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634节

唐华:“老侯,恐怕是光尿素就一千万吨、再加上三四千万吨碳铵。或者说,我们的化肥工业要每年供应1千万吨净含氮量的化肥……”

中国现在有15亿亩耕地,每亩使用10公斤化肥,只能算是低水平化肥普及率,30到50公斤是正常值,如果种植的不是粮食而是经济作物,那可能平均每亩使用化肥量还不止50公斤。

第148章,突然就造万吨轮了

我亲爱的中国朋友,从我们脚下,到阿布欣勃勒,一百五十万亩的吉扎45棉田,今后都是供应你们的。世界最棒的长绒棉。”

埃及贸易部长在尼罗河畔,眉飞色舞地对中国驻埃及大使陈家康说。

“我非常高兴,中国与埃及的贸易交流会使两国的关系更加密切。”陈家康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左手叉腰右手扶额,遮挡上埃及冬日的骄阳,眺望这一望无际的肥沃土地。

苏伊士战争爆发后,苏联强力支援埃及,送钱送枪送炮还直接派军舰支援。中国对埃及表示声援,也给了实质性支援:

价值2000万美元的物资商品。

其中700万美元直接转账给埃及稳定金融,1100万美元是从世界各地采购的埃及急需的物资,200万美元武器——本来中国觉得没希望支援埃及武器的,但11月份香港有个叫吉尔伯特的英国商人表示,只要给钱,他能把任何商品运到任何地方。

于是,8个营的108毫米轻型火箭炮外加足够数量的火箭弹,就从广州过境香港再上船,直接运到了埃及。

一个月前英国和埃及还打得不死不休,在战争中英国输得很惨,然而就是这样,英国货代吉尔伯特先生仍然毫无失误地为中国和埃及之间的武器贸易提供运输服务,对他的评价只有两个字:敬业。

纳赛尔收到中国的援助,也是特别高兴,虽然和苏联的援助比起来是小头,但是中国送的物资很多是埃及急需的,108毫米火箭炮也是很好用的东西。纳赛尔一高兴,就和中国签订了15年的长绒棉特供协议。

……

“埃及长绒棉、德克萨斯皮马棉、新疆长绒棉,这三种棉花是棉中的佼佼者。有人说皮马棉是最好的,这其实未必,主要是美国人比较会宣传。我的纱厂以前三种棉都用过,应该说是各有优劣。新疆棉和埃及棉同属海岛棉,新疆棉的短绒比埃及棉少,但埃及棉的强度比新疆棉好,天然扭曲、表面摩擦系数、回潮率都比新疆棉好,纤维抱合力强,在纺80支以上的面料时优于新疆棉。”

说到棉花和纺纱,荣益仁可就不困了。

“埃及方供应给我们棉花的‘吉扎45’产区是埃及长绒棉中品质最好的产区,他们愿意和我们签订长期稳定的供货协定,那我们就多了一个高质量原棉的来源。”

“国家计委能开这个口子不容易那,”纺织工业部部长蒋光氖说,“我们建国以来,极少从国外引进农产品和资源原料。国家的外汇绝大部分用来购买工业设备和机器了。”

荣益仁:“每年价值三千万元的原棉,我们在国内纺纱,在国内织布,在国内染色,可能还有一部分我们来做成衣,这三千万元的原料能在国内催生1亿元左右的轻工业产值。而且,如果国家需要外汇的话,我们可以出口成衣。现在我们的棉纺业平均成本已经不高于国际平均水准,唐华部长说,我们还有技术储备,纺织机械进一步更新换代之后,我们纺织业的综合成本可能还会领先于世界。”

……

如果唐华在纺织工业部的高层会议会场,一定会跳起来澄清“不要画大饼啊,我只是支援了你们成立纺织机械研究所,能进步到什么水平得看研究所给不给力”。

早在纺织工业部开会讨论之前,从埃及进口长绒棉原棉一事就在国家计委开过会。

1957年是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工业扩张和城市扩张的速度也是最快的,连带着全国的工资总额也会创下历史记录。这时候,农业和轻工业有没有能力提供足够的产品,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从轻工业总产值的角度出发,我们确实应该把这三千万原棉吃下来,”唐华说,“乙烯,乙二醇,涤纶,化纤布料,成衣,这是个大体系,化工局和纺织工业部已经在做了,但是需要时间,能在1958年有小批量投放市场、1959年全面供应,就很不错了。现在这套未完成的化纤体系……倒是增加了农业产值。”

