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黄金年代 第727节

周瑜倒是挺不错的,角色出彩,而且戏份集中,都在火烧赤壁这一章,演完就没事儿了。

说到底,他既想参与,又想偷懒。

“周瑜?”王福林倒是有些意外,“这个角色的形象,不太好吧!?”

既然是要改编,那么人物刻画上,肯定不能按照史实了,历史上周瑜的真实形象,苏轼的中那句“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应该更为贴近,而在罗贯中所写的中,周瑜则被写成了一个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一个人。

而随着的流传,周瑜的形象也因此被固定了,很多人了解周瑜都是从中的赤壁之战,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赤壁就是诸葛亮一人的功劳,就是因为他借东风才赢了曹操。

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真的,赤壁一战真正的领导人就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而让战役取得胜利的也是周瑜的功劳。

但这些事情在中统统没有写,只是轻描淡写了一下周瑜的功劳,而更多的都是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他浮躁多妒、争强好胜、斤斤计较、目光短浅,因嫉恨诸葛亮的才能高于自己,便屡次对其加以谋害,最后却被诸葛亮识破,竟被活活气死。

中还着重笔墨写了四妒、三气等情节把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

在赤壁之战前,写了四妒。一妒在孙权决计抗曹之后。当时孙权表面答应抗曹,但是内心仍怀恐惧,怕寡不敌众。诸葛亮看出孙权的心思,让周瑜再去劝慰。周瑜因诸葛亮技高一筹,恐日久必为江东祸患,欲将其系害。鲁肃阻止,并建议让诸葛瑾去说服诸葛亮,周瑜才未下手。

二妒是在诸葛瑾没能说服诸葛亮效力江东之后,周瑜又起谋害之心,让诸葛亮带兵去劫烧曹军防范严密的聚铁山粮草,诸葛亮应允。后鲁肃来问,诸葛亮说周瑜不会陆战,激怒周瑜,后又说当前应以团结为重,周瑜恨之。

三妒是在蒋干中计后,曹操杀了蔡理、张允,周瑜闻听诸葛亮又识破己计,恼羞成怒,让诸葛亮十日内造箭十万,否则军法处置,没想到诸葛亮草船借箭,又破了周瑜的计谋。

四妒在诸葛亮祭坛借风后,周瑜派人前去追杀,不料诸葛亮早已安排赵云前来迎接,又使周瑜扑了空。

然而事实上,这四妒都是虚构的,完全不见于史书记载。况且,可以设想下,当时周瑜是东吴大都督,作为一个身负重任的军事统帅,若是在如此紧要关头,所考虑的不是怎样联合刘备共同抗曹,而是专在同盟内部搞摩擦,整天想着杀诸葛亮,那怎么会有赤壁之战的胜利呢?

而在中,罗贯中为了烘托诸葛亮多智近妖,特意编出了这四妒,而在赤壁之战后,又出于同样的目的写了三气。

这三气倒也不是完全瞎编,而是罗贯中依据史实改编的,一气是在周瑜进攻南郡,被曹仁射伤。诸葛亮却派赵云乘虚而人夺了南郡,又派张飞攻占荆州,派关羽袭取襄阳。周瑜得知,气得箭疮进裂,昏倒在地。

而史实是,周瑜和曹仁交战时,刘备正忙着攻打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并未参与。后来周瑜打败曹仁,夺得南郡。在他死后,孙权才将南郡、零陵、武陵借给了刘备,并非诸葛亮抢先占据。

二气是周瑜本想用美人计让孙权将妹妹假意嫁于刘备,趁机将刘备囚禁,讨回荆州。不料诸葛亮事先想好了三条妙计,刘备不仅安全返回,还带回了孙夫人周瑜欲截击刘备,却被诸葛亮伏兵所败,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顿时又羞又怒,箭疮复发昏死过去。

但史书记载,孙权嫁妹是在刘备做了荆州牧之后,完全是孙权的主意,和周瑜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自然也就不会有诸葛亮的三条锦囊妙计,周瑜更不会被气倒。

三气是在前两计不成,周瑜又想出假途灭虢之计,以助刘备取得益州为名,来换回荆州,实质上打算在路过荆州刘备出城劳军时,将其杀死,夺回荆州。诸葛亮识破此计,假意劳军,并事先安排伏兵,将其包围。周瑜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后收到诸葛亮动其退兵的书信,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而史书记载,周瑜确实想过和刘备共同伐蜀,消灭张鲁,并借机夺取荆州,最后消灭曹操,可以说周瑜这一计划,非常有战略眼光。孙权当即表示同意,周瑜想赶回江陵,做出征的准备工作,不料半途染病,死于巴丘,并不是在荆州城下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

这几个故事写得的确很有戏剧性,也成功的塑造了周瑜心胸狭窄的性格特征,衬托了诸葛亮的光辉形象。但是从历史的真实性上讲,却歪曲了周瑜的形象。

历史上的周瑜绝非量窄之人,相反,他是一个心胸宽广、性情豁达的人。目前有关三国的史籍中,还没有发现关于周瑜量窄的资料。

历史上的周瑜雄姿英发,心胸广周,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早在三国时代,他就赢得了众人,甚至是敌人的仰慕。

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抱负,他少年得志,风流儒雅长相俊美,娶得娇妻,雄姿英发,有口皆碑,文采超群,情趣高雅,精于音乐,即使是酒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的音乐中很细微的疏失,每当这时,他总要看看演奏者,所以当时有谚说:“曲有误,周郎顾。”

