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华 第615节

走出步行街西边的入口,到马路对面的书城,这是一个能在全国排名前十的书城,依托蜀州巨大的人口数量和文化积淀,它活下来了,和燕京的图书大厦是同一级别的存在。

多年前它刚开业时,很多人认为它不合时宜,华国人有钱了是开饭店,很少有开书店的,有传言说刚开业时每天的亏损额是1万元,当时让人捏一把汗,多年过去,它通过各种经营方式,已经扭亏为盈。

徐畅然想到蓉提到的青青的故事,感觉很有意思,以前的华国小学生很少接触哲学,有“哲学无用”的观点,这是一种华国式的实用主义思想,当然现在的情形有所变化,很多家长也希望孩子能接触一点哲学。

还有一种观点,也是比较普遍的,即认为在孩子年幼时应该让他学会“信”,而不是“疑”,年纪轻轻就到处生疑,会对精神成长产生副作用。

其实,信与疑之思辨,是华国的一个大问题,从政府和组织的层面,是希望人们信,信一切,信已之未能信,信宣传之所信,如果大家都信,那么这个社会就好管理了。而如果大家都喜欢疑,那么很多事情就不好办,还有一些事情就纸包不住火了。

在燕京大学,也存在信与疑的问题,有个老教授说,以前的燕京大学是让人“疑”,那时讲的是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现在则让人信,说是什么信才能让人步伐坚定地前进。老教授说,老燕大让人疑,新燕大让人信,老燕大比新燕大好。

信与疑之辫,往远处能追溯到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车同轨,书同文,都是为了让大众信。哲学家罗素说,能够教得学生不信,教育就成功了。

罗素的《怀疑论集》中说过,历史课本讲打败拿破仑时,英国的说功劳都是英国的,德国的说功劳都是德国的,而罗素主张课堂上让学生兼念两种。同样,华国的国共之争,也不能偏听一家,但目前的中小学教育做不到这一点。

青青思考死亡问题,正好为哲思的进入提供了一个机会。应该对小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否则大众媒体和宣传机构就会把各种劣质和虚伪的价值观灌输给孩子……

徐畅然在哲学书专柜前转了两圈,发现一本叫做《你的第一本哲学书》的入门书,是外国人写的,其中有一章专门谈到死亡,他翻看起来。

作者的切入点是,人不知道死亡后的情况,所以他对死亡的忧虑是杞人忧天。这是一种思辨的态度,而不是提出一种惊世的观点,这种带着思辨态度谈论死亡的文字本身就能让人感到慰藉。

“如果死去就是不再存在,死后就什么也没有了,那又有什么好怕的呢?从逻辑上说,除非我们在死后将仍然活着,并且经历一些可怕的转变,否则就不能说死亡是可怕的。”

这段话,把死亡从感性领域拖入到逻辑领域,让人以理性战胜感性,接受死亡的逻辑性。看到这里,徐畅然已经决定给青青推荐这本书,光是书名就比较合适;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意思是你该看点哲学方面的书了。

想了想,徐畅然选了三本书,包括这一本,把书名发给蓉,让她有空来买,把书柜的位置告诉了她,很快蓉回信:记住了,过几天就去买。

下午回到屋里睡觉,起来后坐在床沿想了想,给杜老师发了个短信,说他已经到荣城,飞机票买在几天后,有空可来一聚。没多久杜老师回话:后天要来荣城做精油spa,到时见面。

杜老师的消费不低,以前还有点不解,现在清楚一些了,她父母所在的医院,这些年收入大增,而夫家所在的教育系统,更是令人吃惊。她自己也感慨,医疗和教育,以前觉得很辛苦,和付出不匹配,没想到时过境迁,这两个领域都成了金钱横流的地方。

杜老师曾经提到一个小学校长,前些年学校扩大规模,需要招收20名教师,竞争之激烈,各种手段都使出来,一个小伙子,得到已经被学校招收的消息,晚上请同学朋友吃饭,第二天晚上却得到消息,他被另一个关系更硬的女教师挤出来了。

