拥而入,

那一天王府井百货商店接待了十六万多人的顾客,商品销售卖了25万多元。”

商店开业是在55年9月26日,那时候已经发行了第二版的新币,这25万自然是新币的算法,

话说回来,陈建国当时穿越过来的时候也就早了一个多月,要是他能穿到北京,或许就能看见当时的盛况,

整个小县城也才不到30万人呢,这一家商店一天就接待了半个县城的消费者,可想而知有多火爆。

一番口舌总算没有白费,沈部长也心动了,

再想想好不容易来一次北京,总得给家里孩子带点礼物吧,便将牙一咬,“好,就去逛街。”

欧德丰从来就是影子,他反正只管跟着便是,

三人稍作整理,便出了招待所。

王府井大街是南北走向,文联大楼在最北段,而百货商店和东安市场却在南段,但离得不远,还不到一公里,

三人走着走着,便感觉人多了起来,原来已经到了东安市场,

用后世的眼光看,这个东安市场大概就跟80年代小县城那种自由市场差不多,可在这年头,却也是难得一见的大型商场,

沈部长和欧德丰已经看得目不转睛,

其实两人都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欧德丰当年走南闯北的卖艺,到过不少大城市,沈部长也偶尔去省城出差,

但是他们一个为了谋生计,一个为了干工作,从来没有去逛过这种消费场所,现在看来,自然难免感到震撼。

沈部长看了看陈建国,干咳一声,“这里挺热闹的哈,内个,要不要去里面逛逛?”

他们对东安市场感兴趣,陈建国却更想看王府井百货,

便指着对面的一栋大楼说道,“要不先去那里逛逛。”

这个时候,被东安市场吸引住的沈部长和欧德丰,才发现对街高高耸立的王府井百货商店,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刚才还被东安市场吸引得转不动眼珠的两人,又齐齐昂着脑袋对大楼行注目礼,

这个时候,沈部长突然喃喃说道,“要是当年公私合营再晚一年就好了,王大户那时候应该建好百货大楼了吧!”

陈建国顿时无语,

好家伙,您还惦记着王大户的百货大楼呢?

再说当年他只打算建四层楼,占地面积也没这里大,就算建好了也不能跟这个比啊,更别说要组织里面的近两万种商品,

什么都需要计划调度的情况下,就靠小县城自己,能供应得上这么大的百货公司?

有了更好的选择,三人果断抛下东安市场,直奔百货商店,

这一下子真是让人看花了眼,真就跟报纸上写的一样,里面有来自全国各地质量上乘的日用工业品、手工业品、土特产品,还有部分国外的进口商品,

可惜大部分东西都要票,否则的话,陈建国真想买一大车回去。

即便这样,他也买了两大包,而且大多都是不要票的东西,

虽然现在票据已经占据了老百姓生活的绝大部分空间,却也还留有一点点余地,比如玩具娃娃就不用票,陈建国便给弟弟妹妹各买了两个。

第222章 放心大胆地上

到北京的第一天下午,逛王府井百货商店,

第二天上午,在文联大楼文艺俱乐部的角落里泡着,看了一上午的大佬明星,顺便要了半个笔记本的签名,收获赞语若干,

这里面有些人是陈建国认识的大佬,有些是他不认识的,反正既然能跟冰心先生、老舍先生、巴金先生他们谈笑风生,肯定不是什么小角色,有杀错没放过,先要个签名肯定没毛病。

下午,逛王府井百货商店,不过这回就没怎么买东西,能买的昨天都买得差不多了,更何况待会儿还有事呢。

晚上,有人请客,在东安市场东来顺吃饭。

到了北京,没空也就算了,既然有空,肯定要跟佟阳联络一下。

所以头天他就在招待所给佟阳的单位打了电话,

佟阳听说耳东来了北京,二话不说就要请他吃饭。

可惜时间不凑巧,正好是工作日,时间紧急他又调不了班,只能等晚上下班以后再过来。

当佟阳第一眼看见耳东的时候,还有点不敢相认,“您是耳东先生?”

陈建国笑道,“不敢称先生,您叫我陈建国,或者小国就好,通信三年多,咱们也算是老朋友了吧,不用这么客气。”

“我的天,真是您?”

佟阳大约二十出头的年纪,却跟陈建国一般高,“您这应该有一米六五了吧?都跟我差不多高了,您真的才14岁?”

陈建国咧着嘴笑,“啊,对,吃得多,就长得高了点。”

说着将自己的作协会员证掏出来递给他看,“您要不信,,这是我的作协会员证。”

佟阳还真接过去看了看,随后满脸感慨地还给他,“等您成年,肯定是一米八九的大高个儿,都能做篮球运动员了。”

接着又将自己的工作证给陈建国看,“哈哈,我看了您的,也给您看看我的,虽然没有人冒充佟阳,也得证明一下我是真的佟阳。”

陈建国故意接过去,举起工作证跟他对比了一下,满脸认真地点点头,“嗯,是真的。”

两人又是一阵大笑,

随后陈建国给他介绍了沈部长和欧德丰,四人便一起进了东安市场。

这里的东来顺当然不是接待过许多大人物的那间老店,而是在市场里租了个摊位的食肆,

就跟后世商场里的半开放式餐馆一样,客人在店里面坐着,顾客在旁边走来走去的那种。

看佟阳那架势,就知道不是第一回上东来顺,在问过三人忌口之后,确定什么都吃,便利索地点好菜,

佟阳笑道,“您这口普通话说得挺标准啊,我见过不少来北京的外地人,基本上都不如您。”

陈建国笑道,“您太客气了,我也是跟着收音机学的,说得不好,见笑了。”

“还真不是,”

佟阳笑道,“不说您这口音,就您说话必提“您”字,就很有老北京的味道。”

沈部长忍不住插了一句话,“怎么说?”

刚才他还一直在奇怪,怎么两个年纪不大的人,说话一直您您您的,不累吗?

佟阳转过身正对着他,笑着说道,“您可能不大清楚,咱北京人说话,从小到大,家里长辈就教育必须要有礼貌,在家里对长辈、平辈,在工作单位对上级、平级,在工厂里徒工对师傅,在学校里学生对师长,在外面对朋友,都必须称呼“您”,不能见人就“你我他仨”的,久而久之都习惯了,新笔趣阁

但是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就不必称呼“您”,说“你”就好,比如您二位叫我们,只需要说你就行。”

沈部长顿时恍然,“哦,原来是这样,你们北京人真讲究。”

正好碰上服务员上菜,他听到这句话,便笑着说道,“哎,您这话就说对了,咱中国是“礼仪之邦”,北京就是“首善之地”,行起坐卧、待人接物、尤其是说话,特别讲究文明礼貌,菜上齐了,您们请慢用!”

首节上一节129/2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