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5:东北往事 第40节

王刚的母亲是红旗纺纱厂的,以前他哥俩的粮票都是通过母亲收上来的,这次可够他哥俩忙的了。

“没问题!”胡老三大手一挥,得意洋洋,“给大伙几天时间,我看就三天吧!”

这时,跟他来的一个小胖子走了过来,趴在他耳边嘀咕起来......

第47章 站前七哥

小胖子在胡老三耳边说:

“哥,我四姨夫说了,从办手续到钱下来,得四五天时间呢......”

周东北只听清了几个字,瞬间就明白了,这货原来是要贷款,怪不得底气这么足!

他想了起来,这年代银行贷款好像并不难,很多还能申请到无息贷款。

贷款换粮票,然后用粮票去换鸡蛋,再卖给副食店......

这个货,脑子怎么长的呢?

用这些钱干点啥不行!

难道随着议价粮的出现,还有副食本的取消,他看不出来粮票在贬值?

转念又想,先别说人家,曾经的自己看出来了吗?

记得直到1993年,粮油实现了敞开供应,粮票再无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长达近40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可还有很多人家苦巴巴攒着手里的粮票舍不得花,更舍不得去换东西,最后都成了废纸!

话说就胡老三这个智商,上一世的自己竟然差点被他忽悠瘸了,可见那时候的自己还不如他。

想到这儿,周东北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胡老三轻咳两声:

“那个,这样,怕你们准备不充分,还是多给你们几天时间吧!一周后上午九点,还是在这儿,行不行?”

孙广志和王刚他们都看向周东北。

“行!一言为定!”周东北拍了板儿。

胡老三大笑起来,仿佛谈成了几个亿的大项目,“来,哥几个抽着!”

说着话,拿出良友开始发圈。

到了周东北这......

“不会!”

说完,他看向了王刚,“家伙事儿给我,我下班了!”

王刚先是愣了一下,随后才反应过来,他说的是斧子,于是赶紧递了过去。

周东北将斧子往后腰一插,看都不再看这些人一眼,蹬上车就走了。

胡老三瞥了一眼王刚,夹着烟的手点了点远去的背影,“这逼哪儿的呀?”

王刚陪着笑:“红升乡的!”

胡老三撇撇嘴,明显流露出了对乡下人的瞧不起。

“行了,各位,三哥我也撤了!”说完,他大摇大摆地走了,那四个小子赶紧跟在了身后。

孙广志朝雪地上啐了一口,小声骂道:“装逼犯,不死也得判!”

“哥,”王强掩饰不住笑意,“明天开始,是不是咱们就不用来了?”

王刚没好气瞥了他一眼,“听不懂疯子的话?这点钱能吃一辈子?”

王强眨了眨眼,“还来?如果还是以前的价格兑,那不是亏了嘛!”

孙广志笑了,“他胡老三是个小插曲,你们想想,没有这事儿的话,咱们觉得亏吗?”

所有人不说话了。

王刚若有所思起来,“你说明天疯子哥能来吗?”

“他来不来,咱们也不能扔下!”孙广志说完又想了想,“明天开始,咱们都上午来,如果疯子在,咱们就走,抓紧去收!”

“他要是不在呢?”王刚问。

“不在的话,咱们接下来的一周,就干一上午,下去都赶快去收货!”

“好嘞!”大伙七嘴八舌,兴奋不已。

只有王刚眉头紧皱,如果周疯子不来了,是他手里粮票有限?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呢?

又想到他曾经说过,就干到过年,不由更是疑惑起来。

难道......

难道他手里的粮票来路不正?!

想到这儿,他不由心脏猛的一跳,随后又瞥了一眼孙广志,以前遇到这类动脑子的事情,都是自己拿主意,今天他这是怎么了?

周东北心情愉悦,蹬着车,唱着歌。

这些粮票都折腾完以后,自己手里就有了接近三万块钱!

这是自己的第一桶金,不过,胡老三这个尾巴得收好,完事就能开始执行第二套计划了。

看了一眼手表,马上到中午下班时间了,他飞快地往市总工会骑。

到了市总工会门口,正赶上下班。

从这些人衣着打扮上,就能看的出来坐办公室和工厂的不同。

木材加工厂上下班的时候,棉大衣不是黑色就是灰色,放眼望去,滚动的泥石流一样。

偶尔有一件红色或者白色的大衣,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再看市总工会,完全是两道风景。

虽说军大衣占了多数,可时髦的呢子大衣也不少,加上色彩鲜艳的帽子、围脖,与工厂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

周东北也搞不明白,怎么一个总工会,需要这么多做办公室的人吗?

