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华:“这次还用不着试验战斗部。”
黄志千:“唐部长,您搞的新战斗部,我们已经做过几次地面爆炸试验了,杀伤力和杀伤半径超好。”
……
唐华要搞红旗-2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用野战防空系统戳下B-29,最好也能戳下B-36。
B-29的最大飞行高度9700米,带弹作战时投弹高度最高8000米。B-36稍微有点提高,最大飞行高度达到13000米。
黄志千在5月底鼓捣出助推发动机,之后用计算机粗略做了个理论计算,认为红旗-2导弹的射高可以达到11000米左右,B-29肯定可以揍下来,但是打轻载状态的B-36有困难。唐华认为还要再提高一点最大射高,就从北京给黄志千发了图纸,战斗部从30公斤砍到15公斤,省下的重量给推进剂。
战斗部质量砍半,那威力就要往下掉。应对方法一是提高制导精度,二是换用连续杆战斗部。
……其实要是有时间,还是研制新的高效推进剂最好。但现在来不及。以后如果有新的更高能量或更高燃速的推进剂研制投产,就拿来提高导弹的最大射程和飞行速度吧。
在112B厂的会议室,唐华看了连续杆战斗部在地面做试验的纪录片。
试验场正中的台架放着战斗部,然后以20米为半径,几十块门板大小的铁皮围成一圈。战斗部引爆之后,现场硝烟弥漫,从镜头里都能看见有几块铁皮板从中间被截断了。唐华拿起爆炸后现场拍的照片看,铁皮板就算没被切断的,上面也有被杆状物体打穿的痕迹。
“嗯……看来杆与杆的连接还不是特别牢固。”唐华说,“但侵彻力是足够了。不过你们这次去乌梁素海搞试射,导弹还是不带战斗部,装个配重就行。要是往上安装战斗部,又要多费很多周折。导弹在试验场平稳地飞出去、平稳地二级分离就是胜利。顺便测测最大作战高度和最大作战斜距。”
第179章,在乌梁素海炸鱼
黄志千做了两种新的火箭发动机,一种是红旗-2导弹的助推器,一种是海鹰-1空舰型的主发动机。
第一种用的还是红旗-1主发动机的推进剂,第二种就稍微复杂一点,推进剂得换配方。
因为反舰导弹的发动机工作时间比较长,得控制推进剂的燃烧速度……
地空导弹发动机的推进剂可以烧得很快,推进剂几秒钟烧没了也没关系——可能这样更好,导弹在很短时间加速到最大速度,这样导弹实际上的平均飞行速度更高。接下来的航程依靠惯性。
反舰导弹就不行了,基本得在所有飞行阶段,发动机都在喷气。要是发动机关掉了,低空/掠海飞行的导弹就啪地掉水里了。按最大射程36公里计算的话,海鹰-1空舰型的主发动机大概得燃烧近3分钟。
唐华获得的第二种推进剂、也是第一种缓燃推进剂,点亮的科技树可不止反舰导弹一种。现在唐华手里拎着的就是第二种成果。弹体药柱由吉林化工浇铸,因为但比较小,费不多少原料,因此吉林一口气做了20枚。当然这些全是试验弹,而且是做最基本的原理验证而已。
唐华拎着的是其中一枚,身后跟着黄志千和七八名战士,各自手里也拎着东西。
“电缆厂……你们应该跟厂长强调,这个东西不只是要做出来,而且要控制成本,”唐华对黄志千说,“不是说我咬牙堆人堆料,手工拉细铜丝,手工绕线,机器搞不定的地方全用人肉,良品率低就海量制造挑检测合格的送来。这不算完成研制生产任务。这个线卷的出厂价必须控制在三百万元以内,如果做不到这个价格,等于整个项目没法继续进行下去,我不能在一个一次性使用的东西上用八百六十多万一卷的铜线。这东西的产量会非常高,前线指战员如果打急了,可能拿它当40火来用,消耗量很大。”
黄志千:“我跟电缆厂说过价格一定要控制,他们也在努力做。这第一批试做的线卷确实有很多手工工序,不过电缆厂已经在做工业化生产的方案了。如果工业化生产的方案施行,出厂价能够控制下来。”