后来这位校长在东海市买了两套房子,在同一个小区内,他在东海市工作的女儿住其中一套,另一套就是给他退休后备着的,显然,退休后他是不打算呆在云州了。

一个校长就能做到这点,更不用说当时还在位的杜老师公公了,当然杜老师没有说,徐畅然也不须问,可以猜想到其中的情形,在那个位置,你要坚持两袖清风,是坐不了多久的。

这就是时代特征,如果你为此愤懑,那就活不下去了,你只能和它同行,只是注意不被其腐蚀而同流合污,同时,你还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何况现在并不是最坏的时代,在某种程度上,是最好的时代。

过了两天,杜老师来到荣城,徐畅然对她说,在“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西岭,有不错的温泉酒店,杜老师说她去过两次,感觉人比较多,徐畅然说现在情况有变化,新的温泉酒店在修建,容纳的人更多,如果有兴趣的话,泡泡温泉,很舒服的。

徐畅然有个小算盘,雨城那边的温泉作为他和蓉的温柔乡,西岭雪山这边作为和杜老师的缠绵地,那天和蓉在入室温泉的感觉非常好,令人回味。

杜老师说好,下次你回来,我们去试试,好久没有泡温泉了。徐畅然说行,到时,我应该可以开车了。

第750章 包饺子

回到燕京,和杂志社的刘同学联系,继续进行作家访谈,很快在杂志社安排下,坐火车到胶东半岛采访了一位作家。

这位作家一直居住在家乡,其小说题材时间跨度大,从上个世纪初一直到21世纪,家乡的风貌都在他笔下呈现,正如他所说,有的作家行万里路,可以搜集到不少写作素材,而他只是在家乡挖了一口井,尽力向下挖,得到的回报也非常丰厚。

徐畅然事先阅读这位作家的作品时感到,他的作品有一条时间的分界线,1978年。

改革开放后的时代,作家也在奋力描写,但总让人觉得浮于表面,像是在读报纸的社会版一样,各种事情都描写到了,也有光怪陆离的感觉,但似乎没有抓住根本。徐畅然分析,作家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快速变化不太适应,看不清,是个恋旧的作家,这是他的局限,也可以说是他成功的基础。

作家对从上个世纪40年代到1978年这30多年的把握很深刻,他作品的精华就在这些年代叙事里,40年代国共两党在此地激烈争夺,最后其中一方胜出,建国后各种各样的运动,人的命运起起伏伏,非常精彩,看得出来,这些故事都是“爷爷、父亲、我”三代人的经历,由于他把精力放在这上面,导致他对当代生活有所隔阂,因为后辈的生活和他描写的世界已经有了很大区别。

近年,也许是老的故事挖掘得差不多了,作家的新作主要描写改革开放后的故事,但影响大不如前,因而也写了不少散文,作家在散文中描写自己的心境,是要坚守,坚持,过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语言上精雕细琢,保持一种老派的作风。

“其实,键盘写作习惯了就好,您可以尝试一下。”徐畅然说道。以前他就知道这位作家一直用笔写作,没想到有机会采访他。

“我觉得写作是一种手工活,现在很多手工活都在寻找机器操作的办法,我会坚持写作的手工性质。”作家说道。

“你认为用笔写作和写作有什么不同?”虽然作家以前表述过观点,徐畅然仍要问这个问题。

“用笔写作要牵动更多肌肉,要花费更多体力,这是关键,这种条件下,你就对笔下的文字更珍惜,同时,从笔下流出的文字带着人的体温,更具人性。”作家回答。

徐畅然承认,作家的这番话说得不错,他尊重他的观点和选择,不过他表达了不同意见:“键盘写作和用笔写作的区别也许没你想象的那么大,它们都是用手指操作,只是工具有所变化,键盘写作同样是一种手工活,只是你人为地把它们分开了。”

作家楞住了,他习惯了自己发言,很少遇到人反驳,徐畅然说的话也有道理,他思考起来。是的,他把键盘写作和用笔写作划分为两码事,然后进行分析和批评,属于自立靶子的方式。

