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华 第862节

昨夜外盘原油大幅反弹,伦铜大涨。徐畅然心里暗暗后悔,那50手空单缓一缓就好了,现在损失不少,但很快他又调整心态,丧事当喜事办——幸好上周平仓大头,不然今天损失就大了。

看了几分钟,一直处于停板无法操作,徐畅然轻轻摇摇头,关掉电脑到公司去了。

第1120章 这部电影一定拍(一)

几位应聘影视公司负责人的“作业”已经交齐,分别打印成册,发到主考官手里。作业是用百象文学网站上的小说策划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弹性很大,快的话半天可以齐活,慢的话半个月也不嫌多。

办公室里,徐畅然和陈总都在埋头看“作业”,看一看稿子,还要到网站上看原作,原作的内容和文笔,以及成绩,都是重要的参考。

突然,陈总抬头问道:“畅然,你是否觉得现在社会上比较怀旧?”

徐畅然抬起头,思索着说:“有这个感觉,前两天在天之涯论坛看到一篇回忆2002年的帖子,跟帖的人很多,很多人一说就是那年怎么怎么,好像很感慨,其实才过去几年啊。”

“是的,时间概念变化了,才两三年前的事,也是用好多年前这样的字眼,好像特别容易感慨。这应该是一种社会心理吧?”陈总说道。

“可以这样说,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在增加,比如这次金融危机,就让很多人迷茫,而过去在点滴回忆中,显得更加美好,现在,怀旧的事物容易引起共鸣。”徐畅然总结道。

“畅然,你看看这本。”陈总举着一份稿子说道,稿子上有几个大字“我的1982”。

徐畅然笑了笑,陈总说半天,只是个引子,1982年的怀旧性比2002年当然要强多了。

他找出那份稿子,原来是浦鸣的策划稿,上次他们最看好的一个应聘者,看到“我的1982”这几个字,徐畅然便有了好感。

这部小说描写上个世纪80年代初,南方某地县城高中生的生活,徐畅然立即进入百象文学,找到那部小说,小说原名《逝水1982》,也不错,浦鸣改编的电影名“我的1982”文艺性弱一点,但符合时下的命名方式,更具时尚感。

这两年,出现了一个词“文青”,对旧式文艺青年似有贬损之义,对这个词,学界还没有很好地分析过,徐畅然认为,要一分为二,一是社会快速发展,旧式文青确有跟不上趟的地方,另一方面,文化在向低俗冲刺,新一代青年靠网络的碎片文化哺育,底子薄,对旧式文青的素养有酸萝卜心理。浦鸣对题目的改编避开了这个问题,是一种保险的做法。

徐畅然以他惯有的方式,一目十行地看起来,故事的主角叫聂晓东,刚满16岁,坐在一辆大巴车上,好奇地打量着窗外的世界,车停下来,聂晓东和一群年轻人鱼贯下车,走进一所县城高中,他们要在这里读三年书。

分到了学生寝室,第一次进入教室,见到了性格各异的同学们,班主任上讲台作自我介绍,一切都是新鲜的,经过几天的学习,到星期五下午,聂晓东和一些年轻人坐上大巴车,回家住两天。

原本以为是描写80年代奋发图强的高中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另一种生活也渐渐呈现开来,原来,主角聂晓东和车上的年轻人是从大山里的工厂来县城读高中的,他们的童年和少年都在厂区度过,很少接触过外面的世界,他们生活的工厂,是60年代从大城市搬迁过来的,叫三线工厂。

看到这条副线,徐畅然来了兴致,描写三线生活的作品太少了,几乎没有看到过,没想到居然出现在百象文学,说明百象文学的生态好,能够吸引和容纳这种很小众的作品。

小说似乎源于个人体验,故事非常生动,也很有趣,尤其是对时代的高度还原,令人唏嘘,在大量真实细节的带动下,很快进入沉浸式阅读,连午饭送到办公室快凉了才开始吃。

小说的成绩还不错,读者的反馈很多,吸引了不少人到中年的老三线,他们中很多人是第一次在网上看小说,读者留言中不时看到这样的留言:

65信箱报到!

3277报到!

万山报到!

这些数字徐畅然也不懂,只知道可能是单位的代码,很多评论回忆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成长历程大致如此:从小在工厂长大,工厂很重视教育,教师都是名牌大学生,一个班只有一二十个人,教师随时在厂区碰到父母,稍有调皮就反映过去了,所以学生都很努力,到了高中,学生人数太少,就去地方中学读书,考上大学,也脱离了工厂的圈子。

工厂在80年代中后期逐步转型,过程很艰难,吃过很多苦头,有的搬回原来的城市,有的合并,原来的厂房人去楼空,如今总是梦回童年,看到这方面的小说,特别亲切,评论打赏者众多,作者偶尔露面一次,都是呼吁大家不用打赏。

下午,徐畅然和陈总讨论了一番,两人一致认为浦鸣选择的这部小说非常好,他的作业和面试都是第一,再一次走在前列。

晚上回到家里,继续看这部小说,小说的主线仍然是团结紧张的高中生活,讲台上方挂着的标语是“搏搏搏,上大学”,那个年代的口号是“人生能有几回搏”,而年轻人的出路就是上大学。