唐华:“军品有时候是会比民品贵,毕竟品质要求不一样,但也不能无限制地增加成本。……好,因为电缆厂第一批只给了我们5卷合格的线卷,所以先打几枚纯飞行试验弹吧。”
一行人走到靶场,唐华手里拿着的东西打开,摆在发射架上。两尺多长的一枚小火箭,尖头,四片面积很大的尾翼。
这东西……是反坦克导弹。
弹尾本该放线卷的地方,随便用一个同重量的东西填了进去。
反坦克导弹这个东西,做试验就不用跑到乌梁素海了,任何一个枪炮靶场就可以当试验场。
导弹摆好,该接的线都接上,由一名战士在几米远的地方操控,其余人躲到几十米开外。
战士按下发射按钮,导弹一声炸响,呼啸着飞了出去。因为是纯飞行试验弹,不带操控甚至也不带导线,因此飞的是弹道比较高的航线。反坦克导弹尾翼上的指示灯飞速地旋转着,代表导弹现在的转速有多块。按照设计标准,这个导弹的转速应该是9转/秒,不过现在没法精确测的转速,就觉得这导弹转得很快。
大约30秒之后,导弹的推进剂烧完了,从几十米高的空中掉了下去。
“够三千五百米了吗?”唐华从望远镜里看到导弹一直飞到燃料耗尽,但不知道究竟飞了多远。
“看坠落位置,已经超出三千五百米那条线了。”黄志千说,“不过也没到4000米线。”
唐华:“打第二枚。”
和刚才几乎一模一样的场面,导弹一边旋转、一边喷火,以120米/秒的速度向前飞行,直至燃料耗尽掉落地上。
第三枚打完,唐华让战士把线圈组合版试验弹装上去。
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和无线电制导炸弹一样,手控操作。因为反坦克导弹比制导炸弹的精度要求还高(毕竟得直接命中坦克),所以无线电指令发送不靠谱,得用导线。三千多米长的极细的铜线,卷起来大概就一个拳头大小,放在导弹屁股,导线的一头连着控制器。导弹飞起来之后,屁股的线卷不断放出导线,基本上导弹每秒钟飞多远,每秒钟放出去的导线长度就得大于这个数。
所以看起来反坦克导弹是拖着一根线在飞,其实不是,它是一边飞一边放线。铜线是不会被导线拖带移动的,这么细的线绝对一拖就断。
唐华看见战士安装好导弹,在控制器那里的测量灯显示绿色,说明现在导线与导弹构成的电路有电流,导线是好的。
导弹发射。刚刚飞出去,唐华就看到战士的控制器上,绿灯变成了红灯。
这……
线断了导弹的飞行不受影响,因为导线这时候不负责向导弹发送控制指令,只检测有没有电流。所以反坦克导弹还继续飞,飞过3500米线才掉到地上。
黄志千:“都暂停一下,去收线。”
几名战士爬出战壕,顺着导线延伸的方向一路走一路薅铜线。走了一百多米,一名战士向后挥手,另一名战士则举起右手。这个距离唐华当然看不见导线,但猜得出来这名战士应该是举着断掉了的线头。
……
唐华:“还试吗?”
黄志千:“再打一发吧。”
收线就收了十几分钟,等所有人重新返回位置,第二枚带导线的试验弹飞出去。唐华和黄志千都不看导弹,手里的望远镜都转向40米外的操纵员和控制器。
1秒,2秒,5秒,10秒……
时间过去30秒的时候,控制器上的绿灯还是绿灯。这时候导弹已经烧完推进剂往下掉了。
唐华:“今天试验就到这儿吧。今天的测试主要就是看看导弹带了导线的时候飞行是否正常,线圈是不是能正常放线,固定铜丝的胶强度是不是刚刚好……下次测试导弹的时候,就得要电缆厂把工业制造的导线送过来了。”
沈阳齐活,长春就不用去了。长春光电所在建设中,就是个大工地。光学仪器厂也在建设中,几百名建设者和一群苏联专家自己就能把事给办了。在长春做的另外一个项目是给不断抵达中国的苏援坦克、反坦克炮加装夜视仪,这已经是成熟项目了,由技工按操作手册往上装就可以。
所以,现在唐华掉头,塞外草原走一趟。
唐华和秘书先从沈阳去乌梁素海。第一批红旗-2飞行试验弹大概在5天后才能上火车动身,但乌梁素海几天后就要做海鹰-1的无控飞行测试。
……
“冯司令员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