嗯,从西方偷摸购进的乙烯生产线已经投产了,两条线一共年产量10万吨。然而涤纶生产线还没搞定……

结果是什么,就是生产出来的乙烯直接压聚乙烯塑料薄膜去了。今年冬天,河北山东遍地塑料大棚,北京天津,以及不少北方城市的市民冬天吃上了品种繁多的绿叶菜。

话说回来,这倒也是不错。

“我们离给六亿人民一年一套新衣服还差不少呢。有棉花就有布和衣服,……手里有布就能回笼货币。”总会计师脑子里显然想的全都是钱,“这对国内经济当然是好事。但是,我们每年买棉花的外汇得保证供应上。”

唐华:“四月份不是定好了开广交会么。”

总会计师:“我筹备广交会的想法,是招一些欧洲的工业公司进来,偷偷和他们谈工业设备引进的事。我们国内的出口,其实有出口潜力的货物,之前通过香港多少也运出去尝试过了,这次广交会最多也就是订货量稍微增一点,但是,我们从西方国家进口工业设备的数量,可就要大幅度上涨了。”

唐华:“还是有新东西的。不,不是高科技产品,但是有一些科技含量。到时候看吧。只要英国硬着脖子坚持和我们做贸易,我就有办法赚他们的钱。”

……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对于一个工业化的国家,石油&天然气就是国家运转不可缺少的血液。

天然气让合成氨-尿素生产线的成本下降,虽然尿素出厂价降幅只有10%,但是国家给每吨尿素的补贴额却下降了20%。

胜利油田已经让国家计委认定3年之后中国可以不用大量进口石油,只需进口少量特种润滑油。

此外,由于胜利油田的发现,国内机车生产厂开始制造内燃机车——目前是从苏联引进部分设备,但国产化工作已在进行了。

上海汽轮机厂也在紧锣密鼓地做技术改造。

1953年,上海汽轮机厂制造出了第一台船用主机——功率不大,2200马力的三胀机,这不是大问题。1955年,上海汽轮机厂生产出了第一台6000千瓦蒸汽轮机。

但是,6000千瓦汽轮机和2200马力的三胀机一样,是烧煤的……

在贫油国帽子还没摘掉的年代,无论火车头还是船用蒸汽机,既然可以用煤,那就用煤,石油可都是要进口的。

也就是在1955年,上海汽轮机厂的船用燃煤蒸汽轮机停产,改造烧油的蒸汽轮机。

其实改动量不大,有50%是不需要改的——蒸汽涡轮部分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就是锅炉要改,从燃油锅炉改成重油锅炉。铲煤工没有了,代之以重油喷嘴,水管锅炉的形式也要重新设计。

1956年10月,第一台7500千瓦燃油锅炉蒸汽轮机下线,进行陆上试运行检测。

但上海汽轮机厂的动作不是最快的。

1956年12月,江南造船厂的200米船坞,一艘新船开工了。

船舶工业局上海船舶设计院的全体同志都在船坞边上围观,当第一块龙骨构件稳稳放在船坞底,设计院全体成员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牧野茂:“谢谢,谢谢你们,设计院的小伙子。”

程旺:“牧野茂老师,您三年的努力正在逐渐变成成果,恭喜。”

牧野茂今天是最高兴的人,在船坞边走来走去,此时和身边设计院的工程师握手、拥抱。

一转眼牧野茂来中国已经三年多了,在中国当船舶设计的老师、手把手带着这帮年轻人设计护卫舰和驱逐舰的改进版,同时还念念不忘设计新舰船。

牧野茂的主创作品是那艘从线型设计起已持续了两年的大型“完美驱逐舰”,今天开工的万吨货轮,是半年前才开始的临时任务。

牧野茂在日本工作时也参与过民船的设计,但在中国他遇到了最魔幻的事情:他带着设计院的青年设计师,仅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整个施工图纸的绘制。

这虽然不是军舰,是民船,但却是一艘全长169米、载重量1.35万吨、满载排水量1.95万吨的货船!

也是中国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轮。

在日本,30年代末设计一艘5000吨的货船,如果不是抄袭或者借鉴半成品设计图的话,整个设计和绘图周期长达12个月。这艘载重1.35万吨的货轮,完成设计只用了三个月。

秘诀不用多说,设计院里的计算机就是最大的秘密武器,还有那个叫做“CAD”的“设计软件”,让牧野茂经常觉得自己不是来到中国,而是来到了一个魔法世界里。

首节上一节634/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