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救驾,朱元璋非要给我封王! 第34节

吴军铳炮齐发,弹丸如雨而下,张定边却巍然不动,挥师直取朱元璋。

吴军没有办法,只能一拥而上,硬着头皮上前阻拦。

要是换一个人,打到这里,十有八九也就光荣嗝屁了,但张定边是谁?

汉军第一名将!

他浑身是胆,虽身陷重围,孤军奋战,却越战越勇,锐不可挡!

为鼓舞士气,张定边亲自按剑耸立船头,见主将无所畏惧、决不后退,汉军士气大振,无不拼命厮杀。

张定边的三艘战船,竟从重重包围中凶猛杀出,一路击败吴军各路将领,先后斩杀吴军大将陈兆先、韩成。

吴军元帅宋贵,冒死攻上张定边坐舰,被张定边一枪刺了个对穿,尸体被乱兵斩成肉泥。

张定边浴血厮杀,朱元璋的中军竟被他硬生生冲成两半,在杀出一条血路后,直奔朱元璋而来。

眼见朱元璋万分危急,朱文正却稳居中军右翼,没有轻动。

对于这一段历史,他可是印象极其深刻,因为吴汉两军各自都出了一个牛人。

汉军牛人是张定边自不用说,而吴军牛人则是大将常遇春,这家伙神臂善射,在鄱阳湖大战中,一箭放倒张定边,从此有了救驾之功。

既然有常遇春出马,朱文正乐见其成,鄱阳湖才刚刚开始,他还要留着点底牌,应付后面更残酷的战斗。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常遇春的战船果然从左翼直追而来。

常遇春一手持弓,大步走到船头,对望敌情的士兵说道:

“不要慌,告诉我,张定边在哪儿?”

吴军望士兵伸手指着一处,大喊道:

“就是那个头戴凤翅盔的!”

常遇春挽弓搭箭,手起弦落,吴军士兵手还没放下,一支利箭已如闪电般射出,凶猛直奔张定边而去。

朱文正看得心神激荡,暗叫一个“好”,却见张定边身边突然冒出几个士兵,手持藤牌,将他团团护住。

“叮!”

常遇春臂力惊人,这一箭竟射透汉军藤牌,余威不减,将藤牌手手臂洞穿。

汉军藤牌手惨叫着跪倒在地,立马又有一个藤牌手上前补位,张定边竟毫发无损。

常遇春一箭落空,追之不及,坐舰竟被张定边左翼副舰挡住。

眼见朱元璋身前空无一物,张定边即将登船而入,朱文正看得目瞪口呆,忍不住心中大骂道:

“我靠!历史怎么改变了?”

原来,朱文正在洪都巧施计谋,用火铳将张定边打伤后,意外引起了张定边对远程火力的重视。

这次张定边孤身犯险,专门加强了自身护卫。

朱文正万万没想到,竟是他一手改变了历史。

眼见老朱同志快要被人宰掉,朱文正急得一蹦三尺高,再也顾不得什么底牌,大声吼道:

“全速前进,保护吴国公!”

开什么玩笑?

要是让朱元璋身死鄱阳湖,那陈友谅必然横扫南方,到时候别人兴许还可以投降,他这个朱元璋的大侄子,还不被陈友谅给千刀万剐了?

朱文正本就身处中军右翼,全速开动起来,“定远”号顿时快如疾风。

张定边右翼副舰,发现朱文正企图,急忙上前阻拦。

朱文正抽刀大喊道:

“左转舵,目标汉军尾舵,放!”

朱文正的海舟上,装备了焦大头特制改进的大将军炮,威力射程远超同时代碗口炮水平。

“砰!砰!砰!”

只听一阵密集的炮响,火龙汹涌而出,瞬间映红了湖面,大号的铁丸漫天飞散,直奔张定边的副舰。

这艘汉军副舰同为海舟,本以为还处在安全射程以内,没想到朱文正调头就射,强大的火力,竟将汉军尾舵打得木屑飞溅。

汉军海舟发出一阵嘎吱嘎吱响,速度明显降低下来。

朱文正又喊道:

“右转舵,迎头撞击!”