班上分为工厂子弟和地方学生两个团体,工厂子弟是小团体,主角聂晓东他们渐渐地和地方学生熟悉起来,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也发生过一些误会和摩擦,充满生活气息。

但荷尔蒙也在身体里起作用,聂晓东和同是从工厂来的一位姑娘,被同学认为是青梅竹马,起哄为一对男女朋友关系,实际上,他暗恋的是班上一位医生家庭的女生,这位女生是学习委员,她又和来自工厂的班长被同学们起哄为一对,事情就是这样阴差阳错。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虽然学习紧张,在电视剧《霍元甲》放映时,学校满足学生的需求,把电视机摆出来让大家看,聂晓东却没有看电视屏幕,而是不断朝远处偷瞄,学习委员和班长竟然站在一起看电视,难道他俩真的……

高考结束,皆大欢喜,几乎所有的工厂子弟都考上大学,地方学生成绩也非常好,学校的高考升学率达到94%,是历年最好的一届,空气中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回学校时碰到学习委员,两人聊了几句,学习委员问了聂晓东报考的志愿,说她也报了同一所大学,还对他笑着说道:“大学里再见。”让他期待了一个暑假,后来才知道,那是学习委员的第二志愿。

小说最后,主角人到中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故地重游,山里的厂房宿舍仍在,但大部分已经破烂,当地农民在厂房里养着鸡鸭,主角又来到学校,学校已经搬迁,原址变成一所中专,专为沿海工厂输送学徒工。

主角望着面目全非的一切,眼神茫然,只是,不可磨灭的记忆,还保留在脑海深处,昔日的奋发、友谊和爱情,在记忆中再次鲜活起来。

凌晨一点钟,徐畅然脸红红的,握着拳头,在心里说道:“这部电影,一定要拍。”

第1121章 这部电影一定拍(二)

“小说看完了?”走进办公室,寒暄了几句,刚打开电脑,陈总就问道。

“看完了,昨晚加了个夜班,呵呵。”

“感觉如何?”

“恍如隔世,那个年代和现在太不一样了。”徐畅然说道。

“如果拍成电影呢?”陈总问道。

徐畅然看着陈总,心想英雄所见略同,他一路上都在考虑如何开口,结果陈总先发招,接下来他就好说话了:

“你看浦鸣的策划书了吧,预算的确是小成本,符合我们以小搏大的要求,如果投入能够控制在500万至800万,只要能排进院线,基本不会亏本,就算经济上打个平手,对公司的影响是巨大的。”

陈总笑着点点头,“排进院线问题不大,它有好几个点是正面的,一是改革开放30年成果,主角班上的同学大都进了大学,成为社会中坚,他们是华国现代化的推动者,现在看来,那一代人赶上了好时代,也对得起历史,对今天的年轻人是一种激励,另外,描写了三线生活,三线的建设者为国家付出了很多,但我还没看到这方面的电影,题材上有独到之处。说实话,这个本子我舍不得拿给别人拍,当然,他们可能还不愿意要。”

“老陈,你的意思是百象文学独资拍摄?”徐畅然捕捉到陈总的意图,进一步明确。

“这个……投资几百万确实不算多,但是,今年……对了,畅然,我先给你打个招呼,今年的薪酬会有很大变化。”

“是吗,作为不坐班的员工,只要你不扣我工钱就好。”徐畅然笑着说道。

“哈哈哈……”陈总笑得仰身在椅子上,“畅然,公司每一步大的发展,都有你的功劳,前两年的薪资标准肯定是不合适的,那时公司开销确实很大,搬家,招人,买服务器,钱都花光了,今年形势好多了,报酬必须体现贡献……到时你就知道了。”

“老陈,如果公司拍电影,我的工资就不要变了,我也为这个电影出一份力。”徐畅然说道。

“不不不,还不至于,公司拿1千万拍电影都没问题,我算过,这部电影场景比较简单,一个学校,一个老厂区,不需要花太多钱,我担心的是成本控制不好,不断追加投资。”陈总说道。

“钓鱼工程?这个必须杜绝,公司方面要监督,不过重要的是让浦鸣来控制,谁要是控制不好……就不合适这个工作。”徐畅然严肃地说道,目前影视领域流行先立项目干起来,中途不断追加投资,那是坑有钱老板的做法,百象文学不能走这条路。

两人聊来聊去,都有意把它作为百象文学进入电影领域的破冰之作,百象文学以往的版权交易集中在电视剧方面,希望这部电影能带动电影界对百象文学的关注,对浦鸣的能力也是一次很好的测试。

晚上回到家里,才想起看期货行情,昨天的涨停来得猝不及防,今天要是再来个涨停,事情就闹大了,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小。

行情软件打开,心情忐忑地瞄向收盘价,松了一口气,沪铜今天跌停,因为伦铜跌到三年来最低点,看样子明天还会继续下跌。徐畅然直摇头,为自己的胡思乱想感到好笑。

首节上一节862/11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