“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觉得键盘写作是写作技术的进步,减少了人在写作时的劳累,进一步释放了写作的能量。”徐畅然说道。

“真正的写作不是看文字多寡,而是心声的流露,这点来说,用笔写作做得更好。”作家说道。

“我认为,写作的器官主要是大脑。”徐畅然指了用下自己的脑袋,又摊着一只手说道:“而不是手,所以,言为心声,主要是脑部活动,由于键盘写作减轻了写作的劳动强度,大脑的活动反而得到增强,对写作是有好处的,当然,这是我个人的体会。”

徐畅然说完,作家又沉默了,也许他从未听到有人从这样的角度和他辩论,而且徐畅然本身也是作家,对写作自有体会。徐畅然也意识到,刚才这些对话很精彩,是真正的写作者之间的对话,道出了写作中的细节,颇有意义。

采访了两天,告别作家时,正值元宵节,他坚持请徐畅然吃了一顿海鲜,说写作有乐趣,思想的碰撞也很有价值,可惜他习惯在内心进行思想交锋,虽然也很激烈,但终归是一个人的事,这次和徐畅然交谈,感触非常多。不过,访谈没有结束,以后徐畅然还会继续提问,只是通过电话或者电子邮件进行。

访谈完回到燕京,准备把从荣城带的5斤牛肉干拿给小袁,她曾提到去年国庆节带的牛肉干拿到办公室,两个女同事也喜欢吃。小袁春节没有回家,牛肉干成了绝好的节后礼物,她很高兴,叫徐畅然不要出门,她开车过来取。

徐畅然其实不理解小袁等人对牛肉干的爱好,吃起来太硬太干,在户外的确是非常好的补充营养的食物,但在城市里还吃这个,就没必要了。

小袁春节过得不错,中午吃完饭赶来,进屋后讲着刚刚结束的东北自驾游,几个朋友约在一起,她和小宋轮流开车,特别是长白山下的小木屋,被大雪遮掩着,住在里面感觉很好……

小袁讲到这里,突然停住了,眼睛朝徐畅然瞄了一下,徐畅然不动声色,明白在小木屋里发生了什么事,他对小袁还是比较了解。

心里有点小涟漪,要在以往,这个时候已经把她撺掇上床了,正在摸她饱满细腻的奶子呢,现在嘛,他只能坐在在沙发上听她说话。

而且,她和小宋看来处得不错,小宋对她是很照顾的,两人的关系,就像那次徐畅然在京西村庄里看到的那对夫妻一样,双方互补,关系稳定,以后二胎怀上……

徐畅然意识到,将来和小袁的关系就像现在这样,是纯粹的朋友关系,这样也好。不过,小袁应该注意一点,最好不要到徐畅然的住处来,那样会对徐畅然产生刺激,带来心理上的一点小惆怅,当然,这种细节问题小袁可能不会注意到。

正想着这些,小袁又问徐畅然回来这几天怎么解决伙食问题的,徐畅然说事情比较多,嫌去学校食堂吃饭有点远,有时就在周边解决,有些馆子还没开门。

“你等会,我出去一下。”小袁突然对徐畅然说道,随即跑出门去。

徐畅然不知怎么回事,只好在屋里等着,过一会小袁回来,手里提着一个大袋子,里面装了肉和韭菜,还有两个塑料盒,她说要在这里包饺子,包完放冰箱里。

“你看那厨房,好久没用过了吧?你去把菜板和刀洗一下。”小袁说道。

“太麻烦了,何必呢?”徐畅然嘴里嚷嚷着,还是按照小袁的吩咐去做事。包好饺子放冰箱,不想出门时煮一锅,弄一碟调料,剥两瓣生大蒜,一边吃一边在电脑上看下载的电影,多么舒服。

肉和韭菜放在盆里搅拌时,香味弥漫整个房间,小袁一边搅拌一边说道:“包七、八十个饺子够了,多了也不好,老是吃不完,本来冰冻饺子就不如新鲜饺子好吃。”

首节上一节615/1147下一节尾节目录