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华 第947节

朱越下班回来,立即到爷爷房间听了回音壁的效果,几分钟后回到房里,告诉徐畅然,效果不错,她都有点想看电视了。

第1234章 饥饿记忆

两人又到薛奶奶房间游说,要给她的电视加回音壁,薛奶奶说用不着,现在的声音已经很好,她快满80的人了,不需要在这上面花钱。

“奶奶,你还有一年多才满80呢。”朱越说道。

“80怎么啦,80刚起步。电视是天天在用的东西,值得花点钱改善效果。”徐畅然说道。

在两人轮番攻击下,奶奶最终笑眯眯同意给她房间的电视也加一套回音壁。

两人回到自己房间,徐畅然说奶奶喜欢看央视3套的文艺节目,更应该改善声音系统,他准备明天下单一套索尼回音壁,和爷爷的雅马哈区别开来,不过价格是差不多的。

“回音壁的声音有没有这对音箱好?”回到房间,看见桌子上才摆好的一对音箱,朱越问道。

“这对音箱3千多,加上解码器,一共5千出头,比回音壁的价格多一倍,声音肯定好一些,特别在解析度方面。”徐畅然说道,“但是回音壁的外形合适电视,不会喧宾夺主,如果真要在电视旁放一对大音箱,奶奶可能不乐意了。”

房间里没有电视,两人也不打算添置,稍事休息,开始各自忙活,朱越拿出笔记本电脑,忙工作上的事,这次项目她虽然留在大本营,但要处理的事不少。徐畅然则在靠在床头看他随身带着的kindle,看的是费正清的回忆录。

看到费正清1942年在陪都的经历,徐畅然放慢阅读速度,看得更认真了。费正清接触到美、中各个层面的人物,他认为,到1943年底,常凯申及其集团已经失去国内知识界的信任和忠诚,开始走向失败。

费正清发现,本来应该由国民党来做却没有做好的事,却在解放区实现了,比如扫盲运动、小型工业合作社、农村动员以及妇女解放等,常凯申信任的是他的特务系统,通过镇压反对意见来达到表面的统一,却未能如愿,对于要紧的通货膨胀,他也束手无策。

费正清认为当时国家急需全面改革,但由于统治阶层的腐化,改革变成愚蠢可笑的事情,最终革命成为唯一出路,而cc系和特务机构无法将其压制。

看到这里,徐畅然想起国内一个历史学家写的文章,提到常凯申在1948年风雨飘摇中意识到,共产党的部队打仗勇敢,而且每战必胜,原因在于共产党把土地分给农民,农民为了保卫土地,就勇敢作战。

常凯申觉得国民党也可以学,于是下令在收复区承认共产党给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并在苏北地区选了几个县作试验,刚一实行,立即遭到地主们反对,试验区不了了之。

外面突然飘起雨点,越下越大,变成了中雨,雨夜在四合院的厢房里读历史,别有一番滋味。

9点过,朱越关掉电脑,在屋里转了几圈,活动身子,然后开始洗漱。徐畅然则把连接音箱的电脑打开,播放音乐,放的是莫扎特的双簧管协奏曲,等他洗漱回来,朱越在床头坐着听得入迷。

“效果不错。”徐畅然爬上床,朱越扭头表示赞赏。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不是那么容易的,你买一对同样的音箱回来放,没有这种效果。”徐畅然得意地说道。

“还要怎么弄?”

“首先是加脚钉,减少共振,低频更扎实一些,然后是解码器,清晰度好得多,有一种拳拳到肉的感觉。”徐畅然说着,手挪过去,在朱越身上抚摸着,这是他的习惯。

放了一会莫扎特,徐畅然跑到电脑前操作,又放了几首草原歌曲,回来对朱越说道:“音乐胎教也是有讲究的,这叫中西结合。”在窗外的雨声和屋内轻柔悠扬的歌声中,两人继续看书。

抗战胜利后,费正清又来了一趟中国,参与战时新闻局的工作,在国内呆了9个月,他看到趋于崩溃的城市经济,国民党的腐败和对民众的压迫,认为国民党已经彻底失去民心,不仅在自掘坟墓,还想让美国一起陪葬。

不能不佩服费正清历史学家的眼光,他认为1928年后的国民党不过是“一个新的派系,一个黑帮,一个如同封建王朝的家族一样掌控了中国政治的利益集团。”

显然,这样一个利益集团无法把国家和民族带向新生,同时,这段话也揭示出一个事实,在封建政体崩溃后,几千年的专制历史仍然具有强大惯性力量,使得社会不断出现脱变和复辟现象,难以建立起真正的现代政体和国体。难道,这个国家真要花个几百年才能摆脱专制的魔爪?

快到10点,余阿姨端来一碗煮好的鲜奶,朱越喝了后活动一下,上床睡觉。徐畅然关掉电脑,搂着朱越,窗外的雨声淅沥,脑子非常清醒,一时半会不能入睡,手也在朱越身上摸来摸去。

朱越也摸了一把小弟弟,果然是硬的,她翻过身笑着问道:“你这样累不累?”

