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岚的根在北平,她也有好三个孩子,抽空出来陪徐洋这几天已经是极限了,当然徐洋也可以把她的孩子也搬到这边上学,但是刘岚拒绝了。
她知道自己的孩子承受不了这样的大城市生活,穷苦惯了的他们猛然去到这边的普通学校都会很难适应,还有可能会遭遇到这边同学的排挤。
刘岚这次过来只是尽好自己的职责,也感谢徐洋对她们家的帮助。
不得不说,虽然年龄大了一些,但是穿上丝袜的刘岚...
很有熟*女韵味。
而且还予取予求。
第二日,鬼佬们老实了不少,徐洋也给了她们开口的机会。
6000万,35%的股份。
“呵呵。”
徐洋只回了他们两个字。
“徐先生,不管您什么样的报价,起码让我们知道你的心里价位在哪,我们也想看到您的诚意。”
年轻的翻译对着徐洋说道。
“对你们我不需要诚意,你们对我一再的试探,我已经不想和你们打交道了。”
徐洋真的一点都不急,这些鬼佬傲慢的很,多抻他们几天他们才知道老实。
甚至徐洋的脑海里还在想,今天是要摆出来一个什么样的姿势呢?
“对不齐,先绳。”
“我闷很抱歉!”
后面的鬼佬用蹩脚的中文向徐洋到道着谦。
看来他们的压力比自己所了解到的还大啊,在徐洋的预期中,他们没这么快低头的。
于是乎,徐洋在自己原来的心理价位上又调整了一些。
“既然这样的话,那价格我只说一次,8000万的价格,61%的股份,每过一天,少100万的收购价,还价也算,能接受你们就带合同过来吧。”
徐洋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收购价,比原来打算的8000万收购51%的股份多开了10%。
但是徐洋有这个自信他们会答应。
“这不可能,61%太多了!”一个鬼佬用鸟语说道。
“哦,我可不可以理解我你在和我讲价呢?那就7900万吧。”徐洋同样用英文说道。
那人目光震惊,原来你会英文,那你还让我们每次带着翻译。
但是形势比人强,鬼佬丝毫不敢和徐洋提出抗议。
反而是再次道歉。
“抱歉,我们的声音太大了,我们是在私下里谈价格。”
第二天,一个鬼佬带着翻译过来再次和徐洋洽谈,希望能降低比例到51%。
“徐洋只让娄青回了他们一个7800万,甚至连面都没出。”
最终当天下午鬼佬们就带着合同上门了。
而合同验证无问题后,7800万的价格,惠丰银行就从一家鹰资银行彻底的转变成了华资银行。
而原本的挤兑取款危机直接在徐洋的强大商业信誉背书下消弭于无形。
第191章 以后叫我徐半城
徐洋收购惠丰银行的第二天,消息尚未公布。
很多心里焦虑的港城市民又早早的过来了惠丰银行排队取款。
旁边也有不少绑着红头带的直接采取了比较过激的方式,不停的摇旗呐喊!
“惠丰银行滚出港城!”
“还老百姓血汗钱!”
“惠丰必须给我们个说法!”
这次出面的还是那个大堂经理,不过他出来的时候是喜笑颜开的。
“你个狗东西,还有脸笑!”
“鬼佬的走狗!”
他一出现底下市民顿时群情激奋。
大堂经理也不生气。
“各位,各位,惠丰已经被恒升收购了!”
大堂经理丝毫不敢废话,他怕晚说一秒对面的拳头就会甩到自己脸上。
那他就成了他上司一样的猪头脸了…
不过也不对,那个鬼佬背后的人股份已经稀释到不具有董事席位了。
闹不好他还得出门找工作,哈哈哈。
大堂经理内心一阵畅快。
“什么?恒升收购了惠丰?”
“真的,今天的早报应该就会登,你们买一份就知道了。”
大堂经理有些开心的说道,最近的一个多礼拜他都快被折磨疯了。
此言一出就连那边排队的人也听到了这个消息,顿时议论纷纷。
“那咱们还有必要排队取钱吗?惠丰没钱,但是恒升有啊?”
“是啊,洋河好大的手笔啊,最近半个月他们开业的公司得有20家了吧?”