定远号带起一波急浪,调转船头就向汉军海舟凶猛冲去。

定远号船头加装了坚固的撞角,犹如一把利剑直指汉军,汉军吓得乱吼乱叫,却因为船舵受损,根本来不及调头避让。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定远号狠狠插进汉军海舟,将船身一举撞了个大洞,整个汉军海舟都被巨力撞得向右重重倾斜。

汉军士兵顿如饺子下锅一般,纷纷掉落湖中。

朱文正一击得手,又大吼道:

“放没奈何!”

“没奈何”是一种古代水军,专用焚烧性武器。

把火药及各种燃烧物放在芦席里,再将芦席卷成宽五尺,长七尺的圆圈,糊上一层纸,外面接引信。

使用时,用绳子绑在竹竿上,悬挂于战船头桅之上,待碰到敌船时,斩断悬索,让其落入敌船爆炸燃烧,可瞬间点起熊熊大火。

因为这种火器太过凶猛,古代战船又都是木制极易起火,一旦中招只能望洋兴叹,所以才得名“没奈何”。

胡大锤答应一声,飞快点燃引信,一刀斩断悬索,只见宛如炸药包的没奈何重重跌落在汉军海舟之上。

“轰!”

一团红焰冲天而起,吞江倒海般,疯狂蚕食着汉军战船。

无数汉军化作一个个火球,凄厉嘶吼着,四散奔逃,有人绝望之极,噗通一声跳入湖中,却又忘了穿着铠甲,瞬间就淹没在血红色的湖水中。

朱文正干掉这艘碍事的海舟,定睛一看,只见张定边已经冲上“白海”号战船。

朱元璋在上百名黄旗先锋的护卫下,正在做最后的殊死抵抗。

第45章 朱元璋危矣

朱元璋的黄旗先锋虽然厉害,但张定边这次显然有备而来,竟带了陈友谅的精锐亲兵。

两边都是亲卫队,皆是武艺出众,盔甲精良的虎狼之师,双方刚一接触,就是一阵刀光剑影,血雨腥风。

黄旗先锋着黄色布面甲,汉军亲卫着红色布面甲,一时间黄红涌动,朱文正在远处只看到,黄色被红色一路压着往后打,不断有士兵枪断刀折,人头落地。

本来这种战斗,双方势均力敌,应该没那么快分出胜负。

但朱元璋却有个极大的弱势,那就是汉军有头号猛将张定边率领,而朱元璋的帐前亲军都指挥冯胜却没有来。

说来也巧,冯胜本是跟随大军出征的,但半路却遭遇大风,坐舰意外被吹倒,朱元璋认为预兆不祥,便让冯胜独自返回应天了。(历史事件)

此时朱元璋真是肠子都悔青了,身边没有大将坐镇,还真是不祥至极。

汉军这边是猛龙领着狮群,吴军这边却是群龙无首,朱元璋决策天下不在话下,可带头冲锋就要他的老命了。

双方高下立见,黄旗先锋虽然骁勇善战,奈何张定边勇不可当,所有冲到他身边的黄旗先锋不是血溅当场,就是被一枪挑翻,竟无一合之将。

汉军亲卫在张定边的带领下,如猛虎下山,一路向前猛攻,直杀的血流成河,尸首遍地。

朱元璋的坐舰“白海”,是一艘小型楼船,只有上下两层,他一路在护卫的拼死遮挡下,不断向上层退去,眼见人都顶在围栏上了,马上就要退无可退,就在这时,朱文正的海舟终于及时靠了上来。

朱文正一身鲜红亮甲,高举手中波斯弯刀,大吼一声:

“狭路相逢勇者胜!跟我杀!”