“不累,这种含苞待放的状态不错耶。”

“明天我们过去睡,你把梁爱芳也叫来吧。”

“好。明天上午我问一下她。”

第二天上午,徐畅然准备下单时,给朱越打了个电话,问余阿姨房间的电视要不要买回音壁?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买。

这次四合院音响系统的改善,总共花了两万元,包括一台新出的笔记本电脑,徐畅然认为是值得的,也许大家对回音壁的添置有看法,徐畅然的感受是,习惯了回音壁浑厚、宏亮的声音,很难回到平板电视那单薄的声音上去,希望他们能理解。

中午和邱胜国通了电话,就小说的几个问题聊了聊,问到小说中主角节制饮食,导致有一天吐酸水,差点晕厥的情节,邱胜国说这实际上是在燕京发生的。

当时还没有碰到徐畅然,他为了省钱,也为了坚定意志,决定像和尚那样生活,一天吃两顿,尽量吃素,结果出事了……

徐畅然说,和尚住在山里,身体活动不多,可以那样吃,但住在城里的人必须吃好,肉食也是必须的,否则无法支撑他的日常活动,这是进化的结果。

邱胜国说是的,不过那次经历也有好处,对食物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对一些事情更理解了,比如父母拼命节俭,剩菜舍不得倒掉,晚上开灯都要等天黑尽,就是因为他们饿过肚子。

放下电话,徐畅然寻思,改革开放30年,社会失去了对饥饿的记忆,认为填饱肚子天经地义,其实不然,历史的反复和倒退会再次出现的,1948年为分到土地而兴高采烈的农民,他们笑到了什么时候?

一个强烈的诱惑摆在眼前:要不要花一个月时间每天只吃点素菜,体验饥饿对身体和精神的作用?这种情况下看书,特别是华国历史书籍,感受可能会非常深刻吧。

徐畅然想了想,无奈地否决了,现在事情这么多,哪有时间去饿肚子?

第1235章 份子钱

饭局进行中,李朝阳起身出门,估计是上卫生间,徐畅然朝斜对面的张明爵望了一眼,张明爵轻微地点点头,表示他知道了。

稍候片刻,张明爵也起身出门,徐畅然深吸一口气,不知道他是否能成功。

刚进包间时,两人都看到了戏剧性的一幕,李朝阳寝室的一位同学要把一个红包塞到他怀里,李朝阳坚决拒绝,两人推来搡去,其他人在一旁笑眯眯看戏。

最后李朝阳成功了,那位同学悻悻地收起红包,说李朝阳还是老样子,跟读书时没有任何变化。

估计来参加饭局的同学都有点意外,李朝阳也结婚了。读书的时候,他过着标准的三点一线生活,一年到头和女生说不上几句话,研究生读的是一个古文方面的专业,毕业后分到师大图书馆一个研究所,他这一辈子可以一眼望到头。

不过,在婚姻市场上,他还是有优势的,工作单位确定后,在父母的帮助下,在学校附近按揭了一套两室一厅,两年过去,那房子的价格几乎涨了一倍,加上他工作稳定,身份也不低——大学教师,这样的硬件,只要他有意愿,在燕京是不愁婚姻的。

他的新婚夫人戴副眼镜,比他小4岁,模样虽然比李朝阳强,但两人在神情上有夫妻相,让人预感到他俩生活的默契,在书籍和音乐中,在燕京各种丰富的文化活动中,度过平淡而幸福的一生。

打电话时,李朝阳一再强调,只是请同学们吃饭,绝对不要送礼,他不会收,然后非要徐畅然答应,徐畅然当时出于无奈,只好答应了。后来同张明爵联系,他也接到了电话,也被迫作出了不送礼的承诺。

两人商量后决定,李朝阳经济状况并不好,还要请客吃饭,他们应该送份子钱,再说,承诺是一回事,实际情况又是一回事,万一大家都送,而李朝阳又顶不住收下了,他俩岂不尴尬?

于是两人各掏两千元,放在两个信封里,信封上分别写着两人的名字,由张明爵负责递送,徐畅然对这种事不太在行。两人事先在餐馆外碰面,徐畅然把信封交到张明爵手里,约定见机行事。

不过,进入包间后就看见了尴尬的一幕,张明爵自然没有行动,饭局中李朝阳出门时,徐畅然意识到是个机会,朝张明爵望了一眼,张明爵自然是心知肚明。

不能小看张明爵,毕竟在学生会混过,现在又在见了些世面,这种场合对他来说小菜一碟。

徐畅然寝室来了他和张明爵两人,李朝阳寝室到了两人,其他寝室也有,加上一个女同学,一共八个同学参加了今天的饭局,庆祝李朝阳新婚燕尔。

过了一会,两人回到包间,李朝阳先进屋,脸色微红,像是经过一场鏖战?脸上带着招牌式的傻笑,看不出战果如何。

张明爵进屋后,气宇轩昂地走向他的座位,坐下来时眼神坚定地朝徐畅然望了一眼,但仍然拿不准他是否得手。

首节上一节947/11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