他摘下了棉帽子,推着自行车穿过人流,走的极慢。

可再慢也有走过去的时候,没有人认出自己,他有些灰心。

戴上帽子,他也没再回头,又开始往火车站骑。

二十分钟后,周东北来到了兴安市火车站。

站前广场店的东侧,停着四五辆三轮车,车厢里扔着一些破麻袋和铁锹。

兴安市对这种车俗称倒骑驴,所以才喊他们是蹬三驴子的,这时候干这个的还不多。

他推车走了过去。

几个穿着黑色铁路棉大衣的人围了上来。

“小兄弟,用车不?”一个矮个中年人抄着袖迎了过来。

“我看看!”周东北扫了一眼,不由有些丧气,这几个人里没有站前七哥。

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问:“看啥呀?”

“就是,”一个胖乎乎的年轻人笑嘻嘻说:“你也想干哪?”

周东北一眼就认出了这个人,他一直跟着站前七哥玩了,叫张涛,绰号大头。

这小子中等个,脑袋比一般人都要大好几圈,眉毛很淡,小眼睛,看着就像个大号汤圆。

“大哥,”他看着大头,“从二煤建拉一车煤到红升乡多少钱?”

大头人挺实在,“你在这雇啥车呀,去二煤建门口多合适!”

周东北笑了笑,“我也不知道啊,这不顺路嘛,多少钱哪?”

“二煤建那边估计得五块钱!”

“这么贵?”

“贵?”大头不乐意了,“你咋不看看红升多远呢!二十多里路,还得连装带卸,一天就搭你身上了!”

“那也太贵了......”

周东北话音未落,就听那排三轮车里传过来一个声音,“操,嫌贵找别人去!”

他就是一愣,站前七哥杨历年!

虽然这声音少了一些沧桑,可那种满不在乎的语气,没别人了!

他不由有些激动起来。

上一世,自己和他认识的晚,直到1996年,两个人才有了交集。

七哥大自己五岁,那时候交情虽然不是很深,但求他什么事,也是二话都没有!

直到自己离开这座城市,七哥还和现在一模一样,时光仿佛在他身上静止了。

同样的装束,同样的工作,哪怕兴安市大大小小的混子见他都绕道走,可他依旧我行我素。

用他的话来说:靠力气吃饭,到啥时候都不丢人!

一辆三轮车厢里的麻袋被掀到了一旁,一个长手长脚的汉子坐了起来,睡眼朦胧。

他穿了件脏兮兮的铁路黑棉袄,腰上系着条麻绳,脑袋上是一顶毛茸茸的狗皮帽子。

他还是老样子,当年认识他时就这样,长条脸,小眼睛,高高的颧骨,大嘴叉威风凛凛。

他以前经常爱说一句话:我大姐说的,男人越丑越抗老!

周东北暗自好笑,他身高180公分,这么小的车厢是怎么蜷里的呢?

“七哥,”大头走了过去,埋怨道:“这死冷寒天的,不让你睡,你就是不听话......”

“别他妈跟老娘们似的,磨磨唧唧!”说着话,杨历年从车厢跳了出来,用力敲了一下头,骂道:“操,昨晚那酒不好,喝完脑袋贼疼!”

说完,他看向了周东北,粗声粗气,“拉煤呀?”

第48章 热情好客

周东北有些愣神。

“哎?”杨历年不乐意了,“瞅他妈啥呢?”

周东北回过神来,笑了笑说:“对,拉煤,拉到红升乡。”

“五块钱,看看行不行吧!”话音刚落,大头点了根烟递给了他。

周东北犹豫了一下,“行吧,谁去呀?”

杨历年看向了那个矮个中年人,“老谭,是不是该你了?”

矮个中年人翻了翻眼睛,“谁呀?你都两天没拉活儿了吧?麻溜去得了!”

大头也说:“对呗,再不干活的话,你都生锈了,快去吧!”

杨历年摘下狗皮帽子,挠了挠光头,“行吧,那我去了!”

说完也没废话,回身蹬上一台三轮车就走。

周东北赶快跟上。

首节上一节40/5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