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签到获得烤猪蹄开始 第479节

“宁局,我能力有限,想不出办法。”岳厂长道:“厂里的资金缺口太大了,很多事情都没法去作。一是更新和维修设备,二是补偿客户的损失,光这两项就能让织布厂翻不了身了。”

“你先坐下来吧。”宁局挥了挥手然后对其他人说道:“你们呢,有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

过了一会,会议室中无人回答。

大家都知道织布厂的情况,知道这个厂的机器已经十分老旧了,需要一大笔钱才能更换和维修。

但问题是织布厂本身就没什么钱,因此这笔巨额资金需要由上头来拔款。

这个时间点上,各个地方都要用钱,怎么可能会拔这么多钱下来呢。

但如果拔的钱不多,那就起不到作用,因此还不如不拔。

“你们都没有办法吗?”宁局又问了一遍。

“宁局,我们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上头拔款。”这时,一名科长站了起来说道:“这个意见我们早就提过,但由于种种原因被上面拒绝了。现在织布厂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认为再向上头提一次,看看上头这次怎么回答。”

说完,科长就坐了回去。

“我不同意。”另一名男子站了起来:“申请拔款的事情我们早就讨论过了,上头也否定了,我认为不应该再提。”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呀。”科长说道。

“变了什么?织布厂的效率问题还是老样子,导致每年赚到的钱并不多。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赚钱的,但这都是帐本上的赚钱,不是实际上的赚钱。因为织布厂为了支援其他地方而免费送出了许多的布!还有,到现在有一些账还是没能收回来。”

“所以现在给织布厂拔款,解决不了不根本问题,只能让织布厂暂时度过眼前的难关。”

“不过以后呢?织布厂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那么拔给他们的钱还是会慢慢消耗掉。”

“正因为如此,上面才否决了我们拔款的请求。”

“关于这件事的讨论我们已经开过几次会了,我认为问题已经很清楚了,上面是不会拔款的。”

男子说完就坐了下去。

会议室中,其他人议论纷纷,都认为这名男子说的对。

织布厂这些年来没有赚到什么钱,再加上许多账难以收回来,因此整体上来看还是亏钱的。.

如果亏钱的局面不改变,那投入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

看到大家讨论的很热闹,宁局认为时机成熟了。

“大家静一静,我有一个想法,你们看看是否可行。”宁局大声道。

会议室中安静了下来,宁局继续说道:“这次织布厂质量事件中,有许多下游客户都受到了严重的

影响,其中一名客户是我们四九城的一家私人服装厂,叫爱民服装厂。他们的老板叫赵爱民,前些时候找过我,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就是他准备收购织布厂!”

听到宁局这样说,会议室顿时安静的连一根针落在地上都能听到。

织布厂可是大厂啊,有近万名的员工!

这样的大厂,卖给私人合适吗?

那些员工又怎么办?

“我认为赵总提的方案有一定的可行性。”宁局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赵总是四九城的优秀企业家,他擅长经营,把服装厂搞的有声有色。更重要的是他有收购的经验。他们爱民服装厂就是建立在四九城棉花坊中的。而现在棉花坊的经营也在继续,而且效益要比之前高出不少!”

“还有,赵总收购了石城一家大型服装厂,到目前为止也经营的有声有色。”

“我在想既然我们没有办法解决织布厂的问题,那就不如交给专家去解决。而赵爱民就是这方面的专家!”

说完,宁局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然后看了看大家:“今天把大家召集到这里,就是要解决织布厂这个难题。现在请大家研究一下赵总收购织布厂的可行性,如果可行,我们就马上和他进行联系,进一步讨论收购的具体事项。”

会议室中,众人开始了讨论。

有的人认为织布厂是四九城中的大厂,不能落入到私人老板手中。

而有的人则认为既然石城服装厂可以被收购,那四九城的织布厂为什么不可以?

大家讨论的很热烈,过了一个小时左右还是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大家静一静,我来说两句。”宁局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我刚才听了你们的讨论,发现你们分成两派。一派是主张收购的,另一派是反对收购的。主张收购的理由我就不再重复了,我现在说一说反对收购的理由。”

“你们反对收购,主要是担心被赵爱民捡了便宜,还有就是原来织布厂近万名员工的问题。这些员工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有的甚至还要照顾两个家庭。一旦他们失去了工作,那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你们担心被赵爱民收购后,这些员工的生活就会有问题。”

第461章 收购织布厂的原因

宁局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首先,第一个担心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赵爱民是生意人,他很精明,但我们也不傻嘛。只要我们做好准备,那么赵爱民就占不到织布厂的大便宜。当然了,生意人是要讲究利益的,如果一点利益都不让别人占,那他收购织布厂做什么?”

