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5:东北往事 第60节

又过了一会儿,前面有几个人陆续过来打招呼,只是都不敢明目张胆,走到他身边小声道谢。

周东北依旧低着头,也不说话。

又过了四十几分钟,终于轮到了他,脚都站麻了。

柜台前,周大老板一出手就是两台,看的所有人羡慕不已。

拿着票去收款处交钱,一台1050,两台2100块,厚厚一沓大团结就这么没了。

钱难赚,但是真好花!

这年头的大屁股彩电太贵,普通工人一年多的工资,还得不吃不喝才能买上一台,可即使是这样,还是趋之若鹜。

回来把小票给了营业员,又商量了一下,自己得出去找辆三轮车,一台能用自行车拉回去,两台就不行了。

三个营业员忙的满头汗,根本就没时间搭理他。

旁边柜台就卖室外天线,铝管制作的,一圈又一圈,造型不错,看着很唬人。

问了一下,最大那种12块钱,他买了两个,还有40米的线。

又和营业员说好,一会儿过来一起拉,这才出了商场。

马路边,阳光不错。

周东北站在那儿直挠头,失策了,昨天就应该去一趟站前找杨历年。

自己排六十多号,已经卖出去那么多了,有用自行车驮走的,还有一些雇三轮车拉走的,这时候去哪儿找车!

王刚那哥俩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打架的也早就散了,雪地被踩得一片狼藉,血迹刺目,盛开的梅花一样。

他想给站前旅店打个电话联系杨历年,可这年头,街边连个公用电话亭都没有,IC卡电话亭更是要到1998年才盛行。

没招,等吧!

点了根烟,看着往出搬电视的人们,还有那一张张喜气洋洋的脸。

这一定是个特别开心的春节,一家人围着彩电,磕着瓜子,吃着冻梨,其乐融融。

这时候的“年”,才最有年味儿!

来到了二月份,暖和好多,他靠着路边一棵大杨树,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半个多小时以后,终于等来了一辆三轮车,一看就是拉了一趟又回来的。

周东北离这辆车最近,所以不等商场门口那些人过来,一个箭步就冲了过去。

“师傅,我一起拉两台!”

“到哪?”

“木材加工厂北门!”

“八块!”

“啥?”周东北愣了,杨历年拉一车煤,从二煤建到红升乡那么远,连装带卸才五块钱,这家伙是不是太黑了?

“行不行?不行那边一堆人等着呢!”

蹬三轮的师傅年纪不大,口气可是不小。

这小子个头不高,眼睛不大,下巴却挺长,他也穿了件军大衣,只是脏的已经很难分辨出本来颜色了。

周东北想了想,总不能为了省三块两块的,就提七哥吧?还不够丢人的呢!

人家也是力气活,又赶上过年了,算了,谁让自己财大气粗买两台呢!

此时,他也只能自己劝自己了。

“行!”他咬着后槽牙说。

这小子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小芝麻牙,“那走吧!”

“跟我去搬!”说完,周东北大步往商场里走,这小子也没锁车,赶快跟了上去。

很快,两台电视和天线被他俩抱了出来,装好以后,周东北大手一挥:“走了!”

“好嘞!”

周东北骑着车跟在三轮车旁边,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说着话。

“师傅叫啥?”他问。

“喊我张三就行!”

“......”

走到第二中学附近,周东北听有人喊自己,往马路对面看,竟然是杨历年。

“疯子?疯子?!”

“七哥?”

杨历年蹬车累出了汗,狗屁帽子攥在车把上,光头锃亮,自从上次在站前饭店喝酒后,他就开始喊周东北疯子了。

“买啥了?”他喊。

“给我爷买台电视!”

“行,牛逼!初三下午来我家喝酒!”

“嗯呐!”

“干啥呢?能不能快点骑?”一个胖乎乎的女人,在杨历年前面不远下了自行车。

“干点活磨磨唧唧的,还想不想要工钱了?”

“来了,来了!”杨历年臊眉耷眼地赶快蹬。

周东北哈哈大笑。

杨历年走了,可给他拉电视的张三却不动了。

“走啊,干啥呢?”周东北问他。

“那个......”他犹豫着,“你认识七哥?”

“啊,咋了?”

“你早说呀!”他后悔要这么多钱了,有些郁闷。

“快走得了,认识谁也少不了你一分钱!”周东北没好气道。

第71章 一年电费

拐进胡同。

房檐上的雪正在融化,滴滴答答。

因为早晚温差的原因,明早就会看到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冰锥,俗称冰溜子。

“到了!”

周东北支好自行车,推开院门喊了起来:

“爷,爷?”

院子里停着四辆自行车,看来是三叔两口子来了。

今天是周末,他就是想让有些人不舒服,没想到三叔他们竟然也来了,两家这么多年不走动,正好一锅烩了。

“哥?”

老叔周达的女儿周西西推门跑了出来,兴高采烈。

“哥,你怎么来了?”

周东北笑了起来,“咋了,不欢迎哥?”

周西西上前抱住了他的胳膊,“才不呢,今天必须在家吃饭,三大爷和三大娘他们也都在......”

周东北刚要说话,就见一个半大小子冲了出来。

“哥,哈哈,想死我了!”

眼前的小家伙十四五岁,个子却只比周西西高了一点,虎头虎脑。

是三叔周发的儿子周东东。

周东北亲昵地揉了揉他乱糟糟的头发,“最近学习咋样?”

“十分稳定!”

周西西撅起了小嘴,“嗯,稳定倒数第一!”

“你咋那么烦人呢!”周东东伸手就去怼她。

看着弟妹打闹,周东北暗自叹息,如果上一代的恩恩怨怨不去影响到下一代,能永远这样该有多好......

可惜!

想起上一世,不由又叹了口气。

周东东学习不好,可做起生意来头脑却灵活的很。

到了九十年代末,他的新星电器商行是兴安市最大的,有人开玩笑说,兴安市百分之九十的电视机,都是新星卖出去的。

可这个弟弟不知道听家里说了什么,长大后对自己始终不冷不热,关系自然越来越疏远。

周西西考上了清华,考研、读博,后来又出了国,就像放飞的小鸟,多年没有音信。

“我给咱爷买了台电视,我抬进来!”周东北笑了笑,有些苦涩,转身出了院子。

两个小家伙也跟着出来了,看到纸箱上面写着彩色电视机几个字后,更是大呼小叫。

周东北抱下一台后,刚要抱另外一台,张三伸手拦住了他。

“兄弟,这台送哪儿?”

周东北愣了一下,“红升乡,你不用管了,我待会用自行车能驮回去!”

“你可拉到吧!”他咧着嘴,“路这么滑,咔个跟头电视就得报废,这么贵的东西,还是我给你拉回去吧......”

周东北明白了,这小子见自己是七哥的朋友,所以才这样的。

不过,看先前七哥也没和他打招呼,说明他们之间肯定也不是很熟悉。

他笑道:“我可不加钱!”

“这话说的,提钱不是骂我一样嘛!”

“那你得多等一会了,我还要把天线安装好才能走!”

“我帮你弄!”说着,他弯腰拿起一个天线纸箱拆了起来,“这玩意儿我装过好多个了,你先跑线,我这边帮你装上!”

周东北也不再多说什么,将纸箱抱了起来,毕竟才14英寸,算上外包装也不算太沉。

两个小家伙跟在了后面。

周东北刚进院子,就见穿着黑色毛衣的三叔周发站在门口。

这哥仨长的都很像,只是周发面相更老成一些,看着比他父亲周旺年纪都大。

周发在市纺织厂工作,车间小领导,派头同样不小。

首节上一节60/5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