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签到获得烤猪蹄开始 第178节

就还剩下几个。

不过也在那擦擦抹抹的。

看样子也是准备走了。

“师傅,您等等。”

“稍微等我一会儿。”

赵爱民把车停好。

进了店门就喊道。

“我这买个炉子,挺着急的。”

“耽误您两分钟行吗?”

说话的时间就把烟递了过去。

手指一转,大檐帽!

现在也不埋怨他耽误了自己的时间。

“你赶紧看看要什么炉子。”

“关晚了让领导看见。”

“我可少不了一顿数落啊。”

“一定一定。”

“肯定不能让您挨骂。”

“挨什么骂啊。”

“顶多就是说我两句。”

“在这儿我可厉害着呢。”

赵爱民一脸钦佩的看着对方,

“哎哟,您看看我。”

“这愣是没看出来。”

“麻烦您带我看看吧。”

“行,我看你也挺面善的。”

“过来吧。”

“家里面用的都这呢。”

“慢慢看,不着急。”

带着赵爱民到了家用煤炉区。

也不让人家快点了。

反而还跟他聊上了。

吹嘘自己在这一片有多能耐。

赵爱民也不客气。

那是捧了一路。

差点就把这位给捧上天了。

哪里还顾得上时间啊。

恐怕被捧得连自己姓什么都忘了。

第98章 两根烟就耽误我一个多小时

现在老百姓家里用的炉子。

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铁皮的。

外面是一层铁皮。

接口处用厚铁扣铆结实了。

里面打的耐火泥。

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搪壁。

这种炉子只能烧一个冬天。

来年再烧的时候。

里头搪壁基本就都裂开了。

这样的炉子烧起来也不暖和。

所以,快到冬天了就要开始准备。

先把里面的搪壁给捅下来。

再给炉子打上新搪壁。

放到阴凉处风干。

这样,到了冬天才能让一家人使用。

这玩意也轻便,好移动!

用手一拎。

就可以带着到处走了。

另一种是铸铁炉。

纯铁打造的。

这年代讲究结实耐用。

人又实诚。

给的料老足了。

可不像后来那样。

一加厚铸铁煤炉也就十来斤沉。

现在随随便便拿出来一个。

那都要二十斤起步。

要是大点的。

三五十斤那都很常见。

不过,这东西也也不能说越重越好。

单纯从心理上来讲。

貌似是用料越足,越重越结实。

基本上每个人家里用的都是铁皮炉子,便宜!

还有就是消耗少。

烧煤那也是个大头。

“师傅,就这个了。”

赵爱民选的是这堆炉子里第二大的铸铁炉。

还是加厚的。

四四方方一盒子蹲在那。

大概有半人高。

风口向上成簸箕形。

上面中间是圆形的口。

煤饼就从这里放进去。

引炉子得用下面风向上簸箕,。

正好放刨花之类的引子。

方便的不得了。

上头圆口能坐用水壶烧热水。

边的面儿可以放个花生,水果的暖乎儿着。

这也是它的一大特色。

后面用来接个烟筒。

下头前后各有一个门。

后面是透炉灰用的。

前面可以用来烤东西。

中午在上面放上馒头、红薯、土豆。

让炉火小点慢慢烤。

等到下午放工回来。

把小门拉开拿出来。

那味道,绝了。

两侧带着灌风格栅。

回头赵爱民自己再稍微改造一下。

就能直接使了。

至于煤那就更不用操心了。

直接在厂里买就可以了。

炼钢的还能缺煤块啊。

煤饼,也就是蜂窝煤。

走街串巷成天都能看见有人骑着板车送。

就是看不见。

日用百货店里面也有卖的。

“行,这炉子三十五块九毛。

首节上一节178/5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