他心胸开阔,举贤荐能,一再推荐鲁肃给孙策和孙权,毫不妒贤忌能;他折节为国,以德服人,裴松之注引的记载了他以宽广胸怀感动程普,两人结为莫逆之交的故事,这是证明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的最好例子。

这众多优点都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几乎使他成为三国时代的一个超级完美偶像,放射出无与伦比的光彩,使得众人皆对他仰慕不已。

在正史中,从到,从到,或以曹魏为正统,或以蜀汉为正统,反反复复,众说纷纭,而人物的善恶褒贬也随之潮起潮落、数度浮沉,虽然身处夹缝中的东吴,无论在哪一种正统观念中都处于偏颇的地位,但周瑜却以他卓越的才华和崇高的人格在历代的史传、文学中始终保持着固有的稳定地位。

而到了罗贯中所创作中,虽然也依据正史,保持了周瑜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形象描写了他结交孙策,开拓江东,建立新业;举荐鲁肃,纳降甘宁,举贤任能;运筹帷幄,施反间计,定苦肉计,设连环计,要弄老奸巨猾的曹操于谈笑之间,最后火攻破敌,建立不朽功勋。

同时,罗贯中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谋超群,于是吸取了民间传说和曲艺,对周瑜的形象进行改造,虚构出了他的量窄、忌刻,以他的心地偏狭反村诸葛亮的胸无芥蒂,以他的意气用事反村诸葛亮的沉着老练,从而达到塑造典型人物的需要。

也正是由于的巨大影响,那个雄姿英发、胆略过人、雍容仁雅的周瑜逐渐在世人的眼中变得模糊起来,后人只记住了他被诸葛亮气得吐血的形象,这对周瑜来说真是很不公平。

王福林现在要改编,肯定要以这部书的内容来作为基准,对于周瑜这个人物的描写也肯定要以当中的形象为准。

易青现在提出要演这样一个人物?

王福林显然有点儿想不明白了。

。手机版网址:

第五百二十七章 我有现成的影视城

前世央视版的《三国演义》是以原著为基准,依托于史实,进行了重新编纂,最终形成了剧本,对于周瑜这样的重要角色,主要参考的肯定是原著中的描写。

易青要演周瑜的话,绕不开的肯定就是原著中的妒,但是这个妒该怎么演,就有学问了,即便是罗贯中在写周瑜的话,也没敢将他的妒完全写成单纯的“嫉贤妒能”,毕竟历史上的周瑜究竟是个什么样人,有大量的史料记载,写的太偏,恐怕也难以被人们所接受。

所以,原著当中借着诸葛亮的嘴,对周瑜的妒曾有过一个评价:“周公瑾非忌我之才远胜于他,而是恨我之才终不能为东吴所用。”

围绕着这句话,该怎么刻画周瑜这个人物,易青就可以做一下文章了。

“王导!如果可以的话,周瑜这个人物该怎么演,我想按照我的想法来,当然,您放心,我肯定不会偏离《三国演义》的原著。”

易青一开始的话,真的把王福林给吓了一跳,要是易青胡来的话,真演出一个“雄姿英发,雅量高致”的周公瑾,那不是乱套了嘛,好在后面的话让他安了心。

“你要是真想演的话,任主任,您怎么看?”

王福林把皮球又提给了任大会,任大会看着易青,道:“小易从形象上肯定没问题,他演的话我肯定放心,这样吧,小易,你先写个人物小传,然后咱们再一起商量一下。”

既然改编的是《三国演义》,人物形象上肯定要以罗贯中的春秋笔法为准,尤其是周瑜这样的人物,是绝对不能演歪了的。

这个妒,必须表现出来,不然的话,怎么烘托出诸葛亮这个正面人物。

“好!”王福林笑着拍了下手,“那咱们就定下了,好!真是好,小易,这次你可是咱们《三国演义》剧组的第一位演员了!”

对于改编拍摄《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王福林的想法和当初拍《红楼梦》的时候一样,演员肯定要在全国范围内海选。

不过,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拍《红楼梦》因为故事中的角色,都是一些少男少女,演员的年龄不能太大,所以最终选来进行培训的演员都是一帮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

拍《三国演义》可就没有那么麻烦了,演员肯定要选专业的,后期培训的话,也不用再手把手的教表演,倒是能轻松不少。

“小易!这件事呢,先这么定下,具体什么时候建组,什么时候开始培训,现在都定不下来,不过咱们剧组的工作得开始着手了,你有什么想法?”

说实话,王福林都没怎么读过《三国演义》的原著,当初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真是一点儿头绪都没有,所以才提出来要用一年的时间来读书,其实也就是为自己争取点儿时间。

易青想了想,道:“王导,依我看现在最要紧的其实不是选演员,而是考察外景地,拍三国和拍红楼不一样,红楼的话,基本上荣宁二府再加上一个大观园就差不多了,可三国不行,诸侯征战,天下大乱,这可不是关起门来就能拍的。”

王福林闻言,点头道:“你说的对,我和任主任之前也想过这个问题,要说外景拍摄地,其实也不难,咱们国家这么大,山山水水的什么没有,其实最难的是那些古建筑群,还有攻城战时的城池碉楼,这可真不好找!”

建国都已经几十年了,再加上之前中原大乱,外敌入侵时的破坏,一些古建筑剩下的已经不多了,现存的基本上也都被当成文物古迹保护了起来。

首节上一节727/130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