“到现在我是没看见过他们赚钱,光看他们花钱了…”
“洋河不差钱!”
最终有人过去带回来了一份早班报纸。
上面的头条又是洋河系:
洋河金融又有大动作,7800万收购惠丰,洋河承诺一应业务照常开展。
后面讲述的是洋河收购以后得战略方向。
洋河董事会称,惠丰银行具有丰富的海外投资经验和支付牌照,有利于洋河开拓海外市场等等
最后一段开头写着洋河还有大惊喜!洋河公司工作人员还表示公司内部正在规划成立基金专门用于投资海外优质资产、高新企业,投资漂亮国股市。
“谁是金融圈的,术语太多了,我们没听懂!”
“我,我是学国际金融的,让我看看。”
“对,老弟,你给我么翻译翻译,什么!他妈的!叫惊喜!”
“惊喜嘛!惊喜就是,洋河收购以后开拓海外市场,带着咱们投资者的钱去海外收割财富去了!”
“老弟,这就是惊喜?”
“再浅显一点就是,洋河有钱,人家收购惠丰就是为了更好的海外投资,洋河牛逼。”
“各位不用担心自己在银行的那三瓜两枣的了。”
“老弟,原来这特么的叫惊喜!”
原本门外围着的熙熙攘攘的人群很快各自散去也去买报纸了。
也有部分想多听听洋河这一举动到底有什么重大意义的还围着那个学国际金融的学生不停的询问道。
“大哥们,再多我也不知道了,我毕业论文都是抄的…”
年轻人落荒而逃。
原本惠丰门前围满的人群也都鸟兽散了。
大堂经理感叹一句,这群人好现实,刚刚还喊着惠丰滚出港城…
……
自从收购了惠丰以后,洋河系列公司的发展,直接走上了快车道。
港城人民也习惯了时不时被洋河系公司震惊一下。
1967年,洋河指数基金创造收益神话,全年收益实现45%。
基建基金保持稳定收益,稳定增长。
而洋河自有资金则是创造了150%的收益神话,但这一数据并未对外公布。
各出口贸易公司维持飞速发展,年出口贸易额超两亿,净利润高达8000万港币。
进口贸易额超3亿,净利润25%,合计7500万港币,但是还有一部分没有计算在内,进口的供货方多数是徐洋的手下所控股的公司,同样也赚取了不菲的出厂收益。
这一时期港城贸易公司的进出口收益就是这么爆炸,而徐洋建立这么多家公司的总共花费都不过一千万。
最终六六年半年多1.5个亿的收益被徐洋分成了两部分。
1967年港城地皮价格迎来历史低潮,其中1.2个亿被徐洋用来拿地、抢地,此时徐洋和李家成之间也因商业竞争出现了裂隙。
在公开场合李家成多次指责徐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借鸡下蛋,借用换股来谋取他的资源来发展他自己的地产公司。
甚至还和他竞价抢地。
结果就在他发表这番言论的第二天,李家成的地产公司就遭遇了多家银行的拒绝贷款。
原因是评估其偿还能力不足。
论现金流李家成虽然号称楼王但是丝毫不能和徐洋相比。
为了和徐洋竞价拿地,李家成不惜变卖资产,打破多年来办公大楼只租不售的原则。
他选择出让了多处市中心办公大厦,最后虽然有国外资本愿意接受,但是人家提出了附带条件,购买CBD的同时也要购买李家成半数的港口以及货柜产权!
最后李家成一咬牙忍痛卖了,港口的稳定租金绝对没有拿地块来的收益高,多卖一些资产到时候的现金流会更充分。
至于买方是个漂亮国人,名字叫莫里斯洋布十。
名字里的那个洋李家成看着就来气!
但是他还是卖了,毕竟远隔一个大洋,这个漂亮国大鳄怎么也不可能和徐洋有什么关系。
为了和徐洋竞争李家成简直杀红了眼。
然而他却不知道他已经卖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根本。
港口和货柜是比楼盘更稳定的资产,楼盘可能会受居民收入和经济危机哪怕是时局变动等多种原因的影响而不景气。
但是港口一天也不会停运。
后世很多经济分析报纸都指了出来李家成之所以挺过了那么多次经济危机就是因为港口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支持。
而今天他的港口和货柜产权一半都已经到了徐洋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