定远号上的吴军群起激昂,这些都是跟随朱文正死守洪都的精锐铁甲,面对汉军亲卫一点不怵,张定边固然厉害,在都督大人面前,不照样被打得晕倒在地。

黄旗先锋惧怕张定边,我们洪都守军可不怕,洪都铁甲大声嘶吼着,跟在朱文正的身后,“噔噔噔”就冲上了白海号。

张定边正杀的兴起,眼见就要冲上二楼,突然船舷边传来一阵怒吼,紧接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就翻身上了战船。

张定边定睛一看,这不是吴军大都督朱文正吗,顿时心头火起,怎么每次都有你?

张定边挺枪欲寻朱文正,又想起朱元璋就在楼上,只能拼命忍住,继续往楼梯上攻去。

却说朱文正翻身上船,手中波斯弯刀锋利异常,寻常铠甲根本难以抵挡,一刀砍翻一个汉军亲卫。

在他的带动下,洪都铁甲气势如虹,如惊涛巨浪般涌上战船,一口气竟将汉军亲卫冲得七零八落。

战场变得越发混乱,简直是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双方士兵都杀红了眼,抡起大斧短刀就是一阵猛砍。

赵德胜也跟着爬上了战船,这一次他学乖了,没有再穿那身骚气的虎皮甲,而是罩了一身罗圈铁甲,就这身行头,至少炼废了焦大头100斤熟铁。

赵德胜本就生得五大三粗,活像只黑熊,穿上罗圈甲更是体大如山,站在狭窄的甲板上,简直就是个人形推土机。

只见他抡起粗大的狼牙棒,一路舞得虎虎生风,碰上他的汉军亲卫,不是脑浆迸裂,就是口吐鲜血,倒飞而去。

赵德胜的凶猛彪悍,极大缓解了朱文正的压力,使得他能够分神观察战场。

朱文正一刀捅穿一名汉军,扭头一看,只见张定边已经连杀三名黄旗先锋,通往二楼的门户已经大开。

朱文正心中焦急,大吼一声“给我站住!”,随即凶猛甩出手中弯刀。

张定边只觉一道疾风从身后破空袭来,急忙侧身躲避,只听“呲”的一声响,弯刀竟擦着张定边的脸额飞过,一头扎进了楼梯上,其余威不减,竟还在隐隐作响。

张定边大怒,回头骂道:

“竖子找死,等我杀了朱元璋,再来取你首级!”

说完,挺枪就向二楼冲去。

朱文正大叫不好,他两腿发力,一边全力冲向二楼,一边大喊道:

“胡大锤!”

胡大锤取下背上的蛇眉枪,奋力一掷:

“大人接枪!”

朱文正一把接过,“噔噔噔”就紧跟着窜上了二楼。

朱元璋身边只剩两名亲卫,见张定边冲了上来,两名亲卫将朱元璋挡在身后,提起手刀,就从左右两侧同时夹击张定边。

张定边手腕一抖,长枪已如银龙出世,两名黄旗先锋只觉得眼前一花,寒芒已透体而入。

“噗!噗!”

两团血花飞溅而起,黄旗先锋应声倒地。

朱元璋暗叫一声“吾命休矣!”,他心中发狠,干脆撸起袖子,准备跳湖自尽。

千钧一发之际,朱文正挺枪从张定边背后杀入,一点寒芒飞掠而过。

张定边抡枪后挡,如狂风扫荡,只听“铛!”的一声脆响,两杆银枪已狠狠撞在一起。

两人手臂皆是一麻,同时向后跃开一步。

朱元璋本已萌生死意,待见到危急时刻,竟是侄儿朱文正舍身相救,顿时心中大热,他有心提醒朱文正小心,又怕让其分心,只能抓紧手中宝剑,默默观察两人相斗。

张定边心中一阵气苦,每次都是这个朱文正,屡屡坏了汉王大事,今天不在这里宰了他,我就跟他姓朱!

首节上一节34/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