“第二点,被收购后那些员工的去留问题。关于这一点我研究过了,石城服装厂的规模和我们织布厂的规模差不多,当初他们石城服装厂被收购时,那里的大部份员工都保留了下来,只有少量员工被除名了。所以我认为第二个问题也不是问题。”

等宁局说完,一名科长问道:“少量员工也是员工,我们也不能放弃他们呀。”

“对,陈科说的有道理。”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点了点头:“我们要为每一个人着想,要对每一个人负责!这个赵爱民我知道,他收购棉花坊时,棉花坊的员工可是一个都没有除名的,而且棉花坊仍然归我们管理。我认为可以按照棉花坊的模式对织布厂进行收购。”

其他也有几个人附和了起来。

他们都认为棉花坊的收购方式最好。

不过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因为棉花坊和情况和织布厂不同,赵爱民收购棉花坊后,可以利用棉花坊的空房子直接办服装厂,这对赵爱民是有利的。

而且收购棉花坊也不需要太多资金,风险相对小很多。

但织布厂就不一样了,收购这么大的厂需要巨额资金。

如果生产经营搞不上去的话,那这些钱就等于打水漂了。

“人家是生意人,做生意为了赚钱。那种不赚钱又担风险的事他肯定是不会做的。”有人说道。

“你怎么认为保留员工就不能赚钱呢?我们的员工都是很优秀的!”另一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优不优秀得由结果来看。现在的结果就是织布厂出了这么大的质量事故,这还能说他们很优秀吗?”

“质量事故是由于设备老化得不到检修。”

“设备老化就应该提前作好准备,没有发现这一点,还是说明他们不够优秀!”

两人激烈的争论了起来。

“大家安静一下。”宁局只好出面阻止了这场争论:“我们先决定收购不收购,至于细节问题放在今后再谈吧。现在举手,少数服从多数。”

说着,宁局就举起了手。

会议室中,陆陆续续有人举起手来。

“有一大半同意被收购的,那我们就定下来了。”宁局说道:“我会找赵爱民详谈的,和他讨论一些细节问题。”

第二天,赵爱民就接到了宁局打来的电话。

他立即来到办公大楼,在会议室中见到了宁局还有相关的其他人员。

宁局本来是想和赵爱民单独会面的,但考虑到效率问题,干脆就把相关人员也叫来了。

众人在作过介绍后,会议就正式开始了。

宁局首先表示他们同意织布厂被收购,而且上级也批准了。

现在要考虑的是细节问题,特别是织布厂的员工问题,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问题。

对此赵爱民早有准备,他把提包里的资料取了出来,然后分发给众人。

这份资料是他对于收购织布厂的一些条件,事先复印了十多份出来,会议室中每个人都拿到了一份。

“给你们的资料上有我开的全部条件,我先大致和你们说一下。”

赵爱民说道:“首先,织布厂的股份我要占至少百分之五十一以上,也就是说要完全控股。”

“其次,我需要银行的帮助,提供一些资金给我。”

“还有就是织布厂的员工要重新竟聘上岗。”

赵爱民一口气把他的主要条件说完。

会议室中,大家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呆住了。

他们没有想到赵爱民开出的条件这么苛刻。

“赵总,这些条件是不是对我们太不利了?”宁局忍不住了。

“宁局,我收购织布厂是有很大的风险的。”赵爱民道:“织布厂现在的情况如果不改变,那么倒闭几乎是必然的。正因为如此上面才没有再拔款下来,我说的对吗?”

宁局和会议室众人都没出声。

因为赵爱民说的很对。

如果织布厂还有救,上面早就拔款了。

“想要挽救织布厂,只能对它进行伤筋动骨的手术。如果只是小打小闹的做些改变,是不会有任何作用的。”

“因此织布厂的员工和管理人员都需要竟聘上岗,至于能停留多少下来就看他们的本事了。”

赵爱民接着说道。

“这样的话,那剩下的员工怎么办?你让他们去哪?”宁局问道。

“那我就不知道了,这应该是你们的事。”赵爱民道:“不过我可以保证一点,织布厂将来的员工数量不会有什么变化。如果织布厂的员工有很多不合格,那我就要从外面招些工人进来了。”

宁局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如果你能保证员工总数量不变,那么对于重新竟聘返岗的事情我就赞成。”

他知道如果不给赵爱民较大的自主经营权,那么赵爱民肯定不会接手织布厂的。

只要赵爱民能保证员工总数不变,那么原织布厂的员工被除名一些也不要紧,因为同时赵爱民会解决另一些人员的就业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就业量并没有变化。

接着,赵爱民又向宁局他们解释了他开出的其他条件。

通过一整天的会议,宁局他们也逐渐了解了赵爱民的想法,并且被赵爱民说服了。

其中最关键的,是赵爱民有了两次成功的收购经验。

很快,收购织布厂的事就明确了下来,接下来就是一些细节的落实和谈判了。

这一天,赵爱民来到了织布厂考察。

他是以织布厂未来老板的身份来的,因此受到了织布厂的热烈欢迎。

特别是织布厂现任厂长更是十分的高兴。

他刚来织布厂没多久就发现这里乱成一团,而且还出了严重的质量事故。

正愁没办法解决呢,现在好了,赵爱民来收购他们了。

第462章 老旧的机器

至于等到赵爱民收购完成后还要不要他这位厂长,他一点也不担心。

如果赵爱民不想留下他,他就去别的地方好了。

反正他在上面的手中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嘛。

“岳厂长,我收购你们的厂的事情基本上已经确定了,现在就是走一些流程和具体的谈判了。”赵爱民对岳厂长说道:“你是老厂长,对这里的情况比我了解,我想听听你的意见。如果要把织布厂给搞上去的话,要先从哪里入手?”

“我哪里是老厂长呀,我也才来了几个月而已。”岳厂长苦笑道:“非要我提建议的话,那就是先把老机器给换了!这些机器已经十分老旧了,维修的价值不高,光维修费就抵的上机器一小半的价格了。再修上几次就不如买新机器了!”

“还有,这些旧机器生产效率低,而且次品率也高,这也是近几年织布厂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节